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时间的女人》是一本由[美] 斯泰西·麦格林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追时间的女人》读后感(一):追时间的女人
《追时间的女人》这本书是属于一读就停不下来的那种,书中有很多有趣的生活场景的描写,很真实,很亲切,很有代入感!读着读着好像我也进入到他们生活的场景里,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往往进入一个死胡同,明明知道要做改变,却总用各种理由来推脱,比如,想好好读一本感兴趣的书,等到安静的时候说不定又刷朋友圈去了,比如,一直想学某种新技能,却又总是拿太忙,太累或者学了也没用来当挡箭牌。到了我们这年纪,有些东西开始消失,你会跟珍惜剩下来的东西。”“有时候是去芜存菁,也是时候筛掉的是菁华,的确如此,但留下来是你的核心,你的本质,是真实的你”。
时间与爱,都是圆的,我们终将冲锋!
《追时间的女人》读后感(二):往事可追
没有故弄玄虚的冲突,没有刻意营造的紧张,没有标新立异的技巧,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恳,于平实中蕴藏着亲切的情感力量。斯泰西•麦格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叙写达到了对心灵透彻的关注,文字里弥漫着一种温润的力量,在抚慰我的同时深深感动了我。
在一个充满形形色色诱惑、五花八门观念盛行的时代,恐怕很难理解这样的爱情。可是人世间的情感,不是自己都能决定的。一个七十七岁的寡居老人,按部就班地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里,和其他老人的归宿一样,她应该也不会遇见奇迹。但小说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故事虽然有些老套,可读后无不感到是作家对老年生活的精彩诠释,每一段落都是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哲学。黛西曾认为年轻时的那段爱代表了此生最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她感受过太多流淌在社会生活中的真诚与欺骗,但她决定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去纠正这个误会或遗憾。我比较佩服作者这样的表达方式,文字品格谦和、优雅、温润、细腻,浓缩了数十年的人生经验,是心灵朝圣的缩影。有的时候,我确实感觉这样的描写更实在,也更有味。
《追时间的女人》读后感(三):平凡的生活,迟到的爱
这是一部始终能让人微笑、甚至噗嗤笑出声来的小说。关于一位心态年轻的英国老太太、跨越大洋去美国把一块珍贵手表还给五十年前的情人。穿插着几个家庭、几个人的生活,真实而生动。
现在,人们都在追求不平凡。喜欢那些虚幻而华丽的故事,喜欢那种大起大落的情节。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它没有集中地去书写英国少女和美国大兵如何爱得死去活来,没有宣扬one and only的所谓真爱。
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不完美,他们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各自的问题。他们很平凡,然而他们很真实。而真实,往往更容易让人感动。
也许这是一本没有太多戏剧冲突的小说,但我却感觉它很适合改编成一部喜剧片——一部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的喜剧片。
也许我们该想想,我们每天拼命地工作、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那些我们爱和爱我们的人吗?然而事实上,我们的家庭观却越来越弱。
看完这本书,独身在外地的我,笑着想起了我的家人们。我父母的故事我已经听了很多,却不知道我的祖父辈,年轻时有怎样的故事呢?
《追时间的女人》读后感(四):做自己
书中处处有巧思
“时间与爱
都是圆的
我们终将重逢”
《keeping time》 这本书是属于一读就停不下来的那种,书中有很多有趣的生活场景的描写,很真实,很亲切,很有代入感!读着读着好像我也进入到他们生活的场景里,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往往进入一个死胡同,明明知道要做改变,却总用各种理由来推脱,比如,想好好读一本感兴趣的书,等到安静的时候说不定又刷朋友圈去了,比如,一直想学某种新技能,却又总是拿太忙,太累或者学了也没用来当挡箭牌。其实,真心想做一件事,其他的一切也会为你让步,比如我,自从生娃以来,一直一心一意的照顾女儿,女儿的所有,从饮食起居到她的学习,我一概都要照顾到,把自己弄的很累,刚好暑假了,女儿去外婆家了。我难得清净,我办了健身卡,报了舞蹈班,我在每周三四五去上舞蹈课的路上,我的心情从来没有如此的开心过,轻松过,我觉得我要是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我,好久好久没有这种开心的感觉,取消我的所有无用社交,把时间真正的用到我感兴趣的事情上来,这感觉真棒,以后我还会不断突破自己,不让我的time白白流逝,我要抓住它
《追时间的女人》读后感(五):自主之我的时间
在作者悉心构造下的浪漫的故事中,透露着现实生活的本质。一切一切的故事发展好似就是那么不经意间的发生了,但又好像必须是这么发生的。就是这样的发生,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故事。
开始读不能很好的提起我的兴趣,但是渐渐的发展读来越来越有意思,好像也跟随着黛西去寻找往昔爱情的样子,一次次的感觉快了快了,但又一次次失落,好像故意安排在决定离开的前一点点,又来了那么一点讯息,当然黛西还是遇到了当年错过的人,当然“迈克尔”还是重拾起来他的钢琴。
当然这也并不是小说的目的,我看到更多的是每个不同时期女性的样子,通过一个寻找昔日恋人的故事串联着一个又一个她的故事。伊丽莎白她重复着重复着的生活,蓦然发现好像自己没有拿的出来可以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故事,生活在她的世界里就像每天的闹钟一样固定而准时,直到黛西闯入她的生活,直到胡达尔的出现,她最终能够从现实茫然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去守护“你的核心,你的本质”的人生时间。还有九十三岁老人胡达尔,她同一只鹦鹉一起生活,也是因为她间接的联系到了改名换姓的迈克尔,也是她让她们明白,青春时候馈赠下的是最宝贵的。喜欢她在哪个短程旅途中讲的一段话“当你变老的时候,你会变得更像原本的自己。你会变成自己的浓缩版。你已清楚自己是谁,你为何独一无二,你一直以来的面貌。青少年时光最再意搞懂这些事情,但那几年跟晚年根本没法比。到了我们这年纪,有些东西开始消失,你会跟珍惜剩下来的东西。”“有时候是去芜存菁,也是时候筛掉的是菁华,的确如此,但留下来是你的核心,你的本质,是真实的你”。
时间与爱,都是圆的,我们终将冲锋。让我们一起keeping time~
《追时间的女人》读后感(六):遇见自己
一个七十七岁的寡居老人,为了证明自己能够独自生活,不需要住进养老院,她开始尝试自己修草坪换水管,但都做的差强人意,甚至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一次偶然间的发现,让十八岁那段无比热烈最后却戛然而止的爱恋从记忆深处流泄而出,再次占据她的头脑。于是她踏上旅程,试图追赶时间,寻找她曾经深爱的那个男人。
这样一个年轻时错过年老时重新追寻的爱情故事听起来有点老套,但爱情这种东西某种程度上本就是千篇一律的,它承载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它是人人都能懂人人都能体验的。爱情故事的编排可以老套,但重要的是要在爱情这棵苍劲古老的树干上发出新的枝桠,展现出新的局部。打开《追赶时间的女人》,你会发现它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别有洞天。
这不是一本把爱情当做一切的故事。在时间的长度上,它能击败《霍乱时期的爱情》。但黛西在那段不知道原因就戛然而止的爱情之后,并没有保持一直的追寻。她结了婚,有了自己的丈夫。把那些曾经远渡重洋寄送情思的信件和作为爱情信物的手表装进了箱子,试图遗忘。而在书中另一重要角色伊丽莎白的婚姻里,我们更是看到爱情的危机——怀疑。
从伦敦孤身一人到从未到过的纽约,这是属于黛西的一个人的朝圣。与哈罗德突然升起的信念一样,这趟让人惊愕的旅程重要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身体的重新上路。黛西不是为了找回曾经的爱情,她只是在给予那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一个不带遗憾的句号。所以即使没有找到迈克尔,她也要把手表留下。因为那是时间的信物,最后也要归还时间。
在这个过程里,她认识了伊丽莎白一家人,结识了守护着爱情与家园的胡尔达。她回忆起过去的很多事情,体验到了生活新鲜的快乐。最终当她完成这趟旅程的时候,她将从过去的岁月里获得新的抚慰,追寻到真正的自我。这种自我,是经过时间的洗涤之后去芜存菁最本质最核心的自我,有着历经沧桑的坦然与平静。
"时间与爱,都是圆的,我们终将重逢。"而所有尘埃落定的重逢都只不过是重新遇见自己,遇见那个最真实最本质的自己。
《追时间的女人》读后感(七):我们 终将重逢
时间与爱,都是圆的。 我们终将重逢。 当这句话映入眼帘,那一刻,所有想要赞美的话,所有想要表达的情绪,在要吐出口的前一秒戛然而止,仿佛有什么东西堵在咽喉,将它们强硬地阻挡在心里的某一个小角落。这种感觉,让人眼眶泛红,嘴角却不由自主的勾起,没有任何言语,我却能深刻的感受到,这就是感动。一种让人想要流泪的美好。 我可以从她的身上看到她的一生。 这就是那个让我深深迷恋的女主角---七十七岁的女主角黛西·菲利普斯。一个拥有许许多多美好生活姿态的女人。 在儿子极力催促搬去养老院的时候 ,她不肯低头,又不宁愿伤害孩子的自尊,所以她温柔地反抗,用她独有的方式,守固执地守着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旧房子。 黛西比任何人都明了,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即使独身一人。 独立能够使人坚强,她自己动手耗尽心思修淋浴喷头;即使大雨滂沱,也不肯麻烦儿子帮着修剪草坪;我知道,她只是在证明自己,她可以一个人。 可结果没有并没有想象中乐观,黛西一个人在老屋子里出了意外差点丧生,尽管如此,当这位可爱的老太太湿漉漉地躺在消防员健壮的手臂里时,我相信,在她心里在想的依然是,接下来该用何种方式继续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她一次又一次的克服了恐惧,当生命时间已经到了七十七岁的暮年,在一次偶然的机缘后,她回忆起了十八岁那年的遗憾,那段刻骨铭心却不告而终的爱情,那本该是一段需要遗忘的感情。 在那个陪伴自己了多年的丈夫死去之后,在她无意间看到那年迈克尔送给自己的那块珍贵的手表之后,她没办法不让自己想起,于是,她果断地行动了。 只身一人,带着疑问与期盼,她飞越大洋,经历了无数次希望和失望后,黛西终于在美国纽约街头,与迈克尔擦肩相遇。结局是温暖的,它和黛西一样动人。 黛西找回了十八岁那年的爱情。这也是属于她七十七岁人生的爱情。 而在这里,远房表亲伊丽莎白一家也接纳了黛西,她们的相遇,像是上天给彼此带来的礼物。因为黛西就此有了落脚之处,而伊丽莎白,万万没有想到,在她就要因为生活而化身为物欲的奴隶的时候,是黛西拯救了她,让她回归到了原本的浪漫自我。 还记得在寻找迈克尔的路上,黛西遇到了九十三岁的胡达尔,那位和一只鹦鹉租房同住的“时间老人”。还清晰记得胡达尔说过的话:“有时候是去芜存菁,也有时候筛掉的是菁华,的确如此,但留下来的是你的核心、你的本质,是真实的你。” 相比之下,伊丽莎白盲目地试图抓紧时间,黛西在有目的的紧随时间,她们都在追逐,而胡达尔,却在等待。 而在不久之后,不管是追逐还是等待,她们都一样。 因为,时间与爱,都是圆的,她们终将重逢。 我们,也终将重逢。
《追时间的女人》读后感(八):最美不过沿途风景
文/叶子夏
“人生到底是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还是处处皆美景的喜剧?这将取决于你如何度过每一日。”
有的人拥有远大的目标,却做不好每一步,于是人生走向无可挽回的悲剧;有的人专注于目标一步步向前走,心无旁骛,在抵达目标的时刻固然欣喜,但也许会因人生过于单调而失落;有的人虽一步步朝着目标向前走,却也从不忽视前进过程中的美景,人生也就成为一场欢乐的喜剧。对于我来说,当然是喜欢第三种类型的生活,想必也很少有人能够拒绝。
美国作家斯泰西·麦格林想必也是喜欢第三种类型的生活的,她的处女作《追时间的女人》就很好的诠释了这样的人生。77岁的黛西因一场意外想去寻找年少时自己失去的珍贵的爱,这是她的目标。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她遇见了93岁和鹦鹉租房同住的胡尔达;44岁专注于工作,疑神疑鬼导致更年期提前的伊丽莎白;对黛西有误解并极力躲避且不自觉诋毁她的亲戚安;相处友好并第一个主动了解黛西的忘年交迈克尔……在黛西遇见他们之前,他们每个人,包括黛西,都是不完整的。
而当他们相遇,并且开始关注对方身上自己不具备却极其需要的某种特质后,在经历一些事情后,他们开始慢慢改变。胡尔达幸福的与山林同在,伊丽莎白开始享受生活并摆脱了提早更年期,安消除了对黛西的误解,迈克尔变得更成熟,我们的主人公黛西,也完成了她的目标。
本书虽以“完成黛西的目标”为主线,却也由黛西遇见的人引出数条副线。每一条线都是目标路上的风景,很庆幸,黛西没有错过这些风景,而是因此遇见许多美好的人,经历许多美丽的事,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开阔,人生变得更加丰满。这是一本读了会让人觉得快乐,觉得欣喜的书。
这本书的基调是轻松而欢快的,即使文中出现一些小磨难,这也是为了情节更好的发展。而在这种轻松的基调中,作者叙述的故事却颇具有悬疑性。故事本就是极具吸引力的一直题材,而加上悬疑性质,则会让读者阅读时更加欲罢不能,恨不能一口气读完得到故事的结局,又舍不得这样好的书读得太快。因为在阅读中,书中的故事是重叠的,而故事中透露出来的智慧,也是层层叠叠,绵延不绝。以至于你想下笔写下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反而不知道该着重讲哪一条。
是勇敢的突破自我,不被无形的绳索所束缚?是家庭需要沟通?是压力需要好好疏导?是多向身边的人学习?还是互帮互助?而生活中,我们经常弄巧成拙,越不想发生的事反而偏偏发生。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何不细致的引导事情的走向,而不是堵着不让它发生。也许,跟着这件事情的走向走,你会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美景,更甚至,意外的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我想,这本书最重要的,就是想告诉我们,前进的路上不要忘记欣赏沿途风光。
顶峰的风光固然美好,只是若看的久了,也许便会麻木孤独。但是,若顶峰的风光有着沿途无数美好的花草树木、风雨雪霜点缀,这份美好,便会变幻多姿,常开不败。最美不过,那沿途的风景。
2016.4.6
本文为笔者原创,若需使用或转载,请豆邮,谢谢!
《追时间的女人》读后感(九):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你
我想当你变老时候,你会变得更像原本的自己的,你会变成自己的浓缩版。你已经清楚你是谁为何独一无二,你一直以来的面貌。大家总说,青少年时期最在意搞懂这些事情。有时候是去芜存菁,也有时筛掉的菁华,但留下的是你的核心,你的本质,是真正的你。 ——《追时间的女人》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新华书店闲逛时看到,想了想家里还有好几本书没有看完于是就放弃了。前段时间在网上买书的时候又看见了于是就买了回来。 追时间的女人追寻的是过去的遗憾。 英国人黛西苦苦等待自己的美国大兵丈夫来接她去美国,既没有定情的钻戒也没有被长辈祝福,只是在漆黑的夜里用一块手表许下了诺言。两人因为误会断开了书信往来,这一段就是大半辈子。 我喜欢这本书没有用互相等待孤独生活的故事来叙述。两人都各自结婚组建了家庭。 没有为了等待谁而孤独终老,现实生活也是这样,无论再喜欢一个人也要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更何况在战乱情况下的相爱。 我佩服黛西独自一人踏上寻找旅途的勇气,找一个忘了几十年的人无疑是大海捞针,更何况要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国家和从未见过的家人。即使是我们年轻人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也需要鼓起极大的勇气。 我们对九十岁老人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满头白发,走路颤颤巍巍。胡尔达是个截然相反的老太太,她可爱乐观,即使一个人孤独的生活了这么久依然健谈,固定的时间还要去染发。 也许是孤独太久了,在黛西没有找到迈克尔的时候她提出去爬山,所有的东西她都计划好了只等进行,故意落下只身前往森林的深处,躺在干枯的树木中微笑的离世了。 面对死亡她一点也不害怕,她说每过去一天,她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离丈夫儿子越来越近。 同去的伊丽莎白和儿子以及黛西,在看过胡尔达留下的遗书后她们为她开心也有少许难过。死亡有时并不是一件坏事,胡尔达选择了回归山林的怀抱,只因这坐山像极了自己的回不去的家乡。 黛西的到来影响了她所认识的人,她让伊丽莎白的儿子重新唤起对事物的重视,让胡尔达踏出她不敢踏出的第一步,让伊丽莎白感受到家的重要性。 她像是一个发光的小灯泡,一个接一个的点亮了他人平淡的生活。 幸运的是黛西终于遇见她寻找的迈克尔,两个因误会而失去联系了半个世纪。所有的言语都在对视的那一刹那间显得不重要,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也不用相拥而泣,简单的一句“要来一杯茶吗?”把两人重新拉入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没有人互相指责对方为什么多年来不回信,也没人指责为什么这些年来不来寻找对方。生活的苦难能压倒一个人内心所有的梦,突如其来的灾难打乱了所有的承诺。 从中阻挠的黛西母亲为这段不被看好的恋情划上了句号。 幸好他们没有怨恨对方。 书的最后是一封迟来的结婚请柬,缘分是这么奇妙,历经波折依旧还会相遇和理解对方,年轻时未曾兑现的诺言在五十年后重新许诺。 所有的时间仿佛又回到当初的原点,少女的情窦初开,男生的一见钟情,这一切从未改变过。那一句甜蜜的昵称证实了她在他心中的分量。 那些互相爱慕不敢表露情意的人不知错过了多少时光。我们总是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时间久了好感也耗没了,黛西和迈克尔相遇时也就是那一瞬间的事。 在这个谈恋爱像在喝白开水一样的年代里,一见钟情似乎有点不切实际,每个人把爱挂在嘴边,说多了自然也就失去了当初第一次听到时那种脸红心跳加快的感觉。 那些深沉的爱往往在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依然存在,即使相隔两地也时常挂念着对方。 那些真正有缘分而又互相相爱的人,总会在对的时间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