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是一部由Ken Burns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不是单纯的风光大片,而是讲述美国国家公园从构想到发展的史诗巨作,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充满情怀的故事。豆瓣9.3分。由20G蓝光MKV提取软字幕后复压MP4上传。公众号 rongsalon
《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观后感(二):第六集结尾自译
“This grand show is eternal. It is always sunrise somewhere; the dew is never all dried at once; a shower is forever falling; vapor ever rising. Eternal sunrise, eternal sunset, eternal dawn and gloaming, on seas and continents and islands, each in its turn, as the round earth rolls.”
——John Muir
这场盛大的演出是永恒的。太阳总在某处升起;露珠不会一瞬间全都干涸; 大雨总是下落;蒸汽总是上升。永恒的日出,永恒的日落,永恒的黎明与黄昏,在海洋,大陆和岛屿上,一切都在流转,随着地球的转动。
——约翰·缪尔
《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观后感(三):纪源观影: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
看过《垃圾围城》和《塑料王国》作者王久良的《一边是烂尾的城市,一边是破碎的山河》之后,再回望美国国家公园两百年的建设历史,不禁让人感慨对于一个竭力发展经济却信仰匮乏的国家何去何从?雾霾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
“The mountains are calling and I must go.——John Muir”两天前,我推送了这段文字。我于“群发消息”的那一刻,寄出了我的信仰。
一天前,我推送了一张两位头戴礼帽的绅士并肩于巨瀑前方的黑白照片。“群发消息”的那一刻,我心怀无尽的崇拜之情。
今天,我站出来,为你解释这一切——
蒋勋曾说,“信仰本身是一个过程,它并不在于终结点,也就是说,你不是真的要崇拜一个人或盼望一样东西,而是保持心里面的崇拜感;这个崇拜感的对象可以是对宇宙、可以对不可解的海洋潮汐、可以对人世间复杂的因果。” 这段话很好的总结了我推送这两条消息的理由。
先说第一条消息——下文略,详见…
《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观后感(四):Never-never-land
这里的山脉宏伟壮丽,鬼斧神工……
这里的河流一泻千里,似珠玉缠绕山间……
这里的湖泊清澈无比,湛蓝如天空……
这里的洞穴神秘深邃,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
这里的树木古老挺拔,静静地抒写着时间的永恒……
这里的生命自由灵动,吮吸着天地的精华……
这里的景观奇异非凡,蕴藏着宇宙的奥秘……
这里,就是最接近上帝的地方,人世繁华中的一片净土,一座人间天堂——美国国家公园。
初次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国家公园的壮丽景观,那种兴奋感便挥之不去。几亿年前的我们,恰恰就是生活在那样的高山流水之中的啊。为什么踏入其中的人们会感觉到时间的无穷和灵魂的抽离?因为自然是浑然一体的,当我们逃离钢筋水泥的世界,置身于自然之中时,我们就融入其中成为了它的一部分。人类不再是世界的主宰者,大自然才如上帝般号令天下,主宰万物。
本来在人类主宰地球之前,这样的景象是随处可见的,只不过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这样的景象便急剧减少。因为人类不断膨胀的欲望,大自然也不断地被索取被压榨,以至于最后仅存有那方寸之地的所谓“人间天堂”。
然而美国国家公园里仙境般的美景,也是经过的数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才得以保存下来的。这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漫长到长达两个多世纪,艰辛到不同职业不同国籍不同信仰的人在各自的时空里为他们共同热爱的这片土地奉献一生。
《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观后感(五):荒野精神——美国对人类的贡献
通过埃里克方纳的《美国自由的故事》和这部纪录片这两扇窗户,我开始理解美国和他独特的品质。自由的大旗已经在新大陆飘扬了二百多年,成为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荒野大大旗之下聚集了爱默生、杰克伦敦、约翰缪尔以及数不尽的各路英雄豪杰。其实这二者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正是由于自由土壤的滋润,才孕育出热爱荒野的孩子,正是荒野的赐予,才推动自由更加根生叶茂。我以为,这两种精神是美国对人类的最大贡献。那个来自新英格兰,叫做梭罗的人,正是自由和荒野相结合的孩子。
这部纪录片不仅是简单描述国家公园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是全面展示几代人的追求与思考。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的形成与“自由”一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含了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冲突与妥协,也是人类向自我挑战的明证。也正是由于一批目光远大、精神高尚、甘于奉献的人,一群真正的人,不愿沦为金钱、权利奴隶的人,推动了国家公园这一伟大事业持续向前,不断滋润着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灵,为子孙后代保存着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今天,国家公园的精神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物质意义。正是美国人对他们民主制度的信仰,才使得他们将土地捐献给国家,以建立公园向人民开放。
遗憾的是,一百多年前美国人犯的错误,现在我的同胞还在变本加厉地重复,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悲剧仍在接二连三地上演,令人发指,令人作呕。与这些脑残的暴发户身处一个国度,让我无语。
一百年来,中国向世界提供了什么?除了血汗工厂生产的廉价商品以外,什么都没有!这部纪录片让我对国家公园的缔造者们心怀感激和敬意,他们奏出了人类最美的乐章之一。
《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观后感(六):美国国家公园全纪录第十集读后感
影片官方版本只有六集,此版为cctv9播出的剪辑版,但是剪辑的恰到好处,影片伊始,讲述了富兰克林罗斯福为美国国家公园壮美的景象所折服,决定保护上帝留给美国人民的财富,但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处于资本主义扩张和发展的时期,工业社会的发展永远都离不开伐木和采矿,利益集团结合有权势的人在建立保护区的过程中从中阻挠,有志之士包括罗斯福本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才为后人和世界留下了这美丽的瑰宝。
随后影片从细微之处入手,展示了日本移民松田夫妇和小潘千浦对于国家公园的热爱,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仅是自然奇迹,更和“人”产生了联系。
随后影片讲述了国家公园建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两个人物,其一是举世闻名的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用自己的照片折服了罗斯福,因此照片中呈现的美国内华达山脉南部被列为保护区,虽然路数不同,但同样为国家公园的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哈罗德,用自己精明的运营和铁腕手段,从利益集团和林务局的手中保护下大片秀美土地,同样值得尊敬。
影片有两条线,一条是“人”,另一条则是时间。随着二战的爆发,自然保护必须为战争让步,国家公园为美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从最基本矿产和木材,到安抚国内国民的紧张与愤怒,再到为部队特殊作战提供训练场地,国家公园为美国二战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人”也从另一个方面再次因国家公园的存在而受益。
看似讲述国家公园,但影片始终围绕着“人”来讲,这也是本片的独到之处,美国本是一个移民国家,因为国家公园的存在,美国形成了自己国家的一种精神联系,让美国公民或者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了归属感,所谓爱国情怀,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一定是对生养了自己的土地的热爱,而国家公园就是养育了数以亿计美国人民的土地上的那颗明珠,任何社会发展都离不开破坏环境,纵观国内外,也都是发展到污染再到治理的规律,但值得庆幸的是,美国国家公园在发展过程中因为有志之士的努力而免遭破坏,实在令人欣慰和庆幸。
《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观后感(七):第二集结尾自译
As long as I live I'll hear the birds and the winds and the waterfalls sing. I'll interpret the rocks and learn the language of flood and storm and avalanche. I'll make the acquaintance of the wild gardens and the glaciers and get as near to the heart of this world as I could. And so I did. I sauntered about from rock to rock, from grove to grove, from stream to stream, and whenever I met a new plant I would sit down beside it for a minute or a day, to make its acquaintance, hear what it had to tell. I asked the boulders where they had been and whither they were going, and when night found me, there I camped. I took no more heed to save time or to make haste than did the trees or the stars. This is true freedom, a good, practical sort of immortality.
—— John Muir
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倾听鸟鸣,清风和瀑布的歌唱。我要解读岩石,学习洪水,风暴,和雪崩的语言。我要认识原野和冰川,尽我所能接近这世界的中心。我也是这么做的。我徘徊于石头,树林,和溪流。我只要见到一种新的植物,就挨着它坐下,坐上一分钟或者是一整天,去结识它,听听它有什么要说的。我问巨石它们到过哪里,又要去往何方。黑夜来到我身边的时候,我就原地露营。我不比树木更刻意地惜时,也不比星辰更匆忙。这是真正的自由,一种良善的,实在的不朽。
——约翰•穆尔
《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观后感(八):印象最深刻的两段话!
先生们啊,为什么要如此鲁莽呢,你们有足够的时间,为什么要牺牲今天以换取明天,幻想将来你们的田地会充满财富,你们的城市会兴旺繁荣,在我们欧洲,有很多比你们富足和兴旺的城市,可我们并不快乐,你们希望子孙后代幸福,可他们却会认为,你们才是生活在黄金时代的人,他们会羡慕他们的先祖,能在安静详和的大自然中定居,第一次向高大的树木挥动斧头,在河岸建造起熙熙攘攘的码头,那么为什么,你们还要试图在几十年里,实现别的国家花几千年才达到的成就呢,为什么你们要急着征服利用自然,挥霍天赐的资源呢,你们拥有的是人类从不曾有,也许以后也不会再有的机会。
——Lord James Bryce
究竟什么能激起我们爱国的热情,是工业发展的速度,农业灌溉数据,还是经济贸易的出口额,是采矿工地堆积的废矿石,还是尼亚加拉的发电站,是堆在森林的垃圾,还是工业城市的滚滚浓烟,是河道里臭气熏天的污水吗,还是不见阳光只有阴影的高楼大厦,不是,我想这些都不能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真正的爱国情感,一定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国家公园就是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遗产。
——Stephen Mather
《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观后感(九):观后感
这部纪录片的开篇场景就让人震撼,喷发的岩浆,肃穆的冰川积雪,皑皑的白色热气,让人感觉到的是,这国家公园的缔造者不是人类,而是自然。
公园里的旅游资源之丰富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我想,没有人可以否定它是一座宝库,每一个资源单体都是大自然的一笔杰作。
我们对“公园”的定义是:古代是指官家的园林,而现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然而美国国家公园,它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自然原貌,将政府“修建”的痕迹抹到了最小,我们看到的是宏伟异常的山脉,幽深的峡谷,挺拔的古树,野兽在雪原漫步,飞鸟在湍流上鸣叫,“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如片中所说的,“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渴望,会在壮美的国家公园中得到满足。”
然而这种荒野、原始之美,在我国公共的的“自然观赏区和公众游憩区”是难以寻觅到的。没有与自然的亲近之感,我们在那些风景名胜区感受到的是“蓬勃”的人气,是昂贵的门票和喧闹,是被拥挤的人群推动的走马观花,是千篇一律的纪念品摊点。我国不乏壮美河山,但大部分的名山都修有整齐的梯道和索道缆车,河流湖泊被围上了栏杆,自然被现代都市围剿。为何不能还自然本貌,是我们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纪录片中说,国家公园是最伟大的构想,我喜欢“构想”这个词,构是构造,是结成;想是理想,是梦想。永久的保护这片土地上的自然奇观,让它成为不仅是富人的顶级消遣,不仅是个人的利益拥有,而是向普通大众开放的公共资源,这是一个理想,构造、完成这个理想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的,自然主义者约翰•缪尔,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以及慷慨的慈善家约翰•马瑟等等,他们是一群真正热爱自然、目光长远、富于激情的英雄,而我们国家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加剧,“人与自然”这个话题开始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口中。人类孕育于自然,故无法彻底脱离自然,自然带给我们的舒适畅快之感,是我们对本源的依恋,如何满足我们这种依恋,美国国家公园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第一,学习其长远的目光和奉献精神。在我国,每一片风景名胜区都有很多利益相关者,居民、政府、开发者、游客等等,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从而忽略对自然本来面目的维护,一味地开发这种事在美国国家公园也曾发生过,例如尼亚加拉大瀑布,但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让悲剧延续。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不只把目光放在眼前利益上,后代人权利远比当代人的欲望重要,放下那些金钱和权利的欲望,做对全人类有益的事,而不是为了人类的需求对自然肆意改造,例如那些费尽心思修建“山体电梯”的人,假如管理开发者对自然存有一点的敬畏和热爱,就不应做出这样的事。
第二,借鉴其管理体制和方法。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他们用漫长岁月总结和建设的成果,有很多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国家公园是由联邦政府内务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其规划设计方案在上报以前,必先广泛征求当地州的国民意见,这一步在我国常常缺失,从而导致一些当地居民与开发者之间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美国国家公园是以保护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并在保护的前提下提供全体国民观光机会为目的的。这一前提使其不会本末倒置,不会发生为了人类的方便和享受,破坏自然的现象。
中国地大物博,同样有丰富的资源,我们应努力保持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到可持续利用,尊重自然,缔造我们自己的“国家公园”!
《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观后感(十):有人毁坏它也必将有人成就它
在去尼泊尔之前我重新翻出微信里收藏的一个清单:《11部评分9.0以上纪录片,让你足不出户看遍世界》
于是从《地球脉动》到《航拍中国》,出发前成了个追剧小狂人,后来翻出《美国国家公园全记录》看到了个开头便已经在尼泊尔的路上了,回来的时候正好是从尼泊尔的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回来,感触良多。
去奇特旺的森林公园很天然,我的游记里面都慢慢展开描述,有兴趣可以看,当最后一天JEEP SAFARI游玩,吉普车趁着夕阳开回来的路上,我们看到骑着自行车的士兵(并没有像开吉普的美国大兵那样,尼泊尔不算发达,所以很多人都是骑车代步,就像20年前的中国一样)背着个小包和一支枪经过车边,向导说他们晚上都在瞭望台站岗值班,到了早上再回来,大概也是轮班的吧,为了防止那些偷猎者,这里的早晚温差还是很大的,日复一日地守卫森林公园其实是一件单调而且艰难的事。
包括到奇特旺的第二天去2万湖,也是进去没多久就看到个军队的扎营地,那里的告示都是明确规定不能拍摄军人,就像你进博物馆不能拍文物,在这里军人很受尊敬。
奇特旺的国家公园探险对我来说是一次很特别的经历,特别喜欢这种原始、新奇、充满冒险的感觉。国家公园是远离奇特旺机场所在的市中心位置的,大概有半个小时的出租车车程。那里的一切,包括周围的酒店都好像融入了环境里,不突兀很自然,你能够在村子的乡间看到私人养育的大象,在草丛蓬蓬下吃大象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黄昏下一只象在吃草话转回到《美国国家公园全记录》,就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仿佛带着上帝的使命来到这片自然之中,受到感召,全心全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帮助拓展国家公园的事业从而保护大自然,这个纪录片据说拍了10年,但是播放的时长每集2小时,6集,也就12小时的事,所以有些事情你会觉得很伟大,因为有很多普通的人每天做着普通的事情,累计的效应却成就了一件大事。
我查了下中国是在搞了几年试点后,今年5月才正式颁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这比美国第一个黄石国家公园建立的1872年晚了近150年,所以在中国,国家公园还是一条漫漫长路。
从约翰·缪尔与平肖关于赫奇赫奇水坝之争,到后来的大烟山国家公园,到后来佛罗里达州的湿地公园,关于自然保护以及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之间的争执和故事一直存在。但是我很喜欢纪录片里的两段话:
Leave it as it is. You can not improve on it. The ages have been working on it, then man can only mar it.——Theodore Roosevelt保持它原来的样子,你并不能改进它,岁月已经雕刻了它,而人类只会毁坏它。——西奥多•罗斯福They would see what I meant by time. There must be places for human beings where satisfy their souls. Food and Drink is not all. There’s spiritual.——John Muir时间会证明我想说的。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些地方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灵而造。吃喝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应该有些精神圣地。——约翰·缪尔接下来应该会把《生命的故事》、《企鹅群里有特务》(我的未来梦想之一,就是和爱的人一起去南极)、《人类星球》追完,帖子里在《侣行》的推荐后有段字: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不在于拥有,而是体验过的回忆。有个爱你的人陪你看过千山万水,体验各种刺激,死而无憾。
很多人都在选择积累财富,但是也有一些特别的人选择拥有特别的经历。你会做哪种选择呢?这颗星球,即我们美好的地球,在人类出现之前已经成功地在星际间走过了漫长的旅程。在人类命名之前,整个生物大王国也曾经享受过生命又化为过尘埃。当人类完成自己在造物计划中的角色以后,也同样会悄无声息地消失。——约翰·缪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