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以色列 3:赎罪日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02 04:41: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以色列 3:赎罪日读后感1000字

  《以色列 3:赎罪日》是一本由十一点半(司洋)著作,2017-4-28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以色列 3:赎罪日》读后感(一):读后三条体会

  1. 战略就是通盘考虑各种因素,整合资源,为我所用,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从来不是纯粹的军事实力;

  2. 人才是核心,即便科技实力差距悬殊,但一两个杰出人物的出现,可以瞬间扭转局面。从这个层面考虑,阿拉伯国家不是没有机会;

  3. 合久必分,貌合神离的合还不如泾渭分明的分,在看似统一信仰感召下各自为政,除了自我麻痹和贻误战机,别无他用,从这个层面考虑,阿拉伯国家机会不大。

  《以色列 3:赎罪日》读后感(二):萨达特和237天的赎罪日战争

  阿拉伯人在六日战争中的耻辱无法被洗刷,萨达特为了收复土地做出的战争决定夺去了千万人的生命,不论是对于埃及,叙利亚或是猝不及防劣势转优势的以色列来说,这样的伤害都不是他们想承受的,萨达特做出了妥协,萨达特带来了和平,从此埃及人民不再担心被以色列人的炮火围绕着,以色列人民也一样,而这位和平的使者,却在愤怒的阿拉伯人的子弹中与世长辞了。 多么庆幸自己生活在如此和平的国家。

  《以色列 3:赎罪日》读后感(三):祈愿世界和平

  一口气读完,但是对于战场上的风云际会我还是不太懂,不太懂为什么埃及发动战争,不太懂以色列如何扭转被动为主动,不太懂为什么获胜的以色列在战后发起对政府的调查而战败的埃及却表彰了英雄,但是毕竟这么一本小书想要把整个战争讲清楚也很不现实。

赎罪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从1947到1973,短短26年,这片土地上四次燃起战火。萨达特选择带领埃及与以色列达成和解,我相信历史会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一条其他阿拉伯国家也终会走上的道路,只是时间问题。祈愿世界和平。

  《以色列 3:赎罪日》读后感(四):以色列3:赎罪日

  简单谈谈我看第三部的一些想法

  首先满招损,骄傲自满忽视对手的实力是导致以色列在战争开始失利的主要原因。

  其次,战争中武器装备的力量和数量是硬性条件。

  第三,小国之间的战争没有什么主导权,结局如何取决于大国之间的态度。

  第四,以色列在战争优势的情况下又多占领了叙利亚的国土以及军队侵入了埃及国内,并且包围了埃及第三军团的三万多人,然而结局却出乎意料:以军在叙利亚境内退回原来占领的格兰高地,并另外归还一块以军势力范围内的叙利亚土地;退出埃及,并把这次战争之前占领的西奈半岛让回埃及。不太清楚以色列从中获得了哪些利益,除了那230个战俘。不理解但是又可以理解。正如第三点而言,美国帮助以色列导致阿拉伯国家石油的停运,直接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军事命脉,加上苏联这个强大的对手,美国不得不低头,以色列小弟自然也会退让。所以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占有主导权。(以上属于个人猜测)

  第五,埃及总统萨达特是个以人为本,希望和平、心胸宽广的人。虽然可以预料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各种封锁打击,但是他仍然坚定的与以色列签订了和平条约,为的就是自己国家的人民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下去,发展经济。战争带来的除了死亡,妻离子散,还有经济衰退。他的结局如我预料的是被刺杀身亡,但是在我心中他确实是个勇敢的为中东和平迈出第一步的人。

  附上一张以色列及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地图

  《以色列 3:赎罪日》读后感(五):和平路漫漫

  好看好看好看!希望知乎多出此类的一小时系列,意犹未尽,终于对阿以冲突有了个简单的了解啊。

  第二本以六日战争为主线,讲了以色列如何突袭埃及,几小时就让埃及空军全军覆没。

  第三本则讲的是赎罪日战争,埃及在萨达特的带领下如何反击以色列,也依然是偷袭突击,前半段的以色列节节败退,差点要完蛋儿了。后半节居然绝地反击,再现了以色列国防军的厉害。伴随着美苏两国的从中调停还有基辛格的“穿梭外交”,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终于停火了。最后一章,以色列几位领导人的结局也很令人唏嘘。叱咤沙场的达杨被称为“杀人犯”,参谋长埃拉扎尔、南部战区司令戈南等等也都被调查。尤其是戈南至死还随身带着西奈半岛的地图,作者写道“可以想象得出,在这17年里,戈南对于自己在赎罪日战争中犯下的错误一直无法释怀,并曾经无数次地在这张地图上进行反复推演”。而在战争爆发前一天在伦敦公寓中与摩萨德局长会面的神秘线人,居然是纳赛尔的女婿,埃及的亿万富翁!他被以色列军情处负责人泽拉在2004年曝光,为了证明其在战争中并无过错,而线人的结局可想而知。不知有没有关于他的书,很想看看,感觉很传奇了。而最后的最后,没有想到萨达特与贝京,居然握手言和。萨达特的演讲,也很令人动容了。“女士们,先生们,和平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几行文字。和平是对历史的改写。和平不是用来隐藏个人野心和狂想的幌子。和平是一场与野心和狂想之间的斗争。”很实在的话,写给众多想要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军事家呢。

  可惜,阿拉伯民族大概很难理解这样的萨达特,他们才不要什么和解,只有与犹太族的血海深仇,似乎整个民族都是好斗的五岁男孩。原本打算第二年就退休的萨达特,吃力不讨好地在赎罪日战争八周年阅兵仪式上被刺杀了。正如作者写道:“对于一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来说,在中东这片充满仇恨的土地上追求和平往往会是一项比发动战争更加危险的事业。”

  人与人之间,要忘却仇恨,携手走向和平已经不易,国家间就更难了。加油啊,为了和平努力的天使们。

  《以色列 3:赎罪日》读后感(六):摘录,仅供回忆罢了

  以色列

  1947年11月29,联合国181号巴以分治决议通过。

  “分治方案以 33 票赞成,13 票反对,10 票弃权的结果通过表决,成为了联合国大会第 181 号决议。”

  果尔达·梅厄 代表总理本·古里安去往美国筹款的犹太人

  在《建国宣言》的最后,本-古里安读道:「我们将自己托付给以色列的磐石,于希伯来历 5708 年以珥月第 5 天,公历 1948 年 5 月 14 日,于我们的故土之上,在特拉维夫市临时议会会议上,我们签署这份声明。」

  1948年5月14、15日,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五国第一时间组成联军攻击刚刚宣布独立的以色列。

  梅纳赫姆·贝京 制造多起恐怖事件的恐怖组织伊尔贡首领,另一方面,坚持“犹太人不打犹太人”避免了犹太人间内战的、第六任以色列总理。

  斯特恩帮Stern Gang 沙米尔 后来成了以色列第八任总理, 1948年9.16授权杀手刺杀了联合国调解员贝尔多特。

  “在与叙利亚签署了最后一份停战协议后,以色列一共获得了巴勒斯坦 78% 的土地,比联合国 181 号决议中划分给犹太国家的面积大了将近 40%。”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结果就是这样,阿拉伯优势开始,经过一次28天停战,以色列扩充了军队、偷运了武器,再开战时将战局扭转。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70多万原来生活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难民们痛苦地发现,那个原先叫做巴勒斯坦的地方已经在地图消失了。他们的家园现在被分割成了三部分,分别是以色列、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统治这三片土地的分别是犹太人、埃及人和约旦人。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生活在西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也许可以忽略他们的邻居约旦人,但有一件事情是他们永远无法忽略的:耶路撒冷的灵魂、被三大宗教视为圣地的老城位于东耶路撒冷,完全处在约旦的控制之下。

  拉宾最后终于爆发了:「如果你们认为以色列能够存在是靠着美国人的承诺,而不是以色列人自身的力量,那么我无话可说。」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埃及大军压境后,以色列总理、美国总统均表示以色列不能先发起军事行动后,以色列参谋长的表态。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6.5,以色列被封锁三周之后,摩西达扬上任国防部长,发动了快速袭击11个埃及所有军事机场的计划。在全无GPS定位系统、全靠以色列飞行员手表计时、超低空避开埃及雷达西在地中海、东向红海出发绕道进入埃及境内的作战既定计划中,以飞行员完美滴在抵达时间控制在了7:45正值埃及空军操练换班吃早饭的空档时间。

  在埃及第一道防线——空军部队被攻破后,西奈半岛上的第二道防线陆军部队却接到了陆军司令阿密尔的撤退命令,总参谋长直接懵逼不知所措,却只能执行,并且使得前线士兵怀疑原因(他们一直以为开罗广播里的空军胜利是真实的,现在却撤退,什么鬼?),第二道防线一片混乱做鸟散状。

  以色列在西奈半岛另一侧的军队也很懵逼,不费一枪一炮就能占领西奈半岛了啊?埃及军队将领都偷偷逃回了开罗、士兵被以色列军队追成了大逃亡状。

  即使在撤退的路上,埃及军队也没跑得过以色列军队,以军仅12辆坦克(其中四辆还没油趴窝了被拖过来的)抢先占领了埃及撤退必经的Mitla Pass。后以空军赶到,仅在西奈半岛便歼埃军10000多。以色列的攻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连国防部长达扬也阻止不住了。

  阿密尔说总统纳赛尔完全知情撤退的指令,但支持纳赛尔的人却说陆军总司令阿密尔的撤退命令是完全绕过了总统纳赛尔的……现在两当事人已经离世,没人知道真相了。

  面对如此大面积的溃败,埃及总统纳赛尔通话约旦国王侯赛因制造假消息稳定国人情绪,号称英美帮助以色列空袭了两国。而摩萨德窃听了两人的谈话。

  以色列宣称发动六五战争的原因是以遭受到的各种威胁:埃及重新在西奈半岛驻军、联合国部队的撤离,以及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

  联合国介入调停后,以色列和约旦都已经接受了停火,这场战争能否就此结束,将取决于埃及人的态度。

  在决议通过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找到了埃及代表科尼,告诉他开罗电台里的消息都不是真的,埃及空军已经全军覆没,埃及陆军正在疯狂地逃向运河。美国人劝科尼先接受停火协议,他承诺美国将会努力让以色列撤出西奈。

  六神无主的科尼向开罗打去了电话,询问自己究竟是否应该同意停火。开罗发来的指示无比明确:除非以色列无条件从西奈撤军,否则埃及绝不接受任何停火协议。于是,科尼在联合国大会中站起身来,宣布埃及不接受停火。

  埃及拒绝停火的消息传到特拉维夫后,以色列政府的高层都感到异常开心,他们赢得了宝贵的作战时间。拉宾评论道:「纳赛尔简直就是我们的盟友。」

  持续了130个小时的交战后,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国土面积与战前相比扩大了 3.5 倍。

  土地换和平的由来:

  6 月 19 日,以色列内阁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表决,同意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分别归还给埃及和叙利亚,条件是与这两个国家签订永久和平协议。但同时大多数人都认为,东耶路撒冷、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作为历史上犹太人的故土,应该留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埃及和叙利亚先后拒绝了以色列用领土换和平的提议,因为「被武力夺走的土地只能用武力来夺回」。

  第四次中东战争:

  萨达特和阿萨德一起精心选定了进攻开始的日子——1973 年 10 月 6 日。1973 年的赎罪日开始于 10 月 5 日日落之时,结束于 10 月 6 日的傍晚。

  战争开始后阿拉伯军队极其顺利,埃及军队跨过了苏伊士运河,在运河东建立了防线,防线被萨姆导弹和坦克猎杀小队RPG导弹保护得以坚固。

  但叙利亚遭到了以色列对首都的威胁与轰炸,阿萨德极力多次请萨达特为其解围,在西奈这边抓紧进攻牵制以色列。后来萨达特同意了脱离萨姆导弹保护于10.14日这天长驱直入进西奈半岛纵深。

  以色列喜闻乐见,埃军没了保护,只剩坦克对坦克的战斗,以军损失20辆坦克即可报废掉埃军260辆坦克。

  苏联率先向叙利亚提供了武器援助,后美国支持了以色列,使得以色列在阿丹和沙龙配合下可以跨过苏伊士运河进入运河东岸深入埃及境内。

  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以石油减产,石油禁运的手段迫使美国等西方国际必须考虑停战。

  后来加上萨达特联系苏联申请停火。至停战之时,以色列占领了苏伊士运河以西1600平方公里,将运河以东的埃军重重包围;占领戈兰高地500多平方公里,较1967年更甚,据大马士革不到50公里。

  由萨达特一手策划的战争有着一个精彩的开局,却在19天的时间内,到停战时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最终在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调解下,埃及,叙利亚分别同以色列达成停战协议。

  1978年,戴维营框架协议……1981年10.6号大阅兵,萨达特被刺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以色列 3:赎罪日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