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非遇》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26 03:16: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非遇》观后感摘抄

  《中非遇》是一部由Marc Francis / Nick Francis执导,纪录片 / 冒险 / 家庭 / News主演的一部法国 / 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非遇》精选点评:

  ●中赞遇,河南腔英语听着就好浓的非洲地主味。。

  ●

  ●奇怪的地方在于,看到中国人说方言全都听不懂,必须靠英文字幕==看到赞比亚人说英语更需要超凡的想象力。只是从不同的人说的英语质量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教育背景、层次与差异。

  ●从官方到民间的层面去审视中非交流,在大的政治经济的洪流中突显出个体的人生选择与价值意义。ps.导演是枚深邃且nice的男纸

  ●河南英语赛高。人活着都不容易。

  ●中國在非洲的形象尤其像一個有錢而粗魯的暴發戶;若當初大不列顛的殖民在客觀上帶來了法制和文明,那麼今日中國的“殖民”是徹底失敗的,在軟實力上完全沒用心啊,是因為非洲的准入點確實為零麼?

  ●厦门啊厦门,有仙岳路,有会展,有海沧大桥

  ●拍得非常不错,将中式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中的困境鲜活的体现出来了~~

  ●西方人的视角。不过所表现出的一些东西很是值得思考的。

  ●很真实,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也缺乏观点。Francis兄弟的镜头就跟“部长随行”似的,商贸考察(湖南、厦门),贸易会谈(总统会见陈德铭等等),赞比亚民工和中资工程的项目经理,普通生活,普通牢骚。“前景不明”,“尝试合作”是片中所有人的努力,所以这部纪录片只管记录,浮皮潦草。

  《中非遇》观后感(一):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系里拿了他们粗剪后的片子搞了展映。看了,非常精彩。讲2组中国人:一个是下海文员到赞比亚开农场,另一个是被国企派去修路的项目经理;还有赞比亚商务部长到中国招商的种种经历。主要说中非之间的误解。近年中国对非大举投资来往增多误解也与日俱增;又,非洲在西媒眼里是慈善之地而在今天中国商人这里是遍地黄金,因此有多了一层误解。至于谁误解谁,多寡深浅,见仁见智。

  《中非遇》观后感(二):中国的农场主和筑路项目经理在赞比亚

  说着带着浓烈中国口音的支离破碎的英语的农场主夫妇,在广阔的非洲农场喝斥着当地的黑人工人。

  黑人工人1:她把我们当牛使,我们象牛,更象推土机。

  女农场主:FAST(快点)啊----呃!***这样干活,干不好就回家!

  女农场主:明天你们必须干完这些活!

  黑人女工:活太多了干不完!

  女农场主:明天一定干完!

  筑路的黑人工人:总是同样的饭菜,糟糕的饭菜!小鱼、白菜!

  众人将饭菜放在路边的地上,用手抓着边抱怨吃起来。。。。。。

  《中非遇》观后感(三):转摘- 《中非遇》 —— 未来将会怎样

  本文来自网络。

  2005年,当Marc和Nick Francis遇到正在埃塞俄比亚乡村修路的中国时,他们感到看见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在非洲大地上的扩张脚步正在他们眼前一步步展开。

  电影制作人Marc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当时他住在深圳。但是直到亚洲资产在非洲开始迅速扩张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应该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怎样讲述这个故事。《中非遇》以三个生活在赞比亚的人为主线,他们代表了现今中国与非洲关系:赞比亚贸易部长Felix Mutati;一位中国的农场主和一个中国跨国公司的项目经理。电影主要讲述了这些人在工作上的依存关系以及工作中产生的摩擦。

  近年来中国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为非洲大陆提供的借款比世界银行还要多,所以说这部电影是一次对地理政治转变的适时观察。“中国对非洲的介入是从西方世界到东方世界实力大转变的客观陈述”Nick说,“以及一些所有人都要尝试着理解的东西”。

  这对兄弟的意图是解构当今重大全球问题。他们的上一部作品,在圣丹斯国际电影节首映的《黑金》讲述了一个人与巨大利润的咖啡工业对抗斗争的故事。电影将这一话题摆到公众面前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中非遇》现已发行DVD版本,将继续在国际电影节上巡回展映。

  More Intelligent Life网站近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电影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得到的启发等问题采访了Francis兄弟。

  Q:你们为什么以赞比亚为电影的背景,而不是坦桑尼亚,安哥拉或者尼日利亚等其他同样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非洲国家?

  A:我们选择赞比亚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有一个很有趣的背景故事。赞比亚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而且TAZARA铁路是当年毛泽东主席赠送给赞比亚人民的礼物,它连接了处于内陆的赞比亚和坦桑尼亚港口达拉斯萨拉姆,赞比亚从中获益。其次,2006年中国宣布其第一个永久特别经济区在赞比亚建立,这说明了北京把赞比亚当做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第三,由于赞比亚现任总统Michael Sata的推动,赞比亚成了第一个中国人在此成为政治热点的非洲国家。

  Q:这部电影是中立的角度出发的,但是很明显它也牵涉到一些张力以及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你们对非洲与中国的关系是怎样看待的?

  A:非洲与中国的关系是复杂且多层面的,而且仍然处于初期阶段。牢记我们看到的是两种差异迥然的文明在相互碰撞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国人与赞比亚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完全不同的工作道德标准以及期望。这些差异由于缺少通用语言显得尤为明显。在将来,将有更多中国人在非洲长大。他们将会更深入的了解这片土地。他们将有能力通过更好的方式交流以及处理这些文化差异。

  Q:在电影中赞比亚贸易部长谈到了西方官员办事效率低下以及手续繁多。西方公司和资产变得冗余。这一点你们注意到了吗?作为西方人,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A:作为西方人,这就像一记警钟,它提醒我们不仅仅在非洲,甚至在整个世界我们都正在失去地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去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提出不同的问题。现在我们无法与中国的实用主义,决心,工作上的道德标准以及长远计划相竞争。中国倾向于提前思考未来的几十年,他们正在接受更大的挑战,他们能用西方人通常不用或者不会用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而西方人仍然困在殖民时期的精神状态里,用一种多年未变的以恩人自居的方式接近非洲。

  我们的领导人忘记了西方对廉价消费品的贪得无厌影响了中国对廉价资源的需求。 很多我们用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原料正是从非洲获取的。如果我们想要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就要更理解中国。我们必须在学校里学习汉语来提出正确的问题。

  Q:电影拍摄过程中最具挑战的是什么?

  A:最困难的部分在于故事本身。我们必须突破常规地观察。我们讲述的故事同新闻媒体报道的相同,但是过于简单的叙述并不能向观众表达出这种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人性故事的精髓。另一个问题是沟通——大部分中国人和赞比亚人语言不通。他们经常对彼此产生误解。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先拍摄电影然后对对话进行翻译,再把它剪辑拼接成完整的故事。

  《中非遇》DVD版本已发行。

  ——————————————

  补充: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133810/

  ed2k://|file|%5B%E8%8B%B1%E5%9B%BD%E5%B9%BF%E6%92%AD%E5%85%AC%E5%8F%B8%EF%BC%9A%E4%B8%AD%E9%9D%9E%E9%81%87%5D.BBC.When.China.Met.Africa.2011-DVD-MVGroup.avi|939927552|993792c430a24eff514297f8980ff402|h=e6ec4aympqrvsepllyngtbfejh5vpkbh|/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非遇》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