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温柔的正义》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21 03:02: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温柔的正义》读后感摘抄

  《温柔的正义》是一本由[美]琳达·赫什曼著作,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温柔的正义》精选点评:

  ●5.15-5.27

  ●正在看的这部分是:以两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性大法官的经历对比为基础,从她们的一生来谈为何她们能走向大法官之路。

  ●女法官的思维逻辑和男法官还是大大不同。

  ●1、比较少见的以美国最高法院两名女性大法官为主角的书,主要记录了她们的成长历程、职业经历和一些八卦。从中确乎可以看到,美国的女性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发展,一是因为美国本身的价值观,换言之,女权是人权的一部分;二是在一般民众的抗议运动之外,还有这些“体制内”的女性法律工作者的引导与奋进。2、两位主角虽然出身不同,立场各异,一个民主党一个共和党,但都属于体制内角色。3、缺点:这是一本报告文学,力图写得通俗又有一定法律意义,但可能两失,法律方面着墨不深,个人经历又有些繁琐。3、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整理过一个女性主义书单,不是学术研究类的,而是给女性从儿童到成人的各个阶段能够予以指导、提供榜样的书单,由浅入深,遍及中外。如果有,善莫大焉。

  ●“被人叫‘悍妇’,总要好过‘胆小鬼’。”

  ●与其称为奥康纳和金斯伯格对女权主义的推进,不如说是对女性主义的发展。

  ●也许是策略,金斯伯格早期女权观点极端强调“平等”,甚至不惜牺牲女性福利,这精英主义的姿态对现实中女性经济地位的脆弱不利。随着奥康纳离职,最高法院的右倾,金斯伯格成为民权维护的支柱。

  ●有时候判决不止关乎胜诉或败诉,观点非常重要。 交叉着来就是我需要时刻往前翻翻这是谁来着?我国第一任司法部长史良是女性来着,关于她的书我就找到两本。 铺垫阅读了《异见时刻》和《女人的一个世纪》

  ●金斯伯格绝对是个模子

  ●译文晦涩

  《温柔的正义》读后感(一):我所向往

  是关于美国最高法院第一位和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在推动性别平权的作为和丰功伟绩,也是关于美国司法如何纠偏的故事。 托克维尔的名言一直都没有错,在美国所有的政治问题都会变成法律的问题。当然女性平权不算是政治问题,但也说明了在美国,事关人民重大利益的问题都最后都进入司法系统,在最高法院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商议和争辩中,最后在九位大法官的争锋相对给社会一个底线共识。 然而也正是因为像女权这样的问题能进入司法系统,才能有司法工作职业工作者们能最大程度地、万分谨慎地、细致入微地去分析讨论这些问题,无限地靠近相对合理的一个解决方案。用刚好在读的《正义论》来讲,社会基本结构在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决定社会合理的的利益或负担之划分方面的正义问题。 至少在进步,至少关于性别平等的声音一直在回响并且被听到。

  《温柔的正义》读后感(二):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

  因为是金斯伯格的粉丝,《异见时刻: “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之后补上了这本。

  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准备当当活动时候,再买一本实体书。本书豆瓣有75人标记读过,微信读书显示64人读过,如此小众,让我很惊讶。

  感悟如下:

性别平等运动进程艰难,堕胎权、性骚扰、男女同校、职场不平等是上个世纪末美国法庭的议题,1981年美国最高法院才有第一位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从过去的低调谨慎到如今的激烈发声,正因保守派风头更盛。 政治智慧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奥康纳受益于她的长袖善舞和华盛顿社交圈的欢迎,身处保守派阵营如何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如何最大程度利用关键性第五票的优势;马丁作为丈夫在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获得提名路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大量、长期的游说,自由派的金斯伯格和保守派法律人士的往来帮助了自己女儿的入学推荐,初入法院对奥康纳意见的多番引用掩盖自己激进女权的锋芒,选用书记官时除了名列前茅的成绩还有“重要人物”的引荐。

  说这些不是为了营销厚黑学,金斯伯格大法官的智慧、勤奋、坚毅、对性别平等的有力推动一直让我深深折服,只是感叹人若要成事,绝不是单枪匹马、一腔热血就够的。

  《温柔的正义》读后感(三):读后感

  

1, 两位大法官的不同。从这本书里描述,奥康纳大法官给我的感觉更像政客,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在合适的时机被推出来。但无论时机如何,她本身也足够优秀,成为女性大法官第一人对整个社会的女性都有着榜样作用;而金斯伯格给我的感觉更像努力做事业的,她努力地走在女性平权之路上,忧心谋划,步步为营。

2, 美国最高法院的终身大法官9人制。之前看过一部动漫《心理测量者》,其中最终揭示的大boss就是一个优秀首脑集合,由这些聪明的脑袋判断社会上是否有危险分子,负责全社会的安全。当然最高法院的情况跟这不同,但由9人大法官对法律条款进行解释,必然也会因各自的喜好和各种政治考量得出不同的判决,尤其还涉及到两党派的不同观念。由此很容易出现“定-废-定-废-...”的圈子,当然可以套用时尚圈的说法,螺旋上升。

3, 堕胎权。有机会想系统了解美国堕胎权的争论。

4, 美国法律是判例制,所以只要能合理解释法律,并且有先例,都可以。那就意味着不同倾向的人其实可以略加修饰地做出不同的解释。所以才有奥康纳大法官退休后,曾经的判决成果被倒退的现象。但“生活在继续,它不会永远都积极阳光”。

  《温柔的正义》读后感(四):译本打两星,原版可以给四星。

  

尽管在书的后续里译者介绍了翻译工作的艰难,还得到了众多大咖们的帮助,我仍然想说,这本书翻得很烂,读起來很不顺畅。我有充分理由相信本书翻译不是译者一个人完成的,因为前后有不连贯/不一致的地方。由于读着实在别扭,我特地找了原版,翻阅了几页,翻译错误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全文里的“书记官”几乎应该都是指法官助理。Clerk 书记官是最高法院高级管理人员,而 law clerk 是指大法官的助理。作为从事法律工作的译者,把这最基本的概念弄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回头说本书,我作为金斯伯格的粉觉得奧康纳的女性第一人地位名不符实。她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因为政治上的才能被注意到,也恰好那时没有更好的选择。我觉得以奥康纳那样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性格更适合去做一个政客,而非黑白分明的法官。不过我也敬佩她懂得适时地妥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让保守派的多数意见更自由;让自由派的多数意见更保守——这总比达不成她想要的多数结果好。还是那句话,她应该去做政客。 奥康纳其实更像一个偏自由的男性法官,她的女性身份并没有为平权运动做出多大贡献,她只是和时代保持一致。 而金斯伯格显然是超越时代的人物。以她在平权运动的成就,她配得上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遗体在国会山停留的女性。 可是我不喜欢她挑选助理時的那套“准则”——她喜歡能跟她搭上关系的人,比如家人/朋友/老同学推荐的。但是能跟她这位精英攀上关系的不也都是社会的上层吗?如果她只挑选那些人,那出身下层但又能力出众的岂不是永远没有机会?这不跟她一生致力的平权目标相悖?

  《温柔的正义》读后感(五):美国最高法女性平权史……

  

金斯伯格大法官去世的时候,朋友圈刷屏了。但当时我对这位大法官并没有过多印象,觉得自己甚是“无知”。于是看了几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印象是,哦,这是一位致力于推动平权的大法官。然后搜索了一下相关书籍,本着看传记的心态的开始看《温柔的正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康纳和金斯伯格如何改变世界》,前后看了十天,加起来花了大概10h。但是可能是我难以处理多线叙事,总感觉这本书很乱,两位最高法院女性大法官的成长史交错,想看到她们携手并进的片段,却只是言片语。与其说这是两位大法官的传记,不如说是美国最高院关于女性平权案件的发展史。看的过程中总有一种看外国宪法案例素材的感觉,倒是让我对美国最高法院法官的选任、协同意见是什么、异议意见是什么,这种上课没有搞懂的概念性东西弄清楚了一点点,算是一本外国宪法案例的补充阅读书目了。当然,也感受到了两位大法官个人的人格魅力,简单粗暴地概括一下,奥康纳像是一位政治家法官,金斯伯格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法官。她们的共同的个人魅力,冷静,坚定,八面玲珑,人脉在她们的事业转折点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纸牌屋里对这一点也刻画了很多)。另外,作者可能是过于关注两位女法官在女性权利方面的贡献,故而对奥康纳貌似有点偏见,对金斯伯格法官则用语友好很多。我个人最喜欢奥康纳法官的一点,她是懂得如何通过权力运作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显得很有智慧,不局限于法院的智慧。但她似乎并没有明显清晰的法律愿景,故而有些决定显得“投机”和摇摆。但金斯伯格则在逼仄的权力空间中,有明确的推动平权法案,消除法律中男女区别假设,将种族歧视的标准应用于性别歧视的愿景,故而显得有主线,更有预测力。当然,她尊重立法机关,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有说服和“拉拢”的智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温柔的正义》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