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3-26 02:05: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经典读后感有感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是一本由[英] 珍妮·威利斯 / [英] 彼得·贾维斯 / [英] 简·著作,悦读名品 |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0元(共6册),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读后感(一):学会长大

  作者:胡志强(中国科学院大学哲学系教授)

  每个小孩子都会长大。长大并非只是自我生长,这个世界有我们逃不掉的法则,它构成了所有人命运的一部分。我们是如此熟悉这些法则,以至于很少去留意它们,甚至难以把它们表达出来。幸好还有童话。

  童话里有一个聪明的鼠小弟,在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发现世界如此之大,但后来终于知道,这些可不都是为他准备的。我们之中的许多人是不是还都不明白这一点呢?可怜的变色龙里昂,他是多么忧郁,不能像其他变色龙一样变换颜色,但这个世界其实已为他留有一片开满鲜花的角落,他可以在那里找到朋友。我们有多少人还相信有这样一个自己的角落呢?小猫贝拉非常沮丧,因为她太喜欢安娜了,一心想成为像安娜那样的人。但你看,只要她忘了这一点,就像她自己那样,她会有那么多未曾想到的快乐。小熊一家的经历真有意思,没有什么能让一头熊感到害怕,让他们感到害怕的是他们自己。伯罗夫妇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笨笨的大熊保姆是如何让一群淘气的兔宝宝听话的。哦,原来如此简单,让孩子们按照他们的天性去探索这个世界吧。

  有人说,我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仍然不能过好一生。是的,我们的确知道很多道理。但正是知道很多的道理使我们忘掉了最简单的道理、让我们长大的道理。当父母们为孩子购买这套书的时候,父母们已经长大了,孩子们则正在长大。已经长大的父母有了一个世界,但未必与之相和谐,正在成长的孩子在形成一个世界,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父母需要再长大一次,孩子盼望尽快长大,那么,就一起来读这套关于长大的书吧。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读后感(二):爱模仿的猫——模仿与分享

  作者:冯颖(畅销书《二孩时代》作者,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模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一个积极的行为。可以说,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了模仿。通过模仿,孩子们掌握了语言、学会了使用各种工具,他们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也往往是从模仿周围人开始的。儿童大部分行为的获得都是通过模仿实现的。

  在《爱模仿的猫》中,小猫贝拉因为喜欢安娜而模仿她,模仿她转呼啦圈、跳芭蕾舞、演海盗、扮公主……但是,只有一个王冠的现实让两只小猫起了争执,贝拉只能离开安娜自己一个人玩了。但是,当她沉浸在跳绳的乐趣当中时,她的快乐又感染了另一只小猫——克洛伊,他们俩通过模仿成为了好朋友!而安娜呢,因为没有贝拉追着她模仿而越来越孤单……直到,她也回到贝拉身边,三只小猫一起快乐玩耍。

  就像故事里的小猫一样,学龄前儿童的模仿其实是一种游戏,他们往往觉得对方的行为好玩、有意思,所以才愿意去模仿对方,并且双方都能在模仿的过程中体验到极大的快乐!同时,模仿别人也是寻找共同点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双方友谊的形成。所以,模仿对于儿童的社会化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个故事也告诉了孩子们关于分享的意义。小猫安娜因为不愿意和贝拉分享她的王冠,只能独自玩耍。而贝拉因为愿意和克洛伊分享自己的新技能而收获了更多朋友。安娜发现自己一个人玩其实很没意思,于是她又放下架子去找贝拉,加入她们玩耍的队伍。大家发现,原来一起分享才更有意思。

  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了解分享的意义,比任何的说教都生动有效得多!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读后感(三):不一样的里昂——不一样的我

  作者:冯颖(畅销书《二孩时代》作者,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世上没有同样的两片树叶,同样,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与众不同的神奇存在!有的小朋友天生好动,他在家绝对鸡飞狗跳,有的就安安静静,家里他在或不在一个样。有的小朋友每天能在同一时间入睡、同一时间起床,有的则今天半夜都不睡、明天没吃晚饭就睡着了。有的小朋友看什么都好奇、什么都要探个究竟,有的则胆小害羞、见到陌生人就躲到妈妈身后。有的小朋友到哪儿都跟自己家似的,见谁都能玩到一块,有的则对新环境很难接受……长大之后,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有的喜欢阅读,有的擅长手工操作、有的则对艺术特别有感觉!

  《不一样的里昂》中的里昂就是这样一只与众不同的小变色龙!其他的小变色龙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让身体的颜色变得和周围一模一样!只有里昂,不论是在绿绿的丛林里、漫天黄沙的沙漠中、灰突突的石头上,还是漆黑的夜色中,他永远都是最显眼的橙色!对于和别人不一样,里昂很伤心……直到他终于来到了一片橙色的花丛中,并且找到了一位和他一样也是橙色的新朋友!

  假如我们也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接纳他的与众不同,当他因为和其他人比较而低落伤心时,我们要帮助他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和自己气质相投的朋友。

  同时,当孩子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活泼、那样开朗、那样爱运动,或者那样爱阅读时,我们要做的,不是试图扭转他,把他改造成我们心目中的孩子,而是尊重他的天性,为他创造适合的成长环境!

  我们应该始终相信,不同气质的孩子都有各自的优势,冲动的孩子生命力旺盛,敏感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倔强的孩子更能坚持到底,严肃的孩子有着独特的眼光。只要环境合适,他们都能发现自己的优势,活出精彩的人生!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读后感(四):大熊不是好保姆——依恋关系的建立

  作者:冯颖(畅销书《二孩时代》作者,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一只傻乎乎的大熊,他临危受命,帮着急外出的兔妈妈兔爸爸照看7只调皮捣蛋的兔宝宝。在被兔宝宝们各种耍弄、有求必应之后,大熊保姆不仅一点儿也不生气,还特别有耐心地帮大家收拾残局。最终,大熊保姆用一架自制的探险小船征服了所有的兔宝宝。他们跟着大熊保姆一起探险、一起挖萝卜、一起吃萝卜,大熊保姆还用一本旧旧的故事书把这些调皮的兔宝宝都给哄着了!兔宝宝们也从最初的嘲笑、戏弄,变为真心地喜欢、佩服大熊!

  儿童和成人的关系建立过程正是如此。心理学认为,依恋是指在儿童与特定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正性情绪联结。当成人能够长期及时、积极地回应孩子时,孩子就与养育人建立起了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拥有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孩子有着充分的安全感。

  但是,如果成人长期忽视孩子的需求、或者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前后不一致,甚至拒绝回应孩子们的需求,这些孩子就有可能成为非安全依恋型的孩子。他们对成人的态度也会前后矛盾、或者表现出回避。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亲子教育学家都会认同这样的观点:良好、亲密的亲子关系能够鼓励我们的孩子更加乐意合作、探索未知,更有勇气面对困难、战胜困难。那么,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呢?以下几点建议给到大家:

  1.在婴儿期间,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所有需求,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2.保持稳定的心态和良好的夫妻关系,帮助孩子建立受益一生的安全感。

  3.多肯定、多赞美、多认同孩子。在这方面,父亲的重要性要大于母亲!

  4.当孩子发脾气、闹情绪时,陪伴、倾听孩子的负面感受,不指责、不批评。事后再来探讨、解决问题。

  故事中的大熊保姆就是用这样的做法赢得了小兔子们的信任,您也不妨一试。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读后感(五):鼠小弟的大餐——认知发展的阶段性

  作者:冯颖(畅销书《二孩时代》作者,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爸爸妈妈估计都有这样的经历:本来说好去超市只买一种东西,结果,小朋友见了巧克力也要,见了好玩的玩具也要!本来说好去游乐场只玩一个项目,结果,小朋友旋转木马也要骑,游戏机也要玩,稍不满足,就又哭又闹。面对眼花缭乱的诱惑时,孩子们为什么总是这样没有原则地“出尔反尔”呢?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我们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之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婴幼儿主要依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是自我中心的,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或角度看待问题。他们的思维依靠直觉来调节。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理解守恒,并能依赖具体事物进行思考,但仍有局限性。到了第四阶段(12岁以上),孩子们才真正能够对抽象和表征材料进行逻辑运算,真正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鼠小弟的大餐》中的鼠小弟正是一个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他只专注于眼前的事物——一大堆琳琅满目的诱人食物:一颗亮闪闪的蓝莓、一个红彤彤的苹果、好多棕色的饼干、一大块奶酪、一片泡菜、一根香肠……所有的美味食物它都想要!但它没有想过该怎么把它们运回去!更加没办法预估这家还有一只大黑猫!所以,事实告诉它,它没办法拿走所有想要的,还是拿上它的那颗“有闪亮条纹的葵花籽”来得更实际。

  对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成人对他们讲一堆大道理,是没什么用的,他们无法理解那些超越了他们认知能力的所谓的道理。就像鼠小弟,他并没有从找早餐这件事中吸取什么教训,只是有了“哪里能找到早餐”的经验。对孩子们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经历事情的自然结果,他们自然就明白了会发生什么。并且经历的过程能够进一步巩固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从而有利于他们往下一阶段发展。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读后感(六):小熊什么都不怕——怕黑

  作者:冯颖(畅销书《二孩时代》作者,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如果你问一个小朋友,黑暗里有什么?他会告诉你:黑暗里有魔鬼、有幽灵、有怪物、有强盗、有食肉恐龙……仿佛黑暗中隐藏着世界上所有可怕的东西!对于小朋友来说,黑暗是一切恐惧的来源!

  为什么小朋友会怕黑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成年的我们很容易清楚区分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但是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他还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又容易将脑海中幻想出来的可怕事物当作一种切实存在的威胁。这一点,是儿童“怕黑”的内部原因。有调查显示,4~12周岁的儿童,怕黑的比例达 73.3%,而8~12周岁的儿童,怕黑的比例高达79.4%!可见,怕黑是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

  在《小熊什么都不怕》中,小熊在梦中听到奇怪的声音,他被惊醒了。他确信外面有怪兽。妈妈安慰他没有怪兽并不管用,小熊一定要知道那可怕的声音哪个怪兽发出来的!为了解答小熊心中的疑惑,熊爸爸带着全家出动去找怪兽!一路上,走在前面的熊爸爸和小熊并没有发现其他家庭成员不是困在树丛里,就是掉进了溪流里、陷入了泥坑里……直到只剩下他们俩!这下连熊爸爸都害怕了!反倒是小熊发现了,在他们身后的三个大怪兽原来是摔了个乱七八糟的妈妈、哥哥和姐姐。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因幻想与现实不分而产生的恐惧。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关怀,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小熊全家出动帮助小熊寻找怪兽,从行动上给到小熊极大的支持,这是小熊克服怕黑的最重要动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做法,来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期:

  1.平时不要用魔鬼、怪物来吓唬孩子,不要把孩子关在小黑屋惩罚他。这些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怕黑、怕鬼的情绪。

  2.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一些恐怖节目,或是有关灾难、凶杀的新闻,以减少孩子对鬼怪的恐惧感。

  3.为了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父母可以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曾害怕过某些东西,但现在不害怕了。这样很容易与孩子的心理产生共鸣,也利于他克服恐惧心理。故事里的熊爸爸就这么做的!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读后感(七):霸道只会让你吃大亏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是由英国的珍妮•威利斯著文,彼得•贾维斯绘图,谢琳薇翻译,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绘本故事讲了一只长的很壮的小犀牛,它谁的话也不听,只会说“我说了算!”。它仗着自己强壮就去欺负其他人。甚至,比他更强壮的人他也敢轻易挑衅。直到有一天,它霸占了一棵芒果树,却被一群更为霸道的牛羚们吓到了,最后它终于学乖了,懂得和大家一起分享果实。 绘本16开的。封面是磨砂的,内页采用铜版纸。绘本属于绿色印刷产品,很好地保护了孩子健康阅读。 绘本的画风比较像水粉画。全书都是暖色调的,整体色调偏浪漫。有着孩子喜欢清新画面和涂鸦画风。书里有很多的小动物,有犀牛,猫肉,疣猪,长颈鹿。狒狒,大象,牛羚等动物,孩子在绘本中可以认识到很多可爱的动物。 文中把小犀牛的那种霸道、淘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都被小心它的霸道,给为难住了。我们可以看到小犀牛对于比他大的动物都敢挑衅,却没有受到惩罚。可见,这些动物都是很善良的,都不想用暴力的手段来对待它。可它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依然我行我素,霸道非常。直到遇到了更为霸道的牛羚才懂得了退缩。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心肝宝贝,他们一个是仗着家里人的宠爱,另一个他们觉得自己长得很强壮,就去欺负别人。这种行为使它得到一定的优越感。这可以从它捉弄了大象后,得意的样子看出来。小犀牛就像一个熊孩子,它的这些行为看上去好像很厉害。实际上,大家会发现其实是周围的人在忍让着它。但这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一旦走出社会,有些人是不会对这种行为进行忍让的,那孩子就面临着吃很大的亏。让孩子在绘本故事里明白道理,这应该就是绘本给予孩子最大的作用了。告诉孩子千万不要等到真的吃了亏才懂得去让步,那个时候,也许就太迟了。学会礼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别人,这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的。这是一个群体生存的社会,如果学不会这些,就必然会在社会中吃亏。让孩子看这样的绘本会让他们及早明白这些道理。 我给孩子读这本绘本的时候,孩子表示很喜欢书中的那个芒果树,还问我书中的芒果果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颜色啊?我告诉他,那是因为这些芒果有的熟了,有的还没有熟。要想让孩子知道更多的自然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带孩子多出去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很适合幼儿园和小学的小朋友来阅读。这对于孩子的情商培养,会有很好的启发,让他们能够自行从绘本中自己学到知识,感悟人生道理。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读后感(八):在绘本中看见孩子

  作者:董文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这是一套好的绘本。

  什么是好的绘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说过,好的绘本总是用趣味盎然的方式,呈现孩子喜欢的事物,让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并且被深深感动。如果孩子看到一本内容精彩,而且描绘了他们想看、想听、想体验的事物的绘本,一定会感受到极大的喜悦。

  那什么又是孩子想看、想听、想体验的事物?这套《“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对此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鼠小弟的大餐》中那个拥有过蓝莓、苹果、饼干、奶酪、泡菜、香肠、小蛋糕,最后只得到一颗瓜子的贪心的鼠小弟;《我说了算》中那只根本不把疣猪、猫鼬、长颈鹿、狒狒甚至大象放在眼里,一心想独占独霸的小犀牛;《爱模仿的猫》中那个永远要和安娜粘在一起、什么都要模仿安娜的贝拉;《大熊不是好保姆》中那群欺骗大熊、尽情上演那些爸爸妈妈在家时从不允许干的“捣蛋事儿”的小兔子;还有《小熊什么都不怕》中那群跟随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去寻找那个可怕的响声,一路上自己吓自己的小熊……这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不正是一个个调皮可爱的孩子的缩影吗?而《不一样的里昂》中那条橙色的变色龙里昂是不是就是那些与别人不一样、独一无二的孩子的化身呢?

  我相信很多家长读了这套绘本,一定会惊叹:“我们家也有一个鼠小弟耶!”“我们家也有一头小犀牛耶!”“我家也有一个里昂耶!”……

  是的,阅读这套绘本,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孩子的眼神,听到孩子的心跳,摸到孩子的肌肤,嗅到孩子的气息……这一切,都是因为建立在孩子想看、想听、想体验的事物与情感上。也正是有了他们想看、想听、想体验的事物与情感,所以孩子们看了一定会为鼠小弟最后的命运大呼“还好,还好”,紧接着又开始为鼠小弟还要去另一个窗户而担惊受怕;一定会为大熊最后告诉小兔子的爸爸妈妈说“他们听话极了!”而替小兔子们深深地感谢那头大熊——这真是世上最好的知音啊!也一定会对陷入了孤单的安娜发出这样的感慨:“真是活该,谁让你一开始不和贝拉一起玩儿!”

  也正因为把孩子带入了他想看、想听、想体验的世界,所以《鼠小弟的大餐》想要传达的“知足常乐”、《我说了算》的“告别专横”、《大熊不是好保姆》的“包容与信任”、《爱模仿的猫》的“乐于分享”、《不一样的里昂》的“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小熊什么都不怕》的“不再害怕”等教育含义,就会变得如此柔软,如此自然,如此悄无声息……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读后感(九):我说了算!——自我中心≠自私自利

  作者:冯颖(畅销书《二孩时代》作者,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您是不是有过这样困扰,为什么孩子到了两三岁时,开始会为一个小小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发生频繁的冲突?为什么孩子开始不听话,穿什么衣服、买什么玩具、去哪里玩,都要由自己做主呢?为什么孩子觉得,好吃的好玩的都是自己的,所有的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一切都是“我说了算”!孩子的所作所为,是自私的表现吗?

  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看来,年幼的儿童既谈不上自私,也谈不上无私,因为他们还不能真正在心理上将“我”和“你”,“人”和“物”完全区分开来。这种在心理上无法将客体与主体分离的状态,就称作“儿童的自我中心”。

  在《我说了算》故事中,小犀牛就是这样一个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孩子,他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晚上不睡觉,不愿意别人挡他的路,甚至因为狒狒没分给他吃而一脚踩扁了大香蕉!他在大象肚子底下恶作剧,还霸占着挂满好吃芒果的芒果树不让别人吃!当侏儒鼠警告他危险即将来临时,他还是不听!直到……成千上万头健壮的牛羚从山坡上冲下来撞倒了整棵芒果树!小犀牛这才认识到,世界并非“我说了算”!

  在经历芒果树被撞倒、好吃的芒果全被踩烂、还差点被牛羚撞飞之后,小犀牛终于明白了,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世界大得很,“我说了不算”!能够站在对方角度看待问题,考虑其他人的需要,这是小犀牛获得的巨大领悟。这一巨大领悟为儿童人际间的理解与合作奠定了基础,显示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爸爸妈妈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自我中心”状态!而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地“去自我中心”的过程。所以,家长们大可不必为了孩子的“自我中心”而烦恼,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健康的、正常的孩子!

  当孩子说“这是我的玩具”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我中心”并不等于道德上的“自私”。这些看似自私自利的行为,真的只是他们单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和看法出发的真实反应。这个时候,训斥孩子“自私”,强行要求他们“分享”是无济于事的。他们大脑皮层的发育水平让他们仅能思考到这个层面,他们听不懂这些超前于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所谓的“道理”。

  面对孩子们的“我说了算”,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首先是等待和陪伴,这样能为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支持性环境。同时,通过经历自然结果,直面来自同龄小朋友的真实反馈,在受到这些最初的冲击之后,孩子们会对自己的想法和认知产生怀疑。这种怀疑和自省是特别有意义的!在这种矛盾与冲突之中,孩子们原有的认知水平在不断升级,从而帮助孩子尽快完成这个阶段的“去自我中心”,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学会长大”儿童成长启智绘本》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