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3-20 00:04: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的读后感大全

  《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是一本由(日) 汐街可奈 / 著 / (日)结城裕 / 协助执笔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青豆书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读后感(一):《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告诉我们:请在身心崩溃之前勇于摆脱现状

3月7日,女神节前夕,一则新闻让看者深感沉痛,年仅39岁的青年演员李艾佳突发疾病猝死。在此之前,还看到她为自己新拍的电影夜以继日的工作。

近几年,中青年人猝死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尤其是白领、演员、领导干部等应酬多、工作忙的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多达60万人因巨大的工作压力而“过劳死”,平均每天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或许会不理解,工作太累了不会休息一下吗?在频繁加班加点损害健康的单位工作不会辞职吗?为什么过劳死来的悄无声息?

这些问题在日本漫画家汐街可奈著绘,权威精神科医生结城裕协助执笔的《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这本书的开头一个人站在地铁轨道旁边,想着只要现在踏出一步,明天就不必去公司了,这个桥段正是汐街可奈的真实经历。

汐街可奈在2016年日本广告巨头电通公司一名24岁新职员过劳死的新闻发生后,拿起了自己的画笔,告诉大家“如果不趁着还撑得住的时候下判断,就会失去判断的能力。”漫画在当时被推特30万人转发,浏览人生高达3000万,英国BBC、日本NHK等新闻媒体竞相报道。

后来,有出版社找到汐街,又邀请权威精神科医生结城裕协助执笔,一起把漫画内容扩成了《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这本书,为那些在工作中自己已经感到劳累的人提供了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指导。

1、要察觉身体的求救信号,拒绝努力到崩溃甚至死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过劳死或者是因过劳引发的抑郁症都是在很长的一个时间段里,一点点引发的。在这过程中,人们为什么通常不采取措施对自己进行自救呢?

《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这本书讲到了原因,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大家都很努力,周围的前辈和同事都在加班,所以自己必须更加努力。这种想法的存在,让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个体差异问题,可能她工作十个小时一点问题也没有,换成你可能身体就吃不消。

台湾明星高以翔在2019年参加浙江台综艺节目《追我吧》中不幸去世,原因为心源性猝死,在死前曾说:“我快不行了”。我想当时的高以翔也一定认为一起参加节目的其他明星都在努力工作,自己停下来就是错误,所以导致悲剧的发生。

汐街可奈就想通过绘画这种简单明了好理解的方式告诉我们:你的身心是无论花上几亿元都买不到的,也无法替换的,除了你以外,没有人能够保护你的身心,即使看不见也请你留意身心发出的求救信号,要好好保养,以免损坏,后悔莫及。

2、要有不努力的勇气

现实中,很多鸡汤都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努力奔跑的过程,你停下来就会被超越,你停下来就是错误的。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你真的坚持不了了,再继续下去就是死亡,那么是否考虑停下来是最明智的做法呢?

汐街可奈的《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中告诉我们如果失眠、食欲不振、不想工作、无法从喜爱的食物或者嗜好中感受到乐趣,萌生寻思的念头次数变多这几种情况你符合三点以上那么应该去身心内科就诊了,早一天治疗好心理疾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个社会很现实,没人在乎你的过程到底累不累,痛不痛,他们在乎的只是结果,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很喜欢的阳光大男孩乔任梁,在2016年被发现自杀身亡。直到自杀我们才知道这个外表阳光,对人和善的大男孩居然是抑郁症患者。

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你一天不炒作没新闻可能明天就没有人记得你是谁了。而我们的大男孩乔任梁曾经为了工作连续40个小时不睡觉,极度的疲惫心力交瘁,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

我们眼中顺风顺水的明星马思纯,要演技有演技,要资源有资源,可是依旧在最鼎盛的时期勇敢退出,因为需要治疗抑郁症,最近她胖了,但是她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经历,她的身心也在退出后一点点的恢复,暂时的退出为以后的复出做好准备。

所以,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一定要勇敢,在达到极限之前一定记得进行保养,你不敢或者不舍退出,最终结果可能就是你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3、活出自己的人生

很多上班族,尤其是“996”一族,在长时间工作后会感到记忆力衰退了、脱发严重了、困得不行了却依旧无法入眠、负面情绪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爆发,甚至期望躺下再也不要醒来。

这就是因为工作引发的身体过劳,据统计巨大的工作压力引发我国每年因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

你是否遇到这种情况:你很想从血汗企业辞职,但是家人和朋友都不支持,他们认为工作都是辛苦的,你需要再坚持一下。

其实,最了解你的还是你自己。如果是自己矫情,吃不了苦,那么家人和朋友的劝解是正道,你真的需要坚持一下。可是如果你自己真的身心皆疲惫,每一天的上班都成为痛苦,你需要勇敢地自我保护。

相信我们大部分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幸福生活,幸福是什么状态?幸福应该是身心都感受到安宁快乐的状态。

汐街可奈的《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就是想告诉我们,过劳是一件危险又可怕的事情,世界是很宽广的,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有多少人是在失去之后,才明白其实活着而且健康的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才明白如果有可能,愿用一切去换取生命的健康。

最后借用票房火爆的《你好,李焕英》中妈妈说的话:只希望我的女儿健康快乐。

同样祝福给大家。

  《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读后感(二):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累不可怕,抑郁才可怕

  

2021年跨年前夕,某互联网大厂的一名员工,凌晨一点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昏厥,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23岁。

23岁,本该是花样年华,却这样猝死,真的很让人惋惜。

可惜的是,姑娘为公司开拓业务,付出了生命,换来的却是公司一句意味浓厚的回复:

其实,姑娘的事例绝不是首例,在此之前,就传出过在工作岗位上“过劳死”的现象。

日本设计师汐街可奈就曾经历过这些,她在某次坐地铁的时候,想到自己每天过度劳累,差点就想用卧轨自杀来结束自己疲劳……

后来,她将自己在血汗企业陷入职场过劳、患抑郁症、差点寻死的亲身经历画成漫画《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

书中,作者用当事人角度展示了超负荷工作的职场人的身心状态、为什么明明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应该如何摆脱过劳状态。

《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一上市就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推特上有30万人转发,有人表示:“读完此书后感同身受,泣不成声。”

“如果没读到这本书,我现在肯定也是处在濒死的工作状态。”

……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曾和作者汐街可奈一样,工作正在处于崩溃的状态。

1.为什么死神离得那么近,你却毫无知觉?

汐街可奈在为工作过度感到崩溃想自杀的时候,她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其实是患了抑郁症。

当时,她每个月大约加班90至100个小时,每天晚上,都是跑着冲进末班电车。

在四下无人的地铁车站,她想:只要我现在踏出一步,明天就不必去公司了!

一步,只要一步,只要踏出这一步,明天就不必去公司了……

就这样,她差点就自杀了,而她自己却毫无知觉。

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身心得不到休息……其实,现在有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日本国立精神.神经中心精神保健研究所的北村俊则医师针对18岁以上的男女进行的调查,针对“你曾经罹患过精神疾病吗?”这个问题,100 位男性之中有16人,100位女性之中有27人回答“曾经罹患过精神疾病”。顺道一提,所谓的精神疾病指的是抑郁症、焦虑症、恐慌症等心理上的疾病。

而我们大多数人,在自己得了心理疾病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

或许也有人意识到了,却不想承认,认为罹患心理疾病是太软弱的表现。其实,罹患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根本不必责备自己太过软弱。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有问题的人,并不存在”,就连身为精神科医师的结城医生都会陷入压力过大,导致“失眠、食欲不振、以及不想去工作的状态”,更何况我们平常人呢?

2.明明崩溃却无法辞职的原因

成年人,大概都有十分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

别人都那么努力,为什么我会觉得累?

有些前辈年龄比我大,却还在加班,我有什么理由早早下班?

这份工作来之不易,辞职了我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吗?

身边的同事都很好,辞职了很舍不得……

不能辞职的理由有很多,甚至还有人觉得

不想无法离职的原因,是觉得自己的工作至关重要。

曾经有一位快要离职的同事,他在离职前曾担忧自己离开后,工作无人能替。

而事实上,这种担忧根本是多余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地球也不会因为少了你一个人而停止了自传。

B.罗素在《罗素论幸福》中说:人类越是疲惫,就越是无法辞掉工作。抑郁症的征兆之一,就是认定自己的工作极为重要,只要请假,就会造成各种灾难性的后果。

没有哪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当你被一份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不要再责怪自己不够努力。

而是要停下来,问问自己:对我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3.努力固然重要,但身心健康才是根本

努力确实很重要。

人活着,都会遇到必须努力或者勉强自己的时候。

或许有人听到别人在工作上不断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以后,就会觉得“我也必须更加努力”。

但是人类有个体差异,世上也有可以加班200~300个小时的人,而你自己真的可以吗?

不要把别人当成基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同样的事。

日本厚生劳动省制定的劳动时间基准:每月平均加班80小时是过劳死界线。

所以,在你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成果还身心疲惫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地找出原因,拟定解决方案,或是寻找心理医生。

一定不要苦撑。

没有健康,一切就都失去了意义。

如果你不想成为下一个“过劳死”的人,那么一定要珍视自己的健康。

活着的意义,不全是为了工作,生命本身是美妙而精彩的,所以不能为了工作而放弃了一切。

汐街可奈的《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写得很现实,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或许我们都曾为工作心力交瘁,却没有勇气辞职。

其实,“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调整身心,重新出发,世界比你想得广阔。

愿每个人,都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读后感(三):连续加班过劳死,精神崩溃仍不敢辞职:现代人的职场压力有多大?

  

01

最近某电商平台员工猝死的新闻让“过劳死”这个词语再一次回归大众视野。23岁的鲜活生命在连续不断的加班强压下骤然离世,让人惋惜。

然而,该平台官方账号却以高傲的口吻回应“底层人民”: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

其实资本家们这类口吻早已屡见不鲜,之前就有某知名餐饮企业老板站出来为“工作福报”说话:“996太弱了吧,我们公司的715才算拼。所谓715即,每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15个小时。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加班,还半夜开会......”

“辞职?你不干,有大把的人顶着你上。”

02

其实,“过劳死”并非中国专有的一种现象。这个词,最早就出现在日本。

当时东京医学界小有名气、专门从事“过劳死”研究的关哉博士说:“所有企业的情况都十分糟糕。许多年轻人从学校一出来就直接参加工作,工作紧张而又单调,有时甚至不分昼夜。”

据统计,日本5年内368起过劳死,自杀的人数每年更是上万。

九十年代时,一位43岁的广告公司职员“过劳死”,妻子从丈夫的记事本中发现这样的自述:“人们开始习惯于奴隶式的安逸:他们被钱买下,被工作时间困住,不能丝毫反对上级,就连薪水也是严格规定好的。过去的奴隶还能有时间和全家一起吃顿饭。”

“奴隶都不如”,这是日本人在上世纪就给自己定下的基调,所以他们发明了“社畜”一词,用以自嘲。

03

纪录片《过劳死—你不知道的日本社会的另一面》,曾记录过日本社畜的残酷生活。

程序员中原翔太说:每天早上8:30—凌晨2:00都是工作时间,加班已经成为常态。每天无偿加班超过8小时,持续了两三年,在这两三年中,他每天只有电脑屏幕,听不见周围的声音,甚至有时候恍惚到上司的声音都听不到。

在高强度工作状态下,他几乎自然而然就步入了过劳死前期状态,各种身体疾病纷至沓来,但他的第一反应是:不能让公司发现。

不然他就会被公司辞掉,连给自己治病的钱都没了,于是陷入:“继续过劳——用过劳赚来的钱治病——治病后继续过劳——等待过劳死”的状态。

除直接给身体上带来损害,精神上的伤害也应该属于“过劳死”的一部分。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数据,因为工作而导致精神障碍的人数逐年增加,不堪压力心情抑郁导致自杀的打工者大有人在。

2015年,在电通公司工作的高桥孝自杀身亡时才24岁。在她去世前的几个月里,她已经超时工作了105个小时。

那一年的圣诞节,本是其乐融融的开心日子,她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两条消息:

“我想死。”

“我身心俱疲。”

04

即使这些社畜们夜以继日地加班,忍受着各种不合理的对待和老板的压榨挑刺,甚至身体损害、精神崩溃,依然还是有很多人不敢辞职。

他们的理由无非是: 万一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下一份工作难道就会更好吗?存款不够、害怕爸妈担心......

这些不安和焦虑,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被奴役着。

日本设计师汐街可奈也经历过这些,后来她将自己在血汗企业陷入职场过劳、患抑郁症、差点寻死的亲身经历画成漫画《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让无数有相同经历的读者感动落泪。

书中从当事人角度展示了超负荷工作的职场人的身心状态、为什么明明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应该如何摆脱过劳状态。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压力,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汐街可奈认为,人在承受过大压力的时候,会看不到逃走的选项。那些在血汗企业卖命的职场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看不到辞职后的其他选择,从而不敢为逃脱压力而努力。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

“人类越是疲惫,就越是无法辞掉工作。忧郁的征兆之一,就是认定自己的工作极为重要,只要请假,就会造成各种灾难性的后果。”

作者就是想告诉我们,在这种血汗企业辞职之后,你的职场道路会更加宽广。

05

日本劳动法是规定每天8小时工作,一周工作5天的40个小时工作时间。但遗憾的是这个劳动法只是规定了一般情况,企业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规避,管理层不计算工作时间、业务成绩和工资挂钩、竞争机制等等让员工自己拼命工作,从而达到目的。

2011年日本劳动法严格了对过劳死的认定:在出现身体状况问题前1个月工作加班超过100小时,或者2-6个月内有一个月超过80个小时的加班,即可认定为过劳,公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公司敢推行996工作制,那就等于一个月工作12*6*4=288个小时,比正常工作时间超过128个小时,足以构成过劳死的认定。一旦超过这条线,不但公司要对后果承担赔偿,并且各种媒体也会对公司口诛笔伐,造成社会影响。

2015年的电通就是因为24岁的新人每个月超过100小时的加班导致压力过大自杀,而被厚生劳动省调查,结果是社长辞职,电通所有公司被行政警告,赔偿金超过1亿日元,行政罚款50w日元。

06

日本因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家劳动力正在大量减少,这意味着更多的人需要工作更长时间。中国在人口老龄化这一点上,正在重走日本的发展之路,这也就意味着,延迟退休是必然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997、715的公司上班,未来四十年间,你要不断地重复这样的生活。按照现在过劳死不断上升的数据来看,我们能否健康活到退休,还是个未知数。

最后,我想借用日剧《我,到点下班》中的一段话,

“不要做那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要学会享受生活,认识不同的人,拓宽自己的眼界,不断积累类似的经验才能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钱,是赚不完的,别让自己“有钱没命花”。

希望每个在职场拼搏的小伙伴们,都能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更爱自己。

  《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读后感(四):身在职场,你要记住:比“不够努力”更危险的,是“过分努力”

文:海棠女侠

2019年的上半年,我曾经经历过一段特别难熬的日子:

当时的我,一边在一家单位上班,一边准备着国家公务员的考试,下班之后还要照看两个不到五岁的孩子。

虽然有公婆帮忙,但是他们也都是接近70岁的老人,经常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而先生又因为工作原因长期驻外,家里能主事的就我自己。

2019年的4月下旬,是我所在城市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日子。为了这次考试我已经准备了很久,最后一个月更是玩命地冲刺:

趁着上班工作不忙,跟领导说明情况后,我上午花两小时做一套行测,中午用一个小时自己批改加总结错题;

下午花三个小时做一套申论,再用一个小时对答案、重写。

一天梳理完两套试卷,赶八点之前回家。

本来精神已经高度紧张,结果刚冲刺了两个星期,家里开始出状况:

两岁的儿子发烧腹泻,闹腾了十来天才逐渐好转;婆婆不明原因头晕,她坚决不住院,我领着她在社区医院打点滴,一个星期的时间她几乎不能动弹;闺女在上幼儿园,每天还得接送……

将近两周的时间,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眼看着考试在即,我制定的冲刺计划还有那么多没完成;孩子因为生病睡不踏实,晚上总是哭醒,我整宿地睡不了觉;婆婆病恹恹的样子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好……

一着急,考前一个星期,我自己的身体也出了问题:乳腺发炎引发身体持续低烧,整个脑子昏昏沉沉,疲惫到无法思考,做题时完全找不到感觉,模拟的分数一次比一次低,我哭都哭不出来。

心情灰暗之极给先生打电话,先生也很着急,可又脱不开身,他试图安慰我说,要不,咱别考了?

我眼泪一下就出来了:不行,一定要考,死了都要考!那么难我都一直在坚持,为什么要开考了却要放弃?一定要考!

以这样的状态去去参加的考试,那一年,果然没上岸。随后的下半年,我开启了漫长又繁琐的就医问诊之路。

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依旧觉得特别难过:

我为什么就不敢“刹车”呢?为什么要给自己压力那么大呢?为什么明明精神都要崩溃了,却还一定要自己硬抗?为什么那么惧怕想象中的失败、不敢接受真实的、平凡的自己?

直到我看到日本漫画家汐街可奈与精神科医师结成裕合著的漫画书:《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我才惊出了一身冷汗:

比“不够努力”更危险的,是“过分努力”,前者只是会让你平庸,而后者,则可能把你拖进黑暗的深渊,甚至死亡的地狱。

“如果不趁着“还撑得住”的时候下判断,就会失去判断的能力。”

这是这本《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对于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巨大的人来说,能不能及时察觉到“危险”,敢不敢及时“刹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觉知,它是区分“该不该继续努力”的关键。

因为一旦你超过了临界点,很可能会陷入“习得性无助”:

马戏团里的大象经常被用来当成例子:

当大象小的时候被系住脚踝、拴在木桩上,它用力挣扎也摆脱不掉,时间长了就会停止挣扎、放弃反抗。

而当小象长成大象后,哪怕它已经可以轻易地拔起木桩,也不会再反抗——长时间的禁锢,早就让它没有了逃走的念头。

人类也一样,当强烈的压力持续来袭时,如果你没有在尚有余力逃脱时尽力逃脱,就会变成命运的傀儡——

重压之下你会只会本能地思考如何保命,而完全看不到还有可以逃走的可能。

所以,这本书里强调,当你在持续努力时,千万不要总拿自己和别人计较;

人最重要的认知是意识到“人类存在个体差异”,我们本来就与别人不同:

有人可以一周工作80个小时而毫无倦意,但有人却是工作40个小时已经“超负荷”运转;

有人疲惫到极点时会不自觉地情绪暴躁、无法持续、“症状明显”,有人明明已经非常累了,却是自己却没有多大感觉,比如只是头晕想吐,或者脑子有些麻木;

就连因为过劳而导致的死亡,也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是猝死,有人却是慢性疾病发展到癌症,在煎熬中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所以,为什么要因为别人工作很努力,我们就一定要工作很努力呢?为什么别人能完成的事情,我们就一定要做到呢?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在某件事上就是不行呢?

要让自己具备“不努力”的勇气,这或许比“努力下去”更难,但是它是保证我们身心健康最重要的一步——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不管现实状况有多么紧急、别人眼中你有多么重要、理智告诉你有多么不可以休息,当你累了、坚持不动了、实在无法向前了,那就躺下来好好休息——

相较于逻辑和理性,我们更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它们才是最重要的“现实”基础。

如果我已经“刹不住”车了,那该怎么办?

这也是经常会出现的情况——

当你对于当前的工作非常喜欢而沉迷其中时、当你被裹挟在加班的狂热中无法撤退时,当你发觉自己貌似已经抵达“危险的边缘”时……

要不要去医院的身心内科或者精神科就诊?去的话会不会被人认为小题大做?是不是我稍微放松一点就会好起来?

在这本《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精神科医师结城裕给出了五个要不要去医院身心内科或精神科就诊的标准:

1.失眠,比如钻进被窝过了一个小时还是睡不着,状态持续一周以上

2.食欲不振,喜欢的食物摆在面前也不想吃,或者吃任何东西都不觉得好吃;

3.不想工作,一到上班时间就忧郁不已,甚至出现反胃等身体症状;

4.无法从过去喜爱的事物或者嗜好中感受到快乐;

5.萌生寻死的念头次数变多。

上述五点之中如果有三点或以上症状符合,且持续时间超过两周,最好立刻前往医院就诊。即使只有一两点符合,如果持续时间一个月以上,也该考虑去医院就诊,寻找专业人士帮助。

结城医生认为,心理问题无小事,“即便是慢刀子,也一样可以杀人。”

如果我真的罹患了心理疾病,是因为我自己太软弱了吗?

对心理健康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心理有毛病的人就是自己太脆弱,想得太多”。

这种简单粗暴的理解不仅会迅速熄灭心理疾病患者求助的热情,甚至会把他们带入更绝望的深渊:

为什么不是他们,而是我?

在这本《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中,作者诚挚地写道:

罹患心理疾病在日本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得过心理疾病,你并不是特例;

心理疾病的病因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各占一半”,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患病的可能。

所以,如果你发觉自己的心理状态有问题,千万不要认为“都是因为我太软弱”,而要勇敢去求助——这事其实很平常。

那么,对于天生敏感、心理素质较差 的人,要怎样做才能呵护自己娇嫩的心灵?

作者简明扼要地给了如下的建议:

——别顾忌别人;

——别扯上关系;

——别参加“不幸比赛”:

——别看:

——别考虑以后:

——别逞强:

……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的过瘾?虽然每个人都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抛开所有的关系、过着完全独立的生活,但是两位作者认为:

在顾虑他人和照顾自己之间,总有一个优先顺序,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抱歉,我还是想先照顾好自己” :

把目光放在当下、把焦点放在自己内心,让自己身心舒畅、情绪健康,比任何伟大的人和事都要重要。

最后,跟大家分享作者自己“放弃努力”的故事:

“我曾经放弃梦想两次。第一次是设计师,因‘过劳’感受到了生命危险,所以转了行;

第二次是做漫画家,虽然出道了好几次,却一直画不出畅销作品,又辞了职。

在旁人眼里,或许这是一连串的逃避,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在这两方面都全力以赴了,并判定这不是我的人生该有的路。

人活着,就会遇上各式各样的转机。后来,我随手画的一副关于心理压力的漫画,居然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反响,我终于也出了名;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原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啊。”

读到这篇文章的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请记住,世界很大,别让当前的压力困住了自己~

作者介绍:

年龄30+,二胎妈妈,拥有全职工作一份,努力在家庭与工作之间保持平衡; 2015年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目前持续学习中;日常坚持读书、码字、运动,让心灵与身体保持在线激活状态;

2021年计划与66个陌生人完成心理咨询对话—如果你有故事,我愿意倾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