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漫威宇宙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4-12 03:19: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漫威宇宙读后感锦集

  《漫威宇宙》是一本由[美 ]肖恩·豪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90元,页数:4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威宇宙》读后感(一):耐着性子看到一半 感觉被骗了

  身为超级英雄忠粉(更喜欢DC一点),看到标题《漫威宇宙》第一反应肯定是要买它。这书挺厚,沉甸甸的,心想漫威宇宙自不是一笔两笔能说得清的。充满期待地打开第一页开始读,开始因为对这本书的期待读起来还是挺快乐的,渐渐地有点觉得这本书难啃,耐着性子看到一半,觉得自己被骗了。

这是什么辣鸡书阿

  《漫威宇宙》读后感(二):聚焦泛娱乐!聚焦IP! 聚焦内容!

  抖音大火背后,是UGC和PGC大趋势的红海市场,各大互联网巨头不惜代价进入短视频,当下短视频讲求的是lP和内容 !漫威这个超级IP工厂,如何去解读,这里有你要的答案。在BATJ里,想想不止腾讯害怕抖音,背后后的逻辑、商业模式…借用科比的话,我们“应该用毒品、战争、新闻、销售、商业的角度来看待漫画”,看待漫威!

  《漫威宇宙》读后感(三):那些让你成功的东西,往往会让你死

  漫威致力于通过空间和时间构建起一个宇宙,从而实现斯坦·李核心的理念“一切都只是幻觉的改变”。应该说,漫威能够迅速崛起,从被DC卡住发行渠道小弟,一跃颠覆DC,成为行业霸主,这一点居功至伟。不过,随着超级英雄的猛增,随着故事线的衍生。漫威最终不但把读者绕晕了,也搞得自己作茧自缚。这就像被脐带勒住脖子的胎儿。漫威不得不一次一次通过屠杀来刺激读者,并使已经死扣的故事线从头玩起。

  《漫威宇宙》读后感(四):Ⅵ.践行G(定量)

  漫威创作的平行宇宙 在人类想象中的现实里 反过来改造了造物主精神 AI在大脑里编辑灵感 工作可以被替换掉 情感才是你最独特的存在意义

  造物主情结

  违反地球重力以及自然规律的事情

  人类对此趋之若鹜

  非人格化特征

  赋予了人格化形象

  真切感受离理想自我与完美人格之间的差距

  人类本自具足

  也没有想象中的无所不能

  人是脆弱的

  再强大的人

  也需要有朋友

  《漫威宇宙》读后感(五):变,才能活

  漫威的漫画故事近些年也看了很多,非常喜欢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但是对于创造出这一系列超级英雄的公司却知之甚少,今天碰巧听到解读此书,花了几十分钟,了解了故事梗概。

  在漫威成立之初,已有巨头DC,漫威只是众多小公司中的一个。要想从众多模仿者之中崭露出来,就必须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比如当DC创立的超人总是对抗虚拟的外星人时,漫威创立的美国队长的任务,却是颠覆邪恶的纳粹。这符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契合了当时人们所关心的事件。

  多数漫画者中的部分情节其实是不正面的,比如情色、凶杀、复仇、恐怖。当社会严厉对待不符合价值观的内容时,少部分既能符合主流价值观,又吸引观众的内容便能胜出。与作品一样,一家公司、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不自我沉沦,不人云亦云。

  竞争者之间总是在不断的学习,即使某些领先的公司,却避免不了被模仿。引领者必须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保持领先地位,对于个人同样是如此。没有什么,是个人可以懈怠的理由。

  《漫威宇宙》读后感(六):DC和漫威的相爱相杀

  古德曼砍掉漫威的发行渠道后,漫威只能求助于独立新闻公司。而作为DC公司的小弟,为了避免漫威威胁DC公司的霸主地位,独立新闻公司规定漫威只能发行8部作品。这种限制实际上变相地弱化了漫威急速扩张刊物种类的欲望,从而保证了漫威早期的作品的精品化。漫威只用8个刊物,就达到了600万的月销量,而有近30个刊物DC也只有仅仅700万的月销量。

  当转投柯蒂斯的发行渠道后,漫威终于彻底摆脱了DC的阴影。古德曼还乘机狠狠地摆了DC一刀,在和DC共同达成提价协议后,漫威偷偷大幅降价,并加大对于经销商的促销措施,这使得漫威迅速占领了经销商的地盘,从而一举超过了DC。古德曼为了显摆自己的能耐,还专门带着自己的员工去DC员工最喜欢去聚餐的餐厅狂欢。

  当然除了这些小冲突之外,其实漫威和DC之间没有多少火药味。DC不景气的时候,宣布大裁员,而对于那些投了简历的求职人员,会直接转给漫威,而且在DC一度想彻底离开漫画领域,把旗下的漫画业务卖给漫威。不过当时漫画领域正反垄断的呼声正浓,执掌漫威的舒特最终没敢接下《蝙蝠侠》《超人》等漫画。

  从艺术风格而言,古德曼从DC公司那里获得灵感,随即让斯坦·李搞出了《神奇四侠》,而DC也学着漫威的蜘蛛人,再造了超人。漫画圈子实在太小了,如果不彻底脱离漫画圈,那么画师和编剧只能两家之间流动。这种人员之间的水乳交融,最终使得双方相似点越来越多,几乎每一个漫威英雄都会有一个类似的DC与之相对,反之亦然。DC和漫威有的时候,就像是互为镜像的统一体。

  《漫威宇宙》读后感(七):在讲求IP和内容的现实世界,这个宇宙得发言

  刚读完一部分,已经被MARVEL这些没广播过的故事(秘辛/历史/八卦)迷倒。不得不说,传说就是传说,他所创造的奇迹让人惊赞;传说也不只是传说,尤其在眼下这个讲求超级IP和内容的现实世界……

  我猜想作者也是漫威的超级粉丝,不然也不会“连续几十年跟踪观察、与数百名漫威风云人物深度访谈”,把漫威帝国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以及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描写得酣畅淋漓。(PS.除了故事里的大神们,我也跪趴在了作者这位讲故事的高高手的西装裤下——他笔下戏里戏外的各色人物都在呼吸呀~)

  在读完1/4的篇章里,书上被我勾画了好多萌点、反省点、启迪点~目前觉得,有这样几条线很亮眼,感觉对大热的“IP”“内容”话题也很有启发:

  一、超级英雄的人设

  重返宇宙奇点,可以看到好多超级英雄未曾与人道的故事(比如,横空出世的“超级美国人”),看他们怎样被支使着满世界飞……还有,被安排着 “继续死”。(英雄好忙,他们背后还都埋伏了 “后娘”~)

  超级英雄慢慢“养成”,他们也走过不少弯路,但每个人设都在尽可能地释放自己的化学能。

  二、英雄背后的巨神

  在飘着墨香的这个浩瀚的宇宙里,担当亲娘(&后娘)的巨神们并没有多么高深伟岸遥不可及,堪比超级英雄的超强才华和个性下,他们也会偶尔泛点傻气,比如没事喜欢到BOSS办公室吹吹鹅笛。

  当然,“斯坦•李大爷依旧是你大爷”,不光是有吹鹅笛的本事,他还有将“演员、编辑、魔术师和马戏团小丑融为一体”(以及给自己加戏)的本领。

  天才科比,也不是弗雷德兰笔下只会“顶着两个厚重的眼袋”附和上司的“助理领班”。

  当奇普被踢走后,我恍惚看到那个辛苦地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体打广告的、善于用眼神震慑别人的古德曼……

  狂怒,狂乱,狂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大神们也有不少背后的故事可以说给你听。

  三、平行世界,这盘很大的棋是怎么下的

  借用科比的话,我们“应该用毒品、战争、新闻、销售、商业的角度来看待漫画”,看待漫威。

  无论是戏里交错的故事线,还是戏外绞尽脑汁的英雄主宰们,漫威宇宙里你可以发现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这盘棋是怎么下的?

  炫目的故事里,时不时给些答案,每一个都值得好好去品一品。比说,“漫威方法”这个独特的创作模式;比如分布在几个角落里交叉营销、捆绑销售、广告营销的策略;比如,李大爷对粉丝和社群的高瞻远瞩;再比如,致使巨神离开的“主权”问题带给人们的反思……

  像书里说的,“漫威宇宙是永无极限的,在这整个宇宙空间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存在着某个完整的文明。”

  继续读书,看高手接下去的故事(●ˇ∀ˇ●)

  《漫威宇宙》读后感(八):漫威:一场盛大的IP景观

  我们需要了解漫威,它是一场盛大的IP景观。

  漫威宇宙如同一个滚动的巨大的雪球,将神奇四侠,蜘蛛侠,绿巨人,黑寡妇等等一切都吸纳进来,成为世界史上最错综复杂的虚构故事体系,囊括了成千上万个相互关联的角色和插曲。对于连续几代的读者而言,漫威已经成为现代世界一大神话。但是,创造者对于故事和角色的排他性占有欲,人事纷争以及利益纠葛,都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漫威像年久失修的旋转门,有时候推动它就成了一件费劲而且痛苦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破碎的友谊,变节的员工,苦涩的官司和早逝天才的巨浪卷在一起。即便如此,漫威宇宙也没有停下过扩张世界的步伐。

  这本书讲的就是漫威的故事,按照历时的顺序,分为五个部分,从漫威杂志创始到泛娱乐帝国,从几个漫画角色到全世界粉丝的共享的内心认同。漫威是怎么做到的?

  围绕着读者的核心好奇心,漫威不断地拓展着人们的想象力。

  “售卖幻觉,在虚构的世界中寻找黄金机会”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已经有了漫画制造服务公司,批量制造漫画书。漫画是能轻松赚钱的好买卖,古德曼就办了新的漫画杂志,最早的漫威刊登的是霹雳火和海王的故事,卖的不错。他们寻找着合适的吸睛主题,一些很棒的画师和编剧像西蒙,斯坦李加盟后,美国队长横空出世,初步搞定了团队和作品风格,以及一些差点破产的八卦故事。

  “内容之核,IP宇宙的能量之源”

  这个部分写的蛮好玩的,把神奇四侠写成爱吵架的英雄,蜘蛛侠写成道德重负下的忧郁少年,非常细致的写了经典的漫威人物们是怎么从一个idea写成故事中的主角的。漫威要求画师要能够构思一个条理清晰的故事,每一个字都要让故事向前推进一步。所有的动作都应该是有力的,只要有人用拳头敲桌子,一定要砸的砰砰响,只要有人被打了一拳,就一定要飞上天…

  内容要与读者产生羁绊,好的内容是必须的。但是不可避免,主创之间对角色,剧情间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彼此之间的裂缝也在产生,这些都为之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漫威大火,超级英雄的粉丝遍布世界各地,连行业巨头DC都模仿漫威,而霹雳火和美国队长的28年的版权使用期临近尾期,创作者试图将这两位超级英雄夺回自己的手上。漫威夺得独立发行权,不再受DC压制。由于利益纠葛,元老离开,又面临着如何在漫画业不那么景气的时候,拓展市场。

  有很多故事,比如蜘蛛侠的恋爱打上了创作者自己的烙印。还有漫威会根据时代的口味来添加新鲜的元素,像是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浪潮兴起,漫威也玩起来科幻,《魔法的黎明》就是那一时期作品。

  青春期的漫威年轻气盛,但也充满了成长的烦恼。漫威的核心是超级英雄,所有员工的存在都是为了保证整个宇宙顺利运行。公司扩展,元老纷纷离去,给了公司重创,虽然新鲜血液在不断输入…到资本链条的问题,到IP的过度挖掘,创新模式越来越难启动,股权争夺等等…成长起来的巨人步履维艰。

  这本书很长,对于漫威迷来说是好读的。可能是作者是娱乐杂志的编辑,有很多背后故事,娱乐猛料,可以大快朵颐。那么对于非漫威迷来说,这本书还是有些过于冗长了,很想用1.5倍快进来看。漫威是怎么成长起来的,超级英雄到底为什么能这么火,它背后抓住的人的心理和文化符码是什么样的,这些是否是能够复制的。都是漫威模式在文化产业和IP产业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了解漫威的发展历程,在时代变迁下漫威是怎么艰难转型,以应对时代的潮流的,对于了解当前的文化都非常必要。

  《漫威宇宙》读后感(九):靠《复联4》横扫全球票房的漫威,曾经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工作室

《漫威宇宙》,漫威成长的记录

  随着《复仇者联盟4》的上映,漫威的英雄们开始渐次谢幕,但漫威影业却在步步高升,全球总票房已经超200亿美元。

  漫威系列的英雄们陪伴很多人走过了青春年华,但创造这些超级英雄的漫威影业,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1. 在二战的历史背景下,更加贴近生活的超级英雄美国队长诞生

  1939,二战爆发之年,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但也正是在这一年,创造了无数超级英雄的漫威正式成立。

  刚成立之初,漫威只是一家很小的工作室。当时美国整个漫画行业都被DC垄断,它创造的超人和蝙蝠侠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作为刚成立的小小工作室,漫威根本没有和DC抗衡的资本,所以刚开始时,它只能模仿DC,做一些跟随的动作,在漫画市场上混口汤喝。

  我们都知道,一家公司想做大做强,光靠模仿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自己的代表作,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所以漫威也极力想摆脱DC的阴影,找到自己的路。

  漫威运气不错,时代给了它创作空间,它的创新之路还算顺利。

  当时市面上的漫画英雄人物,离人们生活太远,他们动不动就是和外星人或者科学怪咖斗。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是虚构的故事,但仍有一种不真实感。

  漫威反其道而行之,把眼光放到了二战的始作俑者希特勒身上,希望创造出一个区别于市面上所有超级英雄的人物。

  它先从二战的周边故事入手,创造了一些破坏纳粹德国计划的英雄,这种贴近时局的人物显得更有血有肉,所以很受欢迎。

  看到市场反应不错,漫威赶紧趁热打铁,计划创造出代表性人物“美国队长”。“美国队长”形象,被设计成一个美国大兵的样子,武器是一面印着星条旗的盾牌。

  但美国队长是基于现实世界而创造的人物,肯定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要是希特勒在美国队长产生前就挂了,那这位超级英雄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漫威加班加点,终于在1940年12月20日就推出了美国队长的漫画。

  果然,《美国队长》一上市,就引爆了市场,卖出近100万份,超越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漫画,成绩直逼《超人》。《美国队长》不仅让漫威展露头角,还直接影响了美国人的漫画习惯——他们不再一味沉迷于那些完全虚构的超级英雄,而是更热衷于这些贴近生活的人物。

2. 神奇四侠,让漫威走出困境,奠定其漫画价值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美国队长让漫威一战成名,也让漫威陷入了困境。

  原因很简单,美国队长的故事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二战一结束,英雄的使命也跟着结束了,美国队长没有了用武之地了。

  而且,漫画中的血腥和暴力,也把漫威推向了风口浪尖。当时,舆论都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归结到漫画上,甚至还有人出版书籍,列出了漫画的情色、暴力等几大罪状,指责漫画毒害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在舆论的压力下,美国政府开始严格管控漫画市场,有一些州甚至颁布法令,将漫画列入了违禁品。漫画业迎来了寒冬,仅1954年,就倒闭了15家漫画公司,漫画的销量也大幅度下滑。漫威作为新兴的漫画业宠儿,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漫威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还是老牌强者DC。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DC不仅凭借深厚的家底挨过了寒冬,还开辟出了电影、电视剧市场。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强敌的双重夹击下,漫威高层紧急调整战略,希望再一次模仿DC的成功之道。这次,他们把重任交到了“漫威之父”斯坦·李的手上。

  但斯坦·李接到任务后,没有模仿,而是选择了继续创新。他打破常规,再一次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超级英雄系列。

  斯坦·李这次设计的英雄,更加贴近生活。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们周边人物的缩影,他们每一个都更加鲜活立体,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团队成员之间也有矛盾,他们不再是完美无缺的人物。

  这次出场的,就是“神奇四侠”。神奇四侠很受大家的欢迎,因为那个时期的美国,人们精神世界很压抑,需要有情绪的宣泄口,DC的完美超人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漫威不完美的神奇四侠却刚刚好。

  《神奇四侠》的销量很是喜人,漫威摸准了消费者的心理,在此后又接连创造了更具特色,性格更加鲜明的黑豹和“X战警”系列人物。

  漫威终于靠创新,走出了一条只属于自己的道路。创新不但让漫威摆脱了困境,还确定了以后一系列英雄人物的特点,更是奠定了漫威的企业价值。

3. 急速扩张带来新一轮危机,新领域才是发展王道

  《神奇四侠》取得成功后,漫威就开始了急速扩张的道路,开始铺设漫威宇宙。

  20世纪70年代,漫威创造出的人物也越来越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读者想完全明白钢铁侠,可能就得把与之相关的《复仇者联盟》再看一遍,这从表面上看是在带动衍生产品的销量,但却暴露了漫威隐藏的危机。

  因为这些超级英雄如果脱离漫威宇宙大环境,读者就不买账,这无疑增加了整个故事的复杂性。同时模仿者也越来越多,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这也给了漫威很大的压力。

  漫威这艘大船开始不堪重负,那怎么办呢?减负。漫威决定重新来一次大爆炸,也就是创造一个新的故事环境,让所有角色都加入进来,来一场混战,让他们自己优胜劣汰,最后只留下漫威强者。

  于是《秘密战争》应运而生。这部人物众多的故事漏洞百出,好在漫威凭借这个系列,赢回来一些主动权。《秘密战争》销量超过了以往作品,但漫威却败了不少人气。

  更致命的是,漫威不像老对手DC已经在电视、电影市场上发力,漫威还是只有漫画。随着时代的发展,纯漫画市场越来越小,漫威开始走上了衰败的道路。

  在这段黑暗岁月,漫威也曾想开发电影市场,扭转颓势。1986年,漫威被新世界电影收购,但新世界公司完全不懂漫画,不但没有帮助漫威实现电影梦,反而进一步阻碍了漫威的发展。到了1996年,漫威的商业价值已经不复存在,他们不得不破产重组。

  1998年,漫威终于遇到它的伯乐埃拉德。埃拉德是真正的漫威迷,他收购漫威后,立马收回了之前卖掉的版权,并把漫威更名为漫威电影,开始了漫威电影改编之路。他通过授权的方式,与其它电影公司一起合作拍摄了15部电影。

  但漫威并未止步于此,他们决定砸锅卖铁,也要拍出一部完全属于自己的电影。2008年,漫威抵押公司资产,拍摄了第一部完全由属于漫威自己的电影《钢铁侠》。

  此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漫威开始把漫画时期的漫威大宇宙整个搬到了大屏幕上,不断让各个独立电影的人物产生链接。

  在《雷神》《美国队长》《绿巨人》陆续上映后,漫威终于在电影领域完成了“宇宙大爆发”——这就是2012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这部电影把所有的英雄都融入到一个故事里。

  这步棋让竞争对手猝不及防,等到DC反应过来想要模仿时,漫威已经在全球创造出了几十亿美元的票房神话。

  漫威又一次创造了奇迹。电影中的英雄是一代人的英雄,而漫威是英雄背后的英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漫威宇宙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