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22 02:51: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100字

  《好绘本如何好》是一本由郝广才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绘本如何好》精选点评:

  ●郝广才先生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出版人!凡是经由他推荐的绘本都有极高的价值和品质!

  ●我对绘本一无所知!!

  ●彩图作例证很直观。

  ●出版商是作为给家长读的童书指南而推广的,而实际上这本书是一部绘本创作指南,每一部分字数不多但知识点很多很实用还都有配图讲解,郝广才注重强调绘本的整体结构和单幅的符号学语言,是插画师必备的工具书!

  ●解读过度

  ●介绍了许多优秀绘本,荷包怕是要捂不住了;唱点反调,孩子读绘本更像是一种直觉,大人所谓的这个好那个好更多是在说教;可以唤起孩子们的这种直觉,说不出哪儿好但就是莫名喜欢的就是好绘本!

  ●有图有真相,受益匪浅!

  ●读小库重新出的新版。去年七月在苏州的诚品买的唯一一本书。

  ●看完以后对绘本有了新的认识,想看一堆绘本!

  ●在客村的树德生活馆,翻阅了好些读小库绘本,最爱不释手是《一片披萨一块钱》。再看这个时,噢,原来这就是喜欢的作者的缘分。真是一个让人幸福的世界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一):好绘本如何好

  从《看理想》电台种草,继而阅读《好绘本如何好》。本以为是一本工具书,结果当中许多对于阅读的理念非常引人深思。 在给别人做阅读推荐的时候,被问最多的是“这本书讲了什么?”“读这个可以收获什么?”反复纠结于这样的问题之后,就忘了阅读最本身就是快乐的。 养小孩的过程中也给孩子读书,不难发现小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有时候一个故事还没有听完就拿来了下一本,而他根本也不在乎故事当中的道理几何,只是找他熟悉的画面熟悉的场景,他最喜欢的一本是有关农用拖拉机和挖掘机的书,能够一个人坐着看十几分钟只是因为喜欢这些机械和车辆。 所以真的是接触以后才会对原有的印象产生改观,阅读同游戏一样,都是孩子天性释放的出口,他需要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可以在未来生活中慢慢掌握,不需要一开始就被禁锢在“道理”当中。同时也不需要过于低幼去贴合他们的思维,能够说话以后的孩子就可以用平等的方式去交流,看画读画说话,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可以让他思考的世界很大,提供阅读的时候也不需要拘束。 所以好绘本是艺术品,而对艺术品的选择仍然还是忠于最天然的自我: 喜欢就好。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二):绘本是最好的玩具

  *关于如何选择绘本,也关于如何做出好绘本。

  *这是写给挑选绘本的父母的引导之书,也给制作绘本的从业人员很多指导。

  *也有诸多育儿理念贯穿其中。老生常谈的“以平等心态对待孩子”,如何适当地去做,作者从语言的交流角度和绘本选择方面给出了意见。

  比如,作者提出,两岁半以后的孩子便可以用成熟的成人对话体系来启发孩子的语言能力,否则便会停留在语言的幼稚阶段。

  再比如,绘本的选择方面,孩子有时会具备大人所无法具备的图像理解领悟力。有些在我们看来没有必要的绘本(作者提出“图盲”这个概念,很多成人失去了鉴赏图画的能力),在孩子眼中往往是一本非常有趣生动的书籍。而图像的阅读能力的锻炼,对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都有很好的锻炼

  去年在苏州签售会上,郝先生将这句话作为寄语写在扉页的时候,我们还并不理解“绘本是最好的玩具”这句话的含义。直到一年之后才真正读懂他所要表达的意思。

  我一直觉得,光影色彩、音乐艺术、科学育儿,是难为人道的。再直观的文字描写,也无法透彻解读真实现状的感官情绪。但试图在面对他们之前做足准备,一直是我不曾放弃的事情。

  但其实,一本好书不见得要讲什么大道理,让孩子快乐、感动就好,像游戏,像娱乐,这大概才是“玩具”的含义吧!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三):敲响心里的钟

  我一直觉得绘本这种东西很有趣,图片大大的,文字少少的,有时候它很简单,往往是一本薄薄的书,讲述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有时候它又很复杂,一张图里面隐藏了很多一不小心就会漏掉的信息,比如一朵长得像青蛙的云,一个露出一角的帽子。

  兴趣使然,我也看了几本经典绘本,也为一些精心的设计而赞叹。但对于如何看懂它、给小朋友讲明白它,仍旧十分茫然。

  直到我读完了《好绘本如何好》这本书。

  作者多才多艺,是绘本领域的专业人士,他的集大成之作值得读。

  作者从绘本的概念、架构、元素、形式技巧、内容手法这些方面,以一大批经典绘本为例,分门别类地讲解了一本好绘本究竟好在哪里,让我大开眼界,并觉得自己的钱包要捂不住了。

  最后,甚至贴心地总结出了欣赏或制作绘本的关键词。看着那些关键词,私心觉得下次再读绘本时,我就可以读懂更多的内容,产生更多的体验。

  作者在书里说:“创作者要把读者当作钟,我们去敲钟,让钟发出声音,而不是自己大呼小叫,中反倒无动于衷。”这句话醍醐灌顶。

  因为不仅仅是创作绘本,任何想要打动人心的东西,都需要敲响对方心里的钟。技巧只能是辅助手段。

  我一度认为很多工作就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现在想来,不免可笑。任何工作追究到深处,都是与人打交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钟,如何用你的工作敲响它,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事情。

  比如,我是一名教师,想要改变学生的思想,教给他们真善美,就必须要打动他们,引发出他们内心的真善美,而不是强硬灌输大声疾呼。为什么现在流行说传统德育效果不佳,因为学生没有被传统的美德打动,他们只是旁观者,就很难从自己内心深处认同,继而践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比如,你是一名文字工作者,想要让读者认同你的文字,就必须从内心深处与读者有共鸣,或者让读者与你产生共鸣。这份共鸣就像是你敲响了自己心中的钟,钟声激荡,读者心中的钟也随之发出响声,交流和认同就产生了。

  甚至,你是一名手艺人,只要用心、技艺得法,人们也能从你的作品中感受到你的钟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木雕佛像的修复老师屈峰说:“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而这种体悟,又可以通过作品传递出去,让看的人感受到。

  所以,用心感受自己内心,用自己内心的钟声去激荡对方内心的钟声,如果能产生共鸣能一同歌唱,就太好了,那会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以上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想法,甚至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谢谢这些创作者。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四):只要有一个孩子快乐,什么都值得

  随着孩子的出生,很多事都要提上日程,其中最最重要的是宝宝的教育的问题。2020年,注定是一个让我们操心的一年。前段时间,老婆从拼夕夕上面用很“实惠”的价格买了好多的绘本,有图带汉子和拼音。在收到这些图书的时候,我狠狠的夸了勤俭持家的老婆。但是当我随手拿起一本翻了一下的时候,我发现这些绘本的质量并不是让人满意,起码作为一个成年人,这样的书我是完全没有阅读的兴趣的。那怎么样的绘本才更适合孩子来阅读呢? 因此,我只能在网上找一些好的绘本。机缘巧合之下,我找到一本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从绘本概念、绘本元素、形式技巧、内容手法等四个方面告诉我们一本好的绘本所要具备的要素。而作者想通过这本书,是他把“这些年所走过的路,做绘本的经验,还有和许多绘本大师亲身接触所得到的体会,透过实际的案例,用一本又一本的书,一张又一张的画,来讨论绘本的概念。希望能帮助想从事绘本工作的画家或编辑,还有爱好绘本的书迷和关心孩子阅读成长的大人,掌握绘本的奥妙”。 绘本是什么?绘本大概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 一本好的绘本是有韵律的,是有节奏的。这种节奏就像“蹦擦擦、蹦擦擦”的拍子一样,能够迅速让孩子进入到绘本的时间里面去,就像我们在听到“蹦擦擦、蹦擦擦”的拍子后不由自主的摇摆身体一样。随着韵律的引导,孩子被绘本里面的内容吸引,然后才能用他们独特的眼光,来寻找绘本里面的乐趣,进而在阅读的时候,体会这个过程,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好的绘本,就像是一座桥,来连接内容和读者的心。绘本,绘本,你觉得重要的是里面的字还是图画的内容呢?有人说是字,但是一本绘本注重字,那还叫绘本么?我觉得应该叫读本才对。所以一本好的绘本,应该是以图片为重。作者通过介绍意大利插画大师英诺桑提的《灰姑娘》中的一幕,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一本好的绘本的样子:在我们阅读绘本的时候,我们往往看到的不是一幅静态的图画,而是带有配乐的一连串动感画面。一张插画是文本的延续,一种诠释,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文字的意蕴。因此,我们用画面来描述情景,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养成图像思考的习惯,培养他的观察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与发现新的元素,才能够让孩子有一种“哇,原来在这里”的小小的雀跃。一幅图里藏着一些线索,是需要孩子自己寻找,当发现新的线索,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快乐,进而激励他们继续寻找新的快乐。而一本无趣的绘本,什么都放在图画里,让孩子很快可以找到所有的元素,他们便对寻找图中的乐趣失去热忱,建立不了图像的思考能力,成为看不懂图画的“图盲”。写到这里,突然想到自己小的时候,爱看漫画,一本漫画翻来覆去能够看好几遍,而且每次看的时候都能看到之前没看到的东西,就一下子激励你再去看多一遍,我想也是一个道理。 大人们常常会说,绘本这种图画书就是给小孩子看的。但是等你看完这本《好绘本如何好》以后,你肯定会发现绘本原来也一样适合成年人看,只要你有一颗童心,你照样可以在绘本的世界里面找到乐趣。所以,一本好的绘本,是适合所有人阅读的,因为一本好的绘本,它能告诉你的绝对不是插画上的内容,更深层次的是需要你自己思考,领悟的。就像英诺桑提创作的《铁丝网上的小花》,这个故事讲述在二战时,在德国一个小城,有个叫白兰琪的小女孩偶然发现城外一处集中营,里面有许多穿着条纹衣服,身上佩戴着六角黄星的人。从此她每天从家里偷拿食物,包括自己的午餐,送去给集中营里面的孩子吃。有一天,大批德国士兵受伤从前线撤退,城里秩序大乱。白兰琪还是不顾危险,带着食物去集中营,结果集中营的人都不见了,只有铁丝网上留下的一朵小花。但是小女孩再也没有回家,最后,铁丝网上的花枯萎,但是大地回春了。这个故事,在作者英诺桑提的笔下,用大自然的繁茂生机,对照一旁的铁丝网,一朵小花的枯萎,呈现的白兰琪的牺牲,这种牺牲换来的高贵的精神,给了我们许多不可言喻的感动。 “我相信读好书的孩子们,可以从书中找到生命的力量”。 郝广才的这本《好绘本如何好》正是帮助我们在万千的绘本中找到适合孩子和我们自己阅读的绘本。作者在书中讲到一个自己的故事,他创作的一本绘本帮助一个小女孩克服的对手术的恐惧,小女孩的妈妈因此给作者寄来一张贺卡,感想作者的绘本让自己的女儿重获新生。孩子从小看的书,对他们的一生有巨大的影响,一本好的书,对孩子会有健康的启发,一本好的书,真的是能够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提供生命的力量!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五):孩子为什么要看绘本,绘本到底好在哪里?

  1、

  人到一定年纪,开始怀旧,怀念些小美好。

  我是家里独子,童年时过得很孤独,整天在黑压压的屋里呆着,看闲书。

  小一丁点的时候,不识字,看过很多漫画书:《葫芦娃大战变形金刚》、《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哪吒闹海》、《海的女儿》等等,这些漫画书是母亲胡乱买的。有些书有趣,看得我痴痴呆呆。有些书无趣,不知所云。

  那时候我对无趣的书判断很简单,看不懂,主要是字儿多,想想那种每页画四个小格子,每个格子填四张画,画下面还写满密密麻麻的字,这对于幼时的我,是种挑战。

  年纪小,不识字,看这种书非得等母亲有时间念给我听。可母亲哪儿有那么多时间,所以许多书,我是胡乱翻完的。

  2、

  年纪渐长,学的字日渐多起来,漫画书逐变成《十万个为什么》、《世界未解之谜》等图少,字儿多的科普类大百科全书,对漫画书离得越发的远。识字多还是有好处,画看不懂,可以看字。

  等到可以看小说后,我更是抛掉图文书,一头扎进密密麻麻的字堆里。完全靠文字,靠脑补把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以至于有段时间看见书店的小屁孩们翻着一页页的图画书,我心里会颇为得意,估计他们也在为看不懂着急吧。我将这称之为:假读书。

  3、

  不知何时起,漫画书这个词逐渐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名字叫「绘本」。这个词来自日语,日本用汉字为「絵本」(平假名:えほん),意思就是:画出来的书。我的理解是,低龄儿童或幼儿看的书,粗暴点就是:翻着玩儿的。

  孩子能看懂绘本吗?我觉得不能,想想那脑袋瓜子才多大,除非是天才,怎么知道图上的意思?反正我小时候是不懂的,母亲念给我听后,才知道画上是什么意思。

  4、

  我以为这辈子不会再接触类似于看图说话的书,没曾想上月工作,揽上一亲子教育的活儿,教孩子怎么读绘本。

  绘本有什么好看的,不就看图说话吗?我心想,不免对小孩子看的书又鄙视起来。

  原本想就此唬弄过去,可心有些不安,总觉得忽悠是件不好的事儿,想想最后内心过意不去,不得不硬着头皮,在网海里搜索绘本,想知道这看图说话的书,有何奇特之处。

  5、

  我在网上找资料,翻这看那,那些蹦蹦跳跳,畸形小人、小动物在屏幕上蹦蹦跳跳,搞得我心烦气躁,实在没看出绘本的奥秘在哪里。心烦意乱间,我打开购物网站,准备买几本回家好好研究研究。一看价格,几十页的绘本书,要几十块钱,相当于一块钱一页纸。

  作为常年看书的人,不免对绘本高额的价格吓到,想想我可是100块钱能买5本书,每本书的页数在300页左右的人,一块钱一张纸,实在是亏本的买卖。对绘本敬而远之的心,又在心里荡漾起来。

  人在不了解一件事物时,很容易犯傻。找了半天,我找到一本名叫《好绘本如何好》的书,下单,等货到时,随意翻翻。

  我买这本书看,主要是它的价格不是一块钱一页纸,还有就是这本书不是给小孩子看的,而是让大人明白,什么是好绘本,如何挑选好绘本。

  绘本有什么可挑的呢?我看书之前不明白,看书后懂了。

  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好的绘本,有节奏,有韵律,有层次感……许多看似用文字描述的内容,它通过图画加少量的文字去传递信息,告诉孩子一些人生道理。

  6、

  绘本如何体现节奏感呢?这就是细节问题,仔细看绘本,会发现有的绘本最开始是一片空白,只在中间配几行字,到第二页会变成一幅小图片,翻到第三页再变,图变得稍大一些,之后随之递增,随着故事起伏,到高潮时,绘本中的图会变成全页,之后随着故事演变,慢慢缩小,到最后又回归空白配一行字,这是绘本独有的节奏感。

  好的绘本还要有非常好的艺术效果,想想大多数的绘本都喜欢把人物、画面设计的圆圆的,比例大致是1:1或1:2,不能太长太尖,太长太尖会变得严肃。还有就是在绘制过程中,颜色会告诉孩子,什么是温暖,什么是悲伤,什么是高兴……有的孩子不一定看得懂,有的看得懂,但有爸妈引导,他们会渐渐懂得如何去思考,甚至在以后的穿衣搭配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当然,绘本还会教孩子如何写作。多数孩子在写作文时,会写:冬天到了,雪,白白的。好绘本不会这样,如果写冬天,它的起手会是:枯黄的树叶落下来,南方的大雁从远处飞来。是不是满满的画面感?一个是直接、硬生生的写冬天,一个会从视觉影像入手,唤起冬天的形象。这就是好绘本的作用。

  那什么是真正的好绘本呢?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会比较喜欢那种开放式结局的绘本。故事到最后忽然完结,留有许多想象空间,这时孩子内心会有很多疑问。我觉得这个时候才是故事开始的时候,他会去思考,想象一个故事的结局。爸爸妈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去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想象一个结局。

  7、

  说来说去,绘本有诸多好处,聪明的孩子,看的绘本多,自然而然会有眼力,明白绘本讲的什么。多数孩子,还是需要父母去引导孩子看绘本。正如写这本书的人所言:孩子是靠引导成为天才,并不是生来天生是人才。

  想想,小时候学过一篇名为《伤仲永》中也有此记载:「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天才没有好的引导,都会「泯然众人矣」,何况一般的孩子?

  (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好绘本如何好》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