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答案之前我只好继续走》是一本由暖暖著作,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没有答案之前我只好继续走》读后感(一):可追随,先掂量
暖暖 台湾姑娘 偶然原因与老师起了冲突 突然对制度框条、人生认知产生怀疑 决定离开她认为“不对”的一切 带着800澳元踏上便车穷游之旅 寻找仅有“对”的事物。
每走一步无不充满制度,条条框框,过程里规避着什么,符合着什么,遵随着什么,衡量着什么,似乎能变出多符合社会观念的模样,赢取风光和奖赏。表现越恰当,掌声越膨胀。然后出现相反的声响,说不要活在莫名其妙的规矩条例下,做自己,去创造,不随流。也产生不小共鸣和支持的声音。我不反对追求自由,跟随内心,也不支持贸然断绝与规章制度的联系。存在即合理,问题只是它有多合理。如果自己肚子没半点墨水,也并非才华横溢,天赋异人,随时可以自给自主养活自己还能养活别人。还是三思而后行为好。
暖暖:我内心里混乱得像打了结的袜子一样,不确定肄业会对人生造成什么样的改变,但也实在不相信某些躲在教育模式里的荒谬本质,可以带给自己任何灿烂的未来。
还好,后来游历中收获成长和经验。她是成功的,美好的。和很多人一样,羡慕着她的勇敢果断让自己看到世界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各国人文文化,能听到故事,也能述说故事,人设立体有内涵。但请别忘了,她失去了学业,忍受着冷眼,经历着风餐露宿。质量是守恒的,有得有失才是人生,不管是喜欢或不喜欢所面临的一切,请都耐心对待,它能给你疲惫厌倦,相信也能带来快乐圆满。
《在没有答案之前我只好继续走》读后感(二):随便说说
看这本书并不是很想完全照搬或是跟随作者的旅行方式,因为还是觉得每个人的旅行目的和旅行方式不全然相同,也特别不鼓励只是凭一时激情就干嘛干嘛的行走。下面就随便说说有几点被书或者说作者打动的地方吧~~
(一)勇敢和坚持,这是最打动我的,如果没有这两个品质我想任何一个人不会踏出第一步也不会完成这一路的行走,这真是生活和旅行的必备品。
(二)这女孩肯定有讨人喜欢的性格,书里写到她和每个陌生人如何打交道,在每个地方就跟在自己家门口一样的去跟隔壁的大叔、前面的美女、后面的帅哥聊天,虽然书里只是只言片语的一路带过,但确实很讨人喜欢也确实讲出了交流的最优途径~~真诚。特别地,书上有一句说陌生人是这样的“a stranger is just a friend you haven't met yet”,她说陌生人是“暂不认识的人,在命运底牌尚未揭晓之前,他有可能是你的爸爸、妈妈、男朋友、或其他。”这个定义真有意思,所以有时候我们没必要对陌生人有太多的距离。
(三)不要太盲目,在路上肯定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下面是书上的一些之言片段:
我们之间有个相同点——我们再不断地移动,不断地寻求新鲜事,当我们不停地前进时,就没时间去在乎那些不喜欢的人、事、物。旅行和流浪,可以让人区分出,什么是喜欢的,什么是不喜欢的,期待成为的是哪一种人,不想成为的人是哪一种。
对于说再见这回事,已经麻木到不再掉眼泪,转过身仍然可以说服自己期待新故事的来临,至少我是这样想的,我得给这个世界和每个人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了解他们的机会,一个让他们认识我的机会。
我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样子,也许强势,但却独立,吸引他,也吸引我自己,想做更好的自己,一个值得被自己吸引的人,想尝试新鲜事,每一个能让我发现新世界的事情。
一个尊重自己的人,是一个知道怎么爱自己的人,一个知道怎么爱自己的人,因为爱自己,所以不会让自己伤心和失望,也因为爱自己所以放纵自己有梦便去追,有计划便去做。
旅行中让我养成一个习惯——随时向自己想感谢的人事物致意,总是不知道有没有再见,只好永远珍惜当下,也许对方觉得太矫情,至少我感到心安。。。
《在没有答案之前我只好继续走》读后感(三):对我来说,像打了鸡血!
之前看过了一些有关于旅行的书籍,但是这本书对我而言算是蛮有触动的!
刚开始看觉得是本挺普通的书籍,有很多图片,简单的文字,但是后来认真一看,细细体会,渐渐发现,字里行间,其实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旅行途中所遇到的困难,但是因为她心态很好,把很多困难而看成是种幸运、幸福,她这种乐观的精神,让我很佩服。
与此相比,我也是个90后,我的18岁成年礼,也是在教育制度的体制下,“茁壮成长”,同时也因为自己还不够坚定,没有说服父母亲同意我休学,所以我总感觉我的生活也只是平平淡淡。一直以来我很向往自由的生活,可能因为高中、大学收到很多束缚 ,感觉很多事都不是我想的那样,或许这就是现实!但是,我内心依然不忘的就是我想要一个旅行,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就是一场旅行,去体验人生的千姿百态。
至少,被作者感动的元素有:1、可以有那么多话题与路上的陌生人沟通2、可以有那么大的勇气鼓励自己继续往前走 3、可以和那么多语言都不通的人相处的很愉快 4、可以说走就走!可以很直截了当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在没有答案之前我只好继续走》读后感(四):life is short why so serious
认识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认识里面的人如何工作如何相爱如何死亡
feel so lucky to meet you
if you always being nice。you will alwals be lucky
a stranger is just a friend you haven't meet yet
life is short why so serious
o matter what happened,is happened
don't take life too serious,life is no point when there is no craic
你可能不知道你要什么,但你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you hate your life, while some people dream of have your life.
《在没有答案之前我只好继续走》读后感(五):人永远对自己得不到的遥远 企及
《90后女孩搭车走世界》一次大减价书的时候淘到了它。
一 关于她和我
抛开序,抛开作者介绍,就直奔内容看起,说实话我不想被那些内容摘要,也不想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影响到自己对于这个书的认识和判断。
暖暖,这样一个理性的却又淘气敢于革命的孩子的确是很不一样,在十八岁的时候办休学去国外打工度假穷游搭便车,着实是一个行动派,那样开放的环境,还有那样足够勇敢的她走出来自己的路,很明显在金字塔里苦苦求学的孩子们无疑还在为房子车子美好生活,那些物质而奔波,一边排斥着但是不得不也和别人一样重复着生活,生活本来是可以丰富多彩的,但是大家的价值主流和价值取向更像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封锁了大家想要狂奔释放的心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快乐,那么多人苦不堪言,那么多人在惆怅中疯掉。
毋庸置疑,在这样的体制中,高中时期的我,曾经一度感觉自己麻木不仁到了一定的地步,我也以为我被冰封了,直到高考结束之后和同桌的相视一笑,同桌却说了一句这样的话,“活了这么多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不适合中国这么伟大的教育体制!”都说哀莫大于心死,在那样认真学习,整日发愤图强的状态下的我,每天都在思考着乱七八糟,或关于人生意义或关于生死等等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这样的思绪下,别人走不进来,我也走不出去。我一直深信不疑的是教育不是应该这样功利的,或许只是因为我自己自身能力不足,所以才在结局的时候被OUT了吧?或许这不是教育体制的错?
和暖暖不一样的是,她带上自己的身心开始一个人的战斗,而我是在一群人中自我战斗,即便再怎么样掩饰,当被投身到熟悉的环境场景中,辛苦的思考,傻傻的呆望着,内心深处一股比较强大的乐观精神还是被我从十八层地狱中释放出来了,当我看着暖暖一路的故事的时候,我意识到在她饶一圈找到答案的时候,我也在反反复复中慢慢的找到了我的答案,
殊途同归。我们一样都是迷茫的青年,世界上有千千万个暖暖,但是我们都应该有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困惑,去感知,去破解生命的疑问。
二 关于欧洲
说起欧洲,我最近觉得和欧洲很有缘分,
先是结实了不错的豆友,他才从欧洲度蜜月回来,在豆瓣上发了很多图片,还特意弄了目录理清他们的行程。紧密的安排筹划,看攻略,只为可以一览欧洲风情。当然她们去的是大的景点,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地方,攻略也写的不错应有尽有。
之后是碰上暖暖,背包客搭车游欧洲,不过不一样的她去的都是欧洲城市的小山村,最原滋原味的反应真实欧洲,偶尔在僻静小角落里细细的查看着欧洲,偶尔投放到真实的大自然中过一回“野人”生活
这么从城市到山村,我这个看客倒是真倒是赚了。和他们一起也绕了一次欧洲,
每个人不是都有时间和经历去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但是分享喜悦和美景的心情也是让人温馨备至的。我透过他们的视野了解到了不同侧面的欧洲风情。仿佛我的触角也伸向了那片美丽的欧洲。
三 人永远对自己得不到的遥远 企及
每次看完一本书的心情是复杂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总会伴随着光环效应一起发挥到极致,有时候看着激动狂欢到自己也真的想置身其中,有时候也会在大笑之余小小叹息自己不能真正去感受这些,这一喜一悲要是能平衡了的话倒好了,可是人的劣性总是会把快乐缩小,悲伤放大,人的劣性也总是放大那1%的不完美而丢弃99%的快乐,人永远对自己得到的遥远 企及,仿佛彼岸就是幸福。大家都喜欢拿放大镜饶有兴致的去观察别处的所谓幸福,天真的看着并且想象中美化着一些东西,也在装饰着自己的梦,欺骗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