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是一部由泽基·安特科扎克执导,Anna Radwan / Jan Frycz / Anna Dymna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花女》影评(一):茶花女
电影看得我泪如雨下就如同看原著小说一样悲伤 以前总是为玛格丽特的死对男主耿耿于怀 如果她不放弃活下去多好 现在看来死是她最好的归处 每看她放肆的大笑都特别心疼 现实生活污浊了她的身 可她的灵魂在遇到男主之后更加圣洁了 我相信她死后会是天堂里的天使 再不需要人前欢笑 不用受病痛折磨 不用被人嬉笑玩弄 不用面对世俗的眼光 双脚不再冰冷 ……
《茶花女》影评(二):感受
墙角里钻出一朵茶花。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世间。
《茶花女》影评(三):爱情佳话
最早看的是原著,在初中一年级的期中考试之后的下午,全部看完。看得落泪,却是中学周末的某个旁晚,看的这部电影。
印象最深的片断,是马格利特恳求阿尔芒的父亲,给她一个如同女儿般的吻,以坚定离开阿尔芒的勇气,为了维护爱人的姓氏而不得不选择离开和误解,直死都背负着最爱的人的怨恨。马格利特所作的一切,都因为那一吻而获得了尊严,同样,也是她对于自己人生的宽恕。
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却因为主角的身份而变得珍贵,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才会成为千古佳话。没有牺牲的感情不叫爱情。
很想买这个碟子送给曾经喜欢的男孩,纪念某个旁晚,他说,名著之中,我最喜欢《茶花女》。
......当然,我也是。
《茶花女》影评(四):一朵山茶的身世
不是第一次看,这个版本的《茶花女》,只是因为是原声字幕版,忍不住又看了一遍。男主角并不英俊,慢慢又觉得顺眼之至。
那么明亮的双眼,那么清澈的心事,放纵又隐忍,失控又把在手心,人到底是被自己控制还是被环境控制,一朵白山茶,就这么萎顿下去。
白色,白色,全都是白色,裙子,花,睡裙,手套,连表情都是白色,苍白的山茶花,很无力的笑着,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总会有悲伤的结局,喜欢,在一起,就会幸福。
事实上,那时的我还感觉不到残酷的真实含义,生活总是无法避免地让人感觉到痛苦,
其实是很俗的故事,相遇,相爱,嫉妒,折磨,受伤也伤人,爱情就是这样,人在爱情面前到底需要怎样的尊严才能保有彼此的笑容不坠,其实也简单,偏偏有的时候,由不得人,听着她在他父亲面前说着,你是否相信我内心对他的爱情是完全出于无私的时候,心酸得不行,如此卑微的祈求有尊严的爱,
妓女就没有资格拥有爱情?男人可以用金钱交易一切,到女人,就是耻辱的罪证,太不公平。
还好,还好,还有那一天灿烂阳光的回忆,她安静的走了,美丽依旧,死亡也许是保有爱情永恒的方式。
一朵美丽的山茶没有人问来处,人,却不行。
《茶花女》影评(五):各版<茶花女>电影评析
到目前为止 茶花女有12个以上比较有名的版本
其中最出色的只有两部,1936年美国版和1995年波兰波。本文将评析这2个版本
1936年的美国版嘉宝出演,因为好莱坞以及明星效应,是最出名的一部,但绝不是最好的一部,甚至不能称为出色的“茶花女式电影”,
与茶花女深邃的文化背景、与众不同的巴黎文化不同,36美国版的茶花女有太多价值观上的肤浅改动
首先
最让欧洲观众反感的就是美国版采用了百老汇式的歌舞喧闹来诠释巴黎的贵族夜生活,读过西方古典名著的中国读者都会感到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氛围。美国人依靠想象力和自己的东西来诠释古典巴黎。只要将36版与一些经典欧洲贵族电影比较来看,36版的百老汇式聚会显得喧闹,而一些迷人的高雅、暧昧气息都显得不足。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茶花女的故事,是在巴黎那种迷人的高雅、暧昧气氛中展开的,而不是热闹的百老汇。
其次
美国版的价值观有多处让人无法忍受的肤浅改动。剧中设置了多处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玛格丽特与另外一位妓女存在如此明显的妒忌、竞争关系,而男猪脚更是与恩客男爵成为对立的情敌,这是让人嗤之以鼻的肤浅改动。这是一种将内在表面化的肤浅改动。好比是我们看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一定要用嘴把人物内心说出来一样。美国版不仅是用嘴,而且是用一切形体、语言、表情全部的外在化表现出来了。GOD~~~
最后
对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性格进行整容,整容成一种完全不同的性格,让原著读者感到无比的蛋疼。
美国版先把茶花女的悲剧内涵全部整容成外化的性格。美国版先是把茶花女转化成一种接人待物上的柔弱、善良,嘉宝演绎的茶花女始终是一种柔弱、单纯的形象,这种内在外化是典型的肤浅,今天我们仍在诟病的韩国、香港很多电影都是这个原因。实际上,在巴黎,女人们追求一种高贵但妩媚的美妙效果,茶花女是同贵妇人一样高傲的。美国版茶花女与这种原著的巴黎是多么格格不入。
在原著中,玛格丽特拒绝一位伯爵,伯爵都不会感到自尊太受打击,因为,巴黎对美色无限宽容~~~
茶花女的性格正是巴黎情调的外在,以及凄美、纯洁内在的结合。正是这种外在与内在的巨大差异,让人对这个惊人美貌的女人怦然心动。
1995年波兰版《茶花女》
是目前为止,最忠实原著,也是最出色的版本。
很多人(包括我以前)想当然的,认为波兰拍不出好电影,这完全是一种误解,现代电影国际化之后,无论哪个国家的天才大导演都可以拍出惊世杰作。波兰的大导演一样拍出震动世界的《海上钢琴师》。这是无需赘言的。
95波兰版的茶花女由极为美貌的女主角出演,单就美色接近原著方面而言,远远超过36年的嘉宝。众所周知,茶花女拥有“黑玉一般的波发”与“日本女人一样弯弯细长的美貌”,嘉宝显然不具备能展示这种独特风情的外貌。而波兰版,让人只能由衷的叹息。
在艺术魅力而言,远超过36版的茶花女。
只说一点,在人物性格的理解与塑造上。
茶花女的性格正是巴黎情调的外在,以及凄美、纯洁内在的结合,在与多位不同身份的男人对话、交往时,她展现出与美貌相匹配的智慧。
在用洁白的白手套拿起老公爵递给她的蜜饯的时候,顾盼自如,多像一位公爵家的小姐。而在楼梯上,礼貌而冷淡的拒绝伯爵的探访的时候,显示出迷人的贵族修养。不耐烦只会显得不够高贵,而显露一点发嗲的语气则会显得像地位卑微的人所为。
这些是茶花女那种“巴黎情调的外在”性格的表现。
而对于她生病时,一个时常送花的绅士,她表现出略微多于平常的关注,事实上,后来的事情让我们知道,她非常在意这一点,因为她自卑的内心感受到人们认为一个生病将死的妓女如同一堆腐肉的时候,仅仅是送花的行为,让她充满了感激之情。她的内心敏感脆弱、却又刚强无比。
《茶花女》影评(六):我想和你拥有着普通的爱情,平凡地生活着
读完书后,迫不及待地看了电影,再次为这个故事落泪。玛格丽特,多么美丽的女子。她一袭白裙站在那里的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初见阿尔芒有钱的男人们渴望她,拥有过这么美丽的情人也不失为一件风流轶事。在遇见阿尔芒以前,玛格丽特只是一个妓女,她付出身体,得到自己想要的奢侈安逸的生活,爱情对她来说或许只是谈笑间的一个词语。(我是在读过书后才看的电影,电影不算长,只拍出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建议看过书后再来欣赏电影。)
阿尔芒对玛格丽特一见钟情玛格丽特身患固疾,只有阿尔芒为她的咳血感到悲伤,玛格丽特知道这个男人似乎是不同的,所以她心动了。爱情到底是什么?大概是两个人在一起变得越来越好。恋爱之初,玛格丽特的生活开支巨大,却总也不肯让阿尔芒为她奢靡的生活买单,她总是自己想办法,或许是阿尔芒无法忍受的方式,可是我总觉得这就是玛格丽特的爱情,她爱你,所以舍不得你受罪吃苦,她只想给阿尔芒最美好真挚的感情。两人因此误会又和好,再次陷入热恋,这一次,是阿尔芒慢慢地改变了玛格丽特。
两人的幸福时刻阿尔芒的照顾让她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她也渐渐地不再留恋纸醉金迷的巴黎,而是为了两人的将来勇敢地作出选择——和阿尔芒一起平凡地生活。她偷偷地卖掉珠宝马车还债,阿尔芒发现后和她起了争执,也是这一刻,这个女子的自尊心真的受伤了。她的改变和付出没有被爱人理解,这比任何事物都让她伤心。好在敞开心扉才能解开误会,争执的恋人终于还是学会了互相理解。我想,他们的灵魂都是深深相爱的。
争执可是相爱就能永远在一起了吗?这似乎是个永远都不会腻的玩笑。玛格丽特为爱改变,可是在外人的眼里口中,玛格丽特只是个有名的美丽的妓女,男人们依旧时刻准备用金钱与她换得一夜风流。而阿尔芒是前途坦荡的大好青年,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体面的收入,玛格丽特注定是要被舆论攻击的一方,甚至被迫连累了阿尔芒的家人。
阿尔芒的父亲是个正直善良的人,当他了解到真正的玛格丽特时,他也为这个可怜的孩子将要面临的抉择而痛苦。可是他别无选择,如果玛格丽特不放手,阿尔芒的妹妹将失去自己的幸福。(玛格丽特急切地像个孩子一样和阿尔芒的父亲证明自己的改变时真的太好哭了。( •̥́ ˍ •̀ू ))
阿尔芒的父亲的请求玛格丽特选择了放手,她能守护一个女孩子甚至两个家庭的幸福的结局让她觉得自己的爱情好像更加崇高了,可是这份崇高的代价是她自己的幸福,我宁愿玛格丽特自私一点,可是这个像茶花一样纯洁的女子,她做不到。
心碎不知情的阿尔芒得知父亲的改观后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结果佣人告诉他,玛格丽特已经回到了巴黎。阿尔芒连忙赶去巴黎,得到的只是玛格丽特的诀别信,她说,她已经是别人的情人了。阿尔芒是先动心的人,他爱玛格丽特,所以此刻被爱人背叛的恨意让他疯狂,他选择了报复,他和别的女人卿卿我我来伤害玛格丽特,却也在伤害自己。
互虐名场面被虐的玛格丽特可是他不会知道,玛格丽特每日沉迷在舞会酒宴中,不让自己的身体有丝毫的休息,因为她忘不了也放不下和阿尔芒的美好回忆。本来日渐好转的身体终于因为她的放纵消沉而每况愈下。她畅快肆意地笑着,也掏空身体似的咳嗽着。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她还要随时准备接受阿尔芒的报复和打击。
怒怼阿尔芒的情人这个时候的玛格丽特眼里已经没有光了,她把自己的太阳还给了那位善良的老人,而她永远被黑暗囚在了牢笼里。阿尔芒的复仇让她身心俱疲,无力招架,她再次到了他的家中,乞求阿尔芒停止对她的伤害。犹记得她第一次到他家中时,他们的爱情还只是甜蜜的开始,可是谁能想到这一次,将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面。
最后一次见面最后一面以阿尔芒的误会与羞辱,玛格丽特的无声与忍耐而结束,玛格丽特拖着生病的身子离开了巴黎,阿尔芒也选择和朋友远游。阿尔芒的父亲在玛格丽特生病期间为她送去了关怀的时候,玛格丽特开心地流泪了,还好,她还有些许慰藉。
收到阿尔芒父亲的来信影片的开头是小仲马参加玛格丽特死后举行的拍卖会,结尾定格在玛格丽特在回忆中死去的面容上。茶花女短暂的一生中,只有这唯一的爱情为她陪葬了。
影片开头为戏剧流泪的玛格丽特得知真相的阿尔芒无比悔恨,可是又能怎么样呢?真相因谎言而存在,玛格丽特用自己珍贵的爱情撒了谎,永远地留在了阿尔芒的心中。时间会治愈一切,阿尔芒的痛苦会慢慢减轻,或许很多年后他看到一朵白色山茶花,能够面带笑容地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那带有缺憾的只此一次的爱情,平凡安稳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