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03 02:15: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读后感摘抄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是一本由大J著作,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精选点评:

  ●大j的书每本都买了,文章读来很有启发,还需要不段实践和自省。

  ●有一些收获,文章独立,不能连贯成章,摘取自己需要的读即可

  ●看的很认真并且做了大量笔记的一本书,很有用

  ●提供育儿思路,成长型思维模式必备(孩子1岁10个月

  ●大J的书,很有内涵。大J给我温暖而知性的感觉,是一个榜样。

  ●一直关注大J的公众号,觉得前两本都干货更多,有其他育儿书中没有的。而这本和其他育儿书类似、重复的较多,也算是一种知识的筛选和归类加上自己的故事,但或多或少期望看到些新的东西。

  ●大J的文章都很实在也很有实际操作性,十分推荐。不买书关注公众号也一样,书里所有内容都是公众号的文章。

  ●P50-古典 带钱币的收银台 橡皮泥 纽扣归类游戏 I spy 1、我看到了什么 2、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3、回顾生活 《一片叶子落下来》 《爱的五种语言》 你只是暂时做不到,让我们看下有什么办法,努力就能做到。 用被子包饺子 我需要和我想要 P312-have a try

  ●一如既往干活满满可操作性极强。

  ●很零散,有收穫但說教太多,心靈雞湯看多了會膩。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读后感(一):早教

  

真是有效的提醒,我们总是保护孩子,却从没想过要帮助孩子去面对,我家孩子也是胆子很小,很多在我看来无所谓的事情,他都不敢尝试,学习到了,要尝试换种方式了! 超级智慧的解决问题,当看到前面孩子说有鳄鱼时,我也在努力思考怎么去帮孩子解决,但是真没有想到这种做法,生活很多陪伴孩子的细节有些真需要跳出固有思维,跟着大J真学到好多。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读后感(二):谢谢,有你

  读育儿书可以让自己保持清醒,心不在焉会减少,应付思想会减少,在玩的同时掺入一些育儿思想,比如数学思维,全感官开发,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

  如果没有读过这些开发孩子潜能的方法,是做不到寓教于乐的,也不知道接纳孩子情绪的重要性。这并不是说我读了这本书,掌握了多少技巧,相反,我感觉80%的方法论我都忘记了,孩子还是有一堆问题没有解决。但是,至少我学到了一种态度,一种专业的态度。

  “妈妈”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胜任的,妈妈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自我成长,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掉队。

  龙生龙,凤生凤,我不是宿命论,但是我相信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优秀了,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养育孩子,是一场自我的修行,“减少抱怨,减少焦虑”,才能给孩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在他成长的路上才能无往而不利。

  教育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你的一举一动,你高兴还是不高兴,孩子都看在眼里。“Education is not preparation for life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教育和生活不该割裂开,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育儿书是我的一种精神鸦片,每日都要读点,可以让自己从育儿的焦虑中跳出来,可以心无旁骛的陪孩子玩10分钟,可以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谢谢,有你,每天成长一点点。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读后感(三):温暖而知性的成长力量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大J这个人,我肯定不会翻开这本书。因为这个书名,《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实在是很标题党的感觉。

  第一次知道大J,是在我最喜欢的育儿公众号“说说咱家娃”上面,作者橙子说与大J很欣赏彼此的风格。橙子可谓是育儿方面我的偶像了,用轻松幽默的语言科普一个个育儿知识点,而且严谨,有出处,不是那种靠几句煽情的话就能甩出一篇文章的人。被她喜欢的人,应该也有独到之处吧。这是对大J的第一印象。

  第二次知道大J,是在好友敏敏家。她买了这本书,新的,还没有拆封。敏敏也是育儿方面我很佩服的人,她对待孩子的那种耐心、轻柔的语气都是我梦寐以求的。我儿子比她儿子还大几天呢,但她却是我育儿方面的榜样。她说,大J是她的偶像,大J每篇公众号的文章她都看过,出的每本书她都买过。新买的这本是第三本,借给我看。

  刚开始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大J把她的理念、方法融入到生活中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来。看她的文章,就好像在一个阳光不太刺眼的温暖的午后,整个人窝在沙发里一样。很舒服。也很有收获。如果说我的偶像橙子的风格是诙谐轻松,大J的风格就是温暖而知性。我都爱~

  这本书基本算是“大J小D”公众号的文章合集。共分为12个章节,分别是潜能开发观念篇、潜能开发实战篇、游戏力开发篇、情商力开发篇、挫折教育篇、幼儿园教育篇、情绪引导篇、亲子沟通篇、有效管教篇、父母成长篇、育儿哲学篇和育儿误区篇。每一章节包括5到10篇公众号文章。

  从具体文章内容上,略感细碎,不太系统。但是,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大J的育儿风格,所以并不影响从整体上去把握她的理念。我最喜欢的是她个人的成长变化,这也是最能给我力量的地方。

  看到大J在发脾气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并且梳理小D的情绪,真的想给她点10086个赞!因为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个大难题!我每次都忍不住对儿子大宝发脾气,好长时间缓不过来,一个2岁的小孩主动过来碰碰我胳膊拉拉我手,我都会粗鲁地甩开说妈妈还在生气呢。

  但过后又会后悔,给大宝哄睡之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跟大宝说,妈妈又没忍住,对你发了脾气,妈妈向你道歉。妈妈有很多缺点,还需要更加努力去改正,以后妈妈如果对你发脾气了,你能来帮助妈妈,抱抱妈妈吗?黑暗中,大宝都会嗯一声回答我,也不知道听懂没有。

  可是下次我再发脾气时,大宝真的主动过来跟我说,妈妈别生气了。这一刻,我真的羞愧极了。自己管理不好情绪,需要2岁的小孩来提醒我。。

  大J有一篇文章就是关于情绪管理,标题是《父母情绪修炼的4层境界,你到哪一层了》。第一层是不知不觉。尤其是新手爸妈,每天带娃感到烦躁、焦虑时,却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第二层是后知后觉。就好像我前面说的,发脾气时控制不住,事后又不断反思后悔。

  第三层是当知当觉。大J的办法是写心情日记,回顾当天发生的事情,记录自己出现过的负面情绪,更关键的是把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当时的心里变化、最终爆发时发生了什么这几点都记下来。坚持记了一个月后,大J发现每次被激怒的情况都很类似,爆发点也都差不多。有了这份当知当觉,每次意识到自己快爆发时,就主动进行“情绪降温”,放低音量,温柔说话。

  第四层是先知先觉。有了当知当觉的积累,便更能够先知先觉,提高了对自己情绪认知的敏锐度。当然时不时还会失控一下,那么再进行情绪管理的复盘,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问自己,如果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我当时应该如何做?尽量仔细,落实到具体的动作该怎么做,话该怎么说。

  道理如上,可能不能做好,真正地像大J一样把自己的暴脾气改成让人如沐春风,最终还是靠执行力。所以,从今天开始记录心情日记吧!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读后感(四):成长型家庭:从领航到护航的蜕变

  这本书是人气育儿公众号“大J小D”在出版了两本育儿畅销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和《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之后,为了带给父母们更多、更专业的早教科普知识,作者大J重新回归校园,跟美国大学教授进行儿童早期教育方面的专业学习。她说,去大学学习育儿心理,不为了证书或者头衔,只是发自内心地想去探寻自己心里的这个疑惑,与此同时更加清晰地把之前三年点滴所学、带娃实践感悟可以串起来,从点及面,形成一个更加全局的认识。所以,这本书是她从达人走向专业的标志。

  如果你没读过或者说听过她之前的两本书,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她的背景:很多人认识的大J是百万粉丝公号“大J小D”创始人,也有很多其他的头衔,比如当当影响力作家、新生代妈妈代表人物、成长型家庭成功探索者、中美融合式家庭早教实践者和引领者等等。但我更愿意将这样的她介绍给你:她是一位早产儿的妈妈,因女儿的早产而放弃知名外企高管的职位,专心照顾、陪伴女儿成长。面对女儿各种突发状况,她曾陷入焦虑、也曾在痛苦中挣扎,但最终她没有放弃女儿,更没有放弃自己。她开始不断学习,在与美国医生和康复师的长期接触中,大J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并把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写成文章分享在“大J小D”的公号里,同时也将陪伴女儿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对自己的觉察写进公号中,让更多的妈妈从中得到鼓励与成长。

  在遭遇这么多曲折经历的过程中,她作为母亲的身份和和育儿科普写作者的身份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唤醒,所以,她一边学习一边分享,成长非常迅速,她能够将理论知识与育儿实践融会贯通,对早教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同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快速读懂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帮助父母进行早教科普的工作。

  做家长的,都有个心结,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最好的早教,最好的玩具,最好的生活起居照料…… 看到别的孩子有,恨不得把商店搬回来。买回来的玩具往往价值不菲,但是过不了几次就被打进冷宫,被绕进了那个买-厌倦-买更多-更多厌倦的恶性循环。其实,这哪里是孩子的错,明明是家长的认知上的问题。玩具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认知训练工具,不是最终目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吃饭、穿衣、逛超市、逛公园,处处皆早教。只是,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秉持什么样的原则。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是大J家庭早教三部曲中第三本,也是她的收官之作。在这本书里,大J提供的绝不是一些简单的潜能开发工具,而是集合了全球多数专家和家庭验证过的科学方案,让我们不走冤枉路,当然每个孩子并不一样,方法并不是统一不变的,但是孩子的所谓科学就是在孩子的共性方面,专家给出的建议是目前可验证的方法里,最值得信赖的,所以我们如果用书中的方法做孩子的潜能开发,助力孩子成长,是比较令人放心的。最重要的是大J作为一个认真探索的育儿知识共享者,并没有所谓育儿专家的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更像是一位邻家妈妈跟你的掏心窝。她和其他专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她不是在讲一个通行的育儿知识,而是用一种爱意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妈妈对女儿的用心,一位和我们普通妈妈不断的自省、学习、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决心,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上百万读者,带给我们的鼓励力量是那种伴随式的,所以更多地是帮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父母的身份,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同时在亲子关系中,折射出我们自身的成长必要。很多妈妈把大J视为榜样,其实,所谓的榜样并不是她拥有百万粉丝和各种响亮的头衔,而是大J内在精神上的坚定、勇敢,作为父母的格局和视野上的开阔,这对多数家长来说都是一种长久的激励和陪伴。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教家长如何向内探寻,踏实做事,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打造成长型家庭。作者从父母们普遍关注的“潜能开发”主题入手,从公号精选出与此相关的90篇文章,按照主题进行整理,包括:潜能开发观念篇、潜能开发实践篇、游戏力开发篇、情商力开发篇、挫折教育篇、幼儿园教育篇、情绪引导篇、亲子沟通篇、有效管教篇、父母成长篇、育儿哲学篇、育儿误区篇共12个章节,作者在讲述这些问题时,不仅融合了美国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幼儿园老师和认知老师的理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职场经验,将一些管理学的思维应用到育儿当中,视角独特新颖、方法科学有效,得到了广大父母的认可和推崇。整本书文字朴实,内容接地气,简单易懂。

  在我看来,大J新书《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中传达出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具备了天然的国际化视角和基于科学养育的基本素质。为什么呢?以前,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大部分的教育其实都是一种教育观念,而不是一种教育科学。这些观念的诞生都是在脑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现代科学崛起之前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理念的价值或者存在的科学性,但是这些观念是否都符合科学,是否被真正广泛验证过,并没有真正基于科学视角下的充分讨论。在以前,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了怎么办?原因是什么?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答案往往是一种观念的约束和一些共同的选择,多是脱离科学的。

  今天,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末尾,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和发展心理学以及脑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快速进步,实际上已经把手工业时代以前人类留下来的很多关于儿童教育的认知进行了重新定义。实际上,今天世界的变化之大,由不得我们保守过去的已经过时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以迎接一个更为不确定性的未来。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对父母决策的定义和孩子成长的定义是过时的、守旧的、非科学的话,教育就会事倍功半,这一点是所有父母需要重新认知的。所以,大J的《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中,很多教育认知首先是基于华人家庭传统的,但是身在美国,又不得不面对国际化社会。而且,她在美国跟当地的世界顶级医生、教育专家和纽约高校的教授所学习到的,全部是当今世界最领先的基于科学最前沿的脑科学、心理学的成果之上的认知。她提出了成长型家庭教育的理念,被读者和学界广泛认可,所以国际化和科学教育是她教育观念非常重要的特点。

  我曾经多次说过,好的科学养育,其实是对读者的温和的领先,什么叫做温和的领先呢?也就是说适合的,且又是科学的,才能真正让父母孩子受益,如果只是科学,但是接受难度很高,就可能不太适合中国家庭。这种双文化视角的科学筛选机制,让大J的认知一方面对接真正的全球领先科学,一方面考虑到接地气的中国实情,她在其中做了大量的甄别和翻译工作,这里的翻译并不是把英语翻译成中文,而是找一个中国家庭的可以接受的语境,重新表达了科学养育的核心要义,而且,她对养育最核心的定义是:育儿的本质就是父母的内省,内观自己,重塑自己,然后去影响整个家庭。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就是每一个妈妈、每一个家庭共同成长的过程,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也能遇到越来越好的自己。“Education is not preparation for life; Education is life itself”, 教育和生活不该割离,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家长在伴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一个不断让度和退出的过程,从“领航”到“并航”慢慢变成 “护航”。这些重要的理念和观念这对大多数中国家长来说都是非常受用的。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读后感(五):新生代父母到底在焦虑什么?想清楚3个问题助你减缓焦虑

  聚焦中国式教育的《小欢喜》引发了广泛探讨,专制型母亲宋倩、民主型父亲方圆、空降型父母季胜利、刘静,三组家庭几乎浓缩了当代父母的影子,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与工作关系中的痛点暴露在大众眼中,对已经为人父母或将来为人父母的家长引发的思考却从未停止。

  “第四届当当影响力作家榜”上榜作家、新生代妈妈代表人物大J,以女儿小D的出生为契机,重新走入校园学习儿童早期教育知识,将所学所感及实践经验串联成线写进《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帮助新手父母梳理儿童早期启蒙知识。书中不仅仅是关于潜能开发观念、潜能开发实战、情商培养、育儿误区、父母成长等12个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关于为人父母的思考。

你想成为什么类型的父母

  快节奏的生活容易催生焦虑,最为典型的便是催婚、催生,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被裹挟着前进,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和自己对话,听听自己内心的想法。而等到孩子出生后,我们更是手忙脚乱的开始学习如何与他相处,被外界的标准推着成为某种类型的父母,无暇思考我们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从对孩子的尊重程度划分,父母可以分为专制型和民主型;从对孩子成长的参与度划分,父母可以分为空降型和陪伴型,这四种类型既可以两两搭配,又可以互相融合,具体如何结合则是父母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大J在和小D的相处过程中不断反思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在与原生家庭握手言和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让小D成长在爱与规则并行的家庭环境里,始终提醒自己是要成为温柔给予小D爱、坚定执行小D必须遵守规则的妈妈。

专制型父亲训斥孩子民主型家庭读亲子阅读

  看《小欢喜》时妈妈曾问我,是不是也有想要逃离她的想法。我愣了一下,回想自己被安排好的经历,告诉妈妈她没有宋倩专制,我仍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没有英子那么强的自主意识,所以只是享受大学生活的自由,并没有想过要逃离她。

  在科学育儿知识更加普及、学科划分愈加精细的当今社会,我们得知了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他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也知道孩子们更加喜欢民主型和陪伴型的父母,可是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却无法说专制型和空降型的父母就一定不好。

  《小欢喜》导演汪俊和原著作者鲁引弓说剧情和人物90%源自真实家庭,经得起推敲。乔英子的原型胡一鸣在2017年发现引力波,为天文事业做出贡献。翻阅报道可以发现胡一鸣的全科成绩都非常好,父母支持他的爱好,对父母关于他的教育民主与专制程度没有提及,我们无从探究,但我们能肯定的一点是,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类型的父母。

  《小欢喜》选取的代表家庭是中国式父母的真实写照,虽然其中的父母基本与大J在《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中展现的父母类型矛盾,但却与大J表述的育儿是私人化事情、要坚持做自己的观念不谋而合——我们无论选择成为什么类型的父母,他人都无法指责,只要我们能不后悔、不被外界标准裹挟前进,忠实自己内心想法即可。

你想拥有什么类型的教育理念

玩中学填鸭式教育

  教育理念与父母类型一样没有好坏之分,都是每个父母取舍后做出的决定,而他所做出的决定只不过正好反射出了个人的观念。养育孩子是个过程,教育理念的确定是个人内心的映照,也是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迷失方向的灯塔。

坚持做自己、不攀比

  最容易让当代父母产生焦虑感榜单上的事情必定有孩子发育问题与自身比不上达人父母。发育问题让父母担心孩子是否健康,比不上达人父母滋生了自己的自卑感。

  在大J的粉丝眼中,大J是毋庸置疑的达人父母,她在照顾小D的同时经营着公号,学习、健身、美容一项也没有落下,颠覆了众人想象中不修边幅、与社会脱节的全职妈妈形象。粉丝眼中闪闪发光、同行眼中的成功人士大J,却也有羡慕“牛爸”“牛妈”的时候,觉得自己与他们比起来资质很差,直到别人夸她,她才悟出了一个道理。

我并没有很厉害,只不过小D比你们的孩子大一点儿而已。

  大J对其他父母说的一句简单话语,让我醍醐灌顶。每个父母的成长历程如同孩子的发育规律有其独特性,不能一概而论。曾经我很羡慕一位同事,觉得她将女儿教养的很好,小小年纪不仅暖萌懂事还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同期生小孩,发现自己与她的差距不止一星半点而是一道鸿沟,自卑感和焦虑的情绪渐渐席卷了我。遇见大J后,我渐渐想明白,同事的女儿有良好教养离不开同事自身对育儿知识的钻研和以身作则;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离不开同事毕业于英语专业,有英语底子作为实力支撑。想通后我不再为难自己,按照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的前行,吸收达人父母的经验、不盲目攀比,坚持做好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为人父母代表着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提醒我们成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数不清的焦虑,让我们在每个选择前徘徊不定,担心自己的选择会失误,会影响孩子的道路。其实,教育孩子不仅是育人,更重要的是育己,父母唯有想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类型的父母、想清楚自己想拥有什么类型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坚持做自己这条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父母对子女有养育的义务,养育这个词揭示了父母不是简单的做到让孩子能生存就行,还要对其进行教育。

  教育理念按教授方法大致可分为以玩为主和以教为主,每个方法细分又会有很多不同的分支。随着对教育方式的不断研究及各项理论的诞生,我们了解到在玩中学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各项能力发展,让他在今后能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大J颠覆了全职妈妈就该为家庭牺牲的观念,将全职妈妈当成一份职业,系统的学习了儿童早期教育知识,她所奉行的爱与规则并行的理念不仅反映了她想成为什么类型的父母,也映照了她想要拥有什么类型的教育理念。大J拒绝疯玩、拒绝孩子的熊行为,将自己所学融入到与小D的日常生活中,从她所推崇的玩中学理论中摸索出适合她的育儿“组合拳”,创造出一份适合他们家庭的教育理念。

  80、90后在以教为主的环境中成长,或许初为人父母的他们会选择以玩为主的教育理念,或许他们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选择了以教为主的教育理念,也或许他们将这两种教育理念取长补短摸索出了一套独有的教育理念,但不管他们如何选择,教育作为私人化的事情,旁观者都无法过多指责。

  宋倩的职业生涯与职业经验告诉她关于孩子的教育要以教为主,是大部分父母的真实写照;佛系爸爸方圆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成绩上选择了前者,是众多80、90后父母为之努力的方向。每次回首我的成长经历我都很感谢父母。感谢奉行以玩为主教育理念的爸爸带我在旅游中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感谢儿时以教为主却又渐渐退出我学习生涯的妈妈,让我养成了自律的习惯,保持了自主学习的劲头。

做自己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不仅仅是传授父母教育孩子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传递教育观念。大J将自己的思维转变、育儿经验、关于教育的思考在书中进行分享,促使更多的父母自我审视、摆脱迷茫,开辟出专属的亲子通道,和孩子一起实现自我成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