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异类》是一本由王利杰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90,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投资异类》读后感(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只有意识到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思考和行为,运气主导了决策的99%,我们才能重新审视人生,重新定义“理性抉择”,才能用自我意识重新把握命运的选择权。抛开立场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对我们自身的思维进行思考,找到每个传统认知的元认知。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武器、最大的力量、最大的乐趣——掌握自身命运的乐趣。
《投资异类》读后感(二):原来,我也是异类
在投资的方法论上,和作者有很多共鸣。在创业的道路上,作者作为投资人让我知道怎样去成为一个好的创业者,一个好的领导者。
在看书的思考过程中,我也意识到我目前是以投资为创业方向的一个创业者,既然意识到自己是创业者的身份,对于创业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定,我就开始琢磨怎么去对外融资。
再者,在品读这本书的途中,就感觉是在同作者一起交流学习,甚是快哉。
《投资异类》读后感(三):了解天使投资
书里主要介绍了作者的投资心得,如看势、看人等等,很有启发~
文中也引用了心理学、哲学、统计、物理等多方面的例子来论证观点,可见作者确实是个博览群书、善于思考的人。
只给了三颗星是因为,相对来说书本的干货还不够多,或者说是归类不太恰当。类似的观点在书中不同章节反复出现,稍显得有些水分,或许缩减篇幅会更好?
《投资异类》读后感(四):无味的口水书
我对此书在购买阶段有很高的期许……
读过之后,失望许多。
作者的方法论,投资的方法只有一个:概率论。选择行业后,投资业内前几名。这个道理很简单,好理解。难的是,如何选择行业啊?没有论述,在书中。
而大量的文字篇幅,作者用于描写自己如何快速地投出资金,给创业者留下好印象、很爽快的感觉,挺无聊的……
这种感觉,适合给小镇青年洗脑,就是喜欢看《战狼二》的那种群体。
无聊的一本口水书……
《投资异类》读后感(五):地铁读物的档次:可以从中了解一下天使投资人的思维方式
《投资异类》一书的作者王利杰是一名天使投资人,他分享了自己的投资心法和思维模式。作为一个创投圈的局外人,我觉得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下做天使投资的人的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如果碰到创业的朋友正在考虑融资,我也会向他推荐这本书,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我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这是一本教普通人如何做好个人投资配置的理财书籍,
书的内容比较浅,不是很艰涩难懂的那种,但是这也决定了这本书不是那种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
《投资异类》读后感(六):投资异类读后感
读完了,很多想法。感觉创业是高学历人做的事,像我这种专科学历的人只适合开个小店的创业吧,和天使投资没有啥关系。幸好我是个不服输的人。。。认知能力真的很重要,上个世纪的人们只有胆子大做事凶狠就可能发大财。现在不一样了,认知能力决定了很多,你选择什么样的赛道,选择什么样的投资人,该怎样让投资人去投资你。选择方向应该是最重要的。创业不容易,知而不行等于无知,该行动了,从开淘宝店开始吧。认知维度决定了你的高度。学会了该怎么去读书,正好是这两天一直迷惑的问题,坚持读完发现了意外的惊喜,干货满满。感谢作者~
《投资异类》读后感(七):#读书@2019-36#,《投资异类》
这本讲天使投资的书是上一次飞机上读完的,这次起飞前略略总结一下。 天使投资和做固定收益真的有本质不同,虽然投资都有不确定性,但固收是要搜集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努力缩小这种不确定性。但天使投资就要坦然接受不确定性,拼的是概率,底层算法完全不一样。不同的算法,策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提高对人,对势,对事的认知是天使投资的核心。什么样的创始人,团队能成事;行业不同赛道怎么判断;而投资本身的策略又怎么把握。知识,方法论,技巧都很重要。王利杰这本书内容实在,不空洞,很多观点来自自身的感悟,能激发不少思考。 快起飞了,就到这吧!
《投资异类》读后感(八):《投资异类》读后感
两个小时读完,给五星不是因为内容有多好,但是实战角度的经验分享确实在思考维度上有启发。
Mark以下几点感受:
1、要思考你策略从概率上会导致什么结果分布,不断优化投资策略。如果你对标的的判断和投资的策略和市场所有人都一样,除非运气好,否则不可能outperform。但是实务里很多机构缺乏顶层的投资策略设计,对标的判断实际也人云亦云。
2、赛道、时机、团队是看项目的三个维度。要时刻提醒自己:
1)我和市场的观点有什么样的不同
2)这样的不同是不是能够产生alpha
3)这种alpha是不是能够通过某种方法系统性产生
3、要经常性地反思、总结、优化。
《投资异类》读后感(九):天使投资,投资的进阶
断断续续花了三天时间,终于看完了这本关于天使投资/创业方面的书籍。
最早了解天使投资还是11年的时候,那时因为项目需要,找合作伙伴,找投资方,了解到天使投资。什么对赌协议等杂七杂八的概念也是那时候听到的。但是看了本书之后,又到网上验证后,才知道,当时对赌协议的内容完全是投资方用来吓唬人的。
创业和战斗一样又不一样,创业需要不留退路地全力拼搏,抱着这样的想法假如团队,但是却又看到团队里其他人都在不停地找退路,现在再来回顾,最终的失败也是情有可原了。
这些年,创业的故事听过不少——当你关注这方面后,你就会去了解、跟进各个方向的创业,你会发现,死在沙滩上数不胜数,创业成功的却屈指可数。其中不乏投资人当甩手掌柜、干预过多,团队出现问题,初期被大企业模仿并干掉的故事,本书中对于这些问题都一一介绍到,并提供了一定的药方。
最近两年,区块链的火爆,ICO的风靡,也让不少人过了把“投资人”的瘾——虽然是不同方式,但是殊途同归,原理一致。这样来看,更有必要了解一下如何投资,如何做天使投资了。
机会无处不在,就看你是否准备好了。
《投资异类》读后感(十):对天使投资不一样的解读
很有幸在踏入风险投资行业的第一年读到王利杰的《投资异类》。
如书名所说,作者投资生涯足够的异类:天使投资是概率博弈,足够大胆也直达本质的解读:保持足够的风险控制,对势能的跟随和对时机的把握,再加上一些运势,才能在天使投资的博弈中获胜。
我们听过许多针尖捅破天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但真实的创投圈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坑坑洼洼。
对于书中“判断好生意的九条标准”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1. 特定人群刚需:有足够的细分市场和需求;
2. 客户需求增长:是一个持续增长的市场;
3. 现有方案不足:市场有痛点需要解决;
4. 高频或者高价:能找到盈利的方式;
5. 市场格局未定:市场有足够的空间;
6. 有难度的挑战:可以形成一定的壁垒;
7. 网络递增效应:有规模化发展的机会;
8. 用户转移门槛:形成足够的用户粘性;
9. 行业垄断可能:有可能获得指数及增长。
最后,深有所感的是对于天使投资人“认知”提升的描述,以及自控力的“本质是欲望管理”,也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投资人都在讲修心。众创的时代有足够疯狂的迭代,创投圈里也有非常刺激增长与衰退,因此不断提升与保持“等流”的心态才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