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不要回头》是一本由[英]达芙妮·杜穆里埃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3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一):就看了一篇
就先看了一篇此刻不要回头,戛然而止的结尾让人回味,设计的很巧妙。
甚至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无法去看下一篇,下一篇会更好吗?
蝴蝶梦在初中的时候就看过,家里只有一本上,当时就觉得很吊胃口,后来上大学了再把下看全了,不过尔尔。
相比之下,短篇会更够味。戛然而止,回味悠长
看多了那些前景中景后景都描写的明明白白的网文,还是经典让人致敬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二):B1806 此刻不要回头
考完试看的第一本正经的书哈哈哈
有点点吓人,其实像是第一个故事,明明是善良的想要帮助别人,但是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情,才最后被杀掉了,变成了一个悲剧。
不过能够看到未来的话还是很好的吧!想要看到个彩票中奖号码,啊,好像不劳而获啊!!!想要做一个一夜暴富的人!
但是如果只能看到结局的话也不太好。。。因为人生中的选择太多啦,各种各样的,甚至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都可能改变未来,让我们通往不同的地方。谁也不知道我们现在的选择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只是稍微的改变,不管是想法,动作,还是什么,可能都会影响到我们。
所以可能真的是有平行世界吧?在不同的世界中,同样的时间点,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行为,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结局,想一想还挺有趣的哈哈哈。如果梦里面可以和不同世界的自己沟通就好了,唔,不用沟通也行,就是梦到不同世界中的自己的生活也好呀,这样感觉是在同样的时间中,度过了各种不同的人生,赚了。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三):失望
此刻不要回头一共收录了五篇短篇小说,而在这五篇作品中,只有一篇是对得起达芙妮的名气的,余下的四篇所谓之悬疑小说的情节设计是不错的,但恰恰是不错的情节使得糟糕的处理能力更加明显,雪上加霜。就像是我知道她拥有山珍海味,满怀期待地等着她献上丰盛的晚餐,谁知一吃才发现,她没放盐。寡淡无味,准备多好的食材又有什么用?根本无法入口。悬疑小说不懂得抓住读者的心,不懂得让读者身临其境紧张揪心起来,不懂得有的放矢地安排情节,不懂得什么该抛下什么该收起,那情节设计得多么奇妙结局多么反转都没有意义,只会让读者觉得作者的写作的能力辜负了所有的奇思妙想。
之前看过达芙妮的蝴蝶梦,对她印象还不错,但看了这几篇作品之后,非常失望。
十字架之路是写得最好的一篇。也是仅有的没有一点悬疑色彩的一篇。
众生相。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佳作。
悲哀之路,十字架之路,到耶路撒冷旅行的众人走在一条耶稣为人们的罪恶而死、用十字架救赎世界的路上,可行在此路的每一个人依然为自己的痛苦所纠缠,依旧犯下许多永世难忘的过错,并没有人拯救他们,也没有人原谅他们。谁也不会因为耶稣的受苦而一生一劳永逸。悲哀之路,十字架之路,每个人都在走。
【最后,感谢给我寄书的先生或女士】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四):妙,巧妙,非常妙
《此刻不要回头》这本悬疑短篇小说妙就妙在,当你带着轻蔑自认为看透了剧情的走向,接下来就会给你一个措不及防的转折。我也不出意外成了其中一员,拿到书一段时间一直无暇翻阅,但从开始浏览的时刻起,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手不释卷。剧情说不上跌宕起伏,但绝对做得到引人入胜。
在劳拉那次回头之后,整个事件犹如蝴蝶效应,彻底改变了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这种情况对我一个对佛教因缘一知半解的人来说,让我感悟到回头是因,结识是果。 结识是因,滞留是果这样的一番因果论。 即便你没有发现作者巧妙的铺垫而导致对结局的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也没有关系,因为最后一个故事,会给你你想知道的答案。这是不是也算杜穆里埃给读者的一个圈套,迫使你一步一步进入对她想象力痴迷的陷阱呢?在这个充满诱惑力的笔法下,怎么会有人不为这环环相扣的想象力征服?
如果说《此刻不要回头》这一短篇是本书的红花,那么在我认为,《十字架之路》无疑是最为醒目的绿叶。你能够通过这篇故事,走进耶路撒冷,聆听这里的苦难、见证他们沉睡千年的历史。在这里,你会发现耶路撒冷这三大宗教发源地展现她面纱下真实的一面。你不会因为看见了她表面的美丽而陶醉,但也不会因为她褪下面纱的真实去抵触。
或许命中注定,在我看到这本书是因,叹服于作者的笔法是果。
记住,此刻不要回头!!!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五):真相在不远的前方!
我一直认为悬疑小说不一定非要极度烧脑,极度刺激,并且需要依靠各种各样的反转和精心设计的巧合来增加故事的悬疑性不可。因为有时候,这样的作品往往有着速食文化的特征,读者在读完后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极度快感,但这种快感也会随之消褪的很快。
而这本《此刻不要回头》则不然。它的悬疑性没有达到让你细思到恐怖的程度,也不会一而再的依靠烂大街的反转手法来考验读者的智商。但它确实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悬疑类小说。
它的悬疑性体现在从头到尾的文字、怎么也猜不到的且又合理的情节设定、以及作者所营造的整体氛围中,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写作技巧。前者明显要比后者难得多,从中获得的体验也要比后者大一倍不止。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非常容易的进入作者早已设定好的那些故事情境中,跟随作者的写作路径缓缓而又略带试探性的走下去。
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如此。你不会知道故事中的人物接下来将遇到什么事,但你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些角色产生关切,并对即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充满好奇,这本书的悬疑性就体现在这里。故事中的人物都有遇到死亡这一课题,无论是失去女儿的约翰和劳拉夫妇,还是父亲突然死去的年轻女演员希拉,以及在旅途中被卷入到一起谋杀案中的大学教师。他们都在各自的生活中,因为一起突然的死亡而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面对死亡,他们手足无措,弱小可怜。他们并不知道前方在等待着的是什么,唯一的方法就是继续往前走,真相就在不远的前方!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六):请记住《此刻不要回头》
《此刻不要回头》实在是一出令人惊艳的好戏。五个短篇故事,五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在这五幕戏剧中充满着欧美式的神秘:阴暗寂寥的街道、神秘奔跑的女孩、让人充满好奇与恐惧的通灵者。所有的发生几乎都在瞬息之间,又好像所有的一切都是注定发生。当你读到自己不知所然的时候记住此刻不要回头继续读下去。优雅的而恬静的海湾之下你永远都不知道它藏匿着什么,也许是逐浪前行的飞鱼,也许是炫彩斑斓的珊瑚,也许它是以前埋骨之所厮杀之地,大航海时代的乘船,古籍中一两个字中所说的神秘宝藏,我们无从知晓。压抑住你那颗好奇的心,否则厄运小姐即刻降临。
可能因为本文的作者是英国的原因,它的小说中从来都为爱尔兰留下了只言片语。在这本书中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衰败,冷寂的北爱尔兰,这就像是一个上帝的弃儿,似乎上帝在创造爱尔兰人的时候忘记了将阳光撒在这片土地,爱尔兰人的语言如寒风般凛冽,在北爱尔兰这片土地上生活就好似文中的湖水除了偶尔的那么一两次汽艇划出的波纹,其他时候就像那个暮睡的老头。
第四篇《十字架之路》,一群人前去耶路撒冷朝圣,一幅略显悲凉而又神秘的众生相。耶路撒冷-这个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走在这里仿佛能听到每一块砖石的哭泣呐喊嘶叫。他们是沉睡千年的记忆,他们是苦难的见证者。他们看见了中世纪在这片土地上厮杀他们看见了贪婪的可怕,时至今日这片土地仍在流血,这是一片放逐之地。
当所有的神秘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的时候,请记住《此刻不要回头》。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七):怪里怪气什么的最可爱了
说实话,在这本书之前我并不了解这个作者,书读到一半偶然翻到作者介绍,才发现她是二十世纪初生人。也是想要感慨,英国,甚至整个欧洲,都是一个很慢很慢的地方,就算是今天读阿加莎·克里斯汀娜,故事里的风景都依旧像是在眼前。很是喜欢这样慢慢的、不变的地方。
这本书里的小故事,颇有《九号秘事》的风采。虽然在这个情况下,的确是该反过来说是《九号秘事》有达芙妮的风采了。一些故弄玄虚的小片段,不着急的叙事手法,事无巨细的细节描写,全部都在为故事最后的谜底埋下伏笔。是读来画面感极强的故事,更是很适合影像化的故事。相比较于封面的故弄玄虚,这是一本文学性要大于悬疑/恐怖性质的书,每一个景物描写都展现了作者想要构建完整故事架构的意图,非常英国,非常严谨。
首篇同名《此刻不要回头》每一个人物都很出彩,甚至在悬疑小说中算是破坏气氛的灵异元素我也十分喜欢。这是一个会一直牵着读者的故事,让人迫不及待——对我来说,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小说,能让人有迫不及待的感觉,便能称得上叙事的成功。更何况最后戛然而止的结尾,也是调皮可爱,完全在意料之中却又环环相扣。
其次我最喜欢的,是《边界之外》。这篇和我最喜欢的《九号秘事》中《斯芬克斯之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甚至里面作为谜底的桥段也很相似。这似乎是英国作家独有的调皮,步步为营缓缓设局,看读者扑通扑通接二连三的掉进思维陷阱,然后猝不及防收网。用写作来恶作剧,排演宏大的场景然后达到捉弄人的目的——带来被愚弄的感觉的是精湛的写作技巧,和巧妙的故事结构。每次掉入陷阱的我,都顾不得自己被调戏,而只能连连称奇。
最后一篇《突破》算是给这本书带来一个圆满的结尾。科幻与神学的融合,外加希腊悲剧一般的隐喻,这是一个并没有试图将读者带去哪里的故事。它提出了一些疑问,将人带至纯粹思考的荒漠中,然后丢下了读者不管。至此这本书似乎已完全与它的骇人封面无关,而是变得严肃起来。
至于全书弥漫着的怪里怪气的氛围与笔法,倒是如同英国的天气一样,恐怕会被人埋怨。但是对我来说阴云不散才是最好的天气,因此这怪里怪气也可爱起来。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八):“冰冷”的实体形态
一本令人毛骨悚然的短篇集,适合在不开空调的夏季房间,或者冬季的被窝里翻看。如果读者想要寻找的是一个轻松或者让人能够笑出声的故事,我并不推荐这一本。因为这是一本令人不安、充满了曲折的合集,而这些曲折往往会导致黑暗的地方。令人惊奇的是,每个故事都与其他故事有很大的不同。
标题作《此刻不要回头》是整本书中最为有名的,被翻拍过电影。这是一个邪气十足的故事,一对刚失去小女儿的年轻夫妇在威尼斯旅行,丈夫试图保护妻子免受进一步的痛苦。他们遇到了两个非常奇特的女人,其中一个女人声称自己有通灵能力,她向她们保证,她能在她们身边看到女儿的灵魂…好吧,我承认我没看过电影,却能通过小说的描述,脑补一下昏暗的威尼斯、一闪而过的红衣女孩、灵异的老女人。
《不要在午夜以后》讲述一名住在克里特岛的一家旅馆里的男子,想要一个人独自画画,与大自然交流。他发现了一个空的农舍,因为先前的居住者淹死了。他也不理会警告,尽管这些警告更为微妙。开篇讲述了男子得了某种令人唾弃的疾病,而旅行、单身、偶遇等元素,将读者把“疾病”的真相设想到了某种暧昧的地方;但在结尾作者却偏偏将笔锋一转,令读者咋舌不已。
《边界内外》讲述一名女子在父亲过世之后,拜访了父亲的老友,得出一个(或者说两个)惊人真相的经历。作者在本篇中很坦白地将所有线索铺在读者眼前,让读者边读边想“哦,不会真是这样吧”。和第二篇不同的是,很多读者能够正确推断这篇的真相,但推断正确却也无法给读者带来“挑战作者成功”的喜悦,反倒涌上一股深深的遗憾,这或许也代表了作者的功力。
《十字架之路》和《突破》是本书较弱的两篇,但前者在描述诸多人物的心理活动层面,可谓全作最佳。“十字路”可以看作是“乱反射”一类的先驱作品——考虑到原书的成书年代,本作可谓是较成功的实验性作品。
看完全书再去看作者简介,才后知后觉地发现竟然是《蝴蝶梦》的原作者。这也足以解释了为何本作带给读者那种入坠冰窟的寒颤感。这是一本相当精彩的悬疑故事——虽然在某种程度,部分故事的推理性不够——尽管故事本身可能真的非常的,奇怪。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九):此刻,不要抬头,请一直看下去。
说到悬疑小说,英国的作家可谓是开创派。谈起《蝴蝶梦》,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达芙妮杜穆里埃这个作家对悬疑和恐怖以及弥漫其中的浪漫气氛的把控可谓厉害的。这本小说集,五篇故事,一直看到完,非常过瘾。
此刻不要回头,开篇就是平常的好像剧情小说一样松散的开始,但从两个神秘女人的接触开始,紧张的情绪就来了。从男主的推测到一步步陷入一个死循环的僵局,全文都从男主的第一视角出发,让人有非常强的代入感。好像步着他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那个未知的危险。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也非常到位,从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半信半疑,到最后的真正面对危险的无助,一切都合情合理,真实可触。
不要在午夜以后,也是以叙事的手法,看似优哉游哉的休闲度假,但在前一个故事的阴影里, 读者不自觉地在各处寻找危险的蛛丝马迹。这个过程, 和文章里的男主一样,好像在通往深水区的部分小心翼翼地探寻,既不想被珊瑚扎破脚又舍不得要去一探究竟。明朗的度假胜地希腊的小岛,明媚美好,男主一心想要度过悠哉的单纯的绘画假期,但从入住就开始笼罩了死亡的阴影,使得人感觉暗处阴森森的冷风不时地吹过的感觉。最终他还是探寻到了真相, 但是否他能全身而退, 留个开放的结局给读者。
悬疑小说,最重要的就是能一直抓着读者的心, 让你为这种事态的发展不停地担心,而中间不时出现的小插曲, 看似不经意但都是为最后的结局做了良好的铺垫, 等读完整个故事,发出”哦,那里说过的, 应该能看出来的呀,“这种感叹。好的悬疑一定是有根有据的, 不是随意发展或者是完全不搭嘎的偶然事件,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联系以及因果关系的。这部短篇小说集的特点是文学性非常强,故事叙述的过程通过情感关系发展细致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加上对异国元素、旅行、陌生人、特色街景的描写,就更加有意思,能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短暂地幻想自己就是主人公,面临这种种的情况,再去判断如果是我会不会做同样的选择,还是要逃之夭夭。
除去刚才提到的两篇内容,还有其他三篇故事我不做一一的讲述, 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去慢慢读,真的是很过瘾。炎炎夏日,打一杯冰西瓜汁,满足探寻悬疑的心,真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有些东西, 还真得是经典的人带来经典的故事。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十):极具可读性的短篇悬疑集
这部短篇里的五个故事中,每个故事都有令人惊讶的结局。
但它既没有通常悬疑小说所具备的反转,也没有烧脑的剧情设定,可你就是猜不中结尾到底怎样。
我第一次读时只看懂了开头,却万万没有猜中竟是这样的结尾,以至于每次看到结尾时都要再重温一下故事的开头。
最后才发现,这五个故事的开头与结尾竟完美衔接地犹如一脉倾泻而出的牛奶,丝毫不差,浑然天成。
你得要把每个故事都看到底,再从头仔仔细细地回味,你才能明白这五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它独特的整体性、从头到尾的悬疑性以及通篇干净利落的文字叙述!
我花了一个晚上就看完了这五个故事,却感觉自己好像连续看了整整五部电影。
每个故事在3万字到5万字之间,紧凑、精悍却不短小,每个故事都像一部电影具体生动,平均每个故事四十分钟就能读完。
这是本由五个不寻常的故事组成的悬疑小说集。每一个故事都与其他故事中的环境完全不同,每个角色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而恰恰是这两种组合使得这本书如此不寻常,如此迷人。
故事中的这些人物及其周围的环境真实生动而又让人难忘,它会让你觉得仅仅读一遍根本就不够!
作者杜穆里埃一生发表过17部长篇小说和多部短篇小说,因此杜穆里埃以长于长篇小说的创作而闻名全球。成名作《蝴蝶梦》以及她的姊妹篇《浮生梦》更是成功地将杜穆里埃的写作提升到世界级别的水平。于是杜穆里埃因为写了像《蝴蝶梦》这样的长篇小说而被中国大众认为是浪漫(言情)小说作者。
但知名度来自于误解,一切都是误读。
被中国大众认为是浪漫(言情)小说作者的杜穆里埃,实际上她的作品非常精于氛围描写,有着相当吸引读者的悬疑性以及略为悲伤的文学性。尤其是她的这些短篇小说,被文学评论者公认为具有悬疑小说的气质,能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但与此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杜穆里埃的作品镜头感丰富且充满变化,在本书中,这一特质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因此她的许多作品都被好莱坞大导演希区柯克选中改编为电影,并且每一部都大获成功。
这是杜穆里埃为数不多的短篇佳作集,读者可以反复阅读,并且在反复的阅读中仍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你能从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有恐惧,同时还有兴奋、好奇、困惑、阴谋。
如果你已经在读,你肯定也还会忍不住再来读第二遍,第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