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小異邦人》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28 04:57: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小異邦人》读后感1000字

  《小異邦人》是一本由連城三紀彥著作,獨步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5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異邦人》读后感(一):无人车站 是我看不懂还是bug?

  看了两遍还是云里雾里,感觉这篇就是半成品。

  小说的意境很好,但是作为悬疑小说,我还不懂女主一系列怪异举动的动机。

  猜想1:为了让石田被抓?

  不可能,如果知道行踪报警不就行了,用得着这么麻烦吗?不知道行踪,这样做这样做也没有卵用,毕竟第二天失效就到期了。 所以不成立

  猜想2: 为了让石田逃过时效期?

  假如石田真的别的地方,为了转移警察注意力导演了一出石田会来这里戏。还是有可能的。这样做,虽是最后的挣扎,但是考虑到石田的心态也能理解。好不容易想通了。但是后来为什么女主一直暗示石田已经死了??

  猜想3:女主杀了石田(这个可能性应该比较大)

  为了掩盖真相,让别人以为石田没死。但是即使她什么也不做也不会有人怀疑她杀了石田吧?…不过男主说了一件事,一个主妇杀了丈夫埋起来,却去警局报案说丈夫失踪的事情。和这个真的很像。 这样自取灭亡的招数,我也不懂

  《小異邦人》读后感(二):《小异邦人》

  

连城后10年的绝笔小说选,收录他2000年到2009年出版的8篇故事,遗憾的是这八篇作品的精彩程度差异过大,水准参次不齐。我只喜欢其中的3个短篇:《兰花枯萎之前》、《无人车站》、《小异邦人》。其余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无人车站:虽然悬念感贯彻始终,但女主的动机,怎么分析都不合理。这可能是作者故意为之,就像梦野久作的《瓶装地狱》。

兰花枯萎之前:把交换杀人这个老梗玩出了新意,结局令我意想不到,这是本书最精彩的一篇

小异邦人:这篇文章讲述了一起没有绑匪,甚至也没有绑票的绑架案,虽然结局还算温馨,全家人既得到了孩子也拿到赎金。然而读完后却有一种强烈的不适感。

白雨:这篇太难猜了,我没有想到亲人居然可以对亲人欺凌。总之我对这篇不太感冒。

最后打分:73分(毕竟是连城的最后的作品集,分要打高一点)

  《小異邦人》读后感(三):《小异邦人》短评

  终于看完了连城老师的这本《小异邦人》, 一般情况来说,台版书看的比较慢,但由于连城老师的文字比较优美,看台版的话速度就更慢了。毕竟我第一次看台版的《爱的成人式》还是很快的。 这个短篇集总共分为8个短篇。都各有特点吧,让我对连城的了解也更深了。 《戒指》:利用误会而营造出的温馨的小故事。 《无人车站》:误导极强,动机非常难猜,可以说这个短篇集所有的短篇动机都十分难猜。而这一篇尤其厉害。 《兰花枯萎之前》:人造花,假花,真花。交换杀人。哪一个才是真的兰花,哪一个又是人造花呢?一如既往地用花来喻人。 《冬玫瑰》:这本意境十足,逆转实在太一般,算是短篇集最次的一个。 《风的失算》:把流言比作风,连城老师的比喻一向用的非常好。这一点我非常赞赏。这个小短篇中关于“流言是怎么产生的”解释简直完美,堪称绝妙。 《白雨》:也是非常强力的误导,读完之后莫名泛起悲伤来。 《直到天涯海角》:这一篇的文字非常的细腻,比起动机的话,我更喜欢这段“婚外情”的故事。 《小异邦人》:我不知道这个到底算不算叙诡,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吧,这里的“小异邦人”指的是肖邦的曲子。用来比喻一个散沙般的大家庭,倒是恰当的很,最后的结局非常让人感动。作为压轴篇目非常完美。 说起来,我一直非常喜欢连城老师的写作的初心。仅仅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无论是什么推理小说,看一眼就能知道犯人,实在是太无聊了。 而我相信连城老师也为了回应父亲的心思,而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突然想起当初我写作的初心,现在想起来真的挺可笑的。

  《小異邦人》读后感(四):人人皆过客,此心安处是吾乡。

  以《情书》闻名于国内的作家连城三纪彦,最近读了他的作品集《花葬》和《小异邦人》,相比《花葬》那唯美的笔法,《小异邦人》更有烟火气,但不变的是那种细腻的巧思,能把悬疑的杀人案件的思绪细密的描写出如同发丝随风飘动,跟随案件的发展, 我们仿佛就在人物的耳畔,听到那无声的叹息。

  《戒指》让人着迷的地方, 在于结尾几处翻转, 聊聊几句话,带人进入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情感的转移与来往,使得日本人,或者说亚洲人,那种习惯性复杂的含蓄显得那么千回百转,但却如行云流水般的理所当然。这是读欧美小说不能带来的体验,肯福莱特笔下的爱情, 即使是隐忍的, 也是隐忍得明明白白, 一个转身就是拒绝,早上分手晚上直接去小酒馆接纳新欢也许就是他们的感情线,直来直去说一不二的。而我们则在面对喜欢的人心里想,我喜欢他,不我不能说出来,他会不喜欢我, 要不透过别人点他一下也许不错,最后出口的是:“嗨你看那,好像那个人对我有点意思似的,你觉得呢?”这种纠结中步步为营。

  《无人车站》我看到一半才猜到结局。毕竟我们读故事的时候,身份带入太主观,被作者限定所以误导,但越来越读到一种牵绊。于是一切就清晰了起来。现代人能留守一段感情多久。几十年还能如约相见的人有吗?还是我们一般都投降给现实,按社会角色完成各自的责任?情感和承诺到底还有没有分量呢?比起逃离,更难的是面对吧。。。

  《兰花枯萎之前》这篇是整本里我最喜欢的一篇,看似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的对外遇出轨重婚的复仇,竟然给读者展现出完全解释得通的两个版本,如同完全一模一样的两朵兰花,必定一真一假。但通篇看完,就在如梦初醒地推翻自己刚才的恍然大悟的时候又坠入五里雾中,难道又判断错了?现在真希望有个推理大拿如同柯南kun一样的存在,跳出来说,真相只有一个,然后1234把关键性决定性的证据推理出那一朵真实的人造花。

  《风的失算》和《白雨》把办公室战争和校园霸凌摆上舞台。《风的失算》基本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二千的故事。。。也许是种无奈吧,面对流言蜚语,辩白可能是最苍白无力的。《白雨》也是一反读者最开始的猜测,弱者其实也许不是弱者,杀人者也许其实是被害者。。。 连城君的故事在翻转中把深不见底的不幸一层层揭开来,一点点露出一丝丝残忍的真相。

  《直到天涯海角》与《小异邦人》勒索成为关键词。当人有把柄被人抓在手里,紧张感让人窒息。随着事件的发展,心情也随着事件起起伏伏。当我们有期待和依赖,我们变得脆弱,当我们被要挟,我们变得烦躁,当我们放手了, 一切就云淡风轻。

  连城君的推理,有他深深的哲思。成长的岁月,某一个时刻,大家都会觉得自己跟这个世界是脱节的,如同一个”异邦人“,而后漫长的岁月,我们一直辛辛苦苦试图磨灭这种”异样“,融入社会, 被朋友亲人同事接纳,寻求精神上的安全感。其实我们真的需要这种融合吗?还是我们可以安然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此心安处是吾乡。

  《小異邦人》读后感(五):大师的遗作明珠

  首次阅读台版实体书,感觉确实不同。此书为连城三纪彦遗作集,收录了其去世前未结集的八部短篇作品。虽感觉不及《一朵桔梗花》,但也为上等的佳作,全书中大部分篇幅呈现出一种冷冷的色调,给人以浓郁的寂寞之感。

  《戒指》,离了婚的中年半落魄男子,在铁道路口数次看见疑似前妻的女子,女子脱下的戒指是否是当年的结婚戒指呢?正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无人车站》形迹可疑的女子来到无人经停的乡下小镇,作为落魄jingcha的“我”在收到多个热心市民的目击情报后,一步步的接近了女子,她是为了和即将时效期满的杀人嫌疑犯会合的吗?篇幅较长的一篇,尾声时那种“我”虽已得悉真相,但仍不由自主地飞蛾扑火让人惆怅不已。

  《兰花枯萎之时》此篇以前看过,围绕交换杀人发生的身份逆转,那个女人到底是友是敌?话说自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火车怪客》(又译列车上的陌生人)以来,交换杀人的手法从来都没有圆满成功过的。妄想通过交换杀人洗脱罪行,不过是自己的奢望,悲乎。

  《冬玫瑰》女子欲赶往酒吧会见情人,却卷入了如恐怖小说的迷雾之中,且此时周边发生了杀人事件,难道被杀的人是她吗?全书中感觉最差的一篇,用半个精分形容即可。

  《风的失算》女主上司科长每周总是接到诡异的无声电话,因此在其周围总是围绕着形形色色的留言,如今甚至传说他就是系列女子杀人案件的真凶。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其实比起那些恶意的流言,两个男子长年持续不断的恨意才让人感到恐怖。作为职场的一份子,虽没有遇到此类情况,却也心有戚戚然。

  《白雨》,风格和《一朵桔梗花》、《宵待草夜情》最为接近的一篇。女儿在高中遭到了霸凌,母亲却被某人逼迫着寻找32年前外祖父母的强迫殉情真相。其实当年的案件动机我在脑洞大开之际却也大胆揣测过,但看到最后确实大吃一惊。无论如何,剩下的那个人一定是寂寞的吧。

  《直到天涯海角》,在车站工作的50岁男子和30岁的女同事成为了情人,但每当他们去往外地温泉幽会,返回之际即有奇异女子向男子勒索相同地点的车票......和第一篇一样核心不在推理而在情的作品,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异邦人》标题作,唯一从头到尾都透出欢乐气氛的一篇。一个母亲努力养活的八个子女的贫穷的大家庭,某日突然接到电话孩子被绑架了,然而八个孩子不是都好好的呆在家里吗?女主作为家中的长女,觉得家中的一个弟弟很可疑,他的面貌也似乎模糊不清......看完前面七部多少有些致郁的故事,再看此篇给人眼前一亮之感,被绑架的孩子真相,一般人应该是猜测不到的(是吧?是吧?),让人瞠目结舌的同时不禁让人会心一笑。但我要问一句,书中某人的行径难道不犯法吗?!

  总之,此书总体水准上乘,推荐一看,就是不知道为何没有出版社肯大做好事出版简体。不得不说,连城大师的去世实属遗憾,如其在世的话,必将继续为世界献上更多更好的作品。

  《小異邦人》读后感(六):芭蕉

  小異邦人

  连城三纪彦

  ◆2014年「週刊文春傑作推理小說BEST10」 NO.4

  ◆2015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NO.4

  ◆2015年「本格推理小說BEST10」NO.3

  ◆2015年「最想讀推理小說」NO.3

  2014年3月作品,收录连城三纪彦患病离世前,创作巔峰的十年之间,曾发表于杂志的八则精华短篇。

  1.戒指

  男子在街头看到疑似前妻的背影,与巧遇的女同事交谈了起来。

  心理悬疑写的如此真切,让人移不开眼。不炫笔力的笔力,总是如此喜爱。

  4星半

  2.無人車站

  出租车载客,这次是一位成熟的女性,16年前她来过这个小镇,如今又为何而来。

  用描写一个人物,写出了两个人的故事。如此寂寞的短篇,印象中真不多见。

  4星

  3.蘭花枯萎之前

  两位人妻,因学制造人造花而相识,这是交换杀人的前奏,在花枯萎之前就要动手。

  交换杀人真的百看不厌,当然诡计要足够好,情节与犯罪的动机要顺畅真切。此作交换杀人诡计,第一见,

  有惊喜之处。

  5星

  4.冬玫瑰

  杀意与惶恐。

  大篇幅的连续心理描写,完全是靠笔力撑过来的。因为读者的注意在同一点上反复,是会厌倦的。作为短篇,这也是一种布局类型,只是整体看,至少还少了一个彩蛋,显得单调了。

  3星半

  5.風的失算

  公司女职员常常听闻课长的流言,如同犯罪新闻一般,各式各样。

  职员与上司的距离感形成的布局,与《冬玫瑰》,这一篇就有停顿,节奏的变化,流言跨度数年,最终的最终,有了意外的真相。有拉扯感的心理悬疑,相当好。

  4星半

  6.白雨

  女儿遭遇校园霸凌,还受到了莫名的信。家中留有奶奶的遗物--染血的和服,信里说的正是32年前的事件。

  总感觉白雨这个标题,与其整篇融合度还有一点问题,其他方面都还好。

  4星

  7.天涯海角

  外遇事件,男人与女同事在打小刚珠时相遇相爱。

  相遇场景很特别,话说看到他们相遇时的对话就知道后面会如此,后半段有一点乏力,缺乏看点。

  3星半

  8.小異邦人

  单身母亲辛苦的养着八个孩子,竟然还能遇到绑架案,扬言绑架了孩子,却没有一个孩子丢失。

  第一视角的最大的孩子,有着音乐天赋的女孩,遇到如此奇怪的绑架案,一家9人身处其中还能讨论推理,从

  不懂绑架是什么的孩子,到懂事的孩子,读到时是冷寂的热闹。绑架案真的看了很多很多了,这一篇的是能用惊艳来形容的。奇怪的谜面,意外的结尾,公平的线索,它方面都做到了。加之双重的情感线,是真的爱这篇充满爱的短篇。

  5星

  总评:连城最后十年的短篇精选,毕竟是精选集,太棒了。每一篇也都是连城典型的作品,男女情爱的心理悬疑,和他过多次的绑架案一类。最适合的是麦田出版编辑涼可的那句,华丽的诡计在人心,最复杂的谜团是爱情。我一直认为,连城正是当年乱步虽期待的那“一名芭蕉”,本格浪漫的复活时代的代表作家。

  5星

  《小異邦人》读后感(七):繁花已尽,恋语心中

  读的第一本连城三纪彦是《恋文》,对于当初从未接触过恋爱加推理双栖元素的我而言,无疑是平地一声雷。我当机立断送出八个字:笑里藏刀,叶底藏花。可以说,我被连城短篇小说世界里那“有情的风景”迷得如痴如醉。在他所擅长的昭和时代背景刻画下,所有的故事都有了宛如古董画卷般迷离曲折的深邃意蕴。他的套路讲究的是“功架”,摆好他一贯优雅的姿态,起范儿,超频的变奏,得出了源于现实又超出现实的极致浪漫。

  尤其是在我最为推崇的《变调二人羽织》中,连城将落语艺术的兴衰,落后于时代的艺人最后的傲骨,向死而生的诡计,以鹤喻人的创作匠心糅合在一起,把推理的文学性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凄美文艺推理第一人莫过于他。包括花葬系列和《六花之印》《口红》等几个我喜欢的短篇在内,连城大多数的名篇都和他成长的那个人文气息饱满的时代紧密相连。与作家殉情的少女,能乐之妻,姿容端丽的穿着和服的少妇,仿佛连城的文笔就应该在这样的女性角色上发芽开花,将她们的命运娓娓道来。也唯有这样点点繁花般的女子,在连城的故事框架中显得合理,合适,相性满满。

  话说回手头这本大师生前最后的短篇小说集《小异邦人》,读完之后我的心情是复杂的。这本集子收录了连城从2000年到2009年发表的八篇作品,可谓是老先生献给推理世界最后的恋文。腰封上大喇喇地写着:我们何其有幸,曾经与他共存于同样的世界。腰封固然是一向肉麻,唯独这次我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一想到以后再也读不到他的新短篇,居然生出了寂寞感。不会再有第二个连城三纪彦,他独树一帜的物哀美学成了绝唱。

  这八篇全部生产于平成年代的故事和过往的古风主打形成了强烈对比。如果是过去的故事飘满了仙气儿,《小异邦人》的人间烟火气特别浓。在读第一篇以失婚男中年为主角的《戒指》时,恍惚间还以为自己在读青山七惠或者哪个情感类女作家写的都市物语。是谓:城市的足音。整本书的故事发生场所从那些经典的芝居场,风月场,月黑风高的坂道上转移到了与我们平行的现代社会:JR车站番台,逼仄的售票窗口,充斥霸凌的学校,不伦幽会的乡间旅舍,人口密集的屋敷。

  这仍然是你认识的那个喜欢玩A面B面转折的连城,但又不是你熟悉的那个会给你犀利一刀的连城。步入晚年的连城讲故事的速度越发缓慢,锋芒也收了起来。八个故事在完成度上都微有瑕疵,读到最后往往解答无力,甚至意义不明。人生落幕前夕的故事,基调以清冷为主。《戒指》《风的失算》是以格子间里的职场人为主角,连城极少的以男性视角写成的故事里,人到中年的老男人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感情生活和恶意扑面而来的谣言,依然选择保存内心可悲可笑的小小如意算盘。蛰伏在风声中声名狼藉的男人最终会迎来反击么?这样的故事读完绝对无法会心一笑,这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啊。大都市人潜藏的执着也真是致命的心病。大隐隐于市,作者观察者一般的眼睛像是带着读者完成了出世到入世的一个过程。

  或许是受一些近期大热日剧的影响,《兰花枯萎之前》里大玩的绝望主妇身份梗读出了《直美与加奈子》和《危险妻子》的即视感,真相揭露之后背脊上的丝丝凉意又令人遥想到《小岛惊魂》中的荒谬悲情。可以说,书中大部分的主角们都是城市失意人吧,这也是我说它基调清冷的原因。不再是美酒加咖啡的美妙苦涩,也不是如鲠在喉的黯然心酸,而是如芒刺背的不安与挣扎。

  一直非常欣赏连城作品中表现大人爱的部分。大人之间的爱,特指那种“即非名之凿凿的恋人,也绝非萍水相逢的路人”这样的关系。如过往作品中黑道夫人与刺客之间的关系,能乐之妻与继子的关系,卖笑女与纯情男之间的关系。《小异邦人》中有2则以车站为背景的故事,《直到天涯海角》和《无人车站》,也是延续了这种大人爱的风格。而相比无言结局的前者,我更喜欢《无人车站》。

  一个游魂般的女人在一桩重案有效期只剩几个小时的晚上,经历了车站站员,司机,酒铺老板,警察这些鉴证她人生最重要一个夜晚的配角们。《无人车站》真正写出了草蛇灰线的感觉,有如长镜头电影,会让你回想起过去看过的讲流窜犯的昭和犯罪老电影,却又有新意。最终落定在旅舍房间中,年老色衰的酒家女和痞子警察都一定在对方身上看见了年轻时寻欢作乐对象的影子。以为是两个人,其实分明是各自停留在孤伶伶的熄灯的无人月台的黑暗里。

  唯一欢乐幸福结尾的想必就是标题作《小异邦人》了,我感慨于连城三纪彦在人生将尽之时以少女的口吻与视角写了一个新颖又甜蜜的绑架案。八个孩子们关于“到底谁是那个被绑架的孩子”探讨出了几重像模像样的“伪解答”,读毕之后竟然觉得个个比真解答要妥善。不得不说,“隐形”的绑架形式着实打开了一个有趣的创作口字,然而还是为了那少女心的结局羞得老脸一红。一两句话说清的真相为了成全诡计而兜了个大圈子,似乎显得本末倒置啼笑皆非。然而,连城果然到老都还是在研究女人啊,从大和抚子到14岁的懵懂少女。这样一想我倒又倍感欣慰。

  这世界上果然是不会再有第二个连城三纪彦了,他所创造的那个百转千回的,朦胧的,具有仪式感的世界也随之沉没了。我对连城小说的崇敬与恋慕也走到了“卒业”的这一站。读者们就将那些阅读连城的孤独夜晚,作为骄傲的勋章,独自活过这个混乱的时代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小異邦人》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