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好,忧愁》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1-04-29 03:15: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你好,忧愁》观后感摘抄

  《你好,忧愁》是一部由奥托·普雷明格执导,黛博拉·蔻儿 / 大卫·尼文 / 珍·茜宝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忧愁》精选点评:

  ●总觉得美国人演,讲英语怪怪的

  ●小说变成电影,没了萨岗青春残酷的物语,成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时装剧

  ●需读了原著再来评价,从电影看来萨冈的声名大噪还是年龄的原因居多吧

  ●珍茜宝太精灵了,全程盯着她的衣服看(现在穿依然毫不过时

  ●法国海边的夏天太美了

  ●很喜欢塞西尔的短发。不想做萨特的波芙娃,想成为萨特与很多人的萨冈。

  ●服装赞

  ●jean的人物造型太出色了,甚至挽救了一个平淡的情感故事

  ●拍成三流好莱坞,浪费珍茜宝

  ●超爱Jean Seberg,在《筋疲力尽》里就偏爱这个灵利的短发姑娘。今天是萨冈同名小说畅销60周年么?似乎这个故事不太适合拍成电影呢,相比之下似乎萨冈的文字更有意思得多。。

  《你好,忧愁》观后感(一):女人间的茶壶风暴

  《你好,忧愁》,同名小说和电影都是女性自恋的腐臭分泌物,肤浅得一眼就可穷尽其所有。

  最令人反胃的是,硬要加上一点此类女性本不具备的道德自省与忏悔,作为赘余点缀,如同葬礼上外添的黄白菊。机械,因不协调而怪异。

  所有女人,都有意无意地围绕一个花花公子为中心,他是所有女人战争的原因与结果。这些女人被阳具统治和操控而不自知,因而也就毫无突破男性制定的象征秩序之可能。并把一切都错误地还原为(相对男性中心的)边缘女性之间的内耗,因不甘而争夺/改变象征秩序里被指定的位置,为升腾或堕落而殚精竭虑、你死我活,于控制中心却毫无触及,并自欺地制造出干涉/反干涉的幻觉——必须捍卫消极自由!——看,17岁少女多么纯洁清新的抵抗运动!必须消灭一切自由的敌人!

  ......可它终究不过一个女人间争风吃醋的老俗套,低龄化和恋父禁忌也无非在重复前个人的欲望pre-personal desire 如何被过早地编织入自我结构中。所有女人哭着闹着争夺的,无非就是那盏象征男性垂幸的大红权力灯笼。

  她们未曾意识到的是,她们在茶壶里生死斗争正酣,外面一只大手却可以把她们当作茶叶渣一股脑儿全倒掉。

  联系到今日风靡中国的宫斗剧,与本片隐含逻辑的同一性证明了,男权统治确实是一个普遍现实。妇女革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漫长甚至最后才能完成的革命,因为无数经验事实都在展示,作为这场革命起点的女性自我革命,都还远未曾被有意识地全面启动。

  自我意识的陈旧滞后,暗中决定了萨冈及其所有作品(并连累改编导演普雷明格),都几乎是卖弄风情(没错,她们就是男性凝视下的女角斗士,尽管绞尽脑汁地把朝向男人的风骚卖弄得花样翻新,但刺向彼此的剑却招招致命)的平庸之作,在玻璃罩里舞蹈着发乎肉身又止乎肉身的美丽与哀愁,越堕落越快乐,越快乐越沉溺——一个永不能超出她自身的低级色情狂。

  珍茜宝是可爱的,但从男性角度而言,她最好是一个不能说话、不能自由行动但有温度的充气娃娃。

  《你好,忧愁》观后感(二):你好,忧愁!

  可我并不喜欢这样:即不得不求助于记忆的不全和易逝,而不是与它们作斗争。我不愿承认我的记忆不全和易逝,即使是为了庆幸自己如此

  她的尊严,她的自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么困难呀!……

  我时而寻思这是高尚、纯粹的流浪者类,时而又寻思这是麻木、可怜的追求享乐者类。

  这时,她站起身,面孔痛苦得变了样。她哭了,于是我突然明白,我攻击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易动感情的人,而不是一个物体。她最初一定是一个稍有点内向的小女孩,后来,成了一个姑娘,再后来,变成了妇人。她有40岁了,孤身一人。她爱一个男人。她本来希望能与他一起愉快地生活10年,或许周年,可是我…这个面容,这个面容,都是我作的孽。

  我没有听他说。艾尔莎与父亲两人在松树的阴影里扭抱成一团的情景,在我看来,既好笑又不可靠,因为我并未看见他们。这天唯一确实的、残酷地确实的东西,就是安娜的脸。

  我们父女两个像专心而笨拙的小学生,坐在灯下,无声地做着这不可能完成的作业:“找回安娜”。

  这么单薄的一本小说,令17岁的少女萨冈成名,开始她无节制的,走在悬崖边缘的一生。

  本以为十几岁的人写不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来。看完才发现,这本小说的确有它成名的理由。不为那些代表时代特征的词汇,也不是奇谈异行,却是真正的残酷的少年时代。

  甚至没有美感,这是小说尤其可贵之处。

  它不是用来安慰人心的。它是要敲击一下所有人的心来拷问问题的。

  难得一个十七岁的少女,以这样的角度来写文字。第一本小说,绝对是直书胸臆的。那么她原本就是这样固执的疑虑着的灵魂。

  以上句子是读时令我心颤动过的。

  这篇小说的每个字句都是自然流露。

  真实,早熟的少年。好在她的文字并不自恋。甚至充满理性。很实在。

  早熟使得比她年纪大的读者也有共鸣。

  自然的思想历程书写使这种哪怕是单纯的心性展示也令人觉得新意。所谓恒久的人性,不变的规律。

  令我联系到萨特。奔着坏而去的人,大抵都清楚坏不可能不苦。所以萨特的“存在”命题能够那样无处不在的解释。。

  才气是肯定的,早早蕴涵体内,加上特殊的家庭,生活经历,一枝上就算没有开出花,也是枝条累累。

  她很用心的编织一个计策要去考验人心,也很清楚人心(何况他爸爸的心)是经不起考验的。

  她恐惧。善的力量看起来那么道貌岸然,她一定是不信也不屑的,所以才可以残酷的实施她的计划。也是一次人性实验。

  她也恐惧,恶(我以一字来说,实际是随人性之波,逐沉沦之流)使她和父亲是一体的。她害怕有一人成为了这恶的叛徒,她将孤单。

  为什么恶总是令我隐恻,而善显得乏味呢?

  如果让人舒服是善的必要条件,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抗拒它呢?

  只这小小提个问题,就已经触动那个时代的脉搏了。

  那个时代,所有的东西蠢蠢欲动,压抑的要解放,解放需要依据。如果找不到依据,只有做个实验来寻找。

  这样的问题,多少代都在追问,体察,都没有答案。

  要做一个传世的东西,根本不需要有传世的念头。

  写的真好。

  想到叶沙介绍的她的生平故事。

  一趟几乎没有人能够赞同的人生。

  糜烂,没有控制,物质,迷糊的,一生。

  如果,总是找不到答案,这个实验有可能一直做下去。对于一个执拗的少女。

  如果总是找不到答案,那么延续以往的方式,只把坏愈演愈烈,以极端的方式继续。

  哪怕把坏放在自己身上也在所不惜。

  如果没有师父,得不到善良和爱的指引,只能完全靠自己。

  她的坏里,是否含着悔呢?

  牺牲的,头一个是安娜,然后是她父亲,最后一直是她自己。

  难怪她喜欢萨特。“存在”令这些看似荒诞的人生有了依据。又一个“存在”的标本。

  罪责即是惩罚.

  "我的最高目标是从我的性格和环境中逼迫出真实的东西。"这是刚刚看到的DOGME' 95的贞洁宣言.

  永远都要追求真理.

  哪怕不幸.

  更不畏于不美.

  你好!忧愁!

  《你好,忧愁》观后感(三):你好,忧愁。你好,17岁。

  根据法国才女萨冈的成名作改编,是部老片子,画面与声音模糊,像隔了一层朦胧的雾。

  影片用了黑白与彩色两种颜色拍摄,故事发生在“去年夏天”。

  在黑白的画面中,是18岁的塞西尔身着晚礼服在派对上优雅起舞,在休憩的间歇中,她对着梳妆台残缺的镜子,愣愣的凝视着自己年轻的面容,回忆起上个夏天所发生的事。

  影片倏忽转到彩色的画面,蓝而晴朗的天,与蓝天同色的一望无际的海,恰到好处的小树林,愉快的新鲜的早晨,以及在其中度假的塞西尔父女。

  那时的塞西尔17岁,没有母亲,和风流不羁的父亲过着自由无拘的生活。她不关心学业,在泳衣外随意罩件长长的蓝衬衫,在肚脐处轻松打个结,便开始一天的好时光。

  听听她自己说的吧:“我可以和菲利普做许多事,游泳,潜水,钓鱼,打网球••••••”哦,菲利普又是谁,自是她海边一跃之下倾倒的众生之一。

  若用正常人的眼光来评判,这许多事中,没有一件正事,是与她那哲学系的作业相挂钩的。但,没办法,当你看着她那幼鹿般欢喜闪耀的眼睛时,你不得不承认,好时光就是用来辜负的。

  塞西尔是这般与众不同,她背上两片薄薄的蝴蝶骨,仿佛即刻要生出翅膀,又美又凛冽。却又仿佛与我们并无什么不同,她看镜子的眼神,她跳舞时怅然若失的瞳孔,她低垂的眼睫,旋转时裙裾投下的光影,仿佛让我们捕捉到另一个自己,轻吻到自己揽镜自照的少女时代。当她用眷恋的眼睛看着父亲时,我想她多希望这一刻停驻。

  然而这一切在安妮到来之后变得不同。塞西尔前所未有的感到紧张,在一个自称她教母的女子面前,她感到自己又变回了当年那个无所适从的小孩。她觉得惶恐,不安,她一遍遍地强调“我不再是一个孩子了,不再是了!”

  也许她并没有意识到,她只有17岁,她没有更年轻也没有更老,她只是17岁,还是一个,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固执的,任性的,被宠坏了的,暴躁的小怪物。”

  安妮的介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父亲在赌场为她抛弃了情人,为她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频频出入那些无意义的无聊酒会。也许是对那圣洁的褐色眼睛,那高雅的蓬松鬈发,那优雅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着迷,他向她求婚。两人很快宣布将要结成伴侣共度余生。

  当父亲为她着迷时,塞西尔却深深的不安着。并且,这情绪在安妮要求她与菲利普不再见面,专心温习功课,甚至不准她去游泳度假时,终于爆发了。

  她与安妮争论,安妮认为她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而不是轻率地在海边开始一段仓促的恋情。而塞西尔则不停地强调着,她不是小孩,她爱他。

  也许那并不是爱吧,只是一点好奇,一点兴趣,一点迷茫,再加上叛逆的酒精,所勾兑出来的混沌情绪。

  安妮是从另一个世界到来的,她为人圣洁得像一个天使,她不能忍受塞西尔父亲朋友的粗俗庸陋,不能忍受所有虚掷年华的,谋杀时间的行为。她对他们之前放荡不羁的自由生活做了全盘否定,并力图改变这一切,让他们重归正轨。

  塞西尔的父亲自是乐意之至,他对那另一种生活很是向往。然而塞西尔可不这么认为,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与恐惧,她总是重复着:“她不能改变我们!至少是我,太迟了,太迟了••••••”

  像陷入无意识般的喃喃自语,起源是恐惧改变,还是享受现在?抑或只是十七岁的灵魂中,某一个因子因这妄图改变的行为而起了化学反应,进而燎原之火烧光了理智,催生出一种名为叛逆的摧毁的化合物。一个日后将不断折磨她的念头,此刻出现在了她的茫茫脑海中。

  她偷偷找到菲利普与父亲的旧情人艾丽尔。三人一拍即合,于是计划很快实施。菲利普与艾丽尔在她父亲参加的派对上耳鬓厮磨,似是已修作良缘,甚至,两人还在安妮经过的路上,故意做出颠鸾倒凤之状。

  塞西尔的父亲终于熬不过对情人的愧疚与浪荡天性,单独约艾丽尔见面。为使其高兴,也为了解释自己先前行径,他用从前的油腔滑调与艾莉儿说着话,然而这一切,却被后面悄悄跟踪的安妮尽收眼底。

  难以想象安妮那时的心情,是惊讶多于愤怒,还是痛苦多于失望?本已决定要与之结婚的男子,本已为她放弃从前生活习性的男子,此刻竟与旧情人幽会,还说着打情骂俏之语。这人,真的是自己决定要托付终生的那一个吗,真的是吻着她的鬓发说爱她的那一个吗。人心怎么这样的千变万化呢,在自己不知道的角落,他还做了什么苟且之事吗。怎么会是这样呢。

  安妮又气又悲,不听塞西尔的劝阻,连行李都没收拾便离开了这伤心之地。

  也许塞西尔那时便已后悔了吧。当她亲眼目睹安妮的痛苦时,她年轻的心中涌动着的,该是那无涯若海的悔恨,与自责。

  其实她本有机会说出这一切,不过是自己一个愚蠢的念头,一场恶作剧而已。可她在安妮窗外徘徊许久,最终却顾及自己的脸面,今后的生活中将会不断出现的事,而悄悄走开了。

  唉,塞西尔这一退缩,便间接地,造成了安妮的殒命。

  父女俩那时正为给安妮写道歉信而绞尽脑汁,忽然一通电话拨来,告知车祸的发生。

  “那是在那个路口发生的第17场车祸。”警察这样解释着。

  7,3.塞西尔的幸运数字。

  却给安妮带来了不幸。

  最终能够找到的,只有安妮当日佩戴的帽子。

  米色帽檐边上,浅色的流苏随风飘荡。

  像是在召唤它那已逝的姑娘。

  塞西尔拿着那顶帽子,便又看到了深深的蓝色海水,它们曾是她游玩的乐园,此刻却成为吞噬安妮的地狱入口。

  17年,她从未这样,深深的悲伤过。

  为自己的叛逆任性,造成一个无辜女子的身亡。为自己的无知毁坏,让自己与父亲心上,从此都留下一道抹不掉的伤痕。她与父亲从此失去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仅仅是因为她的不愿改变与骄纵怒火。

  一年过去了,塞西尔与父亲依旧纵情声色。但是,当深夜回家,她对着镜子卸掉妆容,脱去精致礼裙,露出本来面目时,她还是忍不住去看那一顶帽子,忍不住对镜流泪,哽咽无声。

  她与父亲都不愿提起“去年夏天”。而是躲避般地说:“我累了。”

  她在那镜子中,看见自己的脸容,那是18岁的年轻的脸,皎洁如月。有谁会认为,这年轻的脸下,背负着对一个无辜女子多深重的罪孽与几倍于其的愧怍。有谁会料到,一个小小的念头,一个曾为之得意的计谋,赔上的却是一条性命,与塞西尔初尝的忧愁滋味。

  你好,忧愁。

  在这夜寂无人的时刻,她终于在镜前,痛痛快快地哭了起来。

  ------------------我是传说中的分割线---------------------

  最后还是忍不住说说影片开头时慢慢显现出的图案。我先开始以为是两条鱼,在深海中隔着一扇门默然相望。后来当嘴唇浮现出来以后,我才看明白那原来是一个人的脸,那所谓的鱼只是那人的眼睛。所谓的深海水是眼睛下方的泪珠。

  觉得两条鱼的看法新奇有趣,虽是错的,却也似一条曲径通幽,让我感到某种奇妙的巧合。

  恩,吾辈双鱼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好,忧愁》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