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价值共生》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20 00:14: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价值共生》读后感100字

  《价值共生》是一本由陈春花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276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价值共生》读后感(一):陈春花老师《价值共生》的视觉笔记

  最近一直在画书,视觉笔记的学习方法让阅读越来越有趣,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刚刚拿到陈春花老师的新书《价值共生》,在疫情改变商业格局的这个时期,陈春花老师的书给到了我更多从个体到组织的深度思考。 从几年前开始身边不断的有很多伙伴成为了新的超级个体,在数字时代利用各种App和自媒体成为了与组织共同成长的新星。 在书中讲到在数字技术的推进与帮助下各种组织的共生协同发展使社会进步。不仅仅是组织与组织的合作,也包含了个体与组织的合作。 疫情后数字技术的推动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线上知识分享者的分享和输出,越来越多的伙伴用视频、图文在线上开始分享,个体不断崛起,作为组织来说如何打造赋能工作场景直接影响了个体的去留,营造信任与合作的组织氛围便成为了工作场景赋能的核心。 较强的个体更期待更多角色和展示的机会,而对组织而言,只有固化任务角色才有利于组织的稳定性。同时高身份认同可以统一价值观实现组织的整体意识,实现组织的稳定发展。 于此同时组织与个体也要不断的自我进化,打造团队的自主管理并关注员工的心灵建设也成为了组织发展的核心。 在《价值共生》这本书里让我看到了组织与个体的微妙关系,同时作为个体如何与打好基础与组织协同共生。在这个时代作为个体不要忽略和离开组织的力量,作为组织也同样也要做好管控与赋能。 分享上面的几张图我们一起来共度这本书。 @鼹鼠的土豆价值共生暂无评分陈春花 / 2021 / 人民邮电出版社

  《价值共生》读后感(二):陈春花老师《价值共生》的视觉笔记

  最近一直在画书,视觉笔记的学习方法让阅读越来越有趣,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刚刚拿到陈春花老师的新书《价值共生》,在疫情改变商业格局的这个时期,陈春花老师的书给到了我更多从个体到组织的深度思考。 从几年前开始身边不断的有很多伙伴成为了新的超级个体,在数字时代利用各种App和自媒体成为了与组织共同成长的新星。 在书中讲到在数字技术的推进与帮助下各种组织的共生协同发展使社会进步。不仅仅是组织与组织的合作,也包含了个体与组织的合作。 疫情后数字技术的推动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线上知识分享者的分享和输出,越来越多的伙伴用视频、图文在线上开始分享,个体不断崛起,作为组织来说如何打造赋能工作场景直接影响了个体的去留,营造信任与合作的组织氛围便成为了工作场景赋能的核心。 较强的个体更期待更多角色和展示的机会,而对组织而言,只有固化任务角色才有利于组织的稳定性。同时高身份认同可以统一价值观实现组织的整体意识,实现组织的稳定发展。 于此同时组织与个体也要不断的自我进化,打造团队的自主管理并关注员工的心灵建设也成为了组织发展的核心。 在《价值共生》这本书里让我看到了组织与个体的微妙关系,同时作为个体如何与打好基础与组织协同共生。在这个时代作为个体不要忽略和离开组织的力量,作为组织也同样也要做好管控与赋能。 分享上面的几张图我们一起来共度这本书。 @鼹鼠的土豆价值共生暂无评分陈春花 / 2021 / 人民邮电出版社

  《价值共生》读后感(三):《价值共生》学会用领导的眼光看变革,帮助普通人发现下一个蓝海

  

1

“人们生活于数字技术驱动变化的时代们这也是一个从旧发展模式快速迭代到新发展模式的转型期,期间的未知远大于已知。”

陈春花院长在《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中这样描述这个数字化的时代。

我们来到了“一个不再熟悉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基本状态就是“数字化生存”状态。如何认知这个不熟悉的世界,如何认知“数字化生存”的方式,变得非常关键。

《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正是以数字化生存为背景,尝试梳理数字技术带来变化的场景下,完整呈现新的组织管理体系,深入探索组织价值重构的未来。

本书针对数字化时代的管理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有最新理论的阐述,让大家对企业组织受到的冲击有新的认识,还依托持续跟踪研究华为、腾讯、海尔、新希望六和等50多家中国优秀企业,提出切实可执行性的解决方案。

2 这是一个数据快速迭代的时代!

数据化时代的人工智能、移动技术、通信技术、社交、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孪生等等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依然还在进行。

其上半场即“消费互联网”直接为零售业带来了巨大改变,而下半场的根本变化将集中体现在数字技术进入产业端。

数字化带来的变化新型的网络催生出的组织管理模式的不断迭代,新的外部环境要求打造新的组织管理,也进一步让组织价值重估。

企业和管理者因“数字化”带来的五大变化而产生了深深的焦虑。

1、技术更迭让一切皆有可能 2、跨界颠覆,数据有效挖掘和运用 3、强强联盟的生态系统,生态圈构建的强链接能力和协同优势 4、为满足顾客需求的变化,边界被突破和融合 5、个体价值的崛起

如何应对五大变化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可以从《价值共生》中跟踪研究华为、腾讯、海尔、新希望六和等50多家中国优秀企业的实践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持续进步、持续转型、持续自我超越。

2018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华为惊艳了全世界。

华为立志以数字世界面向客户,“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华为开展的“数字行动计划”、“沃土计划”将未来和自己、开发者和合作伙伴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互生、共生、再生”构建与合作伙伴的商业生态体系,坚持打开边界。

“我常常对企业管理者强调一个观点: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你基本上将被淘汰;如果你说你与谁合作,你就会有机会。”

20世纪企业成功的的关键因素是规模、角色清晰、专门化和控制,而在互联网高速变化的动态环境中,企业成功的关键演变成了:速度、柔和性、整合和创新。

这些成功的数字化企业真正理解了赋能、共生、协同。通过强链接能力和协同优势展开价值创造,打造数字生态共同体,整合外部资源,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得以实现了共生创造价值,获得优势!

一家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核心,那么,其原因就是组织的能力、组织发展本身无法匹配这些变化。

要推进企业转型,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那我们必须按照“企业看成就一个整体”的视角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抓住“数字化”转变的4个关键节点:

从管控到赋能、从科层固化到平台利他、从分工到协同共生、从实现组织目标到兼顾人的意义。才能促使企业完成数字化过程中的新功能、新结构、新能力、新目标的转变。

3 这是一个个人价值崛起的好时代!

数字时代的互联网就像一个放大镜,将个人价值从单一的个体放大成了可以左右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数字化生存背景下,每一个人都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崛起。

陈春花院长在《价值共生》中,从自我效能感、胜任力拓展、个人期待主导的心理契约为出发点,细致分析了数字化生存背景下,个体价值崛起所需的基础能力。

但一些人还是会陷入焦虑与无所适从,根本原因是他们依然习惯于用工业时代的经验和认知模式来面对数字环境,无法与数字环境达成认知平衡。

“普通个体常常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外部的原因,强个体却常常从自己的内在寻找原因。高自我效能感能不断拓展胜任力并构建稳定的心理契约,使强个体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外部原因,而是更关注个人努力程度;也正因为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内因,他们也能对未来的成功抱有更高的期望,设置更高的绩效目标,成就更好的自己。”

书中不仅从个人角度给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职业规划解决方案,更为领导者和管理层提出了不断精进的有效途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像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一样,领导者很快就会让整个集团染上自己的色彩。——稻盛和夫《心》”

海尔、TCL、联想、华为和宝钢这五家企业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卓越领导者——张瑞敏、李东升、柳传志、任正非、谢企华。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领导者。

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决定了组织成员的绩效和组织发展的方向。所以数字化时代的领导者更需要将注意力聚焦在两个新的定位上:成为持续变革的领导者和成为面向未来的领导者。

管理层更需要在领导者和企业员工间做好联结,实现企业组织的良好发展。《价值共生》中给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在实现“从管控到赋能”、“从科层固话到平台利他”、分工到协同共生”、“兼顾人在组织中的意义”的转变中,管理者需做好四个改变,三个要求和四件事。

4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一些企业之所以无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智力资本。这一方面是知识型员工缺失,即人力资本欠缺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企业没有形成集体工作成果,也就是没有结构资本、缺少组织知识积累造成的。这也是我认为组织学习力决定着组织的未来的原因。”

“真正拥有知识就会知道,每个人都无法停留在已有的知识体系里,每个人都不敢停下来或放慢学习的脚步。”

陈春花院长在《价值共生》这样描述了“组织学习力”和“个人学习力”的重要性。

不断涌现的新知识,让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强烈,也令信息爆发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充沛。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甄别知识!

只有将海量的“数据”提炼成有用的“信息”,然后将“信息”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经历了这一过程,才可以讨论并拥有“知识”。

所以陈春花不断强调:知识是个动词,不是名词!

真正拥有知识,你就会拥有辨别力,而不是分别心;你能提升认知,就不会再自我设限;你会主动改变自己,与变化共舞;你会主动迎接挑战,不再顺应惯性,不再固步自封。

每一个组织成员只有融会贯通、终身学习并突破自己的极限有系统,并有组织地运用现有的知识去创新新知识,,才能让组织具有组织学习的能力。

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这是一本打开格局,拓展眼界的好书!

不仅帮助个人了解并适应未来进行职场规划,掌握互联网时代实现个人成长的基础能力,更为迷茫于“数字化”变革中的创业者、领导者以及企业中的管理层指明方向。在一个极限环境里,达成目标,你要做到最好,但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当下,你都要做到最好。

  《价值共生》读后感(四):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陈春花 10年数字化组织研究与实践集大成之作

  #中国女足2-1韩国 晋级奥运在望#2021年4月8日下午,王霜进球!中国女足客场2-1韩国,掌握晋级东京奥运先机。

  提起中国女足,就会让人不自觉的想起来那首振奋人心的《铿锵玫瑰》——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芳心似水激情如火梦想鼎沸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纵横四海笑傲天涯风情壮美 ………… 上面提到的中国女足经过创新方式方法,科学训练提高团队组织管理与赋能水平。给我们很多启示:在数字化的今天,知识的生产力日益成为经济与社会以及整体经济表现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成为知识驱动型的公司,必须是企业管理者努力的方向,也是新个体价值崛起的良好机遇。 像武功盖世的大侠通常更加注重基本功一样,笔者用了两天一夜认真地读完《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这本书以后,首先给大家分享的信息增量也是关于“基本功”的——组织价值共生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数字化与组织产生价值共生的关系。 价值共生原则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处在不同行业,组织价值共生所面对的挑战也会有所不同。《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书中提到通过跟踪研究数字化生存中取得领先优势的企业,我们发现还是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供借鉴,总结如下。 第一个原则:有目的地放弃昨天。 第二个原则:持续改善。 第三个原则:挖掘创新成功经验。 第四个原则:避免落入系统化创新的陷阱。 第五个原则:平衡。 从数字化的本质到数字化生存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企业组织价值共生已经成为企业在今天的基本选择,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使数字化、在线化成为必选项。数字化带来的组织成长已经成为常态,这也带来两个人们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一个是组织扩大中的管理风险;另一个是看清组织的真实情况。 一、内容简介 《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以数字化生存为背景,尝试梳理数字技术带来变化的场景下,完整呈现新的组织管理体系,深入探索组织价值重构的未来。 从个人角度,给身处数字化时代的职场人提供了详细的职业规划解决方案,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方式上都落脚在通过企业给自我赋能的基点上。通过对数字化时代的管理的解读,让读者认知到数字化时代超级个体,所需的基础能力。也充分说明了“个体”对于组织的价值,在数字化时代的组织发展中将成为关键。 从企业管理角度,针对数字化转型的困难,从工作环境、组织、目标3个方向,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管理层需要做好四个改变、对管理层的三个要求、管理者要做好四件事。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把握数字化转变的4个关键节点:从管控到赋能、从科层固化到平台利他、从分工到协同共生、从实现组织目标到兼顾人的意义,促使企业完成数字化过程中的新功能、新结构、新能力、新目标的转变。 本书针对数字化时代的管理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有最新理论的阐述,让大家对企业组织受到的冲击有新的认识,还依托持续跟踪研究华为、腾讯、海尔、新希望六和等50多家中国优秀企业,提出了切实可执行性的解决方案。 二、作者简介: 陈春花,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新华都商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工学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爱尔兰欧洲大学海外部工商管理博士,2005年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后 。 陈春花曾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获得《财富》“中国25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领袖”。2016年 、2019年获颁《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商业领袖”。2018年获《清华管理评论》“年度管理创新思想家” 。 三、《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逻辑主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老师,通过十年数字化组织管理研究与实践,从个人和企业两个角度,把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和个人成长之道拆分为:数字化及其对组织的影响、新个体、新“组织”、新价值、新知识5个部分。帮助人们透彻理解数字时代组织的本质和特点,认识组织的边界和新内涵;深刻理解领先企业如何能在新环境下迅速崛起,帮助企业寻找新价值的来源;通过激发更多创造力,重新构建发挥个体和组织价值的效能,创造价值共生组织形态的企业,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更好适应复杂、不确定的未来。 四、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和个人成长之道 1、数字化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新的陌生时代已经明确到来,而我们曾经很熟悉的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与现实无关的过往。 《财富》杂志刊登的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对中国而言具有独特的意义,因为这是历史上首次中国企业上榜数量(129家)超过美国企业上榜数量(121家)。榜单发布后,《财富》杂志专门为此撰写了题目为“这是中国的世界”的文章,并认为:如果说20世纪是“美国世纪”,那么在21世纪,至少在商业领域,越来越有“中国世纪”的味道了。 自2008年起,人们见证了联想(2008年)、华为(2010年)、京东(2016年)、阿里巴巴和腾讯(2017年)等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企业接踵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在过去两年,人们也经历了苹果(AAPL.US)、亚马逊(AMZN.US)、微软(MSFT.US)和Alphabet(GOOG.US)成为首批市值达1万亿美元或以上的上市公司。无论是最近几年中国企业的成长,还是全球领先企业不断开创市值新高,都与数字化带来的创新息息相关。 你的企业为数字化的嵌入投入了多少?今天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背景是,数字化已经深刻地融入各个行业。数字化的嵌入速度比想象中的更快。普华永道的“2017年数字化指数调查”显示,88%的中国企业明确将数字化融入企业战略,70%的全球企业明确将数字化融入企业战略。2018年,陈春花和研究团队与金蝶公司组建的联合研究小组在调研中发现,超过97.1%的企业计划使用数字化转型的财务服务,69.6%的企业认为财务管理关键职能需要系统对接与跨界业务核算。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几乎每家企业都需要嵌入数字化。 数字化更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很多年轻人吃饭时已经不再根据餐馆的菜单点菜,而是看着手机App选择餐厅、决定吃什么,因为人们逐渐发现,手机App提供了可靠的选择。同样的情形还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领域,人们越来越依赖机器智能的建议,而不是人类自己的。 一切事物都在实时、实地、永不停顿地发生着改变,从生活方式到商业模式,按照道格拉斯·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的说法:我们来到了“一个不再熟悉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基本状态就是“数字化生存”状态。如何认知这个不熟悉的世界,如何认知“数字化生存”的方式,变得非常关键。 数字化的三个本质特征“连接”“共生”“当下”,可被用于区分工业时代与数字化时代,是二者在根本上的不同之处。在工业时代,企业资源和能力是实现战略的关键要素,企业通过一系列努力获取资源、提升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在数字化时代,通过“连接”与“共生”,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不再受限于企业自身,而有了很多企业外部的可能性,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理解“当下”的价值和意义,寻求更大范围的资源与能力的聚合,因此“连接”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的关键要素。 2、新个体 有的时候,个体能力发展速度超越组织发展速度时,优秀者会离开组织。 数字化给个体与组织匹配问题带来了一些变化:第一,与组织协同的个体因素发生了改变;第二,个体与组织动态匹配有了新内涵;第三,由于个体价值的唤醒与技术赋能,个体发展速度加快。 新生代的自我认知觉醒是明确的,比如大家关注“00后”的特征,强个体的明显特征就是对自我的理解并借助外部信息强化自我认知。他们在意追求进步和提升自己,渴望掌握大量知识信息;他们对数字技术拥有偏好,并组合自我发展以展开创新,从而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成功。这些清晰的自我期望,正是他们明确的自我概念的显现。我们观察到的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的“80后”“90后”,往往展示出更强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他们喜欢挑战新事物,富有创造性;与“60后”“70后”相较,他们更自信并且强调自我实现,这些也正是新生代员工展示出的特质。 德鲁克先生说过:“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在动荡不定的时期,变化就是准则。但是,只有将领导变革视为己任的组织,才能生存下来。”面对数字化生存环境,领导者必须打破思维惯性、打破旧的习惯、破除利益结构、破除组织刚性,做出自我超越的变革选择。研究领先企业领导者实践后发现,成为持续变革领导者需要从思维模式转变、真正的客户导向、人的活性化、开放合作、系统思考的内部改造等五个方面做出努力。 如何成为一位面向未来的卓越领导者?我们可以从卓越领导者身上找到两个共性特征:专注于人的成长和调整坐标指向未来。 3、新“组织” 组织是会变的,这主要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允许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安排工作,并且只需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实现协同配合……我想,我们可能必须重新思考组织的本质。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我们时常探讨组织中人的协作行为、组织目标、组织中设立的角色、组织结构设计、组织变革等问题。 组织概念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变得更加复杂,而这是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影响组织环境的变量多样,且构成组织的诸多要素本身也是动态的。 第二,组织管理需要把目标、责任、权力与个体结合在一起。 因此,组织目标的持续达成,需要我们关注两个核心内容: 一个是组织的动态性;另一个是组织的有效性。 图资料来源:切斯特·巴纳德。组织与管理[M].詹正茂,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经典的组织定义聚焦于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协同行为的内部成员集合。 那么,在数字化背景下,组织目标的影响因素同样涉及组织外部成员,组织与顾客、投资者、产业伙伴、供应商以及广泛的公众行为之间都息息相关,组织目标由组织内外部成员共同努力而达成。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组织需要增加一些前所未有的新能力,贡献新的价值创造;越来越多的组织工作和价值活动被转移到组织外部,需要与组织外部成员共同合作完成。组织价值网络的合作关系在今天非常普遍,就如诗人所说,没有一个组织能“独自成为一个岛屿”。 4、新价值 组织新功能——从管控到赋能。 实现从管控到赋能,需要管理层真正做出改变,否则它只能是一种理念,而非真实的组织管理现实。实现赋能,管理层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改变。 a、给员工上课,让员工分享自己。 b、设置更多角色与岗位,给员工以更多成长机会和发挥价值的可能性。 c、授权并为员工配置资源。 d、有效沟通,陪伴成长。 5、新知识——数字化,注定是个分水岭。 你有认知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吗?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一方面感慨的是开放、市场与政府组合在一起,把我们从一个相对落后的贫困状态中解脱了出来,并把物质生活上升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水准;另一种是忐忑,忐忑的是浮躁、泡沫与欲望组合在一起,让我们在一个令人兴奋冲动的自我膨胀中不断沉迷,同时还侵蚀了人们内在精神的安宁。 今天很多人都在讨论创业、新商业模型,讨论风口期,在意红利。 如果你决定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那么红利其实应该是不需要讨论的事情。你的商业模型以及最终追求的价值,其实没有风口期,只有持续地进行创造。 五、数字化生存中,我们怎么选择? 《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这本书基于企业管理实践,也基于对未来的敬畏,陈春花用超过10年的时间来理解、研究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的特征并从中发现,其核心是人与组织价值共生、组织与组织价值共生。通过价值共生重构组织价值,尤其是重构管理者自身的价值,人们才可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数字化时代找到新的组织价值,从而让组织中的个体、组织本身以及与组织相关的合作伙伴都获得价值释放并创造新的价值。 数字化生存中,我们怎么选择? 第一,建立长期主义的价值观。 第二,从预测判断转向不断进化。 第三,致力于不可替代性。 第四,从固守边界到伙伴开放。 第五,构建共生态。 第六,做好当下即是未来。价值共生暂无评分陈春花 / 2021 /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价值共生》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