《荒诞医学史》是一本由莉迪亚•康 / 内特•彼得森著作,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诞医学史》读后感(一):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医学史
本来这书我是打算买给我妈,让她别受江湖郎中们的骗的
结果因为疫情,在家没事儿给看完了
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人类的医学基本上就是排列组合式的尝试,并且是以可怜的病人们的生命为代价通过试错换取知识。
可能今天我们还在采纳的治疗方案,在将来的人的眼里,也是荒诞的呢
就像当年抗击非典使用的激素,造成了多少人的后遗症,到这次发现激素反而会延长病程
《荒诞医学史》读后感(二):积攒怒气值
我有一点点感谢作者能把荒诞医学史整理讲述,剩下的就都是愤怒。整本书都以戏谑的语气嘲讽这些学者,用密集的顽皮话博人眼球。这是一条堆满尸体的路。书里写的这些惨死的曾经都是活生生的,和生命斗争的人;医师或是化学家、药剂师,没人一上来就能写出来一本药典。至于现在的成果,没有一条是你贡献的,所以至少尊重他们。扉页上明明写着“没有过去的血肉横飞、累累白骨,就没有今天的医术精湛、妙手回春”。我没读出来一丝敬畏。
《荒诞医学史》读后感(三):荒诞医学史
作为一个半吊子医学生,慕名读了这本书。的确是很有趣的一本书,内容很新颖,语言也很生动。
在读了这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治疗方法之后,我不禁感慨,人的求生欲,是真的很强烈啊,为了生存,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求生欲,才有了医学界现在的发展。
但为什么很多明明毫无用处的治疗方法,却能够风靡一时甚至至今流传呢?我想大概要归功于强大的安慰剂效应吧。因为人们真的觉得这种做法会治疗好我们,因为相信,所以会有奇迹。
《荒诞医学史》读后感(四):《荒诞医学史》——求生欲的故事
适合碎片时间读的科普读物,行文幽默,配图生动,有的章节像是酷刑史,读来头皮发麻… 重金属 、毒品、食人、放血…这些医疗故事不停刷新着我的三观…每发现一个新玩意儿(元素 植物 广播电力等新发明等等)就会有庸医跳出来称其能够医治百病(挺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哦),现在听起来极其荒谬的疗法在当时却异常火爆,这些都要归功于人类的求生欲望吧。就像序言中所说——“每一种误入歧途的治疗方式,都源于人类活下去的欲望,这种欲望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总之这是一本适合在碎片时间读的科普读物,买它买它
《荒诞医学史》读后感(五):荒诞的不是医学,而是人类
荒诞医学史,反映的是荒诞的人类史。为了逃避疾病、痛苦,追求永生、强壮,人们总是希求一些奇特的方法。这不禁引人深思:在放血疗法盛行的年代,人们深信不疑;在如今科学的年代,是否有改善呢?其实未必。
今天我们去读这本书,能够看到满满的嘲讽和诙谐;但几百年以后的人们如何看待现今的医疗水准呢?同过去几百年一样,媒体、公众人物、“科学家”等在我们的医学实践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引导着我们日常的生活,例如早餐、洗浴、运动……有些是为了健康着想,但是许多却是为了从我们口袋里掏钱。
《荒诞医学史》读后感(六):可以当笑话书看
鸦片治疗肺炎。 拜耳公司出过海洛因,用于治疗鸦片吗啡的毒瘾。 可口可乐曾经含可卡因。 白兰地可以治疗眩晕。 臭名昭著前脑叶白质切除手术原来得过诺贝尔奖。 用烧红的洛铁烫,可以治疗头痛,稍微温柔点方法,用著名西班牙苍蝇让皮肤起水疱,看来我们拔罐还温柔点。 我们辟谷也不孤单,外国一样只喝水和晒太阳饥饿疗法,最大缺点是饿死患者,会被起诉过失杀人。 前几年说的排宿便,在西方一样悠久的灌肠法治疗,上追古埃及法老,被尊称为“肛门守护者”。 最后有各种包治百病奇特疗法,快到现代了基本都是江湖郎中在,水疗,电疗,光疗,磁疗, 在无线电刚发明的时候,开始有了无线电疗法,发明一台可以调控人体欧姆,达到共振治疗,看来以后有wifi,蓝牙治疗法也不奇怪了。
《荒诞医学史》读后感(七):【2021年第3本书】——《荒诞医学史》
「美国」『莉迪亚•康』『内特•彼得森』 ———————— 樊登读书积分换来的书,一本很有趣,也很恐怖的书。 重金属,动植物,泥土...各种东西都用来治病。 读着读着,就觉得过去的人,用再荒唐不过的方法治病,都不算奇怪了。 不禁感叹于人类的冒险精神。 同时也感叹于强大的安慰剂功能。直到现在,江湖医生也充斥在生活中,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有用,但是在安慰剂的安慰下,真的就会有很多奇迹发生。 江湖术士给我们在营销思维上很大的启发,有时候活用安慰剂效应,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感谢前辈血淋淋的探索, 感恩现在医疗的相对安全, 也期待未来人们能探索出更课学的医术,来讽刺我们现代医学的荒诞。 正如网上一句评论“希望那时候的人们说起21世纪的荒诞是这样——那时候,连区区癌症都能要人命。”
《荒诞医学史》读后感(八):正确对待过去,是为了不断进步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这本书条清理析,内容详实,考证有据,态度鲜明且非常非常中肯,语言诙谐幽默,是一本难得的医疗通俗读物。 第一,科学的发展十分缓慢,且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人财物。但可以肯定的是,现代科学是再不断进步的。 第二,科学的进步无法满足人类的巨大愿望,比如长生不老完美无瑕精力旺盛百毒不侵包治百病等等。这就给医科的商业化提供了巨大的缝隙,很多为了名利的商业医疗行为严重歪曲事实,引导大众进行盲目的消费和测试。无辜的人成为受害者,谴责江湖野大夫!漠视从事传统医学的商人大夫。 第三,,传统医学不能称之为科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应被正确对待。现代医学为绝对主力,传统医院只是给医护人员提供一点点灵感。中医应该被正确认识。 第四,现代科学最最重要的的就是对比以踢出随机性和安慰剂照应。但我们生活中很多社会性行为和社会科学仍距理工医科学方法有较大差距。后人看现代人的社会行为也许如这本书看待前人的医学一样——荒谬绝伦。
《荒诞医学史》读后感(九):灌肠放血催泻循環
要想知道人類的腦洞有多可怕,不妨翻翻這本《荒誕醫學史》,書內容不多,但都匯集了西方醫學歷史上各種奇葩重口味的治療手段。
沒有最狠,只有更狠。
恰恰驗證了,沒有貫徹天人合一理念的西方人都是怎麼作踐他們身體的,又捅又割的,各種奇葩的催瀉藥,果然,人一生病,就著了道了,可能真的難受吧,不然怎麼會這麼自虐。所以從這方面來說,以前的西方人就喜歡對身體又捅又割的,到現代的醫療手段上,也同樣是對病人大刀闊斧的。
書的內容太重口以至於好幾度引起不適沒看下去。
但是還好,作者語氣詼諧,科普重口味的最後還不忘調侃:
我们与祖先们差别并不是很大,没准哪一天,我们时代的动物衍生药物就变成了未来《荒诞医学史》里的反面教材。
我非常相信,是的。比如現在的很多女孩節食,我想,未來有一天,是會被編進這本書的,至於是哪位可愛的女孩兒被當成樣本寫進書裡,就看各位的本事了!
《荒诞医学史》读后感(十):很有意思的两本书
当时在图书馆借到两本书。
一本叫《暗黑医疗史》,一本叫《荒诞医学史》,前者是中国人苏上康写的,后者是美国人莉迪亚.康和内特.彼得森合写的,看照片,莉迪亚.康可能是个华人,或者至少有中国血统。
两本书虽然自称为“史”,其实都不太符合。《暗黑医疗史》更像是一个人对过去奇葩而糟糕的医疗技术和手段的吐槽;而《荒诞医学史》则像是过去以了解各种奇葩事件的汇总整理,偏于客观,或者叫《荒诞医学百科》更合适。
也许是一些事例太过典型,两本书有大量的相同的故事。而对比两本书对同一个故事的不同表达,也是一件挺很有意思的事情。
很有意思,但别钻牛角尖。
否则一想到在过去,有大量活生生的人正是因为使用这些现在看起来荒诞的医疗手段而死去,就不寒而栗。
如果辨证来看,我们今人在后人眼中不也是古人?是不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医疗手段,也是奇葩而荒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