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II》是一本由毛利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II》精选点评:
●一个离我很远的都市小说。
●曾东的故事有几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之间的情感需求其实是错位的,但这种错位于我并不觉得是不可调和的,不可调和的是他们对彼此的误判认定——他们本质上并不相信对方能带给他们想要的,然后我们就看到美好一点点地被打碎。
●嘴太碎了,但我却种草了max mara大衣(?
●我以为是新的,结果发现我看过了。枯了。
●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眼里一片海,我却不肯蓝
●到了第二部好象找到了节奏顺畅多了。
●毒鸡汤为什么要这么梦幻的结局,毒到底不好吗?因为结局减一星
●没想到我竟然看完了
●人类其实是不需要设限的,爱和自由,跟年龄无关,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奋力追求的宝藏。这句话献给我的一位友邻,希望他能看到,祝好。
●原来写到第一本去了,没看过第一本的人表示第二本很好看,淡淡的丧,有趣的文字,像一个局外人一样生活,再被生活抛弃,再拥抱生活。
《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II》读后感(一):悄无声息的离开,是因为失望太多次
陈苏爱曾东的脸和年轻,她当初是喜欢他的,也是因为自己的有趣才吸引了曾东。曾东的若即若离让陈苏伤心了,觉得自己爱的卑微,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太喜欢和年龄差让她不够自信,自尊使她终于决定彻底放弃他,很坚决,不留余地。 曾东对陈苏应该也是真心喜欢的。但可能就是不够爱、太自负了。 虽然觉得就这样错过很可惜,但女人在理想的爱情里太需要安全感了。
《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II》读后感(二):我给自己将要到的30加油
这是我看的第二本毛利写的关于《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两本我都喜欢。第一本起了开头,第二本有了希望的结尾,很棒,我很喜欢里面写的内容。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对于女性同胞来说,三十真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数字。我看着书里的陈苏面对生活的纠结,看到陈苏表姐的婚姻生活状态,看到她的好友,职场上的女强人,真的以为自己刀枪不入,其实面对爱情,面对怀孕,依然有憧憬,依然会受伤。
以陈苏的角度看,惧怕很多东西,顾虑很多东西,思考很多东西,恰恰也是我喜欢考虑的东西。但是呢,考虑的很多,真的会让人受伤,会让人充满枷锁。明明你可以看见很多阳光,确偏偏告诉自己会晒伤,无法去体会阳光的美好和健康。
我看着这本书的内容,思索着自己,打量着自己。30岁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岁数,可以自己做主,可以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可以摆脱一些麻烦,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II》读后感(三):最终她欢天喜地,周游世界
用了一个白天和两个夜晚将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1与2全部读完。
内里引用的名人名言可真多呀,合上书禁不住想,若我是个男的也会像曾东一样,被陈苏这样有趣,不俗的灵魂所吸引吧,一位outstanding的女士。直到结尾时,她说,遇到真正相爱的人,不用再拼命记住 再也不需要牢牢记住每一本书,一部电影里最扣人心弦的部分,去尝试触动另一个人。 倒是对她生出了怜惜,哪怕看她从前经历的几个狗男人,也丝毫未曾担心过她。
我想陈苏是幸运的,最后的她,三十岁的她,关闭了懵懂,开启了自我,终于悟得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卖土鸡不是,因为自己的梦想就是不再土;曾东不是,因为没有一个真正被爱的人会无时无刻不感到卑微;吴奇不是,因为一个随时回到自己洞穴的人任是神仙也无法忍受。她给予了自己厚重的安全感,不再是派克风衣。
我喜欢她的结局,纵然知道,即使她与现阶段的真命天子唐德在环游世界后依然要面对俗世的一地鸡毛,我也喜欢,因为她那样有趣的人,值得世上的所有美好。
《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II》读后感(四):下一个六年会怎样
这本书我是在24岁生日前读完的。在图书馆看到,翻了翻觉得还不错便带回来了,其实平时很少会看这类书,最近一两年都很焦虑,所以也会很好奇已经30岁的人的生活。工作两年了,工作没有突破也不稳定,也仍然是一个人。常常会提前感受大龄青年的焦虑和不安。尤其是看到身边人陆陆续续在朋友圈晒出结婚证时,他们大多跟我是同龄人,有些比我大,但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仿佛我们昨天还是小孩子,如今他们都转变了人生的身份。而我一点也不想长大,不想被赋予一个新的身份。爱情真的奢侈,可能没有好运气的我不会遇到吧。也渐渐对爱情没有之前的向往,成年人的爱情总会掺杂各种杂质。世界也永远是复杂的。可能我三十岁时也跟陈苏的境况差不多。被催婚?相亲?有时候告诉自己不要想那么多,未来的事未来会告诉你答案。但还是会想太多。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让我想一口气就读完的书,标题取得恰如其分, 很多小句子都可以记在小本本上 ,看完好像会更了解两性之间的关系但同时也更惧怕爱情。对于最后的结局,可能我还是想问,为什么不给曾东陈苏一个好的结局。可能生活就是生活不是文学里的故事,我们活在油盐酱醋茶里我们需要的是平实的日子。
《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II》读后感(五):中年版“小时代”
这本书的名字取的是真好,至少我就是冲着书名才决定看的。最初我以为这是一本讲述三十岁女性生存状态的现实向作品,实际上这本书打出的宣传也是这样的,但是两本看下来,发现我想太多,这本书里面花样不少,这仅仅是一本离大部分人的人生十分遥远的中年版的“小时代”。作为玛丽苏小说看看可以,就别当成现实向作品了。
在知情的情况下疯狂倒贴吃软饭且有N个女朋友的前男友,跟一下被包养一下又跟前妻复合富二代做炮友的女主,被明星狂追的却选择跟外国人在一起最后却怀了明星孩子的闺蜜……只想说女主的人生虽然精彩,但是很难让人产生共鸣。这些事情如果放在二十出头的女主角身上是可以理解的,年轻的时候做事情确实容易不计后果,只图一时的欢愉。但是作者主打三十岁女人的人生,却让她们做着二十岁女人可能都不会做的事情,看了只会让人觉得,不,这不是我。
这种把自己过得一团糟的女主真的不能代表大部分30岁的都市女性。看过一本访谈书,叫《我为什么不结婚》,里面讲了许多三十岁的或未婚或离异的单身女性的经历,每个人都有非常清醒的头脑,对于自己的人生、爱情与婚姻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认知,哪怕暂时单身,也非常拥有一份非常充实而坚定的人生,总之绝不是像女主这样浑浑噩噩,乱七八糟,同时跟好几个男人保持着不清不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