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是一本由陈行甲著作,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读后感(一):做梦的人是有能量的
“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光是听听就觉得有种仗剑走天涯的侠气。有梦做的人是需要能量的,外在的支持和内在的动力都要。在支持系统上,陈行甲有身旁的“过去十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爱你”的妻子、各行各业志同道合的伙伴,还有心底那个永远微笑着的慈爱的妈妈。在内动力上,三年级那篇《山的那边是海》永远地改变了他“做一个山里木匠”的梦想,此后便只剩全力以赴的努力,哪怕坚持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形式主义的理由”,就是“为了坚持而坚持”。到了后来,那些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那些没有企图的浇灌,在春风吹拂之下一一破土。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心灵干净的人被命运眷顾,将童话恩赐为现实。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读后感(二):守护初心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里清华学霸合唱团的视频火了。“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最吸引我的镜头是,79岁的指挥糜伟民临场发挥的激情四射的“骑马舞”,那笑着跑着跳着的样子不正是小时候偷鸟捣蛋、 嬉笑玩耍的样子。这种“为老不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谁不想永远做17岁的那个纯粹少年,谁不想时光带来的只是阅历的增长,而不是初心的改变。
大约1个月前,曾经的领导突然联系问好,说近期多次往返广深一带。当时,我立刻联系约见。既是感念他曾经对我的帮助,也是他乡遇故知的激动。见面时,他说他来这边主要是想考察项目,计划离开体制开创自己的事业。我知道,过去一年他十分不易,算是政治生命被迫终结。听到他说想要重新开辟事业生命,我由衷感到高兴。
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个极有能力,思维开阔,也很有胆量的人,属于想干事,能干事,也干得成事的人。只不过总是欠缺点运气,在体制这种框架内,命运在那些所谓的关键时刻给他开了玩笑。现在他说要离开体制创业,是干了我想干确不敢干,也没有能力干的事。
这本书算是个意外,感念老领导的经历和公众号的推送,让我想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位“网红书记”的人生。通读下来,觉得他是一个温暖又坚硬的人。家庭带来温暖和力量,内心的坚守让他坚硬。同时他又是个特例独行的人,在体制这种讲究识大体顾大局的地方,敢于斗争,这种孤勇在历史长河中也鲜见。
今天是大年初二,是新年立flag的时候。今年我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意外收获了一枚男朋友,感觉也还不错。希望家人健健康康,工作顺顺利利,我开开心心。足够!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读后感(三):无悔人生就是沿着内心前行
第一次知道陈行甲这个名,还得益于褚朝新写的《其实,我还想进步》。这次是书籍《在峡江的转弯处》。这位曾经的网红县委书记,将湖北巴东县这个穷乡僻壤建设起来,成为一个条件逐步改善起来的县域,功不可没。
陈行甲,原本可以沿着仕途走下去,且是前途一片光明,是优秀县委书记。但在人到五十的时刻,却选择了急流勇退,投身到公益的浪潮之中。从仕途到公益,这样的转折原因,却是沿着自己的内心方向前行的,可谓爱他所爱,无怨无悔。
而《在峡江的转弯处》这部书,却从另外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身为县委书记的他,到底是有一个怎样的来时路,他的家庭,他的母亲,他的爱人,他的大学,他的考验,他的留学,他的工作,都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真诚感。
写母亲,从差点被丢弃到干净整洁的人生影响,对待任何人都尊敬的态度,无论是歇脚的人还是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母亲总是能力上有所给予。这些细节,能够深深浸透到一个人的生命深处去,当作者成为县委书记的时候,走的帮扶路,其实就是一个沿着母亲的路走下去的结果,这样的路,必须感谢敬畏母亲的点滴遗留。
写妻子,一个城市姑娘,一个同班同学,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一个已经湖北大学毕业到广州工作的女子,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县里来,成为终身伴侣。妻子的一句话,让人热泪盈眶:选择地方,不是因为地方的好坏,而是因为一个人。如此而已,妻子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内心,而作者也没有让妻子失望。
谈工作,他从矿上到县里,有一个不经意的表现,那就是翻译一篇英文稿件。这是一个契机,又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小小细节,人生,就是这么神奇。你准备了很久,却没有爆发的机会,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契机,却能够瞬间改变你的一辈子。
所以,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句话说的太好了。你时刻准备着,当春风吹起的时候,就注定有生机勃发的机会,这个机会就属于那个时刻准备的人。
谈考研,作者是毕业九年之后,再次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硬是挺过去了,成为一名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由此,人生就彻底不同了。而随后,作者又能够被选中去芝加哥大学留学深造,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谈治理县政,他身为外来的县委书记,反腐的力度多大,难度就有多大。当妻子和孩子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依旧亮剑出鞘,基本上改变了巴东县的政治生态。其中的难,到底有多大,或许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并不能窥见,却能够感受到。
总觉得,这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到底是同流合污还是出淤泥而不染。陈行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一切。由此也可以证明,在整个政治生态里,或许他并不能够走得太远,但却干净真诚,这就足够了。他没有选择同流合污,关键是在于坚守着内心的方向。
最后,他选择公益,即是帮助别人的行当。而这也是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即能够帮助到别人,能够给别人以正能量,这才是关键的。
一生很短,需要价值重塑。而内心的召唤,即是价值所在。实现内心的诉求,也就算是无悔人生。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读后感(四):至情、至真、至善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读后感
与此书的缘分:关注原南方周末时政记者褚朝新有几年了,公众号也搬迁了几次,他的新书《我,其实还想进步》春节前已经拜读完毕,很多内容以前在公众号就拜读过,陈行甲他提及过几次,印象深刻的就是做为巴东县委书记的说话、做事,刚正不阿、脚踏实地。2021春节后在褚朝新公众号看到陈行甲的第一本书推荐,当即下单,还给褚朝新留了言:新发现你们两个原来是大学校友,出版社也是同一个,不会编辑也是同一个吧,褚朝新回复:哈哈,是的。
周日,书到,当晚就读,越读越喜欢,边读边想边记:
在前言当中,陈行甲讲述了此书写的初衷:来自出版社朋友的邀请,建议他把过往的人生经历写出来,或许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借鉴和启发的意义。他优秀的儿子(后来查了下虎父无犬子,能力、气质绝对继承了他的爸爸、妈妈)建议他不写成回忆录,而是类似于“浮生六记”一样的自传体随笔,从小的,真实的事着手写,记录而不是总结。
全书分了七记:第一记“我和我的母亲”,第二记“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猜错”,第三记“如果有光,我就能看到你的眼睛”,第四记“人生的巴颜喀拉山”,第五记“密歇根湖上有一千种飞鸟”,第六记“在峡江的转弯处”,第七记“你好,我的下半场”。
他的同学大学好友肖力做序:介绍了他眼中的陈行甲和他对此书的感受,在他眼中,行甲一直没有变,他一直是那个真诚、热情和阳光的年轻人,他希望行甲不再成为世人眼中的奇葩,愿世间有更多的“行甲”,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像行甲一样追随内心,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更希望的是我们的孩子能生活在一个宽容个性,鼓励纯粹与真实的环境里,不用经历行甲经历的那些被迫的义无反顾和沧桑变化。
亲情:第一记讲述陈行甲母亲的故事,她母亲差点夭折,外公找算命先生算了母因子贵,才得以幸存。他母亲认字不多但天资聪明,叹为观止的是对苦字理解:像人脸,草字头两个竖像人的眼睛,中间的小十字架像人的鼻子,下面的口就是嘴巴,说明人生下来就是要吃苦的。2006年陈行甲母亲去世,他多年依然思母如故,办公室中间摆着母亲遗像,有何进步、荣誉仍内心与母亲分享,一直以来受母亲影响他的品质不变,干净、悲悯,转化为一桩桩一件件爱民举动。
行甲兄(虽不认识,内心认同,自己一厢情愿叫声兄长)说他在2018年《我是演说家》时才得以释怀对母亲的念念不忘,甚至自己对自己的纠结,爱人也劝过放下,演说家最后一场的演说《我的母亲》那一刻的感悟,让他终于和自己达成了一种允许,和天堂里的母亲心灵互通,终于觉得可以放手,允许母亲离开。
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一边是眼前行甲兄和母亲的故事,一边是脑海里我和母亲的故事:我比行甲兄小十岁,我妈比他妈早走一年,都是癌症。
母亲身上的坚毅、干净和行甲兄母亲何其相似,如果没有母亲的严管,我恐怕早早辍学;如果没有母亲的爱,我的童年恐怕是一片灰暗,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我的记忆里童年大多都是美好时光,尽管那时候家里很穷。
读完第一记,我明白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坚守为何而来,我的世界观、价值观早已被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最好的老师。我也更坚信,像行甲兄一样的人大有人在,这朗朗乾坤,正道永存。
或许有人说这样的人太愚笨,老早被教化、驯化了,似乎他们更能清晰的看清真实的世界,似乎他们的所作所为才是对自己来说最值当的。
我想有关这个问题,几千年来比我们聪明的大有人在,可人们内心当中的正义却千年来不变,或许一时这份正义被人愚弄,但终究会回归正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哲学中习得我们要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最终再成为自己。认识世界越大,越发觉得自己的无知,认识自己越深,越发觉得自己的浅薄,于是,不断的见识、反思,心越磨越亮,更加会认清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你想你身边的人变成什么样子的人,你希望你的世界里身边人真诚、善良、真情的人多些,那么就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吧。
爱情:第二记讲述陈行甲的爱情故事。
最近听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的B站视频,一句话印象深刻:如果人到40岁还不信命,那么他就没有活明白。
一个农村的穷小子和城市里多才多艺漂亮姑娘经历诸多曲折最终牵手成功,并在半生岁月中相互扶持,彼此成为内心的依靠,在我的感觉中理想中的爱情也不过如此。
就像那首诗《有一种缘分》所说的那样:
有一种缘分使人渴望
有一种理解不可企及
有一种思念天长地久
有一种感觉无法说出
所有的话语都是多余
所有的默契无须传递
有一种怀想只是静静地到来
默默走过你我的四季
有一种人生最需沟通
有一种爱情迟到最真
有一种岁月你要苦苦奋斗
有一种日子你要不停地走
伤感是你含泪的眼眸
沉重是你燃烧的烟头
假如有一天我能读懂你
面对落日不再回首
共承风雨不是陌路
请告诉我
那只漂泊的小船
怎样抵达你的港湾
那只流浪的白鸽
怎样叩醒你的夜晚
为官:陈行甲的为官其实早已注定,有能力、有理想、有情怀,才华遮挡不住,无非早晚,时代也给予了他脱颖而出的机会,无论是做镇长还是县委书记,他初心不改,他的“网红”他的“抑郁”来自于他的理想与现实激烈对撞,他的“格格不入”他的“心系群众”来自于他的内心坚守和大爱情怀。
求学:能够感觉到无论是在清华读书还是美国留学,期间虽然苦和累,但这肯定是他内心非常快乐的时光,也是他感受更大的世界,站在更高层面来看待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或许更是这段经历以及官场的遭遇才使他下定决心,出走官场从事公益。
公益:他的理想情怀,他的为人,他的能力,他的热情,在公益事业上完美绽放,下半场,他的“大爱”继续延续,就好比他在书中所说: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英名消逝于风雪。为大众谋福利者,不可使其后辈困顿于荆棘。英雄为我们,我们为英雄。传薪计划,用传薪者的信仰守住抱薪者留给世界的温暖。我们的承诺刚刚开始。
读罢此书,意犹未尽,内心感受化为六个字:至真、至情、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