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答案的男子》是一部由斯特里奥斯·卡米蒂斯执导,瓦西里斯·马古里奥蒂斯 / 安东·威尔 / 皮尔·安德里亚·波斯尼亚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答案的男子》观后感(一):瑕瑜相映的优秀作品
先来说一个可能有点违背大众认知的东西:我觉得《罗马》这部电影的主角就是阿方索·卡隆自己。诚然,《罗马》故事里的主角是女佣Cleo,但讲故事的人,也就是阿方索·卡隆,通过精心处理的影像,把他记忆中的纤毫情感一点一点地注入观众的心里去。我们看到的是是阿方索·卡隆记忆中的动荡年代,是阿方索·卡隆记忆中的中产社区,是阿方索·卡隆记忆中的勤劳女佣。他没有想过去还原最真实最完整的国家历史,抑或最真实最完整的社区生活,抑或最真实最完整的女佣传记。他只想着去还原自己最真实最私人的记忆。阿方索·卡隆自己没有出现在故事里边,但整个故事就是他自己的记忆,以至于《罗马》的摄影视角就仿佛是阿方索·卡隆带着观众穿越时空回到上世纪70年代在回顾着自己的童年经历。
阿方索·卡隆亲自掌镜达到了摄影视角和叙述视角的统一,奥斯卡最佳摄影当之无愧,甚至我觉得这个最佳摄影在前后几年里都是分量最重的。 而《有答案的男子》,在某种意义上,比《罗马》走得更远,但遗憾的是未能始终坚持到底。可能导演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是,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做到了内视角叙事,私人又真实的情感表达使得主角Victor的故事熠熠生辉。但是在Victor带Matthias回到昔日跳水比赛场地时,叙述视角突然就转移到了Matthias身上,中断了早已沉浸其中的观众和Victor的情感同步。这对于大部分电影来说再也正常不过了,但是《有答案的男子》此前的内视角叙事实在太出色了,对比之下这里叙述视角的失误切换就成了令人遗憾的瑕疵。还有就是每当配乐和歌曲加大音量以映照主角Victor心境的时候,实际上淹没了Vitor身临其境最真实的所听所感,反倒强迫观众从Victor内心世界抽离出来,成为观赏Victor的第三者了,也是令人遗憾的地方。
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套用SNL恶搞 《Drivers License》 的小品的一句话,这种细腻又真实的私人故事和情感表达让我想起了Taylor Swift。
《有答案的男子》观后感(二):可以完全安排上续集~
这一部主要讲述了一次V的公路旅行遇见了M,从而两人产生了联系,两者逐渐相互了解彼此,M陪伴V完成了V自己的救赎。 然而这部电影对M没有过多的介绍(一个爱旅行的德国男人),唯一稍有描述还是M在婚礼上遇见的朋友。从而使得我对M的背景十分好奇(M为什么会喜爱旅行?他的过去是不是会有另一段故事?再来一部讲述V陪伴M的自我救赎~)。
其次,从电影中不难看出V之前是从事运动员工作的,会不会M的出现和陪伴并且一起经历一些事情让他重拾自己的运动事业~而且V的性格还是很小孩子气的,仍需要M和V共同经历来帮助V成长。(可不可以成为第二部~?)
这一点特别像《上帝之国》里的约翰尼和格奥尔基,约翰尼就像V,格奥尔基就像M。《上帝之国》中的格奥尔基教会了约翰尼怎么去爱并带给他成长;同样《带着答案的男子中》中M教会V去原谅、接受和成长。 两部都是很棒的电影,也都算是he~真的很爱这类的电影。羡慕~嫉妒~什么时候才轮到我遇到像M和格奥尔基这样的人。థ౪థ
有答案的男子 (2021)8.12021 / 塞浦路斯 希腊 意大利 / 剧情 同性 / 斯特里奥斯·卡米蒂斯 / 瓦西里斯·马古里奥蒂斯 安东·威尔《有答案的男子》观后感(三):春雨杏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
一、关于电影
这是一部公路电影。希腊人Victor在处理完长辈的丧事后独自一人踏上了异国的旅程。他在旅途中偶遇了来自德国的Matthias。两人一路上走走停停,吵吵闹闹,分分合合,终于抵达了Victor母亲所在的城市。在电影的结尾,两人又开始了下一段未知的旅程。
这是一部耽美电影。意大利—瑞士—德国的旖旎风光令人陶醉。加上两位主演颜肉在线,这部电影担得起赏心悦目四个字。人在画中游的镜头切换和润物细无声的表现手法,让主角之间的情感升华显得自然而然又特别讨巧。
Victor练过跳水,对自己的身材极度看重在Matthias的带领下,两人在湖中畅游二、关于问题
电影取名《The man with the answers》来源于Victor和Matthias在自驾时玩的游戏——Yes or no。其实,我们认识一个陌生人往往也是从提问开始的: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有什么爱好。有时候我们是提问者,有时候又变成了回答者。有些问题,即便你不回答,我也知道答案;有些答案,即便你告诉了我,我也不明白。仅凭几个答案就想彻底了解一个人显然是不现实的。
电影中Victor对Matthias从排斥、反感、接受、依赖、爱恋的整个心理变化,靠的是一段段旅程的磨合。至于那些答案本身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Victor在去意大利的渡轮上三、关于教引
在古希腊的观念里,成年男性对少年的爱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这些男性除了教导少年知识以外,还会对少年产生爱情,而少年则以青春与承诺来回报。
电影中,Matthias一直是Victor的教引者。他为不熟悉路况的Victor导航,提醒他不要超速,甚至带领他走入“歧途”——告诉他不要上高速公路,去乡间小路领略别样的风景。他是这段关系真正的主宰。当Victor一脸愧疚地把头埋进Matthias胸膛时,最终我们知道了Matthias对Victor的教引是成功的,他收获了少年的吻,并俘获了他的心。
在船上的相遇四、关于旅行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和一个陌生男人的旅行。那时我还在读大学,看见他在论坛上寻找去洛阳旅游的同伴。在不知道他的姓名、长相以及任何信息的情况下,我迅速和他交换了联系方式,并相约在火车站见面。他一路上热情礼貌,打消了我第一次和陌生人结伴出行时的顾虑和担忧。我承认,返程的时候我快爱上他了。回来以后,他把照片发给了我,就删除了我的联系方式,从此杳无音信。后来,我在街上看见过他一次,甚至迎着他的目光走向他,他记不得我了,或者装得不记得了。
旅行途中那时的我很像电影中的Victor,而他就是Matthias。可惜他对我的教引并不成功的。当我渐渐变成Matthias时,我却不再和陌生人结伴出行,也失去了教引别人的耐心。
两人回到了Victor练跳水的地方五、关于答案
我们一生遇到的人都是The man with the answers。两个人能在一起,因为你恰好是我问题的答案;两个人最终分开,也许是因为你有了新的问题,而我不再是那个答案了。
床上的拥吻少年锦时,那些憋在心里的问题已经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于是,我们又有了新的问题。人生好像就是不断解决这些问题。幸运的话,我们遇见像Matthias这样的人,他能帮助我们解答其中一部分。
两人因为一袋5欧元薯片起了争执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怀揣着问题,却找不到解答的人。因为解答它需要一点时间,需要一点空间,也需要一点运气。诚然,面对无数次失败,人难免因此变得沮丧,觉得生活无非这样,无非那样;无数次浸淫在被演绎出来的离奇中,心亦难免会包浆。所以,陀氏说,“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生活不像电影,不需要离奇,生活需要投入;爱情不是史诗,不需要伟大,爱情需要彼此相信。
Victor重新去找Matthias,像个孩子一样扑在他怀里春天里万物温柔可爱,我们也可以试着慢慢行,变得柔软些,去哭泣,去拥抱,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