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二辑》是一本由(英)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等著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套装图书,本书定价:149.00元,页数:20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二辑》精选点评:
●九曲十八弯的关系让我撞上了一利益相关,嫌我打分低,直接劝我好好把这书再读一遍,不至于那么肤浅。嗯,我又读了一遍那什么谋杀的艺术,还是觉得它不说人话、不知所谓,偏偏名字那么吊人胃口,纯标题党。还有一堆咖站台猛吹,结果辜负了我超高的期望值,打低分有问题?行吧,改分就改咯
●经典中的经典,睡前一本,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安徒生的童话,还真黑暗啊。
●永远不要买网红书,简直就是骗钱,这个系列的书不会再买第二次
●236
●第二辑明显没有第一辑那么合口味,像叶芝的诗根本读不下去。读书笔记: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084258/
●很快看完 其中几本翻译水平一般 不知道哪里请的人 糟践好东西
●喜欢安徒生 王尔德 马克吐温 康拉德 巴尔扎克这五本。
●昆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真是太有意思了!
●《只有乏味的人会在早餐时才华横溢》,王尔德真是金句燃脂机,超级期待。还被马克吐温的《被偷的白象》种草,第二辑比第一辑在经典的维度上更多了现代性。
●191111,当当网。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二辑》读后感(一):第11本,王尔德
2020年完整阅读,第43本 企鹅小黑书第11本 《只有乏味的人会在早餐时才华横溢》 (英1854年—1900年)奥斯卡•王尔德 小黑书系列就是那些名家的偏门冷面小合集,第一次读王尔德竟然是这样的作品,一部箴言,一部金句合集,甚至可以成为一本吐槽录。对时代,对艺术,对性别,对一切的吐槽。 有一部分很不符合当下了,比如这句:“……典型的英国厨子是个蠢女人,她的罪过是从来没学会如何放盐,为此她应该变成一根盐柱。” 但是有的也让人读之一怔:“……模仿可以成为最诚恳的一种侮辱。”想想现在的各个平台的选秀节目,和让人尴尬的真人秀。无处不在模仿,看的人尴尬症都要犯了。 “不爱艺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爱它,另一种是理智的爱它。”这句深以为然。 本书我打1星[不开心]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二辑》读后感(二):还是大师会撩拨
入手这套书很久,刚从这本开始看。许是最近被很多快餐文学撩拨,在短平快的节奏下,大脑也不够用了。于是在看第一个故事《雄鸡报晓》时,满脑子只有一句废话:“还是大师会撩拨。”
短短几百字的铺垫,人物关系与冲突已经明晰又激烈。首句:夫人始终拒绝狂追她的男爵的苦苦哀求。给人以无限期待。
如果我难免失足……她那推却的态度,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了。给人以画面感,人物性格也更加突出了。
及至后面似偶然的一吻,男爵不应声……字里行间的情欲气息,令人心颤却高级到无需任何一个露骨的字眼。
爱我者,跟我来!心神荡漾,心醉神迷……
及至雄鸡报晓……
一张A4纸不到的故事,却是世间情态,并非东方的刻意隐晦与羞涩,相对的,高级的开放与撩拨,只能说句废话:大师就是大师,经典就是经典。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二辑》读后感(三):安徒生究竟有多暗黑?
1月24日除夕夜,福建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疫情存续期,我们普通市民自觉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探亲访友,不给社会添麻烦。
今年的大年初一,我家的关键词是:宅。
其实宅着也有很多事可以做。
我爸看snooker,我妈念经,我看书。
王尔德《只有乏味的人会在早餐时才华横溢》
莫泊桑《雄鸡报晓》《蛇蝎美人》《奥托父子》《公墓妓女》
安徒生《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公主》《坚定的锡兵》《夜莺》《红鞋》
不得不说安徒生的童话真的有些暗黑,看完不禁怀疑自己是否误读了剧情。
《打火匣》的主人公是一个没节操的士兵,这个人取到宝藏后便凶残地砍掉指路人的头,带着不义之财以及可召唤神兽的打火匣进城,垂涎公主美色就夜夜派神兽去偷人,恶行败露后杀害国王王后娶公主,而公主成了王后表示心满意足。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讲的是小克劳斯如何三番两次地用奸诈的骗术脱贫致富,又将贪婪愚蠢的大克劳斯置于死地的故事。
《红鞋》是一个可怜的孤女被红鞋和欲望控制,必须跳舞跳到惨死为止的悲剧。
安徒生在他的自传中写到:“由于我长得丑并且将永远贫穷,谁也不会愿意嫁给我,如果我长得漂亮,或者有钱,又有一小间像样的办公室,那我就会结婚成家”。看来,自卑的性格和不顺利的感情经历对他的写作造成了很大影响呢。
乐观能带来什么好处,我还不敢断定,也许时间是一个有魔力的大筛子,会把一切不开心的事都过滤掉,真正留下的都是最美好的东西。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年伊始,初心不忘。
lt; END>
文章链接:安徒生究竟有多暗黑?
往期精选:
童年(四):毛衣与年
童年(三):红楼与姐妹
童年(二):蝉与溪
童年(一):菜园子与吹风机
将青春深植 藏东热土
拉萨,我又来了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二辑》读后感(四):蒋方舟对小黑赞不绝口的秘密,打脸了中国所有伪文青
蒋方舟谈起小黑第二辑入选书目的时候,一听到“康拉德”的名字,表示非常震惊,又异常欣喜。
康拉德是谁?出版了什么作品?为什么蒋方舟独独对他赞不绝口?
说起康拉德,他可是个隐身于文坛的伟大作家,一生创作无数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与亨利.詹姆斯一起,引领了英国文学现代主义的浪潮,被誉为英国现代八大作家之一,有“海洋小说大师之称“。
他的作品,以印象主义著称,又含有浓烈的悲剧主义色彩。说来也怪,不论什么人,一旦和印象主义沾上边,好像注定穷困悲惨。
康拉德不是正经科班出身,也不是福楼拜那种有钱人家滋养出来的作家。他出身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17岁就逃亡法国,后来迫于生计开始在船上做工,在茫茫大海上度过了整整22年。因为长期海上生活,损害了健康,他转身投入小说创作,并连续出版了13部长篇小说、28篇短篇小说和两篇回忆录。其中《吉姆爷》和《黑暗的心》为康拉德在文坛确立了地位,《黑暗的心》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
康拉德随船游历世界,足迹遍布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他是航海家和旅行家,更是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也都围绕他早年的航海经历,反映他所认识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力图反映时代精神,表现出那个时代人的遭际和命运、情感生活和观念意识。康拉德关注和探讨的是现代文明危机以及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性的完整、人的存在价值和终极意义。
康拉德作品无一不充满了这种悲剧的震撼力。正是这种震撼力使康拉德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占踞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康拉德看来悲剧并不是坏事,而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富于生命力的推力,悲剧正是伟大力量的源泉。人们将从悲剧中获得更多的东西,那将是胜利的喜悦,更将是生的渴望与信心。
这次小黑书第二辑,康拉德的入选作品是短篇小说《明天》,这是这篇短篇首次译为中文在国内出版,同时也是小黑第二辑中我最喜欢的作品。
小说的主人公——退休的汉格伯老船长,怀着丧妻的悲痛,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
他在这个小城等待了三年,每天除了丧服,每天只穿着厚蓬帆布缝制的“衣服“,每到下雨,这身“衣服”就变得像铁皮一样硬。他不是没钱,反而“有点小钱“,他在他黄砖砌起的小房子里堆满了为儿子回家准备好的家具,“那些家具都是崭新的,清漆完好的”,“白色的大理石散发着淡淡的光芒”,但是老船长从来没用过,什么都是“暂时凑合一下”,一切好东西都在等待“明天”儿子回来。
他甚至已经为儿子物色好了“最明事理“的媳妇——租住在自家另一栋房子里的贝茜小姐,并且对她像老父亲般慈爱关怀,许诺只要等着儿子明天回来,他们就立即结婚。
汉伯格船长认为,儿子一旦回来,就不会再走,因为此处有个为其准备好一切的家。呵!多么令人惬意的家。
当苦苦寻觅多年的儿子真的来到面前,汉伯格船长惊慌失措,害怕不已,因为他发现,这不是他的儿子,不是他为之设计好一切,安排好人生的儿子。
小汉格伯不同于父亲,他天性向往自由,他反抗父母为他安排好的生活,宁愿去做个水手,去拥抱无边无际的大海,也不愿被局促的家庭所束缚。他把老船长为他建造的房子讥讽为“兔笼似的小破屋“,还强调“在这鬼地方,他可呆不了一星期”,他追求的生活是”要么拼命干活,要么肆意快活“。
贝茜小姐接待了小汉格伯,她是个可怜的姑娘,在人生最好的十年,只能守在家里,伺候双目失明脾气暴虐的父亲。她失去了自由,小汉伯格的到来,像是透进她内心黑暗深渊的一缕阳光,让她深深沉迷。
不同于其他船员出海航行的作品,康拉德通过讲述汉伯格父子的故事,反映了船员家庭两代人对于航海生活不同的看法和观念,父母安排好一切,期望给孩子富足幸福的生活,孩子却向往大海的深邃和自由。
从更深层次来看,19世纪末的英国,正值海洋霸权时期,全球殖民主义兴起,康拉德跟随英国商船游历世界各地,在亚非拉地区亲眼目睹了殖民者的残忍、暴虐和贪婪,他为这种行为所不齿,可另一方面,作为既得利益者中的一员,他也无可作为。这种矛盾的心态投射到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康拉德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他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悲观主义者,但是通过笔下生动的故事将他内心深处的悲观和矛盾现于人前,反而激发读者挖掘出他悲观主义背后“穿越时代的生命力”。怪不得著名作家老舍将康拉德赞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
康拉德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20世纪的现代主义作家大都受到他的影响,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次拜读他的作品,在他的旅程和文字中获取灵感。
康拉德虽然在英国文坛享有盛誉,但却很少有圈外的人知道他。中国读者对他的了解就更是乏善可陈,难怪蒋方舟如此惊喜我们这次将出版康拉德的作品。他是隐藏圈内真正的大师,值得一读再读。
毕竟——没读过康拉德的人,没有资格谈小说。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二辑》读后感(五):从王尔德到叶芝,每个都爱
看完第一辑,来看第二辑,小黑书真的很经典。
“第一次见到奥斯卡·王尔德令我十分惊奇,我从未见过一个人像他那样言谈高雅遣词完美,仿佛这些语句都是他连夜费功夫写好然而却好像当场流露那般自然。”这是叶芝对王尔德的评价。确实如此,叶芝所言不虚。
一、王尔德:每个句子都完美
傲娇的王尔德:
“Wilde sailed for New York, to say that he was disappointed in the Atlantic, to tell Customs Officials that he had nothing to declare except his genius, and to lecture throughout America."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王尔德做船横跨大西洋到美国演讲,入关的时候,他傲娇地对海关人员说:“我没有什么可申报的,除了我的才华”。
他还说:
期望别人和自己一样出色是不公平的。
我对自己的责任是让自己乐趣无穷。
这一切何去何从呢?半个世界不相信上帝,另外半个世界不相信我。
关于爱情的金句:
男人一旦爱过一个女人,就会为她做任何事,但继续爱她除外。
已婚男人的幸福……取决于他没有娶的那些人。
感伤主义者不过是个想要情感的奢侈又不愿为之付出的人。
啊,男人有一套律法,女人有另一套律法,这真是遗憾之至。我觉得,谁都应该无法无天才是。
关于贫穷的金句:
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社会之中只有一个阶级想钱比富人想得还多,那就是穷人。穷人没有别的可想。
可以安慰穷人的只有挥霍。可以安慰富人的只有省俭。
穷人真正的悲剧在于,他们除了克己忘我就什么都没有条件做。
啊,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看似狂妄不羁的王尔德,爱情却是一个悲剧。
遇到17岁的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王尔德便爱上了这个美少年。两人之间情意缱绻,他称呼少年为波西。波西天真可爱、骄横自私,不久因为波西的父亲发现两人爱情后怒不可遏,四处诋毁王尔德。王尔德反诉伯爵诽谤,却被波西指控,最后王尔德因“鸡奸罪”入狱,身败名裂。波西离开了,但是王尔德的另一个情人罗斯却始终陪伴着他。罗斯对王尔德一生痴恋,正如王尔德对波西。
在巴黎的拉雪兹公墓,王尔德的墓碑上布满少女的吻痕,人们都被他对爱情的狂热而吸引,为他有趣的灵魂所倾倒。
二、 叶芝说,我所有的诗,都献给茅德·岗
叶芝一生5次向茅德·岗求婚,都以失败告终。
“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 ”,这是叶芝第一次遇见茅德·岗。叶芝说:“我24岁那年,困扰我一生的烦恼开始了”。
正如9岁的但丁遇见贝阿特丽采一样,一见误终身。他们余生的另一次相遇是9年后,阿尔诺河畔,少年但丁默默注视着擦肩而过,手拿玫瑰的贝阿特丽采。第三次相遇,是在她与别人的婚礼上。
一年后,贝阿特丽采因病去世。她是但丁一生挚爱的女人,也是他诗歌的缪斯。在但丁的《神曲》中贝阿特丽采就是引导他由地狱进入天堂的女神。
茅德·岗之于叶芝,正如贝阿特丽采之于但丁一样。
叶芝在诗歌中倾诉自己的爱情。
·你是美丽的,而我致力于
以古老高贵的方式爱你
•亲爱的,但愿我们是浪尖的一对白鸟……
我心头萦绕着无数岛屿和丹南海滨,
在那里岁月会遗忘我们,悲哀不再来临
·最有名的一首诗莫过于那首《当你老了》:
多少人爱你绚烂优雅的时刻,
爱你的美丽,带着假意或真心,
但有一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容颜变换的忧伤。
叶芝说,我所有的诗,都献给茅德·岗。
1917年,52岁的叶芝娶了乔治·海德·利斯为妻,一个爱慕他的女人。
他从未忘记茅德·岗,在《深沉的誓言》中他写到:
因你未守那深沉的誓言
别人便与我相恋
但每每,在我面对死神的时候,
在我睡到最酣的时候,
在我纵酒狂欢的时候,
总会突然遇到你的脸。
1939年,叶芝去世,他一生钟爱的茅德·岗并未出席他的葬礼。
三、阅读,更接近作者的灵魂
王尔德墓碑上的吻痕,是无数少女表达纪念的行为。叶芝的《当你老了》被反复吟唱,证明他诗歌价值的不朽。
除去爱情八卦,在真正的阅读中,我们才能更接近他们的灵魂。
王尔德说:“难道没有一些书能让我们在一个小时内获得生命的丰收,盖过我们二十年伐善可陈的人生?”
我觉得小黑书正好回答这段话。
首推的就是奥斯卡·王尔德的《只有乏味的人会在早餐时才华横溢》,妙语连珠。
这一辑还含有两本诗集,叶芝的《一种可怕的美诞生了》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夜晚在我周围变暗》。
艾米莉·勃朗特《年老的禁欲者》:
是的,当我飞逝的年华已近黄昏,
这便是我唯一所求;
愿我拥有无拘无束的灵魂,
无论生死,勇敢承受。
每本书看过后,都有惊艳的感觉,企鹅的选文果然老辣独到。
莫泊桑的《公墓妓女》,令人拍案叫绝。一个男子到公墓纪念死去的情人,旁边墓地是一位痛哭的女子。两人开始一场猫鼠游戏。数日后,墓园再次相遇,女子身边挽着另一个男人。他不禁思考 “我真想知道,那天她是哪位墓主的孀妇呢?”
《蛇蝎美人》: 保罗浑身一抖,心都撕裂了,他觉得那鱼钩就是他的爱情,要想夺走,那么 铁钩尖就会把他内心深处的东西,全部从胸膛里拉出来,而拉着钓线的正是玛德琳。安徒生《坚定的锡兵》,让人流泪。独腿的锡兵爱慕剪纸做的舞蹈女孩,因为她的腿举的高高的,锡兵以为她和自己一样。他从未接近她,直到最后被丢到壁炉,“锡兵已经变成了一颗小小的锡心;而舞者留下的只有那枚闪片,它已经烧成了黑炭。”
马克•吐温则是幽默依旧,《被偷的白象》中:
他拿起笔和纸来:“那么象的名字?”“哈森 • 本 • 阿里 • 本 • 赛林 • 阿布达拉 • 穆罕默德 • 摩 伊赛•阿汉莫尔•杰姆赛杰吉布荷伊•都里普•苏丹•爱布•布德普尔。”“好的。教名是什么?” “大壮。”(像一个冷笑话一般……)
此外,巴尔扎克的《无神论者做弥撒》、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显微镜下的失误》、康拉德《明天》以及托马斯·德·昆西《被视为艺术的谋杀案》都各有妙处。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王尔德又毒舌了。
鉴于此,我赶紧拿起小黑书,进行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