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是一本由[美] 博恩·崔西(Brian Tracy)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精选点评:
●写得略啰嗦,好多观点在其他书里面都看过了,其实没什么新东西
●时间就是金钱,只有管理好时间,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书中看到最多的就是确认你的目标,制定你计划,但我们常常连最基本的目标都搞不清楚,谈何计划和管理时间?
●听书待详解
●时间管理两大流派:高效派和精要派。在此之上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管理时间,你想做的是你在做的吗?然后才是像花钱一样花时间。
●硬干货,前两章对我目前比较有用。后面的工作方面就没什么用了,毕竟没什么会议和邮件。
●#每天听本书#1、“时间观”:是指人们平常做决定或者为生活做规划的时候会考虑到多久以后的事情。如果考虑眼前或者当下的问题,这样的时间观就比较短,如果考虑问题决策比较长远,可能是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这样的时间观就比较长。2、做任何事情至少要取悦自己 大多数人顾忌别人的看法,甚至努力去迎合别人的要求,而忽略了自己长期以来最重要的需求,也就没法拥有长远时间观。 所以我们应当去有勇气做让自己喜欢,从长期来看能够让自己真正幸福的事情。
●得到听书。 买一个东西时,想象你将拥有它二十年。
●重视长远时间观的价值,并持续高效地利用时间。最后一章将时间管理上升到哲学层次。
●2019跨度到2020,2020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个人感觉有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应对棘手的工作。
●沉没成本VS敢于止损 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才是要时时提醒自己的。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读后感(一):注意力大于时间大于金钱
事是这个事没错,书的话,只看每章的标题就可以了。
时间管理流派何其多,其实核心都一样,李笑来曾经说过一个时间观,我觉得是最贴切最经典的,注意力大于时间大于金钱,以我们自身为基础,最大限度的使用我们有限的注意力,最大效率的利用时间,来赚取更多的金钱,必要的时候,花钱来买别人的时间。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读后感(二):这种类型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
我看书的时候,发现了大量的重复。就是前面说过的内容,后面又拿出来说了好几次。比如说集中精力这点。还有就是,上下文逻辑不是很紧密,感觉有点拼凑。
我到目前断断续续看了150本左右的书了,我发现这样类型的书还是蛮多的。结合我自己经常把一些想法,记录到闪念胶囊里面去的经验。有一天,我突然悟到,这种类型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了。
我推测是这样的:作者平常有什么想法,就记录下来。突然有一天,量积累的挺多了,觉得可以出本书。然后把零散的东西,拼凑出一个框架来,然后就出书了。之前看过一本书,和这个有点类似,作者写了很多博客,然后把博客的内容,分了下类,凑成几个章节。然后用一些文字过渡下,让这些章节看起来有点联系,但其实是很牵强的。
这样的写作方式,我不是很希望。因为逻辑不顺畅,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而且书中有很多相悖的地方,因为你一月前的想法,和半年前的想法有可能不一样,现在整合成一本书,就容易前后矛盾。最后是大量的重复,让人看了就觉得很烦躁。
我最喜欢的是,小学老师教的写作方法,先写出提纲。然后根据提纲慢慢的写出内容。这样前后逻辑就顺畅,且内容也不会重复。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读后感(三):时间管理的底层逻辑是做自己
这本书有3点感受 1.时间管理分两个流派 一个流派是效率派,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做事效率,做更多事。其代表是GTD、博恩·崔西时间管理和番茄工作法,核心是教高效的方法和技能。 另一个流派是精要派,主要观点是会判断,做减法。其代表是《精要主义》《简单思考》书中的观点,核心是拒绝你不需要的。 我个人倾向于精要派,先做好价值判断,思考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在具体做的过程中会用到效率派的技能。 2.时间管理在感情关系中的应用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也拓宽了对于时间管理的应用场景,同样要想清楚什么人是我喜欢的?我看中这个人的什么?而不是别人告诉我的一些选择条件或价值观。
这个问题思考清楚了,就能做出好的选择,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去纠结,犹豫不决,拖延,将就。 3.如何思考自己的底层逻辑 解读中给了两个思考行动题,(1).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这个目标应该放弃什么? (2).问问你的家人,希望你多做点什么、少做点什么,希望你开始做什么,不再做什么? 这两个问题就是在帮我思考“什么事情对你是最重要的?”。 我理解的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做自己,先分清自己的能力和欲望,再围绕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做减法,慢慢试着从时间被别的人和别的事控制的状态,到渐渐能自己掌控的状态,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思考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不断地拷问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底层的逻辑要建设好,比如,合理的饮食、睡眠好、情绪稳定 才能保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足够支撑自己的运转。
其实这3个打造好了,也思考清楚了自己认为重要事情,自然时间和精力就能管理好了。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读后感(四):这是我最近几年发现的好书,关于目标管理
这是我发现的最近10年少有的好书,也怪我这几年读书很少。这是今年的第14本。上一次的好书是《人性的弱点》以及《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回归正题。整本书我花了12天的时间读下来,感觉最有用的还是前面3章,特别是第二章通过目标掌控时间。虽然我以前也读过很多目标管理的书籍,对目标的重要性更是耳朵都起茧了,自己也在印象笔记中记录自己的长远目标以及今年目标,但是当我看到作者写的这一章的时候,自己还是吃了一惊,很多内容很有启发。作者特别喜欢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反问自己,这种反问我觉得差不多已经到达孔夫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只不过作者是引导我们对人生目标的反省与启发反问。比如他问:“你在家里和工作上真正爱做的事是什么?”,这个地方我停下来差不多一天,我最近也在思考我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到现在思考了也还没有找到答案,说真的我没自欺欺人,如果读者有找到这方面的答案的,我只能替你高兴,真的,因为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终极奋斗目标。
又比如,他引导问“如果你现在就拥有6000万,你会做什么,你想象的生活是怎样的?”,这里又把我卡住半天,我当时想这不是自己追求的经济自由吗?可是,当真是实现了,我又会做什么呢?我的生活又会怎样呢?我是有停下来想象其中的细节,可是我的终极目标还没有出来,所以这个答案也还是没有明确。虽然答案没明确,但是作者的一句话也是蛮值得回味的:“大多数人小看自己或者妄自菲薄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经济的约束和限制。由于这种束缚感,他们无法坐下来认真思考究竟什么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我对比了一下自己很有钱之后的生活,其实有很多是不需要等到很有钱才能做的,比如艺术的兴趣。所以,有些事情现在就享受自己是亿万富豪的生活吧,因为现在就可以开始做。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读后感(五):这里仅仅是书摘。
内容不多,体系完整,从“道”与“术”讲的很全面。很多内容已经了解,摘录一些印象深刻的文字。
1.整理工作场所的三个步骤。(1)清理桌面。(2)准备好你所需要的东西,(3)一次只处理一件事。开始着手一项工作时,就要决心坚持下去。
2.投资你宝贵的资产。把你3%的收入拿出来进行再投资,用来升级你的知识和技能,为职业发展充电。如订阅杂志、购买对工作有帮助的书,参加培训班和研讨会。
3.成年人的学习方式。成熟的大脑是精心设计的,因此你只有学习和记忆哪些对目前的情况有关和实用的东西。不管这件事多么有趣,如果无法将它与你目前的生活工作建立起任何联系,或想到如何应用,它就会从你的大脑中溜走,就像流水过筛一样,事后很难记住。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阅读“未来某天”对你会有用处的文章上。记住“互斥”法则,做一件事就意味着不做另一件事。如果你阅读一些无直接关联或无法应用到你工作中的东西,你就同时失去了对于能给你带来帮助的阅读机会。
4.加入你所在领域的专业协会。商业协会是一个“自助”团体,每个成员的加入都是为了寻找更多的机会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当你参加一个当地的组织时,不要仅仅是在会议上露面,而是通过某种方式融入进去。为他人提供帮助,或加入委员会,提供一些志愿服务。
5.搭建领域顶尖人才的关系网。养成一个习惯,与你所在行业或团体的人定期来往、沟通。把自己介绍给哪些可能对你有帮助,以及作为回报你可以帮助的人。在一个组织或行业中最成功的人往往是在每天、每周、每月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1)启动互助原则,建立一个范围较广的关系网并与人往来的关键是“互助原则”。
(2)从不失灵的成功公式。 T*R=P。T代表能力,你工作中的天赋、能力、技能、知识和经验。R代表关系,认识你的人数及你能以某种方式影响他人的人数。
6.用黄金时间来充实自己。在你的领域中保持领先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早起,5:30-6:00起床。把一天的第一个小时花在自己身上。这被称为“黄金时间”
7.时间管理哲学
(1)拥有更长的“时间观”。在你平常做决定和为生活做规划时,会考虑多久以后的事情。
(2)时间是你最珍贵的资源。想尽一切办法保存你的时间,尽可能多地获得更多的时间。如果有可能,用金钱来换取时间。
(3)像花钱一样地花时间。你的时间的价值至少与你的时薪相等。
(4)感情的目的是什么?最简单的答案就是你会比现在更快乐。人是不会改变的。你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寄希望与某人会突然间变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在做任何事时至少能取悦你自己。
(5)关于工作与生活。生活分成两个部分:工作和家庭。家庭才是你生活的中心,你的工作和其他生活都是围绕家庭展开的。工作要求你投入的时间质量。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和他人取得具体的、可测量的结果。家庭关系要求的是投入的数量,需要长久的、不被打断的时间。人际关系的质量取决于你的投入时间,在工作中维护客户、在家庭中处理与孩子、家人的关系同样适用,你投入的时间越多,关系越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