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胡林的子女》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4-02 03:17: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胡林的子女》读后感锦集

  《胡林的子女》是一本由[英] J·R·R·托尔金著作,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胡林的子女》精选点评:

  ●深情之后,倾城之前,何以解忧,唯有孽缘

  ●哎呀我说命运呐 啊啊

  ●俄狄浦斯

  ●开篇有点性格决定命运的味道,后来就完全是命运的嘲弄了。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以及魔苟斯的诅咒。

  ●充满了古希腊悲剧式的悲壮和凄美和命运残酷的必然,一部从至高至善一路走向黑暗与毁灭的史诗。

  ●8

  ●这部悲剧色彩太浓了。童年起便难以逃脱的诅咒,想要改换名字逃避宿命却正入陷阱。图林所到之地带去的是勇气也是不幸。贝烈格之死虐到心痛。

  ●伟大的J·R·R·托尔金在《精灵宝钻》中的三大传说之一,涂抹了古希腊式的悲剧色彩,在对抗魔苟斯的数千年历史中,图林也正如俄狄浦斯王,受到了命运残酷的捉弄。托尔金在这部“故事”里展现了恢宏的想象力,当然对于他来说《魔戒》不过是中洲长河在结尾处那不起眼的一段,中洲的历史构建才是他毕生的追求。他爱贝伦和露西恩,他怜悯与尊敬图林,他思索着刚多林……没有哪位奇幻作家能做到托尔金那样,仅仅用两根手指就创造出一个世界。

  ●列车上读完了这本。其实大部分情节在宝钻和未完传说中都已讲述过了,这个版本补充了一些细节(也总算把认识矮人密姆到杀死贝烈格之间的经过完整过了一遍)。再读最大的感受就是命运的力量,还不仅是魔苟斯和格劳龙的诅咒,图林很多前因酿造了后果(让赛洛斯裸奔坠亡,后来又遇见赤裸的妹妹妮涅尔;誓死不回多瑞亚斯,由此错过母子、兄妹相认,酿成最后悲剧),在他改名为命运主宰之后,却加速走向悲剧的命运。但他做的很多仍是有意义的,他并未完全成为命运的傀儡:守护多瑞亚斯、击败奥克、杀死格劳龙,难怪魔苟斯都会害怕他逆天转命,英雄蕴含着巨大的创造能量

  《胡林的子女》读后感(一):龙盔之歌

  图林的童年自泪雨之战后便笼罩上一层阴影。芬巩牺牲,希斯路姆沦陷,哈多家族的英勇人类为了保护诺多的残存力量也近乎全灭,作为领地与家园的多尔罗明被战前倒戈的东来者人类劫掠、统治。而图林与他母亲一样高傲、寡言,待到被送到多瑞亚斯后,又增添了无法排遣的思乡和对魔苟斯的憎恨。英勇顽强的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获得赏识,但随之而来的必然也有嫉妒。 要说魔苟斯所下的诅咒也只是格劳龙的蛊惑,在图林奔回纳国斯隆德拯救精灵子民的时候遇上了格劳龙,恶毒的眼睛使他无法动弹,并且满口谎言欺骗了他,导致芬杜伊拉丝被杀。还有在墨玟与涅诺尔到纳国斯隆德寻找图林的时候,涅诺尔被格劳龙夺去了记忆。其他灾难几乎都是图林自身刚愎、冲动所致:挚友良师贝烈格被亲手误杀;由于高傲自大不听取精灵使者的毁掉大桥的建议,因此纳国斯隆德残余的力量也惨遭毁灭;在返回多尔罗明之后目睹家园的破败起而反抗东来者的暴政,却不计后果。

  本书的末尾也提到过托尔金一再对三个传说修改,数次放弃又继续,因此《胡林的子女》确实有缺陷,但情节的不足可以被人性与情感的永恒光辉所弥补,足以让读者发挥无尽的想象力,在整个中洲里驰骋。可惜被放弃的数千行头韵体诗歌没有出版。

  深色紫衫木造就的大弓在夜晚散发着幽光,艾塞尔伊芙林上回荡的强弓之歌也许会被风所传诵到芬杜伊拉丝的坟丘旁,悬崖卡贝得—恩—阿拉斯永远停滞在了冬天,激流咆哮不止,崖上的树木枯萎。

  《胡林的子女》读后感(二):个人悲剧的造成是性格使然还是命中注定?

  这个问题是我最近反复思索的,看古希腊悲剧时倾向于后者,最经典的受诅咒的俄狄浦斯家族,文中看不出俄狄浦斯,克瑞昂,安提戈涅性格上有多大缺陷,甚至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是人类精神最伟大光明的一面,但他们就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一错再错的境地。但看回一些文学作品里的悲剧,包括后来莎士比亚四大还有一些历史剧,加上胡林的子女这一出,答案就不是那么清晰了。当然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可解答的,反复纠结也没意义。就好比我们评判他人的不幸时,也是两种观点参杂在一起,看啊,就是因为他懒惰又贪钱,所以干出了败坏家族的事,但也可说他命数就是如此,生为穷鬼命却强取发财,结果闹腾到这种下场。

  很多人拿图林和俄狄浦斯比,两者的经历确实有些共同之处,但杀友亡国娶妹和杀父娶母比起来,level还是低了一级,尽管图林的经历更容易让人看了致郁,但后者陷入的死结以及无解的矛盾是图林不能比的。不得不说,古希腊悲剧虽然情节十分简单,但给人的冲击却更大。我以前以为悲剧就是一个人遇到很惨的事,但现在在我的观念就变成它是不可解的,否则它只是一场让人难过的闹剧而已。包括安提戈涅这一篇更是加深这种看法,只有人死了才能解脱,因为就不必再困在里面。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俄狄浦斯为何刺瞎双眼后还选择活着,明明活着是更痛苦的事。像图林最后用黑剑自刎,才是大多数人会做出的选择吧。

  两出悲剧都写了人类的意志和强大命运的冲突,托尔金开篇就说了魔苟斯所下的诅咒蕴含的力量非凡人几句咒你去死可比的,图林前后换过三次名字,想以此摆脱家族的诅咒,格温多死前告诫过他:厄运在你自身,而不在你的名字。全书看下来,魔苟斯的诅咒应该只发威过一次,就是透过格劳龙的眼睛实行蛊惑,但这已经是他人生的末期了。之前他遭遇的所有灾难都可以归咎于他刚愎自用,性格冲动,有勇无谋,但不是泪雨之战导致哈多一族将近覆灭,父亲被俘生死不明,族人沦为奴隶这些事导致他对魔苟斯强烈的仇恨,他的性格和行为也不会那么极端。

  纳国斯隆德覆灭那一章对我来说是全书最悲伤的地方,看着他被谎言蛊惑,被命运戏弄做出错误选择,看着他在至亲和爱人之间两难全。以前看贴吧有人发问哪个精灵的死最让你伤心,芬杜伊拉斯,迈兹洛斯榜上有名,那时我对芬杜伊拉斯这个名字没印象。一位诺多精灵的公主,爱上了一个凡人,他却一心复仇无法回应,最后这个凡人导致自己灭国,被俘时向他不停呼救,他只能去救自己亲人。最后被奥克一支长矛钉死在树上。图林,我觉得你就活该那么惨。

  《胡林的子女》读后感(三):传说中的传说

  哈多生加尔多,加尔多生胡林,胡林生图林。哈多家族翻越蓝色山脉向西进入贝烈瑞安德,并受封于芬国盼,在多尔罗明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哈多家族的男人们作战时英勇无畏,希斯路姆的所有战士——无论精灵还是人类——都熟悉他们在阵前那令人恐惧的呐喊。但追随精灵王爵并没有确保他们免受黑暗侵袭,多尔罗明的人类王国仅历三代,便随着泪雨之战中芬巩王国的灭亡而结束。而《纳恩·伊·希恩·胡林》(胡林子女的故事)就发生在泪雨之战结束,到明霓国斯被毁这三十年间。

  故事开始于魔苟斯因为被胡林激怒,对他的亲人降下了可怕的咒诅。彼时,希斯路姆已经陷落,东来者占据了多尔罗明的哈多故土,魔苟斯的爪牙得以越过灰色山脉侵入南方原野和森林。图林·图伦拔——胡林之子,就活跃在北起泰格林河口,南迄纳国斯隆德的自由之土上。他在精灵王国的边境猎杀奥克,他加入匪帮抵抗大敌,他误杀挚友悔恨终身,他执掌一国大权而辜负嘱托。他在这里两度面对恶龙格劳龙,虽然最终杀死了这邪恶的怪物,却也被它愚弄蒙骗。他试图避开魔苟斯为他布设的陷阱,却咽下命运的苦果。

  图林高大俊美,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他在南方的武功为他赢得了“墨米吉尔”的威名。因他的勇武,甚至魔苟斯一度惧怕图林的力量强大到足以逃脱诅咒。这似也能看出,图林本无注定的宿命,他的一切悲剧皆是出自魔苟斯的恶毒阴谋。恰如书中所说,“厄运来自你自身,而不是你的名字”,魔苟斯的圈套不是完美无缺,但图林却选择了令人悲伤的道路。

  在对图林命运的处理上,托尔金表现出了与古希腊作家和北欧诗人不同的基督教道德观。区别于古希腊中不可违抗的宿命安排,也不同于北欧嗜血众神对悲剧的渴望,托尔金笔下的图林因骄傲而丧失了所有退路。若不是出于骄傲,图林本可向玛布隆如实相告,也可以在贝烈格找到他时返回多瑞亚斯与家人团聚,若是能够听从奇尔丹的劝告尚能够避免一场灭国之祸。但骄傲,或许还有对自身命运的担忧,阻止了他听取他人的忠告,一意孤行之下,最终走向毁灭。

  《胡林的子女》本是中洲传说,所讲述的事远在《魔戒》故事发生之前。如果说《魔戒》是对爱、忠诚与勇敢的颂曲,宣誓着正义的最终胜利,本书则是以胡林家人的悲惨遭遇暗示了第一纪元中洲所有精灵与人类的命运。诺多精灵曾于双树纪元蒙众维拉召唤西渡前往维林诺。但在魔苟斯盗取精灵宝钻后,骄傲的诺多精灵在费艾诺的带领下重新回到中洲,意图凭借自身力量击败魔苟斯。但魔苟斯的强大远超精灵想象,在经历了500年的无望战争之后,魔苟斯扫灭了中洲任何试图反抗他的势力。

  精灵返回中洲,并非出于对滞留亲族的爱,而是对宝物被盗的愤怒,对自身实力的自恋,或许还有对众维拉的隐隐不满。作为被庇护者,精灵的行为或者可看作是对自己武力的夸耀,与几千年后阿尔-法拉宗试图登陆阿门洲的行径暗暗相合。如同图林,在因过失杀掉赛洛斯之后,却不等待辛葛的判决就自行离去,只因为寄人篱下者的过度自尊。而每当精灵们自信满满,将与魔苟斯决战时,却屡遭败绩。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图林那些挫伤魔苟斯爪牙但徒劳无功的胜利,和他在纳国斯隆德因狂妄自大招致的灾祸。或许正像书中所说,魔苟斯不过是靠这些试探确定哪些是他最危险的敌人,以便一举翦除。

  在故事的结尾,胡林的子女和妻子相继死去,胡林还活着,却已被多年来透过魔苟斯的眼睛看到的惨状折磨得发狂。他成为了魔苟斯的棋子,被邪恶推动着将黑暗的种子散布到尚且安宁的地方。而在明霓国斯与刚多林相继被毁之后,胡林的侄孙埃雅仁迪尔带着对两支亲族的爱,启航向西寻找蒙福之地。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胡林的子女》读后感(四):序言

  不可否认,有极大一批《魔戒》读者全然不了解远古时代的传说(这些传说已经以多种形式在《精灵宝钻》《未完的传说》以及《中洲历史》中出版了),只听说它们文体陌生,晦涩难懂。因此,长久以来,我都觉得有充分的理由把家父为“胡林的子女”这个传说所写的长版本故事以单行本的形式独立成书发表,只做最少的编辑。鉴于家父身后遗下了部分内容没有完成,尤其要在不歪曲或捏造的前提下,让故事情节连贯,没有缺失或中断。

  我认为,倘若能这样出版胡林和墨玟的儿子图林与女儿涅诺尔之命运的故事,那么也许就能开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见生动鲜活、近在眼前,但在构思中却是历经漫长岁月流传下来的一幕,其背景设在一个人们还不了解的中洲。那一幕的场景是蓝色山脉以西那片已被淹没的大地,树须年少时曾经在那里漫游;那一幕的故事则讲述了图林·图伦拔的一生,从多尔罗明、多瑞亚斯到纳国斯隆德,直到布瑞希尔森林。

  因此,本书主要是为这类读者准备的——他们也许记得希洛布的外皮多么坚不可摧,“任何人类的力量都不能刺穿那丑陋的重重厚皮,纵使那钢铁的剑刃是由精灵或矮人打造,使剑的是贝伦或图林的手”,或记得埃尔隆德曾在幽谷向弗罗多提起图林,说他是一位“古代的伟大精灵之友”,但他们对图林其人的了解仅此而已。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构成《霍比特人》或《魔戒》情节的故事尚需很久才会萌生端倪,还是个年轻人的家父便动笔写下了一系列他称之为《失落的传说》(The Book of Lost Tales)的故事。那是他的第一部幻想文学作品,虽未写完,但内容翔实,共有十四个完整的故事。正是在这部《失落的传说》里,故事首次提到了又称维拉的诸神、伊露维塔(造物主)的儿女精灵与人类、大敌米尔寇-魔苟斯、炎魔和奥克,以及传说发生的地域——位于西方大洋彼岸的“诸神之地”维林诺,和“大地”(日后称为“中洲”,位于东西海洋之间)。

  在那些“ 失落的传说”中,有三个故事的篇幅和完整性鹤立鸡群,并且这三个故事都既关系到人类又关系到精灵,它们就是《缇努维尔的传说》(The Tale of Tinúviel,家父写于1917年。《魔戒》中简述了这个故事,即阿拉贡在风云顶对四个霍比特人讲述的贝伦与露西恩的传说)、《图伦拔与佛阿罗奇》(Turambar and the Foalókë,“图林·图伦拔与恶龙”,完成时间不迟于1919年)和《刚多林的陷落》(The Fall of Gondolin,写于1916—1917年)。家父在1951年,距《魔戒同盟》出版还有三年的时候,写过一封介绍自己作品的长信,信里有一段讲述他早年雄心的话常被人引用:“但在很久很久以前(我的雄心壮志打那时起瓦解已久),我就有心创作一套或多或少互相衔接的传奇,涵盖的内容上至恢宏的创世神话,下至浪漫的仙境奇谭——前者奠基于联系红尘俗世的后者,而后者又自波澜壮阔的背景中汲取夺目的光彩……这些伟大的传说故事,有一些我将会完整记述,但有许多我只会置于主题之内,勾画梗概,大幅留白。”

  由此回忆可见,很久以前,家父在构思这部后来被取名为《精灵宝钻》的作品时就包含了这样的打算——某些“传说”当以相对详尽得多的形式讲述。实际上,就在1951年写的这封信里,他明确提到了三个故事,正是我上文提及的《失落的传说》里那三个最长的故事。他在信中称贝伦与露西恩的故事是“《精灵宝钻》的核心故事”,并且如此评论它:“这样一个英雄奇谭浪漫故事(我认为它美丽又富有感染力),本身只需要非常浮泛的背景知识便能被人接受。但它在整套故事中又是根本的一环,脱离了它在其中的位置,便剥夺了它的完整意义。”他接着说:“还有其他一些几乎同样完整记述,同样独立但又与整体历史相连的故事。”——这指的就是《胡林的子女》与《刚多林的陷落》。

  因此,从家父自己的说法来看,假如能写出符合期望中篇幅的最终稿,他无疑会把这三部属于远古时代的“伟大传说”(“贝伦与露西恩”、“胡林的子女”,以及“刚多林的陷落”)视为自身足够完整的作品,不必了解那部得名《精灵宝钻》的传奇的浩繁内容就可阅读。另一方面,家父也同时意识到,《胡林的子女》这个传说与远古时代精灵和人类的历史息息相关,必然会大量提及那个更庞大的故事里的事件与背景。

  有些人物和事件无论怎么看,都对读者正在阅读的故事无甚重大影响,如果为之添加大量补充信息的附注,增加读者的负担,那就完全违背了本书的初衷。然而,书中多多少少又有那么一些地方,提供这类的协助可能有所裨益。因此,我在导言中对远古时代接近尾声, 即图林和涅诺尔出生之际的贝烈瑞安德,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居民进行了十分简略的介绍。我还附上了一幅贝烈瑞安德和北方各地的地图,并提供了一份包含文中出现的全部名称的清单,每个名称都附有简要的说明。此外我还给出了简化的家谱。

  本书末尾的附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家父是如何尝试完成三大传说之最终形式的,第二部分介绍了本书正文是如何编辑成形的—在很多方面,它都和《未完的传说》中的版本不同。

  我非常感谢我的儿子亚当·托尔金(Adam Tolkien),他在编排导言和附录的材料时给了我不可或缺的帮助,还让本书顺利进入了那个(在我看来)令人望而生畏的电子传输的世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胡林的子女》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