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飨宴》是一本由闻佳 / 艾格吃饱了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018-6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飨宴》读后感(一):既不够红楼也不够飨宴
虽然很喜欢闻佳老师和研究员们,但这本书真的不能打高分。 首先这本书借了红楼的噱头,也有大量篇幅是基于《红楼梦》的评价和观点,但这部分确实写得…不算精彩… 而且部分观点我个人不是很认同。比如开篇强调贾家吃食讲究时令说明贾家的富贵,这个不是很有说服力。书里很多描写(不限于食物)都是基于曹雪芹幼年在金陵的生活来写的,所以出现很多江南时令食物一点不奇怪,用这个作为论据说明贾家富贵有点奇怪… Anyway,这部分只是个人观点。 然后正经食谱部分吧,又比较尴尬… 既不是基于《红楼梦》或相关考据的正经还原,作为现代食谱味觉和视觉上又不是很有吸引力… 里面穿插的一些小知识(关于茶啊酒啊的)倒蛮想看闻佳老师展开讲讲的。 关于食谱个人的一些疑问和吐槽。面筋是长那样的么?难道不应该是那种多孔结构的么?而且面筋应该是很典型的北方食物吧?… 油盐炒枸杞芽里我乍一看以为我吃过的枸杞芽是假的,后面一看才发现作者用豆苗代替了… 急着出版也好歹用个长得差不多的芽菜代替吧?… 紫姜加入大量酱油我有点惊到了… 豆腐皮包子到底是指包子皮用豆腐皮做的还是包的馅是豆腐皮啊?!我以前一直以为是前者,后来看书又有说是后者的 (虽然哪种应该都好吃… P.S. 不是宝玉会欣赏豆腐皮包子,是晴雯来着… 还有那个鸡皮汤,我一直觉得,这个汤名字和《红楼梦》的食物风格不太搭啊!听起来油腻腻的上不了台面。不能起点好听的名字么,像金庸的好逑汤啊二十四桥明月夜啊啥的。 总的来说,闻佳老师和研究员们的书真的没有公众号好看…
《红楼飨宴》读后感(二):一场美食与文化的盛宴享受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典范,展现了满清时期丰富而广阔的社会内容 。它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而复杂 , 文化积淀极其丰富而深隧 。从宗教信仰到婚丧嫁娶 , 从衣食住行到方言土语 , 无所不包 。中国有很多专门研究红学的专家,而这本书《红楼飨宴》则是以红楼梦大观园里的20道美食为主的一本文化内涵丰富的美食书籍。飨宴,意为摆酒宴请客人。在红楼梦里不仅有早中晚宴,还有每年节假日的各种宴,还有各种的朋友宴、赏花宴等等,每一次宴会中都隐藏着王公贵族的衰落之势,宴会过后往往也都会伴随着祸事的发生。小的时候看电视剧都会非常痴馋于那富丽堂皇的满汉全席,这本书里不仅重新呈现了红楼梦里关于美食的描写,而且还将其做法细致得描述,只要准备好齐全的材料,就可以自己动手将书里的美食变成现实的了。
书中我唯一第一次去尝试做的便是那道做起来十分费功夫,而吃起来只要几秒钟的山药枣泥膏,但是天性懒惰,做到一半便以山药泥胡乱吃了起来,加入白糖和胡萝卜泥味道也算是极为润口鲜甜,若是哪天有闲情了,必定要做一道成功的不可。这道菜是贾母送给病中不思饮食的秦可卿,作者对红楼梦有着很深的热爱,看过许多的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所以在书中我们不仅能够重现原著里的部分情节,也能知晓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读来也颇有意思,比如秦可卿殒命的直接相关原因,是因为与贾珍的乱伦后被婢女发现了羞愤而死。这枣泥山药糕的清甜却也极符合了秦的仙女气质, 书中的所有菜式的制作方法也均出自名厨毛水生老师,虽然不可能将所有的食物都一模一样的复制,但也都是以最美味的制作方法来供大家学习。最重要的是通过食物的角度来阅读红楼梦,会让我们重拾起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细节,读起来既愉快又不断有新的收获。
一本书 从制作到成书本身就是需要多重工序才能到达读者的手里,而这本书的制作却远远要多出更多的功夫,不仅要熟读红楼梦,还需将书中的菜式经过反复的试验才得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所谓用心良苦,在家中关于美食制作的书不在少数,惟独这本书是精心加上封套保护起来的,对于好书总是很害怕会被不小心毁坏。
《红楼飨宴》读后感(三):我有故事,亦有美食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受就是要赞一下这本书,作为食谱,厚厚的一本打开来可以轻易平摊,不用找东西压住,做菜的时候可以放到菜谱架上,毫无压力啊!
但是,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红楼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结合,让人乐趣横生,回味无穷。
�-�L�2ke��
《红楼飨宴》读后感(四):吃货的境界各有不同 ~红楼飨食
提到红楼梦大家都很熟悉,对于里面的内容也各有各的喜欢。
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段小时候看电视剧总觉得新鲜,第一次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看哪里都觉得新鲜,看看这看看那的。黛玉他们组织诗社,每天写诗作曲的,看看他们的诗文也特别喜欢。
还有就是这部小说里提到的美食了。很多场景里面都出现过。不过由于是清代小说,很多的用词和做法可能读者一时理解不了这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还原图片的话,估计也不那么容易。
《红楼飨宴》就是这样的一本还原美食的书,在众多的美食中选取了一部分。这本由中信出版的书籍选取了19道菜品,油盐炒枸杞芽、芦蒿炒面筋、胭脂鹅脯、虾丸鸡皮汤,五香豆腐干和大头菜、糟鹅掌鸭信、茶泡饭、枣泥山药糕,炸鹌鹑、吃蟹、茄鲞、鸽子蛋、鸡油花卷,法制紫姜、野鸡瓜子、火腿炖肘子、葱煨海参、烤鹿肉、豆腐皮包子。
每一道菜都有详细说明,而且配图都很精致。足显用心之处。这不仅仅是一本菜谱书,更加是让你从写一篇篇的文字里体会到其中的美食的乐趣,放下书去菜市场寻找食材,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四季时蔬各有不同,每种材料都可以慢慢的琢磨。
喜欢的美食的人可以把这些菜品做成自己家饭桌上的菜,让红楼梦的美食在现实里也得以实现。
这本书的作者闻佳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在传统媒体从业多年,“艾格吃饱了”创始人。「艾格吃饱了」从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始,发展为美食爱好者关注和喜爱的品牌,提供和吃有关的内容和产品。有趣、客观、严谨,对待食物一丝不苟又心怀热忱。用轻松有趣的美味零食,填满你的零食箱;用精心挑选的应季食物,带来一季的丰盛。很高兴,美食让我们联系在一起。
对于美食大家的喜欢各有各的不同, 有的人宁愿饿着也一定要吃自己顺口的饭菜, 有的人不管距离多远也会去那家中意的店里吃饭。 还有的人潜心研究这些美食 并且把他们呈现在自己的餐桌上, 也有探访美食,把他们用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不论是哪一种, 到了什么时候, 人们对于美食的热爱都不会有改变。
《红楼飨宴》读后感(五):经典与美食的结合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被推崇、长盛不衰的原因可能因为它从各方面满足了不同读者需求。论语言运用,它是那么诗情画意,唯美别致;论布局谋篇,它是奇峰突起,别有洞天,不单讲宝黛的爱情,也讲贾府的衰亡,内容引人入胜,却又耐人寻味。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王国维先生说:《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而作为吃货,看到的就是美食。
描写红楼美食的书也有很多,《红楼美食》《红楼话美食》都对红楼美食进行了深入简出地剖析,而这本《红楼飨食》是由专业食客闻佳、“艾格吃饱了”联手中国烹饪大师、上海厨师技师资格证考官毛水生,精选复制《红楼梦》中的20道“红楼”美食,变身为厨房新手也能在家做出来的“红楼”家常菜,将“红楼”食单端上你家餐桌。
20道红楼菜谱根据时令分为春、夏、秋、冬4个篇章,每道菜有《红楼梦》中的出处,并讲述了这道菜吃的情景、食材来源和烹饪方式;百余张精致彩图详细记录每一道菜从选购、采买、食材处理、烹饪方法到端上桌的全过程,手把手教学,好看易操作。
每一章先写出《红楼梦》中的原文,介绍下美食是在什么情境和环境下呈现的,再对美食的工艺进行分析,最后才是重头戏:复刻。把古代的食物放到现代来做,难点就在于如果更好地还原食物的本色和映衬当时的意境。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精心和诚意,如红楼梦这本书中最知名的一道菜:茄鲞。
《红楼梦》中虽然有介绍制作方法,但是还是有很多操作上的细节需要完善和改进。作者从选材开始,步步精心,这道菜的主材是茄子,茄子南北不同,质地也不同,江南茄子含水分多,北京的茄子就质地比较硬实,这道茄鲞就采用了北京的茄子。材料选好了,最重要的如何烹饪,这道菜的茄子经过油炸,跟调料一起烧,用类似八宝酱丁的方式,做出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茄鲞。经过这样烹饪的茄子吸收了各种口味,口感柔软又多汁,一口咬下去,喷香又爆汁。读到这里不禁让人口舌生津,在我们传统印象中一直软糯绵腻的茄子也能做出这般滋味。不禁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作者除了选材考究,在烹饪一道菜上,对调料的选用也是非常注重,甚至精确到什么牌子的什么调料,这种对细节的完善程度让人不禁感叹还有什么是她复刻不出来的呢?
民以食为天,食物贯穿了我们的生活最重要的环节,唯有美食不可辜负,美食可以见证我们的喜怒哀乐,可以治愈我们所有悲伤和消沉的心情,所以通过美食也是我们见证一段历史见证世事兴衰的一个窗口。
这本《红楼飨食》以细腻的笔触,精致的图片和可操作性很强的步骤为我们呈现了红楼梦的大观园在极盛时期的那份番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本弘扬传统文化和红学的一本经典。
《红楼飨宴》读后感(六):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说起红楼梦或许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吧,而我喜欢的是曹雪芹在书里写的一首又一首诗词,他们给我很多很多美好的向往,有时候想一想或许对于诗词的喜爱很深,才会将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摘抄下来。而说起吃,中国人绝对在世界上也是闻名的,中国人对于吃甚是讲究,南方北方饮食习惯不同,历史对于同一种食物也有着不同的做法与吃法,每到传统的节日,便是网上的一场吃货们的狂欢,因为他们会讨论怎么样去做怎样去吃,有一种大战即将开始的错觉。中国人对于吃有着各自的研究,所以那段报菜名绝对是吃货的写照。
《红楼飨宴》是一部关于美食的书,作者在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中讲述美食。我很后悔在晚上闲来无事的时候拿起这本书来看,因为我晚餐还没有吃,看到这样一本关于美食的图书,对于正在减肥的我来说真实一场煎熬。有人读《红楼梦》读的是史,有人读的是诗,有人读的是爱,我想作者读出来的是美食。细想来,红楼梦并没又完全读下来将我错过了好多。
《红楼飨宴》写了《红楼梦》大观园里二十道美食,而每一道美食都是一段故事,作者将这二十道美食分解下来,让新手即使在家也能呈现出来一份丰盛的美食。可以说,这样的一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古典文学《美食考》。二十道菜,每一道菜都可以称得上是人间的极品,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有人说这世间最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爱情渴望不可及,而美食是需要我们去体会的,苏东坡的东坡肉,东坡肘子,历史过去百年依旧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每每遇到有贩卖的都会停留下来,去品一品。而《红楼飨宴》我很喜欢这样的一本书,有着精美的装帧,引人食欲的插图,作者分步讲解的做法,让人看完会忍不住尝试的。整本书从春、夏、秋、冬四季介绍美食,每一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菜谱。而红楼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作,红楼里描写的贾府是中国封建社会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富贵人家吃什么?《红楼飨宴》一一为我们解答。二十道菜系对于吃货们来说或许意犹未尽,但是读下来绝对是视觉的享受,做出来一定是味觉上的享受,尤其是第一篇的栗子桂花糕的,看起来就食欲大振。
《红楼飨宴》是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想一想在一个娴静的午后,一个人去做一份大观园里金钗们的食物,品味一下他们的生活,然而一个人,安静的拿起《红楼梦》看一看着人生百态,看一看这诺大的天下我们终究是怎样的存在。
读《红楼梦》品《红楼飨宴》,或许生活可以很美好一些,而我们终究要好好的生活。
《红楼飨宴》读后感(七):红楼梦里的美食,冷冷清清风风火火的热烈生活
初读《红楼梦》醉心于其中的林贾的悲剧爱情,长大以后再读,却为一代家族的没落而失落。见过了他们最初繁荣的样貌,便见不得后来的衰败。
记得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有比美更美的事物吗?有,那就是把美在你面前摔得粉碎。”
无数的经典都是这样,引着读者一步一步靠近作者呈现给我们的这个世界,然后再亲眼看着她支离破碎的瓦解。
图源:网络当然,《红楼飨宴》这本书和红楼梦的悲伤没有关系的,它展示给我们的是那份壮观宏伟的悲情之中的一种精致格调。
贾府最辉煌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一份茄鲞便足以说明。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虽然这一段也有人用来做一种讽喻,但也不能掩盖了它的精致与讲究。
在《红楼飨宴》这本书里面,作者将红楼梦中更多的美食罗列的出来,油盐炒枸杞芽、芦蒿炒面筋、胭脂鹅脯、虾丸鸡皮汤、法制紫姜、野鸡瓜子、火腿炖肘子、葱煨海参、烤鹿肉,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是对大观园生活的记载。
图源:网络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最离不开的“食”来反应当时生活与文化,妙。
《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几季下来,热度不减。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它是和我们的生活想关联的,既不阳春白雪,也不是普通人生活难以触及的山珍海味。每一味美食就是根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汲取着生活中的热烈。
《红楼飨宴》如是。精致、热烈、格调。
除了内容意外,这本书的装帧也很有特色,连环画的封面,书中的插图、纸张翻起的质感一样讲究,活像大观园里的生活,大户人家的讲究。
《红楼飨宴》读后感(八):红楼美食的饕餮盛宴 ——读《红楼飨宴》有感
一部《红楼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横看成岭侧成峰。鲁迅从哲学的角度解读,“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毛主席从历史的角度解读,“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来读的。”蒋勋从宗教的角度解读,“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张爱玲从小与《红楼梦》结缘,后来“每隔几年又从头看一遍”,最终潜心十年著成《红楼梦魇》,这是小说家角度的解读。
中信集团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红楼飨宴》,则是作家闻佳从美食角度的解读。她从《红楼梦》林林总总的精致食馔中选取二十道美食,勾沉索隐,研究食材,分析工艺,反复试验,将文字描写的美味成功复制成为日常家居厨房里可做可尝的“红楼”菜谱。《红楼梦》问世以来,给无数读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层面的审美体验,但直接给人物质方面审美享受的,尤其是触发味蕾,直抵脾胃的美味体验,《红楼飨宴》应该是独辟蹊径的创新者和集大成者。
《红楼飨宴》,封面以国画形式呈现大观园中的欢宴场景,淡墨水彩,古朴典雅,整书精印简装,锁线胶订,赏心悦目,令人捧读抚摸,爱不释手。及至翻开内页,更是惊喜连连,所配各种美食的效果图、制作工艺的流程图,每一帧都十分考究,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视觉享受。在内容编排上,作者在“开篇时鲜”中就炫了一技,极为耐心、细心地示范制作了桂花糖蒸新栗粉糕,为这场红楼美食的盛宴奉上一道精致的餐前点心。
除了这道餐前点心,作者独出心裁,按春夏秋冬四时季节更替,分别介绍了其余的十九道美食。春季的油盐炒枸杞芽、芦蒿炒面筋、胭脂鹅脯、虾丸鸡皮汤,夏季的五香豆腐干和大头菜、糟鹅掌鸭信、茶泡饭、枣泥山药糕,秋季的炸鹌鹑、吃蟹、茄鲞、鸽子蛋、鸡油花卷和冬季的法制紫姜、野鸡瓜子、火腿炖肘子、葱煨海参、烤鹿肉、豆腐皮包子。精选的美食,有荤有素,有面食有汤菜,仅看名字都让人口舌生津,馋涎欲滴。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使结构更清晰,最主要的是遵循了美食养生“不时不食”的原则。作者深刻地领会到,《红楼梦》里奢侈的美食享受,不再于天天山珍海味,恰恰在于根据季节的不同,食材食性的特点,精心搭配的细节。
每一道美味,作者都详细考究了地道正宗的原材料,对食材、配料的数量也经过反复试制,给出了精确的数量单位,对照复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红楼飨宴》又绝不等同于一本普通的菜谱,它的卓尔不群之处在于,每一道美食都通过《红楼梦》的原文章节引出,品尝美食之前先欣赏美文。有了这个背景的交待,接下来的美食不仅被赋予浓郁的文化意蕴,似乎还带着《红楼梦》人物的灵机和气息。
读《红楼梦》,对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淡膻”印象深刻,除了白茫茫粉雕玉砌的天地里,宝玉披着大红猩猩毡,抱着红梅枝的诗意画面,就是对湘云、平儿围着火炉儿烤鹿肉的场景倍加神往。“这么文雅的一个戴玉的哥儿,一个挂金麒麟的姑娘,在那里说要烤生肉吃!”想象一下,外面大雪纷飞,屋里暖意融融,与三五知己一边喝茶,一边烤肉吃,真是难得的怡悦之情。现在《红楼飨宴》饶有兴味地把湘云烤鹿肉依样复制出来,真让人有立刻呼朋引伴,亲手调制,大快朵颐的冲动。
美文美图相结合,依照应季而食的养生理念,融入慢生活的微小细节,作者将原本属于钟鸣鼎食之家繁复精致的美食,活色生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喜欢美食,尤其是喜欢《红楼梦》的美食朋友,赶快来赴《红楼飨宴》这场不容错过的精神与物质双重享受的盛宴吧!
���{��y�82w
《红楼飨宴》读后感(九):在大观园里找点吃食撒点欢
少时看《红楼梦》,除了里面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美妙的诗词,印象最深的怕还是美食。作为皇亲国戚的贾家,吃喝绝对得足够精细,搭配得绝对讲究——糟鹅掌鸭信,要在冬天里吃凉的,但要配上烫好的黄酒;早饭,可能是一碗简单的清茶泡饭,却也要配野鸡腿肉炒的酱菜。然而这些食物总令人敬而生畏。糟鹅是什么?野鸡腿肉是什么?这些没有尝过的美食,立刻让读者产生了距离感,平常人压根不知道它们的味道。这倒不如《孔乙己》里一碟花生米,一碗酒来得畅快!
这样工序复杂,古代只适合富贵人家的食物,究竟可以如法炮制吗?以猎奇著称的美食公众号“艾格吃饱了”不厌其烦地根据书中记载不断尝试,最终给出了答案:能!而且新手在家也能做出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红楼飨食》便是他们对《红楼梦》大观园里20道美食的深入剖析。一茶一饭,一粥一器,都满载着大观园的生活,也充满了人们对食物、对生活的热爱。
全书共记录了20道菜,那这20道菜分别是什么呢?闻佳在《红楼飨食》里按照时令给这些菜肴进行了划分。春天吃的是新鲜,油盐炒枸杞芽、芦蒿炒面筋、胭脂鹅脯、虾丸鸡皮汤。夏天是爽口下饭菜,五香豆腐干和大头菜、糟鹅掌鸭信、茶泡饭、枣泥山药糕。秋天当是各种零嘴,炸鹌鹑、吃蟹、茄鳌、鸽子蛋、鸡油花卷。冬天就得进补,法制紫姜、野鸡瓜子、火腿炖肘子、葱煨海参、烤鹿肉。
乍一看,富贵人家吃得也不过如此,没有大鱼大肉,虽然有些叫不上名,但好歹有很多我们日常就能吃到。例如油盐炒枸杞芽,叫得虽然讲究了些,可不就是我们常吃的素炒枸杞芽嘛,哪里称得上“讲究”?嘿,别急,枸杞芽虽普遍,但新鲜的枸杞芽确是美味至极。在江浙一带,不管民间还是贵族,春天里一定会吃这清火明目的小菜。枸杞芽甚至有“春八鲜”的美誉。“时鲜”就是美味的秘诀所在。
对于今人来说,不论哪个季节,但凡有想吃的食物,几乎没有超市里找不到的。于是,四季混乱,很少有人说出哪个是时令菜,激素农药一顿吃,一边感叹如今的水果蔬菜肉制品不如以前好吃。对于养尊处优的古代贵族来说,“时鲜”同样是珍品。唯有简单的料理,才是对食材最好的尊重,也能把食物最鲜美的一面奉献给味蕾。
那这么简单的食物还需要专门扒书里去学吗?这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菜谱的主厨了,毛水生老师不但是名厨,更是与“艾格吃饱了”长期合作的知名大师。大师不讲究传统那套很玄的的中餐计量法,“少许”“适量”这些令人捶胸顿足的词汇已被他精确到克数,所以我们一开始说,这本是让每个新手都能学会大观园美食的书。所以对于小白来说“太麻烦了”“还是算了吧”等等词汇也可以被我们毫不犹豫抛弃了,对于高手们,这是一个很棒的和大师零距离切磋的好机会,一分一厘,出来的美食就根本不是同一个味道了。
如果单单是一本食谱,那《红楼飨食》怕是短短几篇就能讲清楚。可品红楼美食,品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红楼梦中人、古代皇亲国戚生活方式。对于很多安土重迁的北方人来说,很少去南方,人们对于诸如鳌、蟹这样的食物知之甚少,或者只能吃着饭店里被各种调味品腌制的过期产品,或分不清各个品类优缺点只知道新鲜就是好结果失了兴味的跟风产品。完全不能领略到红楼美食的精华。
舌尖上的中国味道,在缭绕的人间烟火气中继续传承。《红楼飨食》可谓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古典文学“美食考”。
《红楼飨宴》读后感(十):大观园里的饮食传奇
(1130字)
中国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的饮食文化已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外来食材的不断引入,食器与烹饪工艺的不断升级,还有现今那些叫不上名字的炊具食器酒器礼器等等,构成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古代人们非常注重饮食,注重食疗养生。像孔老夫子就说,“不食不时”,意思是定时吃饭,不吃反季节食品。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科天多炖焖煨,春天多食春芽甘甜养脾之物。——这些良好的饮食规则至今仍适用。而时令食品,端午的粽子,重阳节的饼和菊花酒,中秋节的月饼庆团圆,元宵节的汤圆等等,都是约定俗成的饮食习惯。
穿越小说里,那些回到古代主人公们常常吐嘈当地的伙食差,可真是这样吗?古人吃什么?有五谷(稻、黍、稷、麦、菽)、五牲(牛、羊、猪、犬、鸡)、五味(酸、咸、甘、苦、辛)、六畜(马、牛、羊、猪、狗、鸡)、五菜(葵、韭、藿、薤、葱)、五果(枣、李、粟、杏、桃)以及八珍等。
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古代饮食传奇,时代久远,唯有从古人的文字记录中窥见其一二精彩。商汤时期的名厨庖厨伊尹,原奴隶出身,但被后人尊崇为烹饪祖师爷。老子的名句“治大国,若烹小鲜”,便是感叹这位名厨的风采。《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有厨圣伊尹跟商汤关于火候五味的讨论。伊尹说,“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道出火候的精妙细微之处。《吕氏春秋·本味篇》是最早记录烹饪文化的文字。时至清时,袁枚的《随园食单》里,则有更多官宦府上的菜肴美食,反映清时江南一带的饮食风味。
《红楼梦》中亦有许多江南的美食。以前读《红楼梦》时,深为红楼世界里精致绝巧的衣饰、饮食、物件、园林等传统文化之美而陶醉。如今,有了一部奇书将大观园里小姐姐们的精巧食肴搬入了寻常百姓家,这就是这本高颜值的美食书《红楼飨宴》。
如果你爱读《红楼梦》,这里分时令,有许多红楼片段,且都是诸小姐夫人们的饮食篇。
如果你好美食,那么这里也有许多高清的美食照片,让你一饱眼福。
如果你是喜欢动手制作佳肴的达人,那么按照此书中的操作步骤,你也可以一步步还原纸上的美食王国,建筑自己的红楼飨宴。
你不必去费力扒书,不必穷极想象,也不必望而兴叹。这样一本《红楼飨宴》20道美食,20道集美食、美颜、养生于一体的传统文化饮食之书,完美还原了所有红粉们对美食的向往。春天时鲜,夏天爽口下饭菜,秋天炖焖煨,冬天进补,时令时食,重要的是食材生活中可寻,制法简单,卖相好,口味也一定美美的。
虽然没有系统研究过古代饮食,但从这本《红楼飨宴》中仍看得到作者满满的诚意,将古人的饭桌搬到现代来,还原古人的饮食文化,真希望可以看到续集,或者更多古人饮食的现代实用版。
品味与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不能不读一读《红楼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