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是一部由韦廉 / 石伟 / 和小江执导,古月 / 卢奇 / 孙飞虎主演的一部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精选点评:
●不输《大决战》的巅峰之作,穿插了许多人物访谈记录影像和几处伪记录影像,战场战斗场面也绝对是九部中最真实的,新高度,而且极大程度用写实手法刻画了战场的惨烈。解放战争题材观影完美收束
●2011.12.28 吴中路117号 CCTV6电影频道
●虽然不及大决战系列,但一些场面还是激动人心,胜利之师夜宿街头向这片古老的大地展现了一种现代文明的力量。
●。。
●“几十年来,xxx人前赴后继,为的就是再创造一个太阳,让它在人们心中永远不落,这个太阳就是新中国呀。”
●纪录片
●央6搂了一眼,对这种片子没兴趣,做个标记
●作为故事片来讲,拍得不成功,剧情太松散,但就凭高桥战役那些镜头,也应该得到高分。
●将真实影像同电影片段穿插结合播放,时不时有当年参战老兵的现身说法。不同于大进军系列其他片子的展现手法。对于解放上海,三套方案,最终选择了死伤战士最多却最大限度保住上海整座城市的第三套方案。战场上战士伤亡的场面很惨烈真实。想说城市被摧毁还可以重建,只要人在;但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我是真的非常讨厌在正常叙事里穿插对当事人的访问,最关键的是还TM没有字幕,我TM哪听得懂包邮区的方言普通话?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影评(一):算是中等吧
算是中等吧,比大西北好多了,立意上比大西南、南线两部差点。
有点像纪录片,但是剧中人、讲述者都没标注,不知道谁是谁。风格上有点承袭大决战的味道,不过大场面长镜头太少。哦对了,开头渡江画面感很强。
剧情不懂,别说当时的师首长们不懂,现在的我都不懂,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大伤亡保存几座房子呢?聂凤智讲得慷慨激昂,然而完全不成道理啊。哪个战场房子里没平民,为啥就上海的房子不能炸?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影评(二):史诗级电影,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上个几年豆瓣,从来看评论不说话,今天注册豆瓣是因为我不知道6.6分是怎么打出来的… 历史是经得起考验的,中国的战争片被广大的“青年”诟病,而我认为虽然tooyoungtoosimple,但是他的年代题名并拍出大进军,我也重燃一丝好感。短评里谈什么集结号,大进军大决战大转折,哪个不甩它一条街。短板仍在于一将功成万骨枯,谈笑间樯橹灰风烟灭,但是无名英雄角度仍把握很好。多读读历史,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广,探究也更深。前几个月闲暇间听过晓松奇谈讲台湾和两蒋,今夜重温此剧,我感觉他没有资格。谁也没有资格。革命,战争,权斗…任谁穷尽一生去研究,也没有资格去讨伐先辈为我们创下的基业,而且更不容得谁去调侃,这是我的观点。国人自古惜英雄,惜枭雄。回念流尽热血的无名战士和指战员,唯有热泪慰勉他们!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影评(三):还可以
对于《大进军》系列,导演和制片和《大决战》都不是同一群人。凭心而论,《大进军》拍得不如《大决战》。
手法还略有不同,有很多的记实成分,有当事人后来的采访。
最多描写的是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其实,上海战役打得很激烈,但总觉得本片刻画不够,上海外围的战斗是最激烈的,公事修得很密,碉堡林立,每前进一米就要付出人命的代价没完全拍出来。
还有就是,如果加上地图的介绍在剧情中就更好了。对于不了解地名和历史的人来说,总会看得比较模糊,苏州河在现在地图上并不叫苏州河,四川路还在,四川路苏州河上的桥是上海战役描写最多的,老电影《战上海》也有描写,但都对上海外围描写得不够深刻,《战上海》描写得更轻松了,其实,容易给不明白的后人误导,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上海战役打得不容易的?
对于杭州的描写更是没有,只是说抢占钱塘江大桥。
不过,场面拍得还是不错,渡江战役一段,拍得很有场面。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影评(四):当你不在因这种洗脑电影而感动,恭喜你长大了
记得小时候每次看地道战,地雷战就兴奋。此刻想起来就觉得那时的自己很傻很天真.我现在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这类电影不算电影,他们是广告片,连动画片都不配称。我会告诉孩子没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等等这些,就没有什么大进军,还大战宁沪杭,还手撕鬼子。最可笑的就是2000年以前的连续剧里在正面作战的中国军队都不是中国的,只有在躲在农村旮旯里手撕鬼子的军队才是中国的。
不过这两年也有可喜的变化,比如《集结号》就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性,而不是歌功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