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不要回头》是一本由[英]达芙妮·杜穆里埃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3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一):深夜,不要回头
我自认为我从来不是一个相信宿命论的人,也曾坚定不移的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但是在看完了《此刻不要回头》之后,我发觉我再也不能坚持以前的想法了。假如约翰与劳拉没有来到托尔切洛,假如约翰没有注意到那对打扮怪异的姐妹,假如约翰没有带着劳拉在这个不熟悉的小镇里到处乱逛的话,事情会不会有另外的一种结果。可惜的是,生活不像是放电影,在错过之后,我们还可以去放一下回放,我们一旦走过,就是永恒,因此,约翰最终还是留在了这里,永远。。。自诩为通灵的神秘姐妹,即便她们看到了未来,预见到死亡,也终是无法改变事情的结局,难道在无常的命运面前,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吗? 俗话说,好奇心是可以害死猫的,这话对于落魄教师格雷来说在确切不过了。他本来只是想去找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好好的画上几幅画,为自己挣得一点微薄的收入。但是却为了贪图清静而选择了一个刚刚死过人的房间居住,尤其是这种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似乎在格雷一踏上克里特岛的时候,在格雷选择居住62号房的时候,便注定了格雷的这趟休假必然不会平静了。前房客的离奇死亡,举止神秘怪异的夫妇,就像是有一个小猫爪子在挠格雷,迫使他去追寻着他们的脚印,去探究一些东西,这与利益无关,仅仅是出于人类本能的好奇吧,只是格雷似乎忘记了,除了好奇以外,人类趋利避害的意识才更加的重要。然而格雷实在是太过好奇了,因此他才得以发现那个隐藏的秘密,那个隐藏的杀人现场,只是他发现了她们,她们却也发现了他。。。 这是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短篇故事集中《此刻不要回头》中的两个故事。达芙妮杜穆里埃,也是英国乃至于世界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作家了,她的一生创作了17部长篇小说以及几十种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她被誉为是打破通俗小说与纯文学界限的大师级作家。当年一部《蝴蝶梦》曾经一度洛阳纸贵,一经上市便收获了无数粉丝的心。与《蝴蝶梦》相比,《此刻不要回头》看似逊色了不少,不为更多的人所知,只是如果我们简单的如此认为的话,那么我们真的就会错过这部极为精彩的小说了。 《此刻不要回头》有五篇短篇小说组成,每一篇的文字都不甚多,几十页的样子,所写故事虽然也挂着一个悬疑推理的名头,虽然悬疑的味道并不那么的浓烈,但是你在品味这五篇小说的时候,却又一种特殊的味道在里面,读她的小说,你会忍不住的去感叹这命运的无常,去思考,在神秘的命运面前,我们是否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是否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同样的,这五篇小说不论是在文学性,还是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有着足够吸引我们的东西存在,读罢之后,我们不禁会感叹,这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了。。。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二):真相在不远的前方!
我一直认为悬疑小说不一定非要极度烧脑,极度刺激,并且需要依靠各种各样的反转和精心设计的巧合来增加故事的悬疑性不可。因为有时候,这样的作品往往有着速食文化的特征,读者在读完后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极度快感,但这种快感也会随之消褪的很快。
而这本《此刻不要回头》则不然。它的悬疑性没有达到让你细思到恐怖的程度,也不会一而再的依靠烂大街的反转手法来考验读者的智商。但它确实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悬疑类小说。
它的悬疑性体现在从头到尾的文字、怎么也猜不到的且又合理的情节设定、以及作者所营造的整体氛围中,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写作技巧。前者明显要比后者难得多,从中获得的体验也要比后者大一倍不止。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非常容易的进入作者早已设定好的那些故事情境中,跟随作者的写作路径缓缓而又略带试探性的走下去。
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如此。你不会知道故事中的人物接下来将遇到什么事,但你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些角色产生关切,并对即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充满好奇,这本书的悬疑性就体现在这里。故事中的人物都有遇到死亡这一课题,无论是失去女儿的约翰和劳拉夫妇,还是父亲突然死去的年轻女演员希拉,以及在旅途中被卷入到一起谋杀案中的大学教师。他们都在各自的生活中,因为一起突然的死亡而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面对死亡,他们手足无措,弱小可怜。他们并不知道前方在等待着的是什么,唯一的方法就是继续往前走,真相就在不远的前方!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三):极具可读性的短篇悬疑集
这部短篇里的五个故事中,每个故事都有令人惊讶的结局。
但它既没有通常悬疑小说所具备的反转,也没有烧脑的剧情设定,可你就是猜不中结尾到底怎样。
我第一次读时只看懂了开头,却万万没有猜中竟是这样的结尾,以至于每次看到结尾时都要再重温一下故事的开头。
最后才发现,这五个故事的开头与结尾竟完美衔接地犹如一脉倾泻而出的牛奶,丝毫不差,浑然天成。
你得要把每个故事都看到底,再从头仔仔细细地回味,你才能明白这五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它独特的整体性、从头到尾的悬疑性以及通篇干净利落的文字叙述!
我花了一个晚上就看完了这五个故事,却感觉自己好像连续看了整整五部电影。
每个故事在3万字到5万字之间,紧凑、精悍却不短小,每个故事都像一部电影具体生动,平均每个故事四十分钟就能读完。
这是本由五个不寻常的故事组成的悬疑小说集。每一个故事都与其他故事中的环境完全不同,每个角色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而恰恰是这两种组合使得这本书如此不寻常,如此迷人。
故事中的这些人物及其周围的环境真实生动而又让人难忘,它会让你觉得仅仅读一遍根本就不够!
作者杜穆里埃一生发表过17部长篇小说和多部短篇小说,因此杜穆里埃以长于长篇小说的创作而闻名全球。成名作《蝴蝶梦》以及她的姊妹篇《浮生梦》更是成功地将杜穆里埃的写作提升到世界级别的水平。于是杜穆里埃因为写了像《蝴蝶梦》这样的长篇小说而被中国大众认为是浪漫(言情)小说作者。
被中国大众认为是浪漫(言情)小说作者的杜穆里埃,实际上她的作品非常精于氛围描写,有着相当吸引读者的悬疑性以及略为悲伤的文学性。尤其是她的这些短篇小说,被文学评论者公认为具有悬疑小说的气质,能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但与此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杜穆里埃的作品镜头感丰富且充满变化,在本书中,这一特质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因此她的许多作品都被好莱坞大导演希区柯克选中改编为电影,并且每一部都大获成功。
这是杜穆里埃为数不多的短篇佳作集,读者可以反复阅读,并且在反复的阅读中仍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你能从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有恐惧,同时还有兴奋、好奇、困惑、阴谋。
如果你已经在读,你肯定也还会忍不住再来读第二遍,第三遍!
《此刻不要回头》读后感(四):此刻,不要抬头,请一直看下去。
说到悬疑小说,英国的作家可谓是开创派。谈起《蝴蝶梦》,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达芙妮杜穆里埃这个作家对悬疑和恐怖以及弥漫其中的浪漫气氛的把控可谓厉害的。这本小说集,五篇故事,一直看到完,非常过瘾。
此刻不要回头,开篇就是平常的好像剧情小说一样松散的开始,但从两个神秘女人的接触开始,紧张的情绪就来了。从男主的推测到一步步陷入一个死循环的僵局,全文都从男主的第一视角出发,让人有非常强的代入感。好像步着他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那个未知的危险。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也非常到位,从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半信半疑,到最后的真正面对危险的无助,一切都合情合理,真实可触。
不要在午夜以后,也是以叙事的手法,看似优哉游哉的休闲度假,但在前一个故事的阴影里, 读者不自觉地在各处寻找危险的蛛丝马迹。这个过程, 和文章里的男主一样,好像在通往深水区的部分小心翼翼地探寻,既不想被珊瑚扎破脚又舍不得要去一探究竟。明朗的度假胜地希腊的小岛,明媚美好,男主一心想要度过悠哉的单纯的绘画假期,但从入住就开始笼罩了死亡的阴影,使得人感觉暗处阴森森的冷风不时地吹过的感觉。最终他还是探寻到了真相, 但是否他能全身而退, 留个开放的结局给读者。
悬疑小说,最重要的就是能一直抓着读者的心, 让你为这种事态的发展不停地担心,而中间不时出现的小插曲, 看似不经意但都是为最后的结局做了良好的铺垫, 等读完整个故事,发出”哦,那里说过的, 应该能看出来的呀,“这种感叹。好的悬疑一定是有根有据的, 不是随意发展或者是完全不搭嘎的偶然事件,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联系以及因果关系的。这部短篇小说集的特点是文学性非常强,故事叙述的过程通过情感关系发展细致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加上对异国元素、旅行、陌生人、特色街景的描写,就更加有意思,能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短暂地幻想自己就是主人公,面临这种种的情况,再去判断如果是我会不会做同样的选择,还是要逃之夭夭。
除去刚才提到的两篇内容,还有其他三篇故事我不做一一的讲述, 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去慢慢读,真的是很过瘾。炎炎夏日,打一杯冰西瓜汁,满足探寻悬疑的心,真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有些东西, 还真得是经典的人带来经典的故事。
最近在追《使女的故事》,于是这个有着红衣斗篷的封面就着实吸引人。当然,除此之外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看完把这本书以后,习惯性地放在床头,然后去睡觉。晚上起来借着小夜灯不小心瞟到封面,不禁打了个寒噤,配合书中故事营造在脑中尚未散去的悬疑氛围,着实可以说是消暑利器。
作者达芙妮·杜穆里埃身受十九世纪以神秘、恐怖等为主要特点的哥特派小说影响,因而她的小说大都情节曲折, 在渲染神秘气氛的同时, 夹杂着有宿命论色彩的感伤主义,她被誉为“打破通俗小说与纯文学界限”的大师级作家,这一点在《此刻不要回头》这本短篇佳作集中,也有着深刻的体现。
这是五个没有看到最后就猜不到结局是什么的故事,可能因为是短篇的缘故,所以并未像一般悬疑小说依赖于剧情的转折或说反转去绷紧人的神经,而是侧重于氛围的塑造和铺垫,带着人一点点走向深处去,在尾声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看完五个故事也像是看了五场电影。而读完以后回想起来,又会发现所有通往结局的路在前文中都有迹可循,这种层层推进的节奏实在太适合拍电影了。看似平静温和的讲述或在默默营造着气氛,或为结局埋下了伏笔,凝练细腻,没有浪费半点笔墨(啊,对一切能够运用精准、到位的修辞的人简直都要佩服的五体投地)。明明是令人细思极恐的悬疑故事,但又有着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无论是从可读性还是文学性来讲,都实在是太好吃了!
五个故事中,对《边界内外》和《十字架之路》印象尤为深刻。从一些研究作者的论文中了解到,达芙妮·杜穆里埃出身于伦敦的一个艺术世家,自幼受到艺术熏陶。父亲杰拉尔德·杜穆里埃爵士是英国著名演员和剧院经理,祖父乔治· 杜穆里埃是英国著名的艺术家和小说家。幼年的达芙妮·杜穆里埃与父亲亲密无间。在她心中,父亲是完美的化身,父亲的世界就是她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想象、惊喜与激情的世界,达芙妮认为那就是她与父亲之间的写照。达芙妮·杜穆里埃在其书信或小说中也隐秘地流露出她喜欢和父亲的这种亲密关系,但父亲对她的强烈情感仍是她一声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关于父女间非比寻常感情的描写,也是贯穿《边界内外》的线索。尼克至于希拉,是代表着太多意向的存在。
《十字架之路》是五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但是也必须得承认我好像没有完全读懂它。向来对外国小说中的人名无比混乱的我,直到故事结束才勉强能够将名字和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分清理顺。群像描写是十分精彩的,让人想起东方快车谋杀案。不同的是所有人都各怀鬼胎——不知道用这个词是否合适,但恰如迪安小姐所感受到的那样,与之同行的侣伴们,“整个是一盘散沙,人人各自为政”,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精神上,每个人都走在通往十字架的路上。
啊。要把达芙妮的作品都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