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鹅鹅鹅》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17 04:46: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鹅鹅鹅》读后感摘抄

  《鹅鹅鹅》是一本由二冬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鹅鹅鹅》读后感(一):向往

  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了作者二冬写的文章,觉得挺好的,就关注公众号了,看他分享在山上的日常生活,觉得他的文字文章写的挺好的,然后从当当网上买了这本书,收到之后,迫不及待的打开,书的纸质挺好的,里面的文字和图片也挺清晰的,看完书的感受就是,虽然远离城市,但是也丰富多彩,有狗狗土豆的陪伴,有各式各样的蔬菜,在繁忙的工作中,在压力山大的情况下,也会很羡慕向往这样的生活,真想也过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鹅鹅鹅》读后感(二):越看越生气的书~

  

在看完《大地清凉》后系统里推荐了,二冬的《借山而居》,去图书馆借没有倒是有这本就借回来看了下!从开头给人的感觉就不太好,耐着性子读完,越读越生气。劣质的图片和一些轻飘飘的话,就这~

本来还想再给次机会看一下《借山而居》的,居然有人写《鹅》比《借》更好,这下倒好,看来是省时间了。

很久没看书了,现在出书的门槛已经这么的低了嘛!

平时都很少写书评,实在是因为看得太生气了,看了几本乙一和森见登美彦的书勉强拉了回来。

  《鹅鹅鹅》读后感(三):摘录

  电影《上帝也疯狂》里,原始部落的非洲人就很害怕拍照,觉得拍照是把灵魂取走了,像巫术。这感觉很棒,自拍,元气大伤。 于是,你成了你的“神”。和知道了“犯太岁”就得去烧香,不知道“犯太岁”就不用去烧香一样,你就是你的“神”,同时你也是你自己的“鬼”。我们每个人都充当着造物主的角色,我们是“鬼”,是人,亦是神。 比如这个阴森荒芜、不被村里人看好的北场,其实在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它三年以后的样子了。我站在这破败不堪的院子里,感觉大脑自带特效工具,砍树拆墙挖水池,两分钟就上演了一遍,而住进来后的改造,只不过是在实现最初脑海里上演过的那些特效。 和学所有的技能一样,经验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我相信一个人的生活只要足够有趣,一定是脑袋撑起的,天眼一开,五步之内,必有芳草。而一个内心没有诗的人,是看不到诗的。唯有眼睛,不可复制。所以两年前《续借山居》里我就清楚,火,只是“存在”的泡沫罢了,只有诗和画的尊重才是持续的温度。 “刻意”是过程、技术,“随意”是结果、高度,多数优秀的艺术创造,都是在完善“刻意的随意感”, 真正的隐,显然是隐于内心的智慧,那些有庞大的格局、审美力,清醒通透的脑袋,他们在哪里生活,就是在哪里隐居。 有心观物,万物可见,有心是前提。 所以中庸与平衡,都是为了生存 问:你觉得艺术是什么?二冬:一种视角。

  《鹅鹅鹅》读后感(四):从“隐居”到“乡居笔记”

  这本书我在读之前就没有太大的心理预期,因为前年读过一本作者写的书《借山而居》(前面的读书笔记里应该有),当时也没觉得多么打动人心,但听说那本书很火,卖了20万册。事隔两年多,作者再出新作,就是怀着想看看作者生活的怎么样啦的心情在等书降价,果然电子书降价了,就买来读读。只要这个作者不是太差,伤害到了我,一般我读过一本,TA要是再出新作,我必然会买,如果要是被某一位多产作家的某一本书深深打动,我会毫不犹疑的把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书都收集齐全,哪怕价格不菲,也遇到其他的书质量参差不齐,但还是要齐全。

  刚翻翻了上一本《借山而居》,感觉当时的作者净说隐居的好处了,美啊,自在啊,可是这本里就有一些生活的烦恼了。我还挺喜欢欢作者的这一部分真实,住在山上隐居到底好不好呢?听起来不错,可以躲避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可是山上的美和糟糕总是一半一半吧,甚至在有的人看来糟糕可能不止一半。白白的大鹅看起来优雅,但是可能乱拉乱尿,咬坏你心爱的花花草草;猫猫可爱,但是可能会偷吃你仅有的荤食和咬坏你的物品,极可能是一只来去无踪的野猫;狗狗也好,但是山里的狗狗可能身上会带回来一堆蜱虫,被蜱虫咬到的狗有可能得狂犬病,被蜱虫咬的人,有可能感染病毒丧失生命。更别提什么蛇虫鼠蚁,大自然就是这样充满了其它的生物,准备好和TA们一起生活了吗?

  到山上隐居也不是与世隔绝了,也可以下山和朋友聚聚,看电影吃小吃,还有爱占小便宜的邻居,这次二冬也开始说我们村了,这让我想起来了写阿勒泰的李娟。人住在山里,人少,植物动物多,人就容易变得敏感和渺小,知道自己不是这个世界的主体而只是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而已,因为看电脑看手机的时候少了,可以生发出很多情绪。作者二冬还是孤独的吧,要不怎么给自家的活物都起了人的名字,狗叫郑佳,鸡叫凤霞,鹅叫幼婷......这本书完全可以叫乡村纪事了,可以说和隐居也没什么关系了,刻意显随意,随意也显刻意,想知道二冬也赚到钱了,什么时候准备下山?

  《鹅鹅鹅》读后感(五):我有十二棵可以吃的树

  坦白讲,二冬《鹅鹅鹅》中有很多观点我是不认同的,但这并不妨碍我读完这本书,毕竟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都是偏执的。记得看他第一本书《借山而居》时,我同时也在看高晓松的《晓松奇谈》,每期开场白那几段话,特别是最后一句“读万卷书,才看得清浩月繁星”,总让我觉得很亢奋,充满敬意。那时候我看二冬写自己看书很少,也并不特别强调阅读的意义,我就觉得啊,这样也不错呀,或许看多了并不真的就看清了皓月繁星。有碰撞,有火花,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才更精彩。

  当然,我也会猜想一个人究竟可以坚持多久隐居在终南山上生活呢?谈起隐居生活,我首先想到的会是松浦弥太郎极为推崇的日本诗人高村光太郎先生(1883-1956),回忆起他素雅质朴的文字,我就会想我们这代人真的有能享受那种“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六平米小屋中间,点起地炉的火,看着窗外积雪三尺的景色,便不由得想起了日莲上人被流放到佐渡岛,在塚原的一间庵室里被雪掩埋的故事”生活的吗?

  二冬一个人住在终南山上,人少但还是很热闹的,除了有一堆“宠物”还有邻居、访客来玩,有事就下山。他养了很多“宠物”:两母一公三只鹅,其中一只叫幼婷;叫晴晴的猫;叫土豆、叫蓝蓝(在四个月大时生病死了)、叫郑佳(因贪念女色,又名郑伯光)、叫马犬(不到1个月就被人偷走了)、叫小宝、叫小七的狗;一群经常挑衅他的老鼠。

  二冬虽然嘴上不饶人,不停吐槽“宠物”们,但其实通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它们的爱。比如对鹅,他说“听说鹅的寿命有三十到五十年,个别条件好的,还能活过百岁,感觉是不会给我‘如果再养一只’的机会了。”特别是看到他写槐花,说“它可以开上千年,我却只能看几十次”,还让人觉得有点小伤感呢。

  原本以为这样的“隐居”生活很潇洒,谁知他平日事情还真多啊,喂鸡喂鸭,养猫养狗,种花种地又栽树,还要修摩托车,我以为是主业的画画写诗写文章这些倒成了“忙里偷闲”呢。只是偶尔看见二冬在书里认真讲起道理来,就觉得有点怪怪的,还是更喜欢他写自己的生活。

  放下书,我想啊,二冬这不就是一位年轻气盛的少年嘛,他可是有十二棵可以吃的树的人啊,哈哈哈。是的,“只有山野味的花,才配终南山的篱笆墙”,这里是属于他的江湖,也是属于他的世外桃源。

  《鹅鹅鹅》读后感(六):小隐隐于野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讲归隐对于年轻人而言可谓太过奢侈。生于八〇末的二冬,已定居于终南山数年,大抵是多少人艳羡又无法企及的梦想。

  二冬的《鹅鹅鹅》,是继《借山而居》之后作家再度书写自己的田园生活,并没有多少禅意,而颇近地气。归隐于终南山的生活,并非是我们臆想中的闲云野鹤,如若仙人,而更多是一种接近自然的“随性”。书的核心,正如二冬援引明代诗人唐寅的《言志》一诗中所写:“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书名虽为“鹅鹅鹅”,但书中更多的笔墨则花在狗上,作者二冬先是养了一条狗土豆,然后有了朋友郑佳送的第二条狗,后又接纳了一对姐弟小六、小七。翻阅时曾试想大抵如果在今年本书叫“旺旺旺”,阅读时更为应景,是为说笑。

  平心而论,《鹅鹅鹅》并没有优秀到必读,更适合小清新的消遣,以及浮躁匆忙心态的纾解。在书中可以深切感受到这样一种小确幸:琐屑之事最有趣。

  二冬所列举的属于“小隐隐于野”的小确幸,包含了实景与想象,读完令我印象深刻的大抵有如下这些:

  朋友买了不喜欢的藤本月季苗,幸而遇到卖家发错了货,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归家后小狗的欢迎拥抱,走心而热烈,让人足以忽略其“重色轻友”,把看门的狗生,活成了宠物;

  叮当作响的风铃,令人欣喜,因为让人可以有希望想象,也许有另一个神秘世界的可能;

  生活于山间的女子,无须成为村姑的模样,穿着丝袜抡锄头的姑娘最自信……

  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正是因为所谓归隐,行为只是表象,内心才是重点。“很多人在城里住,每天都在生活,但大多数人都只是‘活着’,只能看到城市的现实,而有些人,就能看到艺术,一种诗的存在,现实之外的超现实。”所谓脱离了低俗趣味的高雅之境界,需要回归“自然一点”,高雅而不刻意,甚至不自知。保持原本的状态与初心生活,寻找生命中的和谐与美好,的确弥足珍贵,在喧闹的城市更是难上加难。

  二冬某种意义上做到了归隐,尽管只是小隐隐于野,但一个三十岁的男孩,能与普罗的英雄主义和解,本也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亦充满了诗意,如此遭逢,甚是幸运。

  就像书末采访的最后一段所写:炉子很暖,外面阳光很好,雪在化,你看,太阳一出来,压在枝头的雪,就化成了水。

  《鹅鹅鹅》读后感(七):二 冬 谈 吃

  二冬谈吃,令人印象深刻,视角和味道,都与别的美食作者不同。 他说:“ 吃起来跟小鱼儿一样,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一听就是来自穷困的比喻。农民以前日子过得穷,吃不上肉,所以很多菜都希望能做出肉味儿,吃起来跟肉一样,是对一个菜最好的评价了。” “ 吃过好的才知道不好的为什么不好,但很多时候,人并不会细究生活中的每一个逻辑,所以就靠经验,提高自己的判断力,“见过” 、“ 走过”、“吃过”、“试过”,总是比“知道”、“想过”、“读过”、“听说过”更直接一些。” “ 后来,我离开了河南,来到西安。想起儿时的美食,才意识到,很多都是穷困的产物。比如“面蒸鸡”,就是把鸡肉切小块,裹上厚厚的面粉,油煎一下,放到锅里蒸,像粉蒸肉那样,并且不但要裹上面粉,还要擀一张面皮垫在下面,这样一只鸡,就能吃出两只鸡的量。比如“面筋”,我奶奶就说,吃起来跟肉一样;还有槐花裹面粉油煎一下,吃起来就像小鱼儿一样,或者干脆就把豆筋叫作“人造肉”。

  “ 穷惯了,当一个穷人去形容一种美食的时候,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比喻就是像肉一样好吃。”

  “ 红薯干稀饭也很好喝,驻马店的特色小吃,就是将红薯干煮到碎碎的,再搅点面水倒进去,煮成糊糊粥。然后喝一口,除了红薯自带的香甜,还有颗粒感。我爸每天的早餐,就是打点面糊糊汤,放点红薯干,养胃又有营养。”

  “ 槐花蒸得好不好,要看槐米蒸出来是不是一粒一粒的,而不是一团一团的。蒸熟了的。很简单,就是洗干净裹点面粉就行了。蘸水自己配,每个地方的口味都不一样,油泼辣子、蒜、酱油,再切点小葱花。老家的吃法是直接浇蒜泥就行了,当然,香油一定要多淋点。清炒的话,只放点盐。”

  二冬的菜谱,有一种槐花的清寒味道。

  《鹅鹅鹅》读后感(八):春有百花冬有雪,也有泥巴和虫咬

  比起那些扎着发髻,穿着布袍或长裙的“隐士”,二东更像是个修行者。

  在那个简单修葺的小院里,无论寒暑秋冬,无论清贫富足,每日怡然自得。

  很多人从喧嚣的城市逃离到乡村,美其名曰追寻心中的宁静,但是过不了一段时间,就又忙不迭的回去了。因为乡村生活也太静了,没有商场,没有电影院,没有party,静的让人空虚又发慌。

  能像二东这样端着一杯茶,做完一天给自己规定的事(绝不超过三件),然后闲闲的在山头看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发出:“每年四月中旬,门前就会开满槐花,白花花的,很魔幻,每开一次,就又是一年。只是有点失落的是,它可以开上千年,我却只能看几十回。”这般的感慨,倒真有点参禅悟道的意味了。

  当然二东也并不孤独,他身边有一群伙伴。

  比如叫郑佳的狗,比如凤霞的鸡,还有满篱笆白色的草本蔷薇,在地里种的精心伺弄的蔬菜,他们都是二东的伙伴,各有各的意趣,各有各的生活,有了这些,有没有人在身边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长期在山里生活,物质欲望会变得极低。摩托车坏了修修补补,只要能开就行;食物不过是应季的蔬食,山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衣服一律是最简单的样式,因为也不会发自拍到朋友圈;连日常生活里所要处理的事情也不会超过三件,因为超过三件,作者说他会应付不来。也因为事少,眼睛和头脑都变得更加清明起来,看人看物,会有更多的体悟和了解,懂得不随便去加以定论,一旦不去批判这个世界,也就更少了很多烦恼。

  这样的日子,慢慢的就连同自己本身都融入到这座山的四季循环之中,仿佛渐渐能窥得到一点日月星辰的规律。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只是我们得到生命,认识生命,过于简单。”当真有趣。

  《鹅鹅鹅》读后感(九):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大冰说: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看过二冬的《鹅鹅鹅》这本书之后,我相信了,原来真的有人过着我想要的生活!

  相信很多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归隐田园的“隐居”梦,只是真正能过上这种生活的,恐怕是寥寥无几。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我想要的生活,是想能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有一处小院,有一间大大的书房,院子里种些花草,每日不必为生计奔波,可以喝喝茶、看看书,偶尔约三五知己一起谈天说地、品尝美食。只是现在的生活,住在钢筋水泥的建筑里,呼吸着并不新鲜的空气,每日为工作所累,生活中好像总有忙不完的事情,难得闲暇。

  我时常问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呢?我无法回答自己。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选择,并没有人规定你的生活方式,只是往往我们好像又无从选择,为了生计,为了这样那样的理由,我们生活在重重枷锁之中,即使拥有的很多,内心依旧缺少幸福感。

  读《鹅鹅鹅》这本书,你会发现,其实作者的生活很简单,幸福也变得很容易。作者的笔下,有鹅,有猫,有花,有树,有虫,有美食等等。书中的很多事物和场景,其实都很平凡普通,但读起来又是如此生动。

  我们也都羡慕借山而居的人,但真去体验那样的生活,可能往往放不下很多东西,或者又觉山中清苦。作者二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对生活知足而随意。他的山中生活,其实也有苦有甜,但他“不写泥巴路滑,不写雨季漫长,不写虫咬,不写冷。不值得写。苦的存在是为了让甜成为甜。”

  我们生活的不开心,其实往往也因为追求太高,让自己太累。内心知足,多一份快乐,也就少了一份痛苦。不能长期住在山里,那也可以偶尔去山里转转;不能种满园花草,那总可以在阳台养上几盆……想要的生活,或许并没有那么难实现。

  愿大家心有期盼,都能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也许我们做不到像二冬一样的洒脱,没有勇气去舍弃现在的生活选择避世而居,但只要心有终南山,便处处都是终南山。

  《鹅鹅鹅》读后感(十):你的有趣,源自真实

  当我意识到一切皆虚无的时候,才慢慢感受到存在——唯有此刻,此刻有光,此刻坐在炉子旁。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它摆放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朴素的书名配上黑白封皮,在一众花花绿绿挖空心思博人眼球的图书产品中,显得格格不入。《鹅鹅鹅》,作者二冬。

  网上是这样介绍二冬的——“诗意生活”“山水田园”“返璞归真”“造梦家”“佛系”,再一看,80后,好嘛,比我大不了两岁,竟然超凡脱俗,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退休后生活。

  二冬养鹅,“但你要跟鹅较劲,鹅就会觉得,全都是你莫名其妙地欺负它,把你当坏人。”

  二冬赏花,“为什么形容姻缘用桃花运,不是杏花呢?大概就是在归家路上,桃花落一片在头上,是粉色的印记,而杏花梨花都偏白的缘故。桃花运,听起来就像落在眉角额头的口红印,还是明星同款的。”

  种菜、养鸡、上山、下田,这些发生在村子里最平凡的小事,在他的笔下变得有趣起来,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有趣,源自真实。

  是的,真实,是现代人特别缺乏的特质,大家都戴着面具,急匆匆地奔跑在人生之路上。只要于我有价值,我就愿意陪你尬聊哈哈哈。反正大家心知肚明,谁都没有展示真实的自己。眼中只有利益,心里还有面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想想看,你在朋友圈晒的美食,你是否认真享受过?你晒的樱花,你是否用心欣赏过?假装自己岁月静好,却连自己最真实的一面都逃避。

  二冬很直白,丝毫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宝贝自己的鸡,“即便有朋友到家里来买了鸡肉上桌,他也会尽量避开家里的鸡,以免面面相觑,气氛尴尬……”也会在鸡踩断了已经开花挂果的青椒苗时,跟它怄气,“太可恨了,一大早的,我想进城吃个鸡肉汉堡来镇定下情绪。”凤霞(他养的一只鸡)生病去世的那篇文章,把我看哭了,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因为描述一只鸡的几句话而感伤至此,我想是真实的力量,让我放下了作为“人”的高高在上的架子,认真感触着每个鲜活生命的力量。

  他拍花拍草拍枯枝,他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地心无一物地感受过‘晒太阳’这件事”。是的,我们总是花大量心思追逐太阳耀眼的光芒,却被这光,遮蔽了双眼,忽视它周边那么多美丽的星星。天上飘过的云朵,路边摇曳的小花,都值得我们心无一物去对待,也别忘记,认真对待每天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整本《鹅鹅鹅》读完,我是惭愧的。是的,我根本不care所谓的“诗意生活”“山水田园”“返璞归真”“造梦家”“佛系”,甚至还有点排斥,因为造作,不真实。却没想到造作的是我内心本身,正如“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心中有屎,看别人都是屎。”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饭不着与先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鹅鹅鹅》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