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也是鱼》是一部由杨亚洲执导,倪萍 / 倪大红 / 潘虹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泥鳅也是鱼》影评(一):不觉得特别煽情
很奇怪很多人评论此片如何煽情,
唯一有煽情之嫌是电影最后-----女泥鳅带着孩子还钱,农民工兄弟在修葺宫殿的棚架上道别的那幕
看到那幕,发现自己有感情起伏,才觉得自己不那么冷漠.
《泥鳅也是鱼》影评(二):女性的力量,母亲的伟大!
全片看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对女性这一角色的刻画,那种坚韧的力量,平凡而又伟大!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勤劳善良温暖而充满力量!在底层生活的压迫下也从容面对。教会我们面对这艰难困苦,不图回报,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养育我们长大,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妈妈,我爱您!致敬每一位女性!致敬每一位母亲!
《泥鳅也是鱼》影评(三):飑泪~
我是不经意的时候看的这部电影,对于看惯好来屋大片的我来说,这种题材是不我从来不会涉足的!
但是有一种神气的力量让我看完了这部片子~~
感动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有两处:
1,女泥鳅做阿姨的时候给瘫痪的老人表演吃包子,一边很开心的吃,一边说自己小时侯有多喜欢吃包子,可是泪却无声的滑下来!
2,男泥鳅死在了医院的长凳上...泪...飑....
不得不说,倪萍依然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煽情大使!
《泥鳅也是鱼》影评(四):你也是人
按照导演们给我们的简介,或许电影的另一个名字就是《你也是人》。可是,谁能告诉我这样的一个片子到底是为了体现广大农民工生活现状和情感世界还是其他的什么富有主旋律的精神呐?至少在我看来不会是反映什么更好的社会精神和现实,而,对于农民工的生活刻画不觉得把农民工说成傻子了吗?难道,在一次次的历史变革中,被认为是最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农民,是这样的?说是现实,不如说是一种贬低。《泥鳅也是鱼》怎么听着就像是说《你也是人》啊。
《泥鳅也是鱼》影评(五):无语 无X 你们这群发表评论的人
在我上面评论的豆豆门 你们是一群很专业的电影圈内人士吗?
如果不是 那么我致以最强烈的鄙视
你们看完了就是说什么 画面 音乐 等等 好像扬亚洲拍的是给你们的电影作业似的
关注别的影评就是什么内容不真实了 等等
你们知道生活的真实是什么吗/
你们想像的到吗?
《泥鳅也是鱼》影评(六):泥鳅也是鱼
有人讲“不真实、太做作“ 我想这样的评语太概括化也不负责任。
杨亚洲的电影/电视剧都比较委婉,注重细节。这部电影我认为就是缩影,特别是潘虹逼着已经饱腹的泥鳅在老爷子面前,用活泼轻松的语气故意和老爷子打趣,以便他能吃个包子,体现在泥鳅背着老爷子,抽泣,说你就帮我吃个包子吧之类的话。怎么不叫人发人深省。难不成社会上其他工种就不存在这种相同本质的事吗。还有后来老爷子碰了下倪萍的胸……我不确定这点导演想表达什么。老爷子惊的一下缩了手,阳光照在他的手上,他的手太戏剧性了,又细又长还枯竭,像是死前最后的惊诧。
杨亚洲一直在揭示生活的无可奈何,又在抗争,但每一部都会让你悄悄的流泪。或许非常残酷、直白的表达生活中千变万化不是杨亚洲式最好的表达方法。
《泥鳅也是鱼》影评(七):泥鳅也是鱼:民工的生存?
倪萍参与的拍摄,还是一个主角,对于她来说,出演这类角色是否还比较满意,毕竟这不是她第一次装模作样地学说陕西话了。
对于故宫的修善本是一件国人以及国际都关心的事,而在这部片子中却成了戏耍一类,古老的建筑被损坏,闹哄哄地场面遍布于工地,就如是大生产一样,岂不令人对故宫的修善担心。
民工的生活真是这样的吗?在我看来还是那部《民工》的电视比较真实一些,在这部电影里面很多事都被夸大了,也许是编导就要这样一种效果吧。
倪萍在这里面真的很可怜,演的角色可怜,本人也可怜,几十岁的人了还这样去挣,累不?再说了,换了衣装的她左看右瞧也还是一个主持人模样,中国也真就找不到合适的演员了?
这部电影适合在小范围里面看看,象影视圈里相互印证一下什么的,放在外面来公映,真容易让人对国产电影看低了。
《泥鳅也是鱼》影评(八):缺乏真实感的一部片子
- 是个男人就对女泥鳅有企图,不真实
- 吊车吊了房子,居然爬上房子而不找吊车司机,太蠢了,不真实
- 既然潘虹的父亲思想境界高,会对泥鳅满意,不真实
- 男泥鳅的死,不能说没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概率很小,不真实
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有可能这些事情都是真的,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真实。
总体来说,这个片子的问题是把女泥鳅说的太傻,把女泥鳅说的太好。这么傻这么好的人(还这么有魅力)可能确实存在,但是实在是难以相信,不真实。即便存在,这部片子也不能说描写了民工生活,只能说叙述了一件奇迹。
不过我也不了解真正的民工生活,只是个人感觉而已。
相反,贾樟柯的《世界》让我感觉真实得多。
《泥鳅也是鱼》影评(九):没错,泥鳅也是鱼
你想想看这么些年来你去电影院看了几次国产电影?别说去电影院了,有几部国产电影让你有兴趣去下载,或者有兴趣下载了而又在
删掉之前看过了?
杨亚洲在努力的拍一部电影,那怎么也比你去找个电影的下载链接要辛苦许多,也许,你甚至都不屑于去找这么一个链接。
------
我是立刻就被吸引了,一是因为镜头,就是有股子使不出的劲儿,这劲儿使出来又糙又拙,就像女泥鳅给老人家使劲儿搓身子,又唱
又跳,老人笑了,吃完包子临死还抓一把女泥鳅的乳房,被骂:不要个脸儿!老头哭得死去活来的。老人死了,泥鳅哭得比谁都伤心,内是真心的。
----------
民工很苦,这我知道,要看民工有多苦,要抱着对中式残酷痛苦猎奇的念头,就不要看这部电影了。
-------------
再废话一句,我觉得这片儿有股久违的糙劲儿,还有那种不端架子的平易眼光
《泥鳅也是鱼》影评(十):煽情之作,但还是力荐!
这部电影是农民工题材,冲这点,大家也可以看看,因为我们对这个群体太不了解了。我看完还是相当感动,特别是前段时间刚出了奥运期间北京欲“劝返”100万农民工的事件。女泥鳅可能太风尚了,所以确实容易让人感到不真实,但吃包子那场戏还是值得称道的。
虽然是感动,但观影人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就像导演在表现抢饭、淋浴等等场景时用了很多俯拍的镜头,更像是在展示一种奇观,一种我们未成见过的农民工现实生活图景。所以我们感动和难受是源于被激起的同情心,是我们情绪的宣泄,而非真正站在电影主角——农民工的角度考虑,我们并未参与进去。
对比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黑暗中的舞者》,观众已经与艾尔玛合二为一,压抑压抑压抑,随时渴求爆发,最后还是被掐灭了,通身的不畅快,你会发现你根本就没有过对艾尔玛的同情,只是祈祷,发力。这应该是电影带给观众的最高级感受吧!
《泥鳅是条鱼》感动了人,甚至过于感动人,但还是力荐,这个群体确实太被人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