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隐秘角落》是一本由祝勇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宫的隐秘角落》读后感(一):故宫~隐秘的故事
是作者对故宫的一些感触。
仍然是对李自成的感慨,对康熙和雍正的感慨,年年岁岁宫还在,岁岁年年人不同。
想看安意如的那本关于故宫的书。
还记得自己对故宫最初的向往来自于看的一本美学著作,故宫体现的是中国建筑的古典美和对称美,其中蕴含的古中国的建筑美学和中华民族对建筑的寓意,这个才是最美的部分。
《故宫的隐秘角落》读后感(二):故宫里的秘密,他不说,我不知道
书的封面看起来很平常,拿到真书的时候,是有点惊艳的,原来眼见皆为虚啊!祝勇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他的文字优美动人,读来仿若春风拂面,全彩的亲摄插图更是让隐秘的角落更加具体化。明清两代是距今最近的封建王朝,故宫最为两朝帝宫,富丽堂皇自不必说,但自古来说,宫廷多故事,或许是阴司,或许是秘史,我们的定义不重要,重要的事,这些事,它们真的存在,祝勇就这样,为我们娓娓道来,读之,感慨万千。
《故宫的隐秘角落》读后感(三):文化的瑰宝,历史的樊笼
祝勇的新书《故宫的隐秘角落》用一种类似余秋雨略带浮夸和煽情的笔法将紫禁城在清代的历史简化成六篇视角不同的长散文,犹如六幅精致而不繁冗的素描,分别再现了崇祯、李自成、顺治、孝庄、康熙、吴三桂、胤礽、乾隆等人的命运画像,回荡着一抹穿越百年的沧桑与无奈。
故宫表面上是中国封建皇权的象征,本质不过是一座囚笼。森严高耸的宫墙隔绝的不仅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日渐疏远的价值观,更是千年来自上而下推动制度变革的可能性。皇帝和王朝的更替一再上演,中国历史的进程却被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牢牢禁锢。
直到列强的枪炮冲垮了宫墙,故宫不再隐秘,权力不再私密,我们才真正踏出了走向现代文明的第一步。
《故宫的隐秘角落》读后感(四):现世安稳岁月无惊
回望历史,历朝治乱与家国离合,都已退成远景。但历史遗迹时刻提醒人们,先人曾经的经历与感悟,而故宫恰恰蕴含了最为丰富的历史记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祝勇,探访尚未对公众开放的院落,捕捉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了的那些历史人物及其起伏命运,尝试在历史场景的还原中让读者体味到故宫曾经饱含的七情六欲与血肉筋骨。武英殿、慈宁花园、昭仁殿、寿安宫、文渊阁、倦勤殿,留下了康熙、乾隆、孝庄、吴三桂、李自成等众多历史人物的印记,以及他们的传奇。唯一的缺憾的是,作者显然深受女作家安意如的影响,《再见故宫》中的金句一再被引用,然而安意如与白落梅式的抒情,未免让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略显矫情。不过作为消遣的历史小品,本书还是值得一读。
《故宫的隐秘角落》读后感(五):无限伤感
祝勇的这套故宫系列非常推荐故宫粉丝阅读!算上今年我是第二次去故宫,这次因为和老人一起,所以只是走马观花的一游。还记得第一次去故宫的时候,要赶在关园时间之前出去,我步履匆匆的从故宫夹道往神武门方向赶,夕阳斜斜地照在故宫深红色的围墙上。远处传来几声乌鸦凄凉的鸣叫,一种无限的感伤从脚底升起。路过的某个宫苑,远远的听到导游在那边说,这里曾经是明朝的哪位娘娘的住所,上面的秋千架现在还能看到清末王妃的挂钩。时间仿佛在这所宫殿里面凝结。没有人是它的主人,明朝也好,清朝也好,直到现在,所有的人都步履匆匆。像我一般,从朝天门进去,又从神武门出来。当年的崇祯,之后的慈禧,无数的宫女,还有我们这样的游客,遵循的都是这条线路。一代代的人都变了,只有它还横亘在那里,永远不变。
《故宫的隐秘角落》读后感(六):《故宫里的隐秘角落》
在自习室门口书架上拿的一本书,随便翻了翻,浏览文字觉得看的下去就拿来看了。上个星期拿的书,放着没看,上周五自习室清书它又被放回了书架,于是这个星期我又拿它回来。今早开始看第一页,没想到一天就看完了!这是我看过最快的一本书,除了爱不释手的原因外,我觉得应该是作者文笔好,不仅有文采,而且文字通俗易懂,才让我的阅读速度加快了,就像《鬼吹灯》一样,我现在看到第二部——云南虫谷。
看完这本《故宫的隐秘角落》,我更深入的了解了清朝的历史,或者说我知道了原来不了解的历史,作者是借故宫建筑,物质上的隐秘角落来喻写隐秘的历史事件。我对清朝开国、对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有了新的认识,作者其中的想法我看电视剧或是学习历史的时候也有过灵光一现,可我无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看了这书,我又懂了不少。
《故宫的隐秘角落》读后感(七):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在这本书里一一复活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共去过故宫两次。一次是5岁的时候被爸妈带去。一次是前不久看了这本书以后。
祝勇的文笔之优美,写故事的能力之卓越,对历史的还原度之高,令我入迷不已,我被书中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所牵引,对故宫有了更多的向往和一探究竟的欲望。
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吴三桂,还是陈圆圆,或者康熙乾隆多尔衮,他们都被赋予了普通人的感情。在他们的命运里合情合理地演绎着,似乎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
正是这份平民感,是祝勇的高超之处,他能迅速地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让皇宫里的人物不再高大上,不再遥不可及。
祝勇说:在我心里, 故宫就是生长“隐秘”的地方。 一个“隐秘”消失了, 就会有更多的“隐秘”浮现出来, 就像日升月落, 草长莺飞, 生生不息, 永不停歇。
故宫正是因为这些隐秘之处而有魅力,于我们而言,这也是一个更真实的故宫。
《故宫的隐秘角落》读后感(八):映象故宫
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和作者一样,几乎每一次都是按照作者自序中的路线走的,只是中间还穿插着书中未提到的很多地方。比如红本实录库、文华殿、南三所等非开放区域。
书中的目录有些虚幻,估计本身小说该这么写。阅读过之后把武英殿李自成在北京改成了李自成和他的大顺王朝,把慈宁花园艳与寂改成了孝庄和他的博文济吉特氏家族,把昭仁殿吴三桂的命运过山车改成了吴三桂和昭仁殿的康熙大帝,把寿安宫天堂的拐弯改成了胤礽和他的寿安宫,把文渊阁文人的骨头改成了《四库全书》和他的文渊阁,把倦勤斋乾隆皇帝的视觉幻想改成了倦勤斋和乾隆的皇权欲。
作者把书名编写成了故宫的隐秘角落让我有了阅读欲,本来也可以号称都参观了故宫不管开放和未开放的任何区域。直到看到作者的书,才知道这些宫殿下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故宫的隐秘角落》读后感(九):书评感悟
这本书围绕故宫中的武英殿等建筑展开历史话题,明清朝代更替为历史背景展开叙述。 主要人物李自成是明清交替时的皇帝,当政四十二天。未当皇帝前,打着为民请命的招牌,拉帮结派建立信任,因一朝得势荣得宝座而得意忘形,压榨百姓。而他穷其一生却还是被野心欲望冲昏头脑,走上了不归路。费了好大劲才得来的宝座,被孝庄皇后和多尔衮占的头筹,让皇太极的儿子福林当了皇帝,孝庄皇后垂帘听政,临朝几十年。 康熙—雍正(孝庄皇后)—乾隆()—道光(其兰妃兰儿为慈禧太后)—光绪 康熙当政,吴三桂因为树大招风,作为亲王,权倾朝野,遭人嫉妒。同时也因为在自己的小国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与爱妾陈圆圆互为知己,沉醉在温柔乡。 吴三桂第一次反抗是因为李自成杀死妻儿,怒气难消。第二次是错杀皇帝,而原本可以为其做很好的挡箭牌。第三次是安逸享乐,树大招风,康熙收权,吴三桂为了不牵涉其他,无奈自缢而亡。他本应该功成身退,却因贪图享乐而丧命。
本书以独特的手法写出了在故宫建筑中发生的历史事件,也是别有洞天。又可了解历史,又可清楚故宫的建筑构造。
《故宫的隐秘角落》读后感(十):不得不说的故宫隐秘
有人说一部作品出不出名,书名占了百分之六十,虽然不敢苟同,但是一个醒目的名字的确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故宫的隐秘角落》毫无悬念是讲述故宫的,故宫是到过北京之人,游览时大部分都会选择的目的地,虽然过程大都走马观花,虽然很多地方不能涉足,但脚踏曾经九五之尊走过的长廊、亭阁,还是会产生满足感。
寻根究底好像是每个人的通病,正如偷窥—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不能否认,因直观、真实或满足某些私欲而让人欲罢不能,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偷窥心理,故宫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到底隐藏着那些秘密,我想,被标题吸引的肯定不止我一个,从武英殿开始,慈宁宫、慈宁花园、寿安宫、雨花阁,顺三大殿外红墙到太和门,再穿协和门到达东路的文渊阁,然后沿红墙走箭亭,穿箭亭广场,向东进入宁寿宫,抵达东北角乾隆花园和景阳宫......笔者按照他最喜欢的路线,层层揭秘那些宫闱中事,当然作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书并不是什么野史秘闻,但真实的历史往往更令人前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