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泽直人》是一本由[日] 深泽直人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9.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泽直人》读后感(一):Design without thought
无意识设计,Design without thought.是我对深泽直人的最深印象,这种无意识面向的是使用者,使用者能够无意识的去用设计。而设计师则需要极其细心的观察生活,观察环境,来应用设计。无意识设计往往是超脱"物质形态"的,可以赋予其它物质多功能,而不需要为了某一个特定的功能而去设计一个物质产品。这种设计无疑是人性化、资源节约型的。
《深泽直人》读后感(二):设计是什么?
最近重看《深泽直人》,在书里看到了我觉得最准确的定义——
设计是为情景寻找合适的答案。根据我工作以来的理解,我想大概有这么几层意思:
1. 设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问题必须是切实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
2. 设计不只有唯一的答案,所以才要「寻找」,好的设计是找到问题的最优解。或者说,好设计是试出来的。为什么好设计那么少?因为寻找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客观限制:时间、资源、信息以及设计师当时的眼界,所以设计师给出的答案是在种种限制下找到的相对优的解决方案;
3. 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关心「情景」,脱离情景谈设计没有意义。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去了解用户实际使用产品的场景,然后再去为这个特定的场景设计方案。
好设计是什么样的呢?深泽直人说,好设计是可以让用户凭借日常无意识的经验中所产生的认知经验,就可以使用的设计。书里说「设计并不是我所创造出来的,它原本就在那里,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将它呈现出来。」,好设计是融于情景之中的,甚至不会让人感受到「设计」的存在。
对用户来说,好设计是那种让用户说出「我一直都希望拥有这样的东西」的设计。
还有要注意的是,情景是会变化的,设计的最优解也会跟着一起变化,所以想留下「经典」设计才会那么难。
加油吧!
《深泽直人》读后感(三):设计来源于?
当我在《设计中的设计》看到深泽直人的果汁皮肤设计时,我看这本书的唯一一个想法就是想要还在快递途中的《深泽直人》赶紧到货了。
果然,对比起来,我还是喜欢深泽直人的设计更多些。
他仿佛没有在做设计,他说的东西其实最关心的,是人已经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设计好像只是附带的,但是很本质,很纯粹。
为什么靠近公交站牌的栏杆会弯下去?为什么扶梯上的盲文板会有烟灰?为什么盲道成了玩着手机移动中的人的路径?在这些情景下,人们的行为自然地找出物体之间的便利以及它们可以产生关联的机会。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本来就存在,人只是在某些情景下让可以发挥作用的部分发挥作用
所以设计台灯时,他想的是一个人进到房间打开灯,就需要一个托盘放下手中的小东西,台灯的底座就是个托盘。设计打印机时,他想到人们打印好几份,对比之后只取一份其他都扔了,所以打印机的下面是个垃圾桶。设计手机时,它跟人的手接触那么多,那接触不该是一种很好的交互吗?所以手机有的是鹅卵石的形状可以把玩,有的是舒服柔软的按键,有的是融化中的形状。这也是詹姆斯 吉布森说的“可供性”
”深泽直人说他做的全部就是“将石块堆在他山中小屋旁”,就是发掘石头,寻找安放他们的地方,并且不用任何方式打磨它们。”
这一刻,设身处地地想,人们需要的是什么?
我想深泽直人的视角真的能给到答案。这就是他的设计哲学。
附上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个设计,看起来不像按摩椅的按摩椅,
这是它的椅背,就是这么简单的两个凸起和一块白板,实现了按摩椅的好看。
《深泽直人》读后感(四):设计来源于?
当我在《设计中的设计》看到深泽直人的果汁皮肤设计时,我看这本书的唯一一个想法就是想要还在快递途中的《深泽直人》赶紧到货了。
果然,对比起来,我还是喜欢深泽直人的设计更多些。
他仿佛没有在做设计,他说的东西其实最关心的,是人已经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设计好像只是附带的,但是很本质,很纯粹。
为什么靠近公交站牌的栏杆会弯下去?为什么扶梯上的盲文板会有烟灰?为什么盲道成了玩着手机移动中的人的路径?在这些情景下,人们的行为自然地找出物体之间的便利以及它们可以产生关联的机会。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本来就存在,人只是在某些情景下让可以发挥作用的部分发挥作用
所以设计台灯时,他想的是一个人进到房间打开灯,就需要一个托盘放下手中的小东西,台灯的底座就是个托盘。设计打印机时,他想到人们打印好几份,对比之后只取一份其他都扔了,所以打印机的下面是个垃圾桶。设计手机时,它跟人的手接触那么多,那接触不该是一种很好的交互吗?所以手机有的是鹅卵石的形状可以把玩,有的是舒服柔软的按键,有的是融化中的形状。这也是詹姆斯 吉布森说的“可供性”
”深泽直人说他做的全部就是“将石块堆在他山中小屋旁”,就是发掘石头,寻找安放他们的地方,并且不用任何方式打磨它们。”
这一刻,设身处地地想,人们需要的是什么?
我想深泽直人的视角真的能给到答案。这就是他的设计哲学。
附上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个设计,看起来不像按摩椅的按摩椅,
这是它的椅背,就是这么简单的两个凸起和一块白板,实现了按摩椅的好看。
《深泽直人》读后感(五):设计工具的理性属性和感性属性
工具有两重属性,为了使用者的感受(感受属性),为了某个任务(工具属性)。感受属性与工具属性并不是完全隔离的,当工具可以优雅的完成工具属性时,也可以带来感受属性的快乐与舒适。 1 从工具角度出发,工具应该尽可能高效准确不占用任何其他资源地完成任务。心被外物扰动是一种忧烦的来源,所以如果工具可以出色的完成它的任务,一定程度上也照顾了使用者的感受。当然工具属性最重要的是——工具尽可能多的完成了工具的目的。 1.1 去除工具的性格。关于人的面容,有一个“标准脸”的说法。其他经常见到的工具也同样有一个标准的案例。在"超常规"p165中叙述了这样一种椅子,极度标准,没有任何惊喜,展会上也没有人去谈论它。但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也是极度成功的。因为它仅仅实现了自己的功能,对于使用者其他的注意力一点也没有更多占用。 1.2 工具的充分自我表达,比如水果皮肤的饮料包装盒(包装的质感,与单纯的颜色),比如吸尘机的指示灯(红色代表“吃饱了”,绿色代表还能“吃”),这种时候工具仿佛是会“响亮地”说出来主人期望聆听的话,而其他的多余的信息则一句不说。 而人倾注在一个物体上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一个物体在自我表达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纯粹,要么纯粹的朦胧,要么纯粹的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同时包含多个清晰的想法是一种注意力的损耗。(云一样的沙发) 1.3 无意识行为与集中化。 相当的人类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如果设计的工具可以顺从无意识的方式,工具使用起来自然就会很“顺手”。例如雨伞进门之后都是随时搭在墙上,如果增加一个凹槽,它就可以更加稳定的靠在墙上而不会滑下来。“使对齐”(积木的拼接)和“使规整”(相近的东西会放到附近)都属于人类无意识的行为。 集中化也是一种让工具更好发挥作用的方式,它能最大程度地“顺便”完成某些事情。比如泡茶的时候旁边有个透明的小戒指可以指征茶合适的浓度(将泡茶与泡茶的标准集中化),打印机与垃圾篓(打印和废纸),台灯与盘子(放东西和开灯),笔和印章的结合p206。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玩手机不看路与盲道,无线充的屏幕显示圆圈与圆形的无线充电器。 2 从感受属性出发,工具需要尽可能的给人带来愉悦。如果工具完全被工具理性(效率)主导,一切都变得方便,仿佛按下了快进,不再让人有丝毫逗留。毫无负担的同时也感到缺少温情,有点冷漠。从这种特性出发,工具是有无尽的可能性的,因为它将会变成一种开放的艺术品。 2.1 制造某种感官的舒适(可爱的舒适【圆嘟嘟的陶火盆p100】,对齐的舒适【积木与香水p107】,由可控制的杂乱带来的放松感【铅笔杂乱的嵌入的笔盒p141 】) 另外一个舒适的来源是大自然的事物,p173两个厕所的对比,德式厕所(姑且这么称呼)与日式厕所,后者加入了木头的颜色。虽然两者都是有着极简的味道,不想要尝试占用人们过多的注意,但是人或许期望的并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就像人刚刚出生的时候自然是不爱宁静的,而是充满了一种躁动。德式和日式的区别,有点像纯粹的无边的空间,和繁复的安静的森林的区别。和宇宙的寂静相比,我可能更喜欢森林的安静。 缝隙会残留脏的东西,所以如果没有缝隙就不会留住脏的东西。所以,如果内心中负面事物的容器很小,也自然的日常生活不会有很多的负担。 2.2 被忽视的与共有的,被忽视的事物往往也是最常见的事物,也是最可以发生共鸣的事物。如果将稀松平常,放入到新鲜的形式中,则会产生一种新鲜而被接纳的审美体验。比如用城市建设的绿色安全网,变成帆布袋子。 2.3 诗意(将电吹风的外形设计的有一点纸飞机的轮廓,将无形的风,变成有形p200)与幽默(哆啦A梦代替火柴人的安全出口标志&多啦A梦的任意门) 2.4 关联一个记忆(将帆布袋子的底面做成一种胶鞋的鞋底,既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可以安心放在地面的鞋子,也让人回忆起过去的样子)
《深泽直人》读后感(六):最喜欢的几样设计
-无意识设计
-实物的去形象化
-设计的适应性和交互性
深泽直人的设计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贴合感 无意识放置在栏杆上的空牛奶盒 牛奶盒底面与栏杆顶部截面恰好相等 有种听到锁扣扣上的 “咯噔”一声 严丝合缝的舒适感 R2.5的弧边之类的外形数据降低了物品的存在感 但其实提升了触觉的记忆 仿佛成为自身的延伸
书中最喜欢的设计有:
1. 灵魂留在了背后的椅子 快节奏的生活 还是会留下残影
2. 动能自动续电腕表 黑色台球的立体外形 有种黑色幽默的感觉
3. 圆形茶包+染色的茶 掰下一小块的缺口用线的连接着茶包 月食的既视感 外包装的颜色暗示着茶汤的颜色
4. 哆啦A梦紧急出口灯 紧急出口变成任意门
5. 床板与椅背形状一致的床与椅子 赋予椅子双重身份 侧视又完美融为一体 视觉上的舒适感
6. 果汁皮肤 视觉 触觉 和味觉的联动
7. 铅笔盒 不错的杂乱 被限制在凹槽里“随意”摆放的铅笔
《深泽直人》读后感(七):没有设计的设计是什么样的设计?
——走近深泽直人和他的设计
插图版请点击:http://mp.weixin.qq.com/s/14BkayX8AvJD28MJPhoFSQ
▲ 这是一个香插,怎么样?好看吗?
▲ 上面这个,是另一款香插。
▼还有下面这款。
这三款设计,哪个更好些呢?这个“好”,怕是很难界定。我最初选的是第一款,达摩像这个。但是,试了之后发现,香燃到后面,会掉到香托外面。最后,我选择了第三款,这个有九个孔的铜香插。
▲
我找了一个黑色的菜碟,作了底盘。平时用不到这个菜碟,聚餐时要用到,拿下来就可以装菜。多功能的。
这个香插,可以插粗细不等的三种香。可以插一支,也可以插三支。而另外的两款,只能插一支。并且对粗细香也有限制。
我对第三款香插的选择,也并非只是个人的偏爱。如上图,通过在淘宝上的对比发现,最后这款香插,不管是销售的数量,还是收藏的人数,都是前两款的好多倍。这种差异,价格应该不是主要因素,因为,我最先选择的是最贵的那款。
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第三款这个铜香插,看似没什么设计,但是,我却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设计。这个造型是极简洁了。而最重要的,是这款香插,充分考虑了实用性,考虑了使用的场景。这款香插没有托盘,但是,却把这部分留给了使用者。使用者可以使用各种物件来搭配这个香插。这使得这个香插具有了各种的可能性。当然,它的价格,也成了其优点的一部分。
没有设计的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
这里所说的没有设计的设计,或许近似于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所说的“无意识设计”。深泽直人是无印良品的灵魂人物。他所设计的壁挂式CD机让人印象深刻。
用深泽直人自己的话说是:“设计并不是我所创造的,它原本就在那里,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将它呈现出来。”
这句话,怎么让我想到释迦牟尼菩提树下开悟后的感慨:“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可得。”
佛家修行讲究明心见性,讲究成佛,而实际上,心性就在那里,佛就在那里,不需要做什么,就象早晨大雾弥漫,太阳就在那里,等雾散了就看见了;又象一面镜子,把上面的灰尘擦掉,其功用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所以,把深泽直人这句话可以改成:佛不需要成,也无需找,它原本就在那里,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将它呈现出来。
▲
上面这个也是深泽直人的设计。香蕉果汁,草莓果汁,说是有设计,其实也没有设计,因为,它们本就应该如此。
▲
纸管是方形的卫生卷纸,不仅可以节省储存空间,还能因为阻力造成的不便控制用纸数量,节约能源。
▲
将垃圾桶和墙联系起来,垃圾筒的一角做得正好可以贴合墙角,也并不尖锐,放在墙角既能固定又很和谐。
与其说深泽直人的设计是设计,不如说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就如另一位著名的设计师原研哉(无印良品艺术总监)所说:“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我来解读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就是三个层面:
一、大道至简。
Konstantin Grcic评价深泽直人说:“他有着能将复杂变成简单,丑陋变成漂亮,陈旧变成崭新的魔力,他可以亲吻一只青蛙而让她变成公主。”
深泽直人的设计,就是遵从简约的法则。少即是多。这也是国际流行的极简主义。这既符合于道,又符合于当下人们的需求。
苹果前总裁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在任苹果总裁期间讲到:“我想,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明白,必须简单化而不是复杂化。简单才是终极智慧。”
不过,他并没有践行自己的话,他开发了一个过于复杂的产品,这葬送了他的前途,最终乔布斯再次接管苹果,并创造了一个奇迹。乔布斯:“我们的设计思想就是:极致的简约。”
▲ (深泽直人设计的加湿器)
深泽直人创建了“”品牌。这个品牌背后的理念就是中庸之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用最少的元素(上下公差为0)来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
深泽直人:“在设计无印良品的产品时,我总是尽力不做超过最小需要之外的事情,这就是无印良品之道。”
二、天人合一
米德莱顿评价深泽直人说:“他相当激情地将工业设计和互动设计融合得天衣无缝,想法既简单又神奇,而他的关注点在于创造的事物与周围的环境相和谐。”
深泽直人:“当我意识到,并没有一个外观是适合所有人,也没有一个东西能够在孤立的功能中有‘好’外观时,我的思想得到了解脱。我开始相信:设计应该是为情景寻找合适的答案。”
▲ (深泽直人设计的象书一样的灯,可以很好地融入周边的环境)
▲ (深泽直人设计的咖啡机。当撑起托盘的腿,它就变成了一个小桌子。)
蒂姆·布朗:“深泽直人采用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独特设计方法,他认为人、物(或者空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系统里的每个元素相对整体的位置都应该是和谐的。”
路意:“他的设计虽然有着明显的日本文化的影子,但却也是为世界人们所喜爱的,其原因可能在于他深刻地洞察了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自性显明
这个自性,既是指人,也是指物。指人,即是指人们内心深处最本质的需求。指物,即是物体本有的特性。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讲,直心是道场。自性显明就是直心。
象深泽直人所说的“无意识设计”,就是循着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将被设计的对象的特质最直接最简单地呈现出来。
直心是道场,这里的直心,就是不假遮掩,该怎样就怎样,原原本本,自自然然。
(带有凹陷伞把的伞)
设计就是让产品成为产品,让功能突显功能。
深泽直人的设计,就是极简主义设计,就是体验设计,就是场景设计。充分地考虑人、物、环境之间最自然、和谐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象深泽直人这样的设计师,这样的设计文化呢?这与日本的本土文化关系密切。
安东尼·格姆雷:“深泽直人一直致力于通过日本人所特有的方式来表达。深泽直人提供了一种当代的感性,一种仪式感,一种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平衡,它来自于日本人意识的最深处。”
日本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佛教文化,传入日本之后,与日本本土的神道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禅道文化。明治维新的时候,虽然极力向西方学习,但是,却并没舍弃本土文化,使得传统与现代合而为一。
比尔·莫格里奇:“我认为深泽直人特别的魔力源自他在现代国际化设计领域的专业经验,加上他对日本传统美学的深刻感受。”
日本的设计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上产生的。大道至简,天人合一,自性显明,这都是禅、道文化的特质。无意识设计,就是没有设计的设计,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这就是无意识设计,就是没有设计的设计。
深泽直人:
“有一天,我突然瞬间有了终于理解所有一切的感觉,这种感觉类似哲学上的顿悟;它并不像传说的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它更像是一种解脱的感觉,类似‘啊!我明白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