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的故事盒子》是一本由[英] 艾拉·贝利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盒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幽灵的故事盒子》精选点评:
●好棒啊!和故事盒子1一样温暖治愈!
●神奇的故事盒子,有种玩桌游的感觉,可以自由发挥,随意拼凑成许多版本的故事,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帮助
●幽灵的故事盒子,真正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作文能力,幼小衔接必备。将孩子从电子游戏中释放出来,提升孩子游戏力。
●幽灵小鬼什么的最可爱了。
●不仅仅是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玩不了这套绘本。相信拥有原始能量的孩子更能玩得动这套绘本。画风很可爱,配色也很清新,“鬼”的元素在这之中很丰富,但也不会有什么直观的刺激性。里面的人物角色也很多样,不同性别,不同人种,不同年龄,像N年前“地球村”孩子们在一起聚会。有机会带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玩一玩,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非常有趣的故事书。引导孩子的表达非常有用。
●一本讲不完的故事书。
《幽灵的故事盒子》读后感(一):一个神秘盒子,承载的是有趣且讲不完的故事
给小朋友讲故事,经常在故事结尾的时候被问:然后呢?作为大人,我们总是一脸肯定地说:然后就结束了呀!小朋友会意犹未尽的说:可是我还没听够呢!
我们小时候也是如此吧?总是央求着大人为我们讲故事,但绘本总是有限的,今天读了,明天就不再新鲜了,即便是今天已经读完十本,还是觉得不过瘾,仿佛缺了点什么。小孩子的世界,总是期待新鲜感,期待常读常新,真的有绘本可以做到常读常新吗?
还真有!近期发现了一盒宝藏绘本,不仅玩法多样,还能满足小朋友们想要过瘾、想要把故事一直听下去的愿望。
《幽灵的故事盒子》是一本非传统意义上的绘本,这套盒子一共有20张卡片,正反两面都有着不同的场景和人物,加起来就有40种场景,而卡片随意拼接,每次都可以得到不同的故事,当然,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将全部卡片都拼接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超级超级长的故事,有多长?大概2.5米那么长!
在这套盒子里,主人公是小女孩一家、小男孩、幽灵一家、以及拆迁队和捕捉幽灵的猎手等,他们的出场顺序、出场情景都可以根据小朋友自己的喜好来,玩法也非常多。
玩法1:看图说话。
如果小朋友还属于比较低幼的年龄段,我们可以拿起一张卡片,逐一指着卡片内容来介绍,比如这张:
“小女孩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她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一只狗、一只猫,周末爸妈都休息的时候,他们一起开车去野餐。爸妈铺好了绿色的餐垫,小狗和小猫在一旁开心的聊天,小女孩则逗起了青蛙,旁边的植物都很好看,有红色的、橙色的,而停靠在一边的汽车,也是爸爸昨天刚刚精心清洗过的。“
图画内容是固定的,你能讲出的话语却是可以千变万化的,小女孩可以是在逗青蛙,也可以是在驱赶青蛙,还可以在与青蛙聊天,只要你想,你可以编造出各种故事情节。
玩法二:讲个故事。
我们可以将卡片随意拼接,可以按照逻辑顺序,也可以随心情摆放,摆放好了,就可以讲出一个小故事了。
比如这样摆放:
“小女孩爸爸带着她去看望她的幽灵朋友,小女孩进门后发现幽灵躺在沙发上看书,小狗则在一旁玩耍,小女孩决定带小狗出去溜一圈,等她回来的时候突然发现幽灵在搞朋友聚会,超级多的小幽灵都在一起玩耍,超级开心,小女孩告诉幽灵,她也有很多朋友,于是在和小幽灵们聚会后,小女孩带着幽灵朋友去找自己的人类朋友开了一场新的party!“
当然,你可能在摆放的时候突然发现了隐藏的故事线,比如第一张小女孩父亲开车带小女孩全家出游,就是野餐的上一张故事线。隐藏的故事线总是能让小朋友们立马兴奋起来,这其中还有很多故事线,相信你认真阅读,都可以找到的!
玩法三:故事接龙。
这盒故事卡片还可以作为小朋友聚会时玩的游戏。比如接龙游戏。假设有6个小朋友,可以每个人都随意挑选一张故事卡片,然后拼接在一起,每个人都要按照顺序讲出自己的卡片故事,当然,最终还是要符合整条故事线。
这不仅锻炼了小朋友的逻辑思考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故事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玩耍过程中,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听一听别人的想法,说不定自己也会脑洞大开。
《幽灵的故事盒子》是近期入手的绘本里最让我惊喜的一套,可能今天阅读没有发现的逻辑关系,明天再看突然发现了,这种隐藏的故事线不仅给小朋友惊喜,也让陪伴亲子阅读的成年人感到兴奋。
《幽灵的故事盒子》读后感(二):给孩子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
美国作家埃利·威塞尔说过:因为爱故事,上帝创造了人类。
热爱故事的不只是造物主,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类对于故事近乎贪婪的需求从未消减过。《天方夜谭》中,残忍的国王每天娶一个女子,再于次日将她杀掉,直到他遇到一个善于讲故事的王后,在精彩故事的吸引下,国王一天天推迟杀她的时间,直至彻底放弃这个可怕的传统。
这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一方面彰显了人类对于好故事的热衷,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窥见人们对于故事讲述者的态度——讲故事这门手艺从未被低估。从古至今,人类所有的心情和活动都寻求着语言的表达。一位渊博的智者如果不会讲故事,其思想往往无法抵达大众,最终只能湮没于尘埃中。而那些能够将深邃的哲理化作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的哲人,其思想则能够穿越时空,在千百年后依然熠熠闪光,给世人启发。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优秀的故事讲述者来滋养这个时代的心灵,可是深谙讲故事之道的人却总是少数——讲故事的手艺并不比其他任何一门技艺更容易获得。不过,好在这也是一门可以通过练习而逐渐精进臻于完美的艺术。《幽灵的故事盒子》就是一个极好的从孩提时代起培养他们讲故事能力的工具。这个盒子中藏有20张双面图案卡片,孩子通过观察每个卡片上的人物、动作和细节,如拼积木一般将不同的卡片连接、嵌合起来,最终呈现出精彩的故事。
不同于普通的故事书,《幽灵的故事盒子》提供的不是一个固定的样板,而是一个故事框架,其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设计路径,而不同路径则呈现出不同的故事。
在女孩和小幽灵的故事中,孩子通过观察画面的细节,进行不同的卡片组合可以拼出来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故事:女孩带着她的小狗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森林里野餐,她和小狗被一只幽灵猫吸引,跟着它进入一个房子,遇到了小幽灵和他的父母,他们在一起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派对。这个设计只需要用到一半的卡片,孩子完成拼接,便可以寻找合适的词语来讲述这个故事,他们会给其中的角色起名字,用尽可能丰富的语汇、手势和表情去表现画面中的背景、人物、动作和对话。
而当孩子想将更多的场景加入故事中时,他们就需要进一步观察,去发现其中的矛盾和冲突,跟随其中的人物一起寻找解决方案。他们也需要更进一步调动自己的想象力、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去重构故事。卡片中的建筑工人是怎么回事?要如何安放他们才合理?女孩和幽灵的分别有几种不同的结尾?这些卡片经过不同的组合到底可以产生多少个故事?
在其中 一个结尾中,小幽灵在看一本封面是个黑人小男孩的书,孩子很容易会发现,这个男孩正是卡片背面故事的主人公。翻过卡片,背面的图画中同样藏着多种形式的故事,它们是不是能够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更长的故事呢?卡片中类似这样的细节还有许多,每一次移动卡片,子都在变化中加深了对故事逻辑的理解和细节的体会。一张卡片的缺失和移动可能让一个故事无法自圆其说,但是当孩子打开他们的脑洞,一个全新的故事可能会从这里开始。孩子在这样的重构中不断将挑战升级,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故事、创造故事,从而收获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孩子们热爱听故事,但是更深层的表达欲望总会在他们心底蠢蠢欲动。比起复述一本看过的故事书,《幽灵的故事盒子》给孩子提供了更大的挑战和更丰富的创造的可能性。在孩子面对这些无序的卡片时,他们不仅需要调动记忆力,还必须仔细观察、反复推敲、果断取舍,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让一个个充满趣味又符合逻辑的故事从卡片中醒来。对不少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可能并非一帆风顺。哪怕已经完成了故事的拼合,向听众讲述它对许多孩子来说依然是个挑战,因为向世界表达自己从来都不是易事。但是,在他们亲口去描述那些人物和细节时,他们的想象力活跃起来,在遣词造句中寻找着中寻找最具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体验词语的意义,感受语言的神奇力量和创作的乐趣。
这个过程充满挑战,却富有愉悦感。孩子从中学会读懂、理解和尊重一个好故事,并且将它讲给世界。在今天这个充斥着电子产品和各种诱惑的世界中,这样一段充满创造力和勇气的时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弥足珍贵。因此,比起用苍白的命令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不如给他一个《幽灵的故事盒子》。当孩子打开盒子,开始讲述,他们会发现,这个貌不惊人的盒子背后,可能藏着广阔无边的世界,而打开世界的钥匙,已经在他手中。
《幽灵的故事盒子》读后感(三):马上要上幼儿园的宝宝们,这项能力一定要有
作为有个三岁儿子的妈妈,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花了很多的心思去让孩子爱上阅读。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三周岁的儿子算是一个小书虫了,阅读是他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早晚一次,几乎雷打不动。
但前不久,我发现一个问题,刚满三周岁的儿子非常有表达的欲望,阅读量挺大的他词汇量也挺不错,时常会语出惊人。但是他强烈的表达欲望和他的表达能力却并不相匹配。在他特别激动的时候,一句很长的话,他中间会漏掉几个字,或者模糊带过。作为妈妈自然是理解没有问题。但是爷爷奶奶有时候会听的一头雾水,特别是不知道前面发生什么事情的情况下。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用正确的话把想说的事情说出来,是很重要。还有一件事情也让我意识到了表达对孩子的重要性。
应该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 孩子到了三周岁会变得非常叛逆。总喜欢跟大人对着干,动不动就是哭闹。这是正常的儿童发展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膨胀期。在《养育的选择》这本书里,作者说除了父母耐心的引导之外,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对孩子的情绪管理是非常有效的。
同时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更精准的表达能力能让他能清楚告诉我们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对于操心的老母亲来说,这真的非常重要。
结合种种,最近我们将锻炼他的表达能力提上日程。方法有二
一、多和孩子交流。每天我们下班回到家,就会问他一天发生了什么。他一旦问我们问题或者跟我们说话,我们都会蹲下来平视他,听他慢慢说完自己的想法。在日常这些都是非常容易操作。
其二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找相关的绘本。如何选择这类绘本呢,一定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比我们家非常喜欢幽灵故事。所以我们入手的就是在这本《幽灵的故事盒子》。
盒子就非常的精致了。
这本《幽灵的故事盒子》来自于英国的童书作家艾拉贝利。她笔下的人物特点就是轻松可爱,用色丰富,非常容易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
马上要上幼儿园的宝宝们,这项能力一定要有
《幽灵的故事盒子》里有20张双面拼图卡片,正方面都描绘了完全不同的场景,加起来一共含有40个不同的场景。卡片和卡片之间是没有固定的顺序的,卡片之间的联系需要小朋友自己去发现。然后根据拼好的卡片小朋友可以创造出来的故事。
《幽灵的故事盒子》的主要人物有萌萌的小幽灵(幽灵也可以很可爱的)和它的爸爸妈妈,有机智的小女孩和热心肠的小男孩,当然也少不了坏心眼的幽灵猎手,还有拆迁队……
在故事里,幽灵的形象是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恐怖形象相反的,一脸呆萌,人畜无害的孩子很吸引小孩子。
这本书适合的年龄段非常广,就以我们家三周岁的孩子为例,我们是这样使用这本书的。
【第一步,熟悉故事人物。】
刚刚把书拿回去的时候,看到封面的幽灵可把我儿子乐坏了。但是打开之后,他玩了一会就放下不玩了。
跟平时看的那些有剧情的绘本 不一样,这个故事盒子没有连贯的剧情,小朋友 一打开,会觉得有点不知所云,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感觉。
于是第一步我先带我儿子认识里面的可爱 又有趣的人物。萌萌哒小幽灵,我们把所有有幽灵的卡片都找出来,讨论这个幽灵在干嘛,那个幽灵在干嘛。
还有小女孩,我们会猜小女孩现在要干嘛啊。她和幽灵是好朋友吗。
渐渐地,儿子就对里面的人物熟悉起来。
【第二步,给孩子编故事】
等孩子熟悉了之后,我就开始随意的组合几张,给儿子讲故事。为了提升孩子的兴趣,一定要选择上一个阶段,孩子特别喜欢的几张,留意次数或者提问次数特别多的一张来组合故事,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兴趣。
比如我儿子特别喜欢,幽灵宝宝被藏在娃娃机里的这一张,所以我就根据这张组合了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这一次呀,幽灵宝宝从幽灵城堡里溜出来玩,刚玩没多久呢,就遇到了可怕的幽灵猎手,他赶紧躲起来,可是他不知道应该往哪里躲,还好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小男孩。他非常聪明,他把幽灵宝宝藏在了娃娃机里面。(儿子露出超级惊喜的表情,他太喜欢娃娃机了)。这样幽灵宝宝 就躲过了幽灵猎手的追捕。等幽灵猎手走开之后,小男孩带着幽灵宝宝去找小女孩,他们一起开火车去了。
这样的故事,大人可能觉得挺幼稚的,但是因为幽灵,猎手,火车,娃娃机,这些元素都是非常吸引小孩子的,所以引起孩子的兴趣特别容易。
【第三步,留下故事漏洞,让孩子自己重组】
我儿子属于特别懒的那种小孩,能靠在我怀里听故事,他是绝对不愿意自己给我讲的。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我拼出四张 卡片,组合成一个故事,但是我会在最后一张选一个连贯性不是特别强的卡片,这样我在讲的时候,会自问自答好像这样不太对哦。
小朋友都有的好胜心和探索欲望被顺利勾起来,儿子顺着我的问题,自己重组了故事,然后我用崇拜的眼神望着他,问他,你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啊。
然后他就开始滔滔不绝的给我讲起来了。
比如他拼的这个,他说:
小女孩跟爸爸妈妈出去玩了。幽灵宝宝自己在家里画画。幽灵宝宝坐公交车了。
我问:他们怎么又跑去坐公交车了呀。
儿子说:因为他想小女孩了。
最后一张儿子说:幽灵宝宝在发寻人启事找那个小女孩(寻人启事我们曾经在另外一本绘本里看到过,所以他知道找人)。
在我的例子里我仅仅举了8张卡片,就可以让我和儿子沟通好半天,整套绘本我们用了两个多星期,也还有没有用上过的图,实用性非常强。
这套书不仅适合小宝宝,甚至是学龄儿童都很实用的。让孩子用八张卡片拼出故事来写一篇作文,会比普通的作文更加有趣,更能开动孩子的小脑筋。对于孩子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都很有帮助。
不过再好的书,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孩子小时候的兴趣多来自于父母觉得感兴趣的事情。
《幽灵的故事盒子》读后感(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力?不妨试试这套桌游版的故事盒子
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看图说话?
未免过于枯燥!孩子见到单幅的图片,往往会觉得兴趣不够强烈,他们不太喜欢这种单调乏味的训练。
于是,很多家长尝试给孩子买回来许多无字书,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观察图画,让他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锻炼和培养语言能力。
寓教于乐的想法自然挺好,不过,读书应该是快乐的事情,不应该受到太多功利的活动所干扰。更何况,这些无字书也许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却无法锻炼孩子的逻辑能力。
不过,这里有一套神奇的故事盒子,却能够满足许多家长培养孩子语言与逻辑能力的愿望。
如果,你对无字书感兴趣,或者,你希望让孩子看着图画随心所欲地讲故事。那么,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款像桌游玩具一般有趣的故事卡片——《幽灵的故事盒子》。
这套盒子对培养孩子讲故事能力有很大帮助。
曾经,有一段时间研究过训练讲故事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方法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
那是一种使用卡片讲故事的方法:
首先要构想出故事的人物,将他们的动作、行为等特点详细记录下来。
然后构想出一组组场景以及关键词。
再将这些随意拼凑,结合人物、场景、关键词,创作出一张张卡片
最后,将卡片打乱,随机拼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故事。
随着拼合顺序的不同,你也会惊奇的发现:故事的情节也会随之改变。然后,通过各种不同顺序的组合,你就能通过自己的灵感,创作出许多版本的故事。这对训练发散思维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幽灵的故事盒子》也使用了类似讲故事的方式。这套盒子设计得实在太有趣,打开以后,你会发现盒子里摆放着20张整齐的卡片。这些卡片就像是拼图一样,可以自由组接在一起。你可以将它们随机组合,讲出无数版本的随机故事。
孩子,经常会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有一本形状有趣的书,至今依然记忆犹新。这套故事盒子就像桌游一般,却是形状独特的故事书。
小小的盒子,做工精致,只有手掌大小,适合随身携带。不过,里面的内容却一点也不少。
当你将盒子里所有卡片全都拿出来放在地上,顿时会发现需要一大块场地,才能放下这么多张卡片。
而且内容很实在,每张卡片都由正反两面组成,实际上拥有40单面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许多绘本用了仅仅30页,就能把寓意深刻的故事讲得如此透彻。盒子里这么多单面的画面,讲故事也是绰绰有余了。
你可以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像闯关一样,循序渐进地增加卡片的数量。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拿出较少数量的卡片,也能讲出有趣的故事。
尝试陪着孩子玩了一下,让他按照数字随机抽选出特定数量的卡片,然后拼凑在一起。然后,讲完故事以后,可以尝试重新抽取相似数量的卡片。或者,之前卡片不换,在这基础上再增加一张。
渐渐地,玩的时间长了,也就会发现:有些内容随机拼凑在一起,总是缺乏逻辑性。为了能使故事变得更加有逻辑性,我们必须一点点按照合理的构想,用更加符合逻辑思维的顺序重新组合在一起。
当然,你也可以随意变换卡片的正反面,寻找看上去更加合理的故事。
这是我们随机拼好的故事:
一天,小女孩跟随家人开车去郊外,来到了一所房子前。好奇心驱使她走进这所房子,见到一个小幽灵在睡觉。渐渐地,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惊奇地发现:如果顺序不动的情况下,翻到反面,故事依然会合乎逻辑。
这套《幽灵的故事盒子》卡片,总共有2种开头,分别讲述着两个故事。你可以自由选择故事的开头。
我尝试将所有卡片都用上,最后拼出了一个完整的版本。讲述了小女孩来到郊外被幽灵猫吸引,最后和幽灵成为了好朋友。
然后,当我把故事翻到反面,惊喜地发现:正反两面的故事之间竟然有着紧密的联系。
故事中的幽灵,竟然来到城里寻找小女孩,却意外遇到魔法师的追捕,最终,在一名小男孩的帮助下战胜魔法师,找到了小女孩。
不过,故事到这里远远还没有结束。
这套神奇的卡片竟然有6种不同的结局,等待读者去发现。
《幽灵的故事盒子》就是这样神奇而有趣的故事合集,你可以随机抽取不同数量的卡片,无所谓卡片的正反,随意拼凑成各种故事。
它便于携带,叙述方式灵活多样。外出的时候,可以把这套盒子带到亲戚或朋友家里,让孩子们共同讨论故事的发展脉络,以及商量研究故事的逻辑该如何组合才会更加合理。当然,如果你一个人陪伴孩子玩耍也是非常完美的。孩子能通过讲述和思考,锻炼叙述故事的能力,这种方式比简单死板的看图说话训练要有趣多了。而且,通过故事顺序的思考,也能增强他们的逻辑能力发展,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