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卷)》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28 03:39: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卷)》读后感1000字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卷)》是一本由黄永玉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8.00,页数:5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卷)》精选点评:

  ●“我们这种人比较孤立。孤立的成熟,在落后的群体眼中显得突出的幼稚。”

  ●不得不佩服这个老头的文字功力。如写“有一身本事的爸爸”在清浪滩当“绞滩站”站长:“二十多里的疾浪险滩、悬崖陡壁,大江东去,爸爸早早晚晚看着它,听着它,画不是画,音乐不是音乐,没想到一辈子沦落在轰天价响的寂寞里。”

  ●老头子的新书,希望他健康长寿,好好画画好好写书。也只有他这么有趣的人,老来回忆少年事,还是赤子心态。“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故事比第一部沉重了不少。

  ●张序子是个小大人,黄永玉是个老小孩,集美是个乌托邦

  ●文字细致而随意,看到书内外、过去与现在的诚心、好笑、温柔,令人动容。舍不得一口气看完,中部要缓缓,毕竟下部还没出。这系列书是今年的大惊喜。

  ●娶我!

  ●希望老先生身体健康,千万别坑。

  ●小朋友学客家话还是好学的,以前的学堂先生们都有两把刷子,耐不住序子思乡情浓浓

  ●实在是好看,不忍心看完。

  ●困了,打个盹,黄粱一梦发现自己确实老了,老就老了吧以前的事情记得还特别清楚,有趣而慷慨,所以不觉得有多老。这就是我读此书之后对老年生活的一种憧憬。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卷)》读后感(一):岂止鬼才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到此一百一十多万子了,这黄老先生刚写到十四多岁,不过读到这里,感觉自己的人生如此虚度,但又羡慕不已,此等经历几人能有……,愿这老爷子好好活着,写完这传奇经历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卷)》读后感(二):来自湘西凤凰的黄用玉

  第二部上 比第一部开篇读来顺畅多了 序子是过过好日子的 在往昔大家族没落的尾声 家道骤变 独自外出求学后 生活虽然辛酸 但序子却勇敢直接面 处处可见其乐观心态 不管何时何地少年离家都是个无奈选择却又不失为正确选择 当别的少年还在家长的羽翼庇护之下舒适生活时 序子已迈开脚步 追寻自己生活的广阔天地 体会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坐汽车 坐轮船 吃面包 在大时代的洪流下 做一个小小弄潮儿 品各处风土人情 长学问 无用之书 实为大用 原生家庭虽然没落 但是遗存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取之不尽 成为序子独自面对外部世界的坚实基础 有力武器 每本书的内容前面 都有人物简介 在我看来 这不只是人物简介 而是英雄传 好比封神榜 虽说是传记体小说 不得不说是黄老九十几岁高龄对过去人生的梳理和展望 是一次气势恢宏的人怀旧 断断续续半个月看完这本书 序子终于完成所谓“正规学业”开启浪荡生涯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卷)》读后感(三):老头好赞

  黄永玉先生可能是中国最有性格最有趣的老头了,和他的表叔沈从文一样,在乱世中早早离开家乡湘西凤凰城,在人间颠沛流离苦苦求生,没有机会接收正式的教育,完全用野路子把自己修成独树一帜的艺术家,一生特立独行敢怒敢言,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饱受折磨,仍然老而弥坚,风趣幽默,这个可就比他表叔要厉害些了,老头子不光画画木刻好,文字也很棒,以前看过他的“比我老的老头”,真是文如其画,寥寥数笔描出当年和他住在一个大院里的老先生们的可爱可敬,李可染,钱钟书,丁聪……这套“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是老爷子的自传体小说,真是让我叹为观止,九十岁的人居然能把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记得如此清晰,能写得既充满童趣又带着不刻意的沧桑,那些在苦难岁月中逝去的亲人朋友在他的笔下得到了最好的纪念,不再只是战争中以身殉国的数字,而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漫长的流浪途中各地的民风民俗见闻鲜活有趣,原来“万恶的旧社会”只是被高度简化了的历史,好书就是对这种简化的反叛……老先生自己配的漫画插图正是他的风格,我真希望活成这样的老头……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卷)》读后感(四):人还是要活得有意思

  可能人老了写书,就没了那么些限制,什么文笔美不美结构是不是紧凑情节是不是吸引人,都不管了。就那么恣意汪洋,像河水一样流淌出来,带着笑带着泪带着血和汗。书中常常有段落打动自己,摘出来看却又觉得句子也都很平常,可能因为那些段落都是带着他九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吧。

  看这书时候常常想,那到底是片什么地方那到底是个什么时代,怎么就有了这么一些人,明明在边区荒蛮的地方,却那么有性格有情趣,会唱京剧会画山水会写诗,随便一个人出来都是自己的面目,都有自己的灵魂,不会浑浑噩噩不会千人一面,不会照着别人的模子过,都是自己。

  很多年前就喜欢沈从文,喜欢他那些散文一样的小说。专门去凤凰看他当年走过的路住过的屋爬过的山,还去他的墓前凭吊。很安静的地方,就兀立着一块山石,镌着“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张充和的字。是因为时代已经过去了吧,是因为商业化吧,是因为我只是个过客吧,我没有从镇竿感受到黄永玉和沈从文笔下那种野逸,也没有遇到那样神气有意思的人。

  常常觉得自己活得不够有意思,觉得周围的人也都面目模糊,活得不够精彩。所以就特别羡慕那些活得有意思的人。我就祝愿老头活得硬硬朗朗,把书的第三部都写出来。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卷)》读后感(五):2018年度最喜欢的书

  2018年度最喜欢的书。

  读了一年才读完第一部《朱雀城》(一共6册,微信读书上有)和第二部《八年》(上册)。作者黄永玉还没写完,而他已经快95岁了,希望他能活到150岁,能写完《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这本书包罗万象,在我看来,是一部民国乡土版《红楼梦》,主线是小主人公,辅线则是国恨家仇,但由于是一个老人写的,写的又是小朋友眼里的家乡、世界,笔调并不沉重,渊雅又活泼,字字句句都是惊喜。原来上世纪那个所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是一味的落后野蛮沉闷,更可喜的是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根始终完满保存。就像小伙伴所说的,我们国家历代文人都超有责任感,著书立说,薪火相传,文脉才得以代代相传。以为要亡国的时候,会有学者文人特意撰写史书,记载历史,就是希望子孙后代勿忘中华。这部书讲民俗,讲各类手艺,讲各民族各地各阶层有意思的人,讲湘西军政格局的变化,非常带感,陈渠珍、蒋介石、沈从文、熊希龄,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又是另外一种面目。

  忽然想起,如果曹雪芹到了老年再写《红楼梦》,可能《红楼梦》会是另一种味道了,就不是“悲凉之雾,遍布华林”了。《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说,“人走在迷茫幽雅的历史上面像只虫”,人什么时候不是虫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卷)》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