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15 04:17: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读后感1000字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是一本由[英] 薇薇安·威斯特伍德 / [英] 伊恩·凯利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精选点评:

  ●传奇般的一生,从小学老师、到“朋克女王”、到薇薇安品牌的主导者,再到环保主义者;薇薇安在追求时尚和艺术中,不断找到自我,不断阅读学习,扩展自己的格局。“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但是不要忘了,在此期间,我们可以把事情都完成,只要一步一步地来。我们终将到达。”

  ●2019.11.19-11.21 不管是内容还是装帧,都有一种过于华丽的感觉。 更喜欢朋克那一段,以后想穿相对紧身的衣服了。 喜欢各种海报,设计得特别美。

  ●太酷了,还没看完。。。

  ●20180624 做衣服是不想放弃的梦。

  ●也许女性不该只有可爱和性感这样的形容词,她们值得“to be a gentlewoman”,也值得拥有更多的自由。

  ●等人时候读完了这本书,意外的很好看,与其说朋克的代表,不如说她本身的思想及风格在时代或者政治的影响下一步步走出自己的样子,本源的样子。

  ●基本上只翻了图片,内容也很不错,但对我意义不大。图片的印刷非常非常好!她的设计其实我不太喜欢……觉得太杂乱赘余了。小土星很可爱。摇滚这种事情的意义,对我来说也是没有的。

  ●温和叛逆者

  ●Amazing! Nutritious and stimulant to me. She is one of my favourite female fashion artist & designer!

  ●这翻译......浪费了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读后感(一):英伦时尚的离经叛道——朋克教母“西太后”的时髦人生

  几乎没人不爱这个一大把年纪,抹着口红,一手创造发展了朋克文化,至今仍站在世界时尚潮流的顶端的可爱老太太!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读后感(二):买不起西太后,看传记领略朋克精神

  西太后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因为遇到不同的人,而碰撞出不一样的化学反应,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薇薇安对历史文化的崇敬,对新知识的憧憬,对认为对的事情的坚持。

  她,爱画画,爱编织缝纫,爱看书,爱看展,爱思考,爱埋头苦干。

  出生于40年代的英国小镇普通家庭女孩;

  20岁做美术老师,相夫(westwood)教子,生活按部就班,波澜不惊,就像许多普通人一样普通;

  30岁做手工缝纫,单亲妈妈,带娃遇真爱(malcolm),经济入不敷出,精神高度自由,从world ends小店,开启朋克纪元;

  40岁做品牌大秀,拖离真爱PUA,向文化历史学习,设计征服大众,遇专业知己(calro),westwood品牌走上正轨;

  50-60岁做大企业,再遇此生挚爱(andreas),生活与设计双线扶持,携手走过余生;

  70岁做环保公益,高调做事做人,朋克精神依旧;

  即将迎来80岁的薇薇安依然在时尚,环保公益等领域身体力行,焕发光彩。

  陆续看完了香奈儿,西太后,普拉达的传记,在时尚行业顶端的女性都有毅力,有美感,有缝纫天赋,有岁月的经历,但也有各自的精彩。谬西亚普拉达是年龄最小的,但因为本身家族企业的加持,成长过程也一帆风顺,但她没有二代的陋习,是一个出生好又努力的榜样。香奈儿已过世,她近乎于孤儿的出生,因为出众的外貌和高智商情商打入了贵族阶级,但独立的品质让她依然打造了一个时尚王国。西太后是一直都在社会的底层呐喊,靠着坚韧和干劲,活生生把亚文化打造成顶级奢侈品牌的朋克教母,可能也真是因为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她才能更能体会朋克精神。

  阅读建议:配合西太后的采访,westwood的秀,以及sex pistols的歌,阅读会更有代入感。

  最后感叹下,westwood在80年代初期的秀很有特色,模特不是走猫步,而是各种滑步舞步和着音乐,看起来特别放松自然;当然现在westwood的秀也很特别,会穿插舞台剧演员的独白,宣传西太后的环保精神,punk rock。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读后感(三):西太后传奇的一生

  

薇薇安威斯特伍德

第一次知道是在《欲望都市》中Carrie穿的那件婚纱,偶然机会看见这本书,看完了薇薇安传奇的一生。

她的一生分为三个部分;

认识卡罗之前的前四十年:她是别人的女儿、老婆、妈妈、前妻、老板。这个阶段有两个重要的男人,德里克·韦斯特伍德,第一任丈夫,他们的结合水到渠成,到了适婚年龄出现一个男人,但四年后他们就离婚了,第一任丈夫留给薇薇安的除了一个儿子应该是享誉国内外的姓氏威斯特伍德了。

这个时期影响他最深的应该是他第二个男人马尔科姆,那个没有责任心,自我中心的男人,无论他性格有多大的缺陷,不可否认的是他成就了前半生的薇薇安。他们一起打造“性手枪”乐队,一起探索朋克音乐,从音乐中获取灵感,这也为后面的薇薇安奠定了基础。

独立设计师的年代:这个时期的薇薇安不是别人的谁谁谁,她是她自己,在设计上找回了薇薇安,她名声大噪,成为英国的国宝。离开马尔科姆后,她结识卡罗,还有后来的丈夫安德烈亚斯·克鲁斯勒,他们彼此成就,打造了薇薇安威斯特伍德商业帝国。Ps,我喜欢薇薇安这个时候对感情的处理方式,不卑不亢。

环保主义年代:很早之前薇薇安致力于环保,有人说是因为当了祖母之后,对此她给予否认。环保不仅是关乎自身,是整个地球和人类。《一代宗师》里有一句台词,见自己、见大地、见众生。我想这个时期的薇薇安应该是见众生的段位了。

薇薇安的成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她敏锐,她从外界,这里包括政治、音乐、性上获取灵感,通过时尚作为媒介把思想传递出去。所以这里的时尚不仅是衣服,更是政治、经济、环保,道德,她的所想所感。所以她说好奇和学习是养分也不足为奇了。

另外,我很喜欢她这句,不平凡的着装给你带来更好的生活。

除了她设计的衣服我还爱她的果敢、韧性、洒脱、专一和大爱,对了还有那说做就做的执行力。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读后感(四):西太后给婚姻的忠告——如何自发的忠贞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是只想关注西太后感情生活的。一个女人和比自己小25岁的男人结婚,一起度过了二十多年,听上去就很厉害。虽然现在女明星和比自己小10岁的男明星在一起的故事比比皆是,大家倒一致认为这是幸存者偏差,因为名人和明星有钱又有能力,所以他们不怕。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大部分是不可能做不到的,老百姓的脑子还是很拎得清的。

  虽然不能完全同意,但是我也无力反驳,不过我一直想知道这种爱情相处模式究竟有什么借鉴价值嘛?

  有人在网上问安妮宝贝:真正的感情里面是否需要绝对的忠诚?安妮回答:在彼此能够提供满足与安宁的关系里,会有自发的忠诚。如果有缺失,不满足,忠诚强求也不会留住。忠诚与否是一个结果,重要的是过程中的维护、培育、给予、提升。

  什么是自发的忠诚?书里描述,有一天薇薇安语出惊人:“我会一直忠于安德莉亚斯,绝对不会、也从来未想过不忠。当遇到他之前,我非常享受一个人的生活,现在也可以。但是我遇到这个男人——他并不完美,但与我绝配。我觉得,如果你也拥有这样的机会,不妨试着坚持到底,和某个人一起生活。因此,我肯定会对安德莉亚斯百分之百的忠诚。现在的我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走掉,而不告诉他我去了哪里。这是给所有人关于婚姻的一个忠告:试着让你自己,完全地忠实、忠诚、相信那个人,为了你自己,也为了他或她。当然,这并不是说你们逛街时必须手拉着手。而是,放手让他自由地去做想做的事情,他会回到你身边的。”

  其实让我蛮震惊的是,这本书一开始所呈现的那个年代、外国人的价值观,从头到尾跟我们这个时代就不一样,就不存在什么30岁了嫁不出去/二婚嫁不出去这个观念。薇薇安一生的感情也都是随遇而安,很早结婚很早生孩子,然后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有新的东西吸引她,她离婚了,遇到新的男人,又生孩子。偶尔也喜欢和男人调情,她说:“我不介意没有恋爱关系,因为我太享受一个人的状态了,但同时也认为性是美妙的……我希望男人们能多和我调情,那样就可以多招惹他们。不过实际上,我最近正在对某人下手…”

  虽然感情上随遇而安,但是最终结局是圆满的。因为她一生都在为事业奋斗、为自己而活,将自己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有一阵子几乎破产,她也没有放弃。书里提到:“薇薇安一直都很与众不同,一是体现在她对学习的渴求,对她所关注的事物的热情上。而很多她关注的事情也是我的关注点。但薇薇安真正特殊之处,也是当时立刻震撼到我的地方,她是那种敢于提出任何问题,丝毫不担心会不会显得天真的人。当你跟她说话时,你能意识到,她是个有一定年纪、阅历丰富的女人。但与此同时,你又会觉得,就像是在跟一个渴求知识的十六岁少女,或者六岁女孩说话一样,因为她开明、谦虚......”这样的人像一树桃花,宁静地自由烂漫地盛开,不要多说,不要多想。那个经过她的人,闻到她的芳香,愿意停下来欣赏她。最后那个比她小25岁的安德莉亚斯被她深深吸引,并守候一生。

  我觉得这本书真正震撼我的地方是西太后年轻时就拥有的不受束缚的思想和价值观,很自由。后来我在阅读有关奥巴马的妈妈、马斯克的妈妈的相关故事时,也有类似的感受。人生很坎坷,她们却从未放弃,一直都很精彩。

  现代人就是容易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好好问问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做什么,可以一生为之奋斗的事情是什么,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感情其实根本不是问题。而大部分人都倒过来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想早点结婚,在感情中有很多妄念,没有付出,只想索取,最后很糟糕。

  想起安妮说的:决定做一件事情,不一定要事先确保其有明确结果。你路过一面碧蓝湖水,觉得它美,决定停留吹会风晒晒太阳,或在草地上躺一会,说不定跳进去游个泳。一切都是随心所欲、自然而然。若对人也能如此轻松、开放地对待,我们会享受到许多情感的乐趣。

  追逐自己的爱好,认真做事、奋斗不止,乐于帮助别人,活得像大地一般沉稳、开阔、滋养万物。最后让那个人闻到你从心里绽放出来的花朵的香气,被你吸引而来。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读后感(五):朋克之母、朋克、亚文化

  好传记和差传记的区别太大了。纵然本人经历完全是传奇,但通过这生硬至极、语言毫无美感的翻译也能感觉出原文的啰嗦和混乱。朋克之母应该值得更好的传记。

  自今年年初卡尔·拉格斐突然逝世后,我所知的高龄且仍活跃的时尚界传奇设计师只剩下了薇薇安·韦斯特伍德。虽然其品牌在中国基本无人问津,毫无宣传力度,但西太后的昵称和著名的土星logo意外地为她带来了些稳定的知名度。大设计师创立的个人品牌,总是逃不掉与设计师本人一同衰老或死亡的命运,没遇到老佛爷之前的香奈儿是,现在的亚历山大麦昆也是。自从2010年左右,Vivienne Westwood的主题大都与环保有关—“气候革命”、“拯救北极圈”、“拯救雨林”,看到这些只能想起北极熊和身穿背心的义工。而四十年前,他们是最初的朋克,他们的店面叫“尽情摇滚”、“人生苦短”;叫“性”、“世界末日”,推出的衣服叫“海盗”系列、“野蛮”系列......薇薇安在她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找到了可以完全投入的信仰,一直在寻求变化,但从这种变化的趋势中看到这几十年里生命力的流逝,曾经的反叛和现在的“政治正确”,还是让人感到遗憾。看Vivienne Westwood的个人史和品牌历程不只是在看朋克史,更是在看一种亚文化被收编没落的宿命。

  1941年生于二战中的英国乡村,工业革命和战争给她带来的影响甚至贯穿一生。父亲在军工厂上班,母亲在为军队服务的棉纺织厂上班,正是在战争中迅速发展起来的重纺织业为日后繁荣的时尚业奠定了基础。而这段艰苦的岁月养成了她喜欢自己动手、修修补补以及根深蒂固的回收利用观念,埋下了她日后热衷旧材料拼接、再利用的风格。随后而来的50年代是振奋人心的,从美国传来的爵士乐、摇滚乐,在英国激发出痞子时尚(尖头鞋)、爵士现代主义时尚(更中产和艺术气息)和传统爵士时尚(邋遢的感觉)的流行,反映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时尚和音乐之间的同步发展。让人意外的是,朋克之母青少年时一直是学校里的好学生,喜欢小孩,之后为赚钱养家当过很长时间的正经老师,而且性格中有惊人的忍耐度,与朋克往往给人的暴躁张狂相差甚远。在与马尔科姆的感情中,她几乎是不可理喻的逆来顺受—仅仅因为崇拜马尔科姆的机灵,就可以一直忍受连互相尊重都不太有的伴侣关系。马尔科姆讨厌小孩、拒绝亲生儿子称呼他为父亲、不参与任服装的制作、靠薇薇安一边带孩子一边做衣服来养活还经常恶语相向,这种诅咒般的虐恋在薇薇安看来却深有其意:

  “其实我只是非常重视能从马尔科姆身上学到东西。我知道人们可能会觉得我是个受气包,忍受着他对我和孩子们傲慢的态度,但是同时也能意识到他对我是多么依赖。我告诉自己,我需要他,是因为想从他那儿知道更多,他需要我,是因为总得有人需要他——我可以和他聊天,并从中得到成长。思想比任何事物都重要,你明白吗?”

  薇薇安在回忆中自嘲为“女性解放运动的耻辱”。这段关系远不是理想化的互相成就,而是长期的针对功劳的争夺。当时的马尔科姆是一个鬼点子特别多的人,有一种将设计、艺术、音乐和狂热的崇拜融合在一起的天分,非常敏锐的知道目标受众想要的是什么。而薇薇安非常聪明,往往受到一点启发就可以发散出惊人的成果,且拥有执行力。当马尔科姆提出吸引亚文化青年后,薇薇安着手设计出一系列印有标语的/袖口卷边的/图案拼贴的T恤,朋克时尚诞生了。

拼凑、链条、乳头拉链、翻边的袖子代表朋克时尚的诞生用鸡骨头拼成的rock,还有朋克时尚中常见的链子

  从1965年与马尔科姆相遇再到1984年终止合作,这二十年纠缠带来的为数不多的福祉是薇薇安最有活力、最让人惊叹的一批设计。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步履维艰,全靠薇薇安一人手工缝纫,没有大牌的工作室、没有时装发布会、更不要提海外分销。但它们野生的感觉是那个叫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成熟商业大牌再也找不到的精神。一方面因为与马尔科姆的分道扬镳,一方面也因为朋克的时代不再,西太后的设计渐渐远离了源自亚文化元素的朋克时尚,转而向历史中寻找灵感,也带起了内衣外穿、厚底高台鞋等潮流,但到粗花呢系列已经完全看不出朋克的影子,反而让人想起香奈儿了。现在,快80岁的她终于从一个叛逆女孩变成了关注环保、气候变化、保护动物的慈祥奶奶,与听话的小男友快乐的度过晚年。

  读传记总是让我有一种宿命的迷信的感觉,虽然他们本身在某一方面就天分过人,又正好生在可以最大发挥能力的时代,但在进行一些后来被载入史册的事情时,大都是完全无意识的,根本不会想到这会改变世界。偶然的时间偶然在做的事,竟然变得如此重要,这其实是一种幸运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