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色的彼岸》是一本由[英]亚历克斯·希勒/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一):好好说再见
温情却不煽情,难得。可能每个人都好奇死到底是什么感觉,会去哪里?这本书营造出了死并不是可怕的事情,但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活着的时间,爱惜身边的每个人。真是适合孩子读的书,读过之后,连我一直害怕的“鬼”都变得没那么可怕了,很美好的一本书,如果你真的能将珍惜付诸行动的话。不要过多的去想活着的意义,也许活着的意义就是还能活着,做那些几乎每天都会做的无聊小事,眼见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品味五味杂陈。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二):祝哈里,好运!
哈里,祝你好运! 我记得小的时候,在一片苜蓿地边,摘了一束黄色的野花,觉得好看,闻着也令人心旷神怡,便带回去送给了姥爷,姥爷却板着一张脸说:“黄花是送给死人的,我不要,你扔了吧。” 后来我养了一条小孔雀鱼,她的妈妈来到我家时已经怀孕了,可惜生产时她没能挺住,小鱼出生了,一窝下来,只有一条健康成长着,我把我所有的精力给了它,等它五个月的时候,肚子涨得很大,我险些以为它也怀孕了,结果是腹水病,它死了,我哭了一个下午,妈妈看到了安慰我说:“不就是一条鱼吗?再买一条就好了。” 后来我知道,死亡,每个人都会死,可大人们遮遮掩掩,说着晦气,就好像他们永远也不会死一样。 再后来我知道,无论怎样,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 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尤其是你自己的。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三):无题
《天蓝色的彼岸》 故事性:⭐ ⭐ ⭐ ⭐ 文学性:⭐ ⭐ ⭐ ⭐ 思想性:⭐ ⭐ ⭐ ⭐ ⭐ 关键词:死 生 敬畏 这本书的框架和《爷爷变成了幽灵》还蛮相似,都是一个人死后变成幽灵游荡人间,最终完成未了的心愿平静离去。不同在于后者以第三人称叙述,这本书以第一人称叙述,从死者的角度谈死亡。 ①明天&意外谁先来?所以有些话不要说,有些话要及时说。“我”骑脚踏车被货车撞到离开人世,而此前“我”刚和姐姐在争吵:“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后悔的。”“不,我才不会呢,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仿佛诅咒。可以想见这样的对话有多糟糕。哈里重返人世,也是为了和姐姐好好道别。 ②我们也跟随“我”一路思考死生的意义。“尽最大努力活着”;“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根本就不会提前发现自己九死一生”; ③生者需要一些纪念,不是为了死者,而是为了寄托我们的哀思。比如教室里满满一面墙的图文悼念,校园里为“我”种下一棵树,家附近的墓碑,姐姐书桌前贴的关于“我”的照片…… ④“放手前行”对死者和生者都同样重要,“我”在完成与姐姐的道别后获得了平静前行的勇气,同学们在纪念我之后能继续正常的学习玩耍,而“我”的家人显然深陷失去亲人的伤痛中,没有抽身前行。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四):骑车出门,记得系好鞋带
合上最后一页,眼泪再次夺眶而出。哈里很坚强,他不怕死亡。
人一旦死了,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反正已经死了,又能怎么办呢? 这是实话。你看,死亡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
你还害怕死亡吗?
那么,在出门前系好鞋带,路上小心卡车吧。
哦,对了,你也许应该向姐姐道个歉。毕竟,你们吵架了,对吧。 顺便,和父母拥抱一下吧,他们是那么爱你。他们是那么那么的爱你,昨天是、今天也是,为什么要把拥抱留给明天呢,你可不能保证每次出门都想着系好鞋带。
你要去看电影吗,算了吧,那还要买票。况且,你现在还可以去做别的事,用你的双手,不仅是眼睛。
还是去上学吧。但是,学校里有你的死对头,他可真讨厌。他肯定不会像你一样,出门前有好好地检查自己的鞋带。他最好如此,因为这样也许在某一天你就再也不会见到他了,这可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往好处想Ⅷ,学校还有你最好的朋友。他们和你一起踢球,一起罚站。他们永远和你拉着手。 你一定要提醒他们出门前要弄好鞋带,这是安全的,一定要告诉他们,他们有时不是那么聪明,至少,没有你精明。
好了,差不多该出发了,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妥当。
只需要路上小心卡车就可以了。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五):好好告别
好好告别 无意间看到一句话,让我瞬间联想到了这本书——《天蓝色的彼岸》。 如果可以选择,我会好好和你说再见。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因为意外离世的小男孩,因为心中仍有执念而一心想要解锁,从而不肯离开人世间去到天蓝色的彼岸,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小男孩首先回到学校,去找自己的好友还有老师,甚至还有自己曾经的对头,还有喜欢自己饿小女孩。。。从一开始的失望到后来的欣慰。其实,这都是依稀不同的告别,哈里是在和同学们告别,同学们也向哈里做出了告别。他们写告别信,他们怀念他,他们原谅他,他们仍然爱他。 路上,小男孩哈里遇到一位老头,他每天坐在路灯上,寻摸着路上的每一条狗,似乎下一条就是他的老友一般。经年已过,他也不曾离去。因为他还没有和自己做好一个真正的告别。我想这个人给了哈里很深的影响。让他更加认清现在的情势,认清自己的状态。 所以当他来到电影院时,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一个不那么高峰期的时刻遇到了和他一样的,甚至一个庞大的群体,都是心存执念的鬼魂,和他一样不肯离去。但是他们身上充满了压抑和戾气。哈里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最后,他不得已来到墓地,我想作者这么描写,真的是一种非常连贯的写法。经历过种种之后,最后去接受自己离去的事实,并且重新回归家庭。他看到父亲,爸爸不知道在他的墓前站了多久,最后喃喃自语说:哈里,我明天还会来看你。哈里轻轻牵着爸爸的手,和他一起回家。家里也是一样的被悲伤笼罩着。一家人的问候语竟然是:妈妈说,我去看过他了,姐姐说,我放学后去看过他了,爸爸说,我刚刚去看过他。难以想象,这样的离开给家人带来的悲伤竟这般无法承受。我个人看到这里,悲痛欲绝。 看到这里,我想,哈里是真正的需要告别离开了。他还有一个执念未解,就是出意外之前曾与姐姐大吵一架。他们之间没有解开这个误会,姐姐也仍兀自悲痛着。哈里用尽全身的力气,将意念传至铅笔,用铅笔写下自己的心里话,以开导姐姐,更是开导自己。 所有人都应该move on,向前看。我会选择和你们好好告别,也请你们同我好好告别。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六):正确面对
人这一生,生与死是无法避免的,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尤其是在人少年时时不会想到自己以后的时光,但是人总归还是要面对,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在意这件事。无论谈论与否关于死亡的话题人,在不同的阶段看待问题的观点看法都有所不同,但是无论是什么看法,正确的面对和对待死亡是无论哪个阶段我们都需要做的一件事。
《天蓝色的彼岸》这本是就是开启人生关于一次温暖的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启蒙,生命的尽头――死亡,这是个令人害怕的词语;因为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但是当你看过之后,死亡,便成为了一个崭新的开始。书籍里讲述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孩因车祸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因为想念人世间的亲人,以灵魂的另外一种形式来到世间。来到人世间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不存在父母都已经释怀,并过上了另外一种新的生活,刚开始看到这样的情景感到难过,后来也释怀了这件事。这个故事也像是一个很好的比喻,也让我们好好地去思考一些问题,走的人就让其好好地走,活着的人就要好好地活着,人总归是要面对生活,总还是要将自己的路给走下去。《天蓝色的彼岸》一书我觉得更像是给初中生看的一本书籍,讲述一场“好好告别”的状态,不仅是自己要拥有这样的状态,包括亲人也是一样的,人迟早一天是要面临曲终离散的局面,提前做好心理建设是有好处的。
对于死亡这个话题在中国其实挺避讳的,大家一直都不愿提及这个词,而在西方则有不同的观点,相对是比较人性化的,还有临前抚慰服务,这也就让我们有了心理预设。其实我们应该正视它才会无所畏惧,才会在有限的时光里好好对待。死亡是人类的正常现象,离别更是人生中常有的时,所以心态很重要,面对这些我们有着自己悲伤的情绪与情结,但是面对生活与未来,坚强与释怀是我们所拥有的态度。小男孩或许是还小有时未必能接受这些,但是还是会长大,改观自己的看法,这或许也是人生路中生活给我们的一种成长的意义,教会我们正确的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这就是人生常态,也是人生一种规律,是我们必要走的一条路。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七):嗨,你好吗?
希望你不是我接下来说的这种人,在这世界上的某个小角落里,总是有些这样的人,他们漠视生命,总是将自己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制裁别人,殊不知其实自己也不过如此,他们认为生来是种错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希望,这样的人,你们可以看到这本书。 打开快递之后,发现是这本书,还是挺惊讶的,发货速度很快,它的封面也很好看,天蓝色的外封,一个小男孩仰头直视,在底下,有这样两行句子,“所有的告别,都是生命的重逢与绽放,感动世界万千心灵的生命寓言。” 刚翻开看几页时,我还没有怎么理解在讲什么,不过也没有很奇怪,毕竟是外国文学,写作方式和中国文学小说确实不一样,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一名小说家,亚历克斯·希勒,这本《天蓝色的彼岸》刚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朋友推荐我之后,我光速买的这本是新版,依旧很棒! 所幸看了一点之后我就读懂了这本书,原来这是一个可怜的骑自行车被卡车撞死的人死后成为一个灵魂的经历。 看完这本书之后再翻开目录时,我发现这个目录,便是男主哈里身为灵魂时飘过的众多地方。 哈里死后遇见了另一个灵魂阿瑟,阿瑟带着哈里来到了传说中的天蓝色的彼岸,他们通过天蓝色的彼岸重返人间,在人间,哈里有爱他的父母,友好的兄弟们,还有和他针锋相对其实很爱他的姐姐阿蛋。 哈里首先来到校园,他发现一个新来的小男孩占了他的挂衣钩,占了他的书桌,占了他的同学老师,哈里以为同学老师们都把他忘了,其实并没有,他活在每个人的心中,永远铭记。 哈里与阿瑟共同去了电影院,碰见了同样来看电影的灵魂和其他活着的孩子和妈妈,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们很幸福,哪怕世界上某个角落的你们,可能很贫穷,可能你们身患绝症,可能你们样貌丑陋,可能你们没有良好的运气。 亲爱的,不要抱怨,活着,就是上天给你们最大的财富。 正如哈里,他回到了他的家,看着他的父母和姐姐,满心思念他,却念而不得,哈里也触摸不到,他不能抹去他父母脸上的泪水,他不能大声的告诉他爸妈和姐姐,我还活着。 阿瑟也找到了他的妈妈,衣服上缺了个纽扣的妈妈。 哈里走了,真的走了,祝你好运。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八):明天和意外,都抵不过过好当下
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天蓝色的彼岸》时,我已经猜到了,应该是和天堂相关的故事。书名有点梦幻,书里的故事却是围绕一个沉重的话题——死亡而展开的。里面有我年轻时思考的问题:人死了到底会怎么样?是不是真的会像影视剧里那般,头七回家看看,抑或留恋人世间,久久不投胎而变为孤魂野鬼?兴许是小时候看的鬼怪故事太多了,总爱想些有的没的,长大后,接触了科学,再也没想着去思考这个不可思议的问题。但这本书,又引起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人死后究竟会怎样呢?
这个故事从一个突发车祸去世的小男孩儿开始,他在天上排排队去往天蓝色的彼岸,心有不甘、心怀愧疚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偶然碰到一个和自己同样还有执念的幽灵阿瑟一起,开始计划逃亡,逃到生前的那个世界里,去弥补曾经犯下的错,说过的锥心话。从幽灵的口中讲述死亡的故事,非但没有让我觉得害怕,还更易于能接受了,甚至偶尔会把自己情景代入,这种感觉很奇妙又很压抑,毕竟我再幻想也想象不到一个人真正死亡后待在另一个世界里的故事。
哈里的遗憾,终在人间飘荡时圆满了,和阿蛋在阴阳相隔后,用全部脑力道明心迹,最后轻飘飘地走了,去往很早之前就该去的天蓝色的彼岸。哈里的去世是一场意外,恶狠狠的话容易伤人心,我们总以为明日复明日,明日还很多很多,可意外来临,谁又能躲过。为了不留遗憾,不去管意外还是明天,只要在这个时刻,去见你想见的人,去说你想吐露的心声,尽情去爱,去拥抱快乐。也许,这样的生活下,我们才会把遗憾降到最低。人生并不都会是完美,但在有限的人生里留下更多有意义,有欢笑的回忆,也不失为一种美满。
死亡,我很少去主动谈论的一个词。也许是惧怕,从姥爷两年前去世的那天开始,越来越慌。高亚麟在一个综艺节目中讲到“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时,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这话听到了心坎儿里,越来越珍惜和爸妈能相处的每分每秒。说话做事都是一样的道理,让人伤心的话三思后再选择说与不说,让人生气或可能误解的行为,最好别做。时间有限,还是要争取在爱的世界里自由徜徉吧,别给人生留遗憾。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九):当你觉得还是死了一了百了,不如来看这本书吧。
前两天读完的《许愿地球仪》封底有一条推荐。这个推荐说,《许愿地球仪》可以说是跟《天蓝色的彼岸》一样经典的生命教育力作,而且更有力量。
《许愿地球仪》我读完很喜欢。我想,既然有这样评价,那《天蓝色的彼岸》我也应该找来看看。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是个让人读了开头就忍不住继续读下去的故事。
12岁的小男孩哈里在和姐姐吵了一架后,留下一句”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后悔的”跑了出去,接着他便在过马路时不幸被一辆飞驰的大货车夺去了生命。
但对于哈里来说,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当他意识到自己死了,他已经来到了“他乡”——如果人活着的地方叫家乡,那死去的人所在的地方便是“他乡”——成为了文书桌前众多排队的幽灵中的一员。
完成登记后,在他疑惑自己要“死多久”时,他结识了“阿瑟”——一个在“他乡”徘徊了一百多年,拿着珍珠贝纽扣找妈妈的孩子。
阿瑟告诉哈里,要“死多久”完全由他自己决定。“他乡”的下一站,是天蓝色的彼岸。当徘徊于“他乡”的幽灵觉得牵挂已了,便会平静地走向那天蓝色的彼岸……
正如阿瑟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想要在“他处”找到母亲一样,哈里也有牵挂的事情。
他心里一直后悔,不该同姐姐说那句“如果我死了,你会后悔的”。他现在真的死了,他的姐姐该会多难过。他知道,自己当时说的是气话,她姐姐说的那句“不,我才不会呢,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也只是气话而已。
读到这里,之后的故事其实可以想见——在解开这个心结后,哈里平静地走向了天蓝色的彼岸。
即使结局并不出人意料,但这也是个感人且发人深省的好故事。
它告诉我们,死亡听起来很可怕,但那也许不是一切的终结,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开始。就像枯叶落下,回归大地,又成为养分,滋润着新的叶子。
它又同时提醒我们,我们的身边有爱我们的人;它提醒我们,即便是“风拂过脸颊”,也是一种美好;它提醒我们,“不要抱着愤怒等待日落”。
一味地追究活着的意义,质疑活着的价值,不如好好体会活着的美好。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十):向死而生,每个人都在生命的过程中寻找自我
向死而生,每个人都在生命的过程中寻找自我。
人生只是一个过程,最后殊途同归。小说讲述了一个还来得及去开始自己的梦想的小男孩,在和姐姐的一次吵架愤然离家,因为一次车祸而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后,迈向天蓝色彼岸的故事。当如此小的他不得不走上回家之路,开始怅然回望自己并不算漫长甚至短暂的一生的时候,也许所能感慨的仅仅只是那些以后想要去做的事情和不曾开始的梦想,当然可以肯定的事,这样的“以后”和这样的“不曾”一定再也不会到来。
人之将死,所谓后悔大多是对自己虚度年华的一次性总结,正如《一代宗师》里所说,“都说人生无悔,那是赌气的话,如果真无悔,该有多无趣啊”,月若无恨月长圆,更何况是一个8岁的小孩,于是开始后悔与姐姐的争吵,来不及说我爱你,开始舍不得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邻居朋友,自己的学校同学,自己的小伙伴们。人因有情,故而不舍,所以感慨万千,大概每每到了临别依依惜别时,才知心中所念不过几人尔尔。小男孩的故事结束了,别人的生活还在继续,当小哈里怀着复杂的心情故地重游时才看见,曾经的班级里属于自己的座位已经有了新的主人,曾经最好的朋友和自己的“死敌”玩在了一起,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接下来的生活。
我曾经如此惧怕死亡,总觉路到尽头,仿佛万籁俱寂,一切皆无,这种一去不复返的行程充满着未知,因为前路未知,所以心生恐惧,而让我们念念不忘的不正是牵挂的那些人,小男孩离开了,待着对所有人的牵挂,想要让自己一生无悔,就要学会先去爱自己,然后爱父母,爱朋友,爱那些想要守护的人,于是哪怕归途寒冷,心中也有信念。
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对身边的人好一点,对自己好一点,做早想要做的事情,去早想要去的地方,一切都来得及,一切也许都来不及,于是等踏上归途时候,可以少一点恋恋不舍。
最后的最后,小哈里来到岸边,当时海天俱蓝,一片祥和。
“我走了,融入“天蓝色的彼岸”中。再见,妈妈。再见,爸爸。再见,雅丹。我想你们。我爱你们大家。我爱你们所有的人。我非常、非常、非常地爱你们。比我能说出来的还要爱你们。”
怀着所有的爱和感恩,然后转身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