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10倍写作术》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21 00:34: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10倍写作术》读后感摘抄

  《10倍写作术》是一本由[日] 上阪彻 著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0倍写作术》读后感(一):唯一没有瑕疵的作家是那些从不写作的人

  

比较实用的一本写作工具书,从心态的转变到具体的写作方法论都有提及。写作前最重要的是摒弃畏难心态以及大量收集素材。开始写作要根据逻辑顺序一气呵成,写作完成后从客观角度反复推敲。很多方法其实不止适用于写作,比如不要拖到交稿日期才开始写,提前完成不仅能留出更多的时间润色,也会避免临近截稿日期造成的压力和焦虑。先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完,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这对拖延症晚期的我来说犹如当头一棒,虽然要完全改掉还是有点难,但是时刻记住这句话会在改变的路上大有好处。

  《10倍写作术》读后感(二):好文章是由好素材组成的

  

“把写文章本身当做目的的人”感觉说得就是我的现状,为了写而写全程都觉得很痛苦。自己写的东西很多就是在凑字数,文章里没有实质的、有价值的研究内容,用一些似是而非、笼统的话语堆砌起来的垃圾,写完自己都不想再看第二遍。在准备开始写作时,首先应该想清楚写作的目的和目标读者,然后带着目的去收集素材,配置整理素材,然后一气呵成地写完。作者提到用邮件草稿箱来记录素材的方法,我实际试了以后发现邮件记事本功能更方便,以前都不知道邮箱还有这样的功能。之前也看到过有博主说会经常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感受,积累下来这些内容以后可能就会成为某篇文章的素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类的本能就是会容易忘记,而只会记得当下发生的事情,别对自己的记忆力太自信,想到什么记下来才是最保险的。作者一个月就能写一本书,实际写的时间也就是5天左右,看到这个“手速”是真的令人羡慕,但是在在跟朋友微信聊天的时候其实我“手速”也不慢的,归根结底在正经需要写作的时候觉得写不出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素材从而不知道要写什么。在没有素材的情况下,哪怕是再有经验的文字工作者也是无法文思泉涌的,所以好文章的前提一定是好素材。

  《10倍写作术》读后感(三):一月一本书,日本23年高产作家的私密绝活

  咋一看这个书名,感觉像是一本魔法书。仔细读后发现,真是本地地道道讲授写作的工具书。

  喜欢写作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写不下去是最让人头痛的问题。

  而这本书,就是专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来的。

  在讲具体方法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作者是日本高产作家上阪彻。有多高产呢?一个月出一本10万字左右的商务书籍。一年12本,有时候会到14本。

  这在作家中的确算是超高产的了,有的作者毕生也只写过一本书。但作者在一个月内远不止这些工作,他还在一些杂志和网站上写专栏,发表一些企业报道和人物专访。

  多的时候一个月仅文章发表量就超过10篇左右,而且这些报道1篇约3000~7000字左右,然而,这样的文章作者通常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完成。

  是什么办法,让作者可以如此高效写作呢?

  作者给出的办法是素材成文法。

  这里所指的素材包括但不仅限于我们常说的案例、名言、研究等,还包括事实,数据及情节。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本书讲授的方法主要针对职场商务写作,并不适用于文学创作。

  关于本书

  本书共6个章节,后面我将分为三个部分,为你重点讲述:素材收集、快速成文和改稿技巧。

  关于写作的书,我看了不下10本。

  都说外国作者写的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其实不然,唯一区别是在语言风格上,国内作者表达更为严谨,而国外作者的表达更为风趣。

  但本书作者的表达方式,恰恰与这两点都没有多大关系。

  话全是大白话,内容全是纯干货。

  这也是作者在本书一直强调的:写作只不过是交流工具之一,写文章不用卖关子,摆架子,能把想传达的事情传达给读者就好。

  是的,作者全书都秉承了这种语言风格。

  01素材,是成文的关键

  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写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就是“肚子里没货”。

  这里所说的肚子里没货,与我们平常认为的文采不行、积累不够,是不太一样的。他指的是没有准备好素材或者漫无目的的找素材,都会注定写不下去。

  那要如何准备呢?

  作者首先提到了两个原则:一是写作目的;二是确定读者。

  实用性写作与创意性写作或个人感悟不一样,一定是有特定读者和写作目的。写作目的就是你写这篇文章的理由是什么?确定读者就是要你思考,你所要表达的内容会对那些读者有用?

  其次,作者还介绍了非常适用的两种收集素材的方法。

  为了简约篇幅,我将它们总结为6个字,分别是记、建、思、集、写、录。

  这些方法,分别涉及到了认知科学及脑科学的一些相关知识,非常有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原书仔细阅读。

  写文章肯定不是素材的堆积,关于素材的运用,作者给到的办法是可视化检视、排列重组、头尾优先法则。

  说了这里,本书的前四章都在讨论素材的重要性,可见作者对它的重视程度,我相信有过写文经验的小伙伴一定也是深有同感。

  法国诗人德普雷奥说:“你心里想得明白,你的话自然明白,表达意思的词语自然会信手拈来。”

  有了充足的准备,写作就会变得异常顺利。

  02写作,需要一气呵成

  先完成,再完美,这是写作者的普遍共识。作者也再一次强调了一气呵成的重要性,当然这是在素材准备充分的情况下。

  关于行文技巧,作者还给出了7个非常实用的小技巧。

  老规矩,我还是将它们总结成了7字真经:短、节、强、少、多、进、真。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细细去品,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03改稿,写作的必要环节

  只要写作,就离不开改稿。作者的观点是快写文,慢修改。他分别从四个方面为我们一一指点:改习惯、改结构、改内容、改字词句。

  其中的改字词句,是消除“文章晦涩难懂”的必杀技,一定要去掌握。

  全书读到最后,我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这位在23年里持续高产的作者,自曝从来没有学习过写作,而这套高效写作的方法论,仅是他长期坚持写作带来的附加值。

  作者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写作是给有准备的人,而不全是靠天赋。

  是的,你没有猜错,我就是践行了作者的方法,20分钟敲出了这篇书评。

  相比作者1小时一篇3000字的软文,这算不了什么。

  但我希望好书能被需要的人看到,好方法能让热爱写作的你走下去。

  写作技巧的精进,就在每一次动笔中。

  写起来,写下去,与大家共勉。

  《10倍写作术》读后感(四):一本大道至简的写作指导书

  写作的困扰在于起笔难,因为你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写好文章,报刊、杂志、网文中优质文章中那些华丽辞藻、语法、句法...非常容易令人陷入焦虑,作者上阪彻告诉你现在可以放下这些包袱了,不要总想着怎么写(how),要弄清楚写什么(what),即写作的内容,而素材就是内容的基础。

忽略浮夸的书名,内容却一点不浮夸,简洁、生动,非常有诚意!

如何写好文章?专职写作20的日本高产作家上阪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素材。无论是资深写手,还是刚入门新人,都适合看看这本书,素材的组织与运用非常重要,做好这点,写作效率提高立竿见影,写作能力也会上一层楼。

这是一本很薄的写作书,简洁平易的语言,更像阅读报刊,2小时即可读完,讲理的句子不多,案例的句子不少。读者理解起来比较顺,也容易对素材产生大局观的认识,形成自己的“素材功力”,这或许就是这本书最大魅力吧。

素材筛选

“应当写的东西没有经过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就不该动手写”,动手找素材前,要明确写作目的和目标读者,谁会读你的文章,你希望读者感受到什么,所写的内容对读者是否有用,是否简单易懂。

素材收集

有意识地记录更具说服力的切身经历、体验,养成随时记录手账的习惯,作者推荐使用电子邮箱的“草稿箱”功能记录素材,便于在手机和电脑端同步查看。素材不止于记录,录音和感官所见(触觉、嗅觉、味觉)

素材运用

素材的运用就是将收集的素材整理成文章,语言风格尽量简洁、清晰。不同于对话,如果对方没听懂或不了解背景知识,我们有机会“重新表达”或作出必要补充,读者会放弃阅读。那么,就需要在素材上下功夫。

用在文章开头的素材,需要引起读者兴趣,禁用惯用句子,例如以第一人称“我”开头的句子、以及不常用的晦涩词,文章结尾素材禁用噱头、意外以及冲突,做总结即可。

文章写作

作者之所以是高产高效作家,他对写作时间掌控非常严谨,以“截稿日期”为参照,尽量一气呵成。先写后删,做到大致粗略即可。在遇到问题做好标记,以备后续完善,不被遇到的小问题卡住,继续写作。

作者还提出7个实用的写作小建议:

1 尽量缩短句子,不要用复杂的长句,避免读者在阅读中搞不清逻辑2 把握流畅度、节奏感,把某些长句换种说法,提升阅读节奏感3 使用“ ”强调重点,引起读者注意4 减少不必要的连接词,格外注意“因为”、“此外”、“另外”此类连接词的使用,如果不用也能让文章流畅,那就不用,以免给人留下文章冗长的印象。5 推荐多使用“但是”、“只是”、“然而”这些转接词,让逻辑更清晰6 对晦涩难懂词做“简单易懂的解释说明”7 写出真实感,引起读者共鸣,避免自说自话

写文章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作者给出写作参照,其实,就是常说的“富兰克林写作法”,他参照的是朝日新闻的周刊《AREA》;我们当然不会去看日文杂志,我们可以选取适合自己的参照文章,作者给出了建议,那些具备内容易懂、用词平易、恰到知性、节奏感强,文笔不错,就是很好的参照。

文章修改

文章修改阶段:与大多数作家一致主张,完稿不要马上发表、或提交,需要放一放,这需要在“截稿日期”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允许你反复斟酌(推敲)文章。

推敲的总体目标:文章通顺易读、清晰易懂、不允许存在作者都不清楚的文字。在宏观上,把握文章整体结构,文段内容要连贯,找出逻辑不当和牵强附会的文字。在微观上,要仔细检查错别字和漏字。

从素材筛选到成文修改,作者仅用200多页,就完成了以素材为写作重点讲解,无论你是高作高手,还是入门新手,看完本书都有所得,对于高手,素材的质量决定了自身写作的天花板高度,对于新人,素材是下笔难最好的解药。

10倍写作术思维导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10倍写作术》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