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是一本由中信出版社著作,58出版的321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8-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精选点评:
●很现实
●怎么说呢,当人人都掌握了所谓的技巧之后,技巧反倒没那么有用了。有一些启发意义,但总体感觉言过其实了,重要的还是自己去摸索去实践吧。
●基本上新手入门扫盲必备了,说的比较详细,要想进阶还要实战寻找自己的风格啊。
●作者通过“贩卖”这些技巧,从年薪百万,到现在都当老板开公司了,真的很励志。
●一本很简单的书,全部都可以通过标题获取正本书的知识点 一本很复杂的书,即使知道了这些知识点还是要靠大量的实践和自我总结才能成长为公众号大牛
●2019-04 get了一些以前没注意到的小细节和小技巧,说了一些正确的废话,用户思维是一切商业的底层逻辑,迎合用户的痛点和共鸣,其实新媒体一直这样做是很可怕的。就如昨晚看的《小偷家族》一样,根本不迎合,但是这才叫大师级作品!
●2019/1/18 虹桥天地言几又读完。在我的公众号粉丝破55个之际、单篇阅读人数一晚超过120次之后,书店偶遇此书。大概一个人要是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会主动去学习。话说回来,这本书的阅读的确有点干货,比如自媒体新兴的那阵子如何引流如何抓眼球如何制造自身定位如何注重细节的哪怕是怎么分段怎么写标题怎么设置头像。只是,又觉得可悲,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的意识已经被如此地转移和操控着并乐在其中。长此以往,在这些让人快速阅读的技巧的宠溺里能够静心思考和阅读的人和行为可能也随之越来越少。怎么说呢,百花齐放各有所爱吧,反正我喜欢朴实的,但里面真的有点干货可以思考,比如与读者的亲近而非单向的分享。
●(一)确定公众号方向(选题)—了解受众需求:该细分市场有没有被过度消费?需要做调研,避免无用或者低效劳动。 (二)确定一个和细分市场能够绑定的名字。 (三)固定更新频率。 (四)利用已有公众号做推广。 (五)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公众号运营入门。书中有一些技巧和建议,比如要注意多与用户互动等等。每部分内容也有相应的案例解释。 个人觉得还是需要长期的积累,毕竟是内容运营,输入和输出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方向。
●条理很清晰 非常不错的一本初学者入门书籍
《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读后感(一):输出的前提是高质量输入
已经有过公众号运营经验的人,花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把你想知道的重点内容读完。
部分章节还是挺有启发,例如讲如何高质量输入的部分:
1. 如果仅仅是摘抄句子,那叫打字练习,不叫输出。
2. 输入后把你的输出公开,发微博/朋友圈/豆瓣等。因为在乎别人的评价,这样你在输入时会更注重别人的表达和逻辑。
3. 建议平时多做主题式的阅读。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说到,“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
4. 反复地研究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平时看到了好文章,收藏下来,反复阅读,分析人家的选题/标题/语言/逻辑/观点……好在哪里。
《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读后感(二):一些摘抄
一、阅读六大心理
1、 我要知道比别人快
2、 我要知道比别人多
3、 我要知道一些不一样的事
4、 我要读有用有趣的内容
12【有用】用户愿意付钱【有趣】用户愿意看下去
5、 我要更高效地阅读
国民总时间,用户为什么要把时间留给你
6、 我要更好地阅读服务
二、从业人素质
1、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2.做传播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去想传播,跳出来,回到问题本质,你想要影响那些人,就去向他们日复一日的痛苦是什么、焦虑是什么,你去理解,然后提供解决痛苦和焦虑的办法。
3、没有输出的输入是没有价值的,输出是一个提炼、归纳、总结、重新演绎的过程。
《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读后感(三):经验之谈,有用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年代,每一个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尤其是在内容逐渐泛滥的年代,想要脱颖而出,除了第一时间追上热点,更要具备的是挖掘内容的能力。你能不能发现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事?能不能提供新鲜而有价值的观点和内容?相比于传统媒体“客观中立”,新媒体更需要的是“个性鲜明的主管表达”。
掌握了内容的创作能力,仅仅是完成新媒体创作的一部分。你的排版是否合理?配图是否精致?亮点是否突出?写得好还不够,还要让用户看得舒服、看得开心才行。
这本书,可以说字字珠玑,读起来很爽。因为我自己也是公众号运营者,所以很多观点非常有共鸣,通过这本书,也将自己脑子中散乱的经验梳理地更系统化了。推荐给新手,或者已经开始做公众号但还没有做大的运营者哦!
当然,本书是作者经验之谈,只提供方法,至于要不要做,能做成什么样,还是要靠自己。
另外,关于粥左罗,粉了。
《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读后感(四):公众号运营的13条法则
这本《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是目前读到的关于公众号编辑运营最好的一本书,适合每一个写作和编辑公众号的人。
以下是读完书后我还记得、并且觉得重要的13条内容:
01.标题与内容:后台数据显示阅读量高,转发少,说明标题好,内容差。阅读量低,转发多,说明内容好,标题差。
02.文章的质量:文章是自己写的,或者自己编辑的,敝帚自珍,注定难以冷静的判断质量高低。所以要重视来自读者的反馈,数据比直觉更可靠。好不好,读者说了算。很多我自己觉得特别好的文章阅读量低下,也说明作者和读者的判断并不一致。作者的判断并不一定正确。
03.评论亦创作:文章发布后,要及时的放出和回复读者的评论,激励更多的读者参与评论。可以通过文章结尾提问、投票等方式吸引读者更多的参与和互动。
04.重视小标题:长的文章需要小标题。让读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看。永远不要高估读者的耐心。
05.输入与输出:输出的前提是大量的输入。不好好读书,做不出好内容。好的写作者一定是好的读书人。
06.选题定胜负: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跟热点的本质,是借势,是顺势而为。一定要花时间和心思在选题上。热点有时效性,比如纪念哈耶克的文章,忌日当天发和第二天发,阅读量截然不同。
08.利用旧作:好的文章可以重复发。尤其是类似的热点再次发生的时候。要善于利用以前写的文章,让它们发挥最大价值,而不是沉没于文章之海。
09.如何取标题:标题要善于用名人的名字来借势。有的名人不够有名,是小圈子人物,就不要用了。读者对数字敏感,标题中可以巧妙的使用数字,要用阿拉伯数字。
10.为读者服务:关注读者的痛点。比如关于赚钱的文章,就更容易吸引读者的关注。要给读者带来新的认知。新的认知,就是作者为读者创造的价值。
11.多写名人:名人大佬的励志故事,永远受欢迎。哪怕是专业领域,也要多写写该领域大佬的故事。写大佬的故事本身也会给写作者带来很大的收获。比如我写了奥派大师米塞斯、罗斯巴德的生平,写得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了他们的思想,还学习到了他们治学、处事的方法。知识是冰冷的,人是温热的。熟悉人的故事,让人对知识更有亲近感,更容易理解。
12.如何选封面:封面配图,就是一篇文章的脸。人们对人物更敏感,对风景照片之类比较无感。所以要尽量用人像做封面。
13.如何互推:公号互相推荐要真诚,让读者感受到你是精选了好的媒体推荐给他,是帮助他,而不是浪费他的注意力。
这本书更多侧重于编辑和运营,关于写作,推荐读作者的另一本书《学会写作》。
《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读后感(五):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57招让你实现从0到10万+(读书笔记)
当初想看这本书主要是看到粥左罗的名号,另外还在当当阅读上买了他的另一本书《学会写作》,大约的看了一下,应该还是很有意思的。但看了这本《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就真的没看到多少东西了,这让我很头疼。毕竟作者可是公众号运营的大伽,可是能做到2000万粉丝的人物啊。可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本公众号运营入门教科书,除了标题,里面可学习的东西真不多。
这书的特点是,把公众号的方方面面都说到了,几乎可以说是入门最全面的书籍,写作手法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别,典型的用户手册式说明书。基本就是标题就说明了他想说,看了每个小标题基本就可以大致明白他想说什么的,最让我郁闷的是,那些方法,真不见得有多少新意或者说特别之处。随便举个例子,用户阅读的六大心理特征:
“
我要知道得比别人快
我要知道得比别人多
我要知道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我要读有用有趣的内容”
这说实话,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了,每个人阅读不就为了获取的资讯快些,多些,不同或者有趣。真的好简单,好直白,连想看他这些小标题下的文字都完全没欲望。
虽如此,但这书确实列得详细,面面俱到的。我甚至认为这应该说粥左罗刚开始运营公众号时给自己做得的说明手册。
对于该书的价值,怎么说呢,像说明手册,看过了懂了基本可以扔掉,这不是说以后忘了可以找回来看,而是说里面的东西太简单了,以至于都不需要留着这书以便日后查看。
以下是摘录的一些有用的句子:做传播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去想传播,跳出来,回到问题的本质,你想要影响哪些人,你就去想他们日复一日的痛苦是什么、焦虑是什么,你去理解,然后提供解决痛苦和焦虑的办法。这些都做到了,你的内容传播就一定是非常成功的。
用户运营无非就是引导用户投票、点赞、评论,做用户社群、线上线下活动等,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你能够日复一日地认真执行下去。
没有输出的输入是没有价值的。输出是一个提炼、归纳、总结、重新演绎的过程
热点关键词+内容定位+用户痛点
第一问:我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用什么身份标签比较好?第二问:我写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什么观点,这个观点可以引发哪些用户的共鸣?第三问:用户读了我这篇文章能有哪些收获?第四问:文章里有哪些比较典型的场景是大家都经历过的,是否要通过描绘这个场景来增加用户的代入感?用这个思路逐步分析,并将最后提炼出的结果放在标题中,一个优质的标题便就此诞生。
人类所有缺点的根源,不外乎这七宗罪。既然如此,新媒体文章标题当然也可以按照这7个维度展开。
认知成本和传播效率成反比。
多用短句、学会断句、少用复杂长句,还有要多用大众常用字词,少用或不用生僻字词,坚决不用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的字词。
标题中要多用“你、我”这两个字
精彩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标题越短认知成本就越低,传播效率也就越高。
行文刺激用户产生疑问,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小标题与小标题之间、不同模块之间要遵循一个大逻辑:让用户的疑问持续地发酵。
内容模块化,多提炼些小标题,让文章看起来有层次感
导语或摘要模板:
模板一: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最好的一篇,没有之一。
模板二:这篇文章如何如何,就是写给你的/推荐给你阅读。
模板三:你是否也经常怎样怎样?你是否也经常有这样的疑问?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会给你解释/会颠覆你的认知。
文章内容的场景化。内容场景化的关键在于:讲故事、说案例、描述具体细节。
正文用14至16号字体,小标题用16至18号字体,注释性文字用12至14号字体。并且,不要使用斜体
常见的标重点的方式有:·需要重点突出的单独列出。·标注特殊颜色(品牌色)。·字体加粗、字号加大。·使用特殊排版格式。
一定要自己写摘要,并且尽量保持在10个字以内,不要超过15个字
当出现数字、英文单词、字母时,前后要空一格留白。·英文排版时,逗号、句号之后都要加一个空格留白。·摄氏度、度量单位、百分号等,前面不加空格。·货币标志、正负数符号后不加空格。·数字与日期之间不需要空格。
:�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