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余生须尽欢》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2-25 03:15: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余生须尽欢》的读后感大全

  《余生须尽欢》是一本由简媜 / 张曼娟 / 蔡珠儿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余生须尽欢》读后感(一):爱的告白,纸短情长

  周末跑完四公里,窝在沙发上,读这本《余生须尽欢》,仿佛一场精神按摩。不知是生活的忙碌,还是情感没有以往细腻了,我很少完整地读完一本散文,但被这本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汇集了很多我大学时代很喜欢的作家作品,比如简媜、张曼娟等。文字之轻灵,情感之细腻,叙事之恬淡,在绘景绘物时赋予了景物以感情,在叙述情感时又如在陈述自己,就像一坛老酒,醇厚,需要慢慢品味。 以简媜为例,她的的散文一直以华丽空灵的辞藻和洒脱却浓烈个人感情的写法驰骋文坛,爱情云销雨霁,生活又难免山高水低。她以灵气少女才有心千雕万琢自己的往事,毕生绝学珠盘玉落掉在字里行间。这样浓郁的文字,洞若观火,有百转千结难解的谜,于人生的爱亦容有底止。她喜欢用“觳觫”“突梯”“结缡”这类生涩词藻,有人批评她匠味太多,少了朴实浑圆的拙美。很多时候这些字眼是可以琢出一些幽深贞静的况味的。 整本书的选篇都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读来唇齿留香。“木杵捣臼取其精。”就如扉页上的句子:我对这世界的爱,也是我这一生的独白。 书的装帧比较特别,可以折叠,很立体。封面图是高远的山和飞鸟。有很多篇,让人看到隐秘内心中不足为外人道的情感。那个下午,我去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我又一次看到疏落的亲情在推杯换盏里得到聚合。有很久很久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团聚,那时的我还小,渴望长大,渴望外面更广大的世界,不屑也没有时间在七大姑八大姨的比较吆喝里赚取关注……而这一次,我几乎是迫切地想走到那样一群人中,希望我日益老去的亲人看到我们的成长。亲情,就像一张网,小时候要挣脱、改变。年长后想紧紧地攥着,它给你依恋。这多像书中说:若我看倦了风景,走累了路,你是否愿意变成酒色的石头,让我把余生靠一靠。 这是一代人的诉说,有天涯海角、有纸短情长、有对往事怀想,有对未来期待,生命只有一次,余生,还是要善待自己与身边的人,向善生活,向美生长,尽情舞蹈,放声欢笑。

  《余生须尽欢》读后感(二):世界喧嚷嘈杂,你却平静淡然

  《余生须尽欢》作为《山川岁月长》的姐妹篇,再次让我在阳光明丽的春天读出了眼泪。无限的可能从静默中生发,无尽的追忆于无声处回响,作家的笔触伸向永远生机勃勃的自然,回到时间无法抹除的家园,写尽内心蠢蠢欲动的青春。一世繁华,一城悲欢,一人沉浮,太阳东升西落,从不改变,但太阳底下的故事,却是变动不居,百转千回。

  简媜的美,无需多言。《渔父》写长大后的女儿对故去父亲的追忆,荡气回肠,纵使回忆里缺少父女之情的温馨幸福,甚至连一般的关心呵护都无迹可寻,但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流淌在女儿的生命中,将父亲化为遗世而独立的恋人。女儿从小深藏于心、无法承受之重的隐秘,在多年后的墓地化解,女儿与父亲和解,真正告别,也与自己和解,重新出发。

  杨照先生的《一九八〇备忘录》写出了一代人躁动哀伤的青春,并由此奏响时代变革的音符。看似平淡的叙述在他如水般静静流淌的话语中交织,所有人的青春都一样,美丽与哀愁,憧憬与失落,宏大与渺小,貌似矛盾却相融为一。

  周芬伶的《小王子》写自己那不慎落入浑浊人世的精灵弟弟,明明生的那么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自甘堕落,在暴力、流浪、拘禁中放逐自己。姐姐是如此心碎,拒不接受这一切,她心中那个有着清澈可爱眼睛和天真单纯心灵的小王子,是如此完美,又是如此娇嫩。他只是暂时做不成小王子了,可是他依然是小王子,爱着他花园里的那朵玫瑰。

  三十篇文章,篇篇精彩。世界喧嚷嘈杂,你却平静淡然。纯净优美的文字,充满灵气的表述,热烈真挚的情感,等待你走进书中的世界。暂时地,哪怕只是暂时地忘掉世间的一切,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生和自然。余生不多,用力去活。不怕无力,不怕倦怠,你走过的路,有人替你走过,你担负的重担,有人陪你一起承受,你憧憬的光辉,有人在那荣耀之处等候。如此,你的心不再焦躁不安,你的灵魂有可歇息之地。你读懂了作家,作家也看见了你。

  《余生须尽欢》延续《山川岁月长》的装帧风格,典雅精致,依然是烫黑的标题,挂在水墨画的天空,无言静默,却又意味深长。

  《余生须尽欢》读后感(三):余生须尽欢

  余生须尽欢

  一本很美的书籍,经过编辑的精挑细选,文字让我产生了共鸣,自己表达不出来的一些情感被作者阐述,真的挺好。

  自己的余生还有多少时间,读了书中的文字,想要好好对待今后的时间,要记录自己生命中的一些特殊时间,精彩的日子包括失眠。

  就个人体会而言,垂钓睡眠这篇文章,让我与作者拉近了距离,描绘了我不能阐述的失眠的境况。睡眠突然之间就被拐跑了,睡不着的自我,感受着秒针在深夜变得分外清晰。睡不着的昏昏沉沉和兴奋被作者描述,第二天还有事情要做此刻还睡不着的状态让自己感到分外贴切。

  读过整本书,有一种感觉,自己懒的记录得一些情感和当时的一些想法被作者记录,自己无法描述的一些情感被作者描述。

  书中的作者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中的一些食物之类的小事情总结出人生中的大道理,读起来不突兀,很亲切。有一篇文章“南方嘉蔬”里,作者可以痛过自己的姓氏,体会到父亲在自己儿时的启示,进而联想到空心菜对自己的特殊意义,空心菜与台湾女性的类比。

  林耀德的“房间”,让我随着作者的文字去思考,一些“房间”,作为空间,容载着什么东西,什么人和事情在房间里存在,是否存在被遗忘的房间,每个房间里又会发生些什么样的故事。房间给我个人安全感的 同时是否又阻隔了什么东西。

  人与人被房间所阻隔,如何去了解一个人,垃圾成为一切隐私的钥匙。于是跟随作者的文字去回忆自己都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垃圾,通过自己产生的垃圾,来间接分析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读了一整本名家的散文集,体会到名家们的情感,作者们通过自己的艰辛提炼出了可以让我共鸣的美好句子,让我和作者一起去思考人生中的一些事情。回忆自己遇见的景色,回忆自己遇见的人,回忆自己的生活。在阅读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时,来打开自己的过往。

  通过这本书籍的阅读,我又一次感悟了自己的逝去的日子和遇见的人。更加感受要珍惜一些人和当下的时光,体会的人生的意义,更加懂得享受人生此刻的美好,尽欢。万籁皆有声响,时间总是会有作用,流浪到故乡,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不经意就会得到想要的收获。

  《余生须尽欢》读后感(四):感谢带我到人间走一遭

  感谢带我来世上走一遭 读《余生须尽欢》 ——听雪7801 人生是什么?来自何方?去向何处?这是人出生以后,吃饱以后,要思考的问题,从记事起第一次知道的就是父母,第一次喊的就是爸爸妈妈。再后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教你学语的的,那是多么爱你,一遍又一遍的教,才能学的有点像。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也许其中会少了某部分,长大后的回忆,每个人都会不同,但是回忆起来的肯定是父母的爱。有人说别有一天子欲养而亲不待,是的没有到这一天的时候,你不知道这个时间有多长,当你知道的时候,它是那么短,肯定你会感觉到很短,没有机会了,有的只有记忆,第一次带我去上会(赶集),我只知道新鲜,所以顺着各个摊位一直走下去,走了很远,差点丢了,还好都是本地人,老爸很快找到了我,但是那次之后他就不怎么带我上会去了。 再有,就是那次买自行车,要去县里面才有,应该是120元,上海永久自行车,可以说那时候这个钱数对于我们农村家庭来说已经是很大了,举例子那是的鸡蛋才5分钱,香烟9分,一毛钱能买七块糖。第一次做在这个新车子上很是高兴,那辆车子用了十年,爸爸用它带过苹果去买,带过芋头去买,带我去的中学去上的学,我也是用它学会了骑自行车,当然中间肯定是摔了几次,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它太高了。 后来买了一个小一号的自行车,我上学用的,但还是爸爸用那辆自行车带的小麦去兑的小麦。吃饭用的。换摩托车是结婚的时候,也是爸爸妈妈买的,算是结婚的礼物吧!印象中没有怎么挨过打,但还是被揍过,那是有一次偷偷的拔人家的胡萝卜了,这也是爱之深,责之切。如今只能看看照片,偶尔梦里还会梦到,回到小时候的样子,还是没有翻修过的家,父母的样子却是模糊了,现在只有妈妈,身体还好,除了高血压之外。 作者的父亲对他更严厉一点,这也是一种爱,如今我想让人打,也不会是那个人了,人世间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把你带到人间的人,别真的到那天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悔也没有用!

  《余生须尽欢》读后感(五):余生从此刻开始

  简媜,本名简敏媜,1961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台大中文系毕业,曾获全国学生文学奖大专组散文第一名、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梁实秋散文奖、吴鲁芹散文奖、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首奖、国家文艺奖、九歌年度散文奖、台北文学奖等奖项,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主要作品包括《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私房书》《下午茶》《女儿红》《胭脂盆地》等。

  张曼娟,作家、电视广播主持人、作词人,1985年,她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海水正蓝》,在当时创造了超过60万册的销售记录。她的文字细腻、隽永,充满温暖与深情,给人以生活的感动。主要作品包括《海水正蓝》《缘起不灭》《百年相思》等。

  蔡珠儿,台湾省南投人,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中文系、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系,曾任《中国时报》记者多年。1996年移居香港,喜欢行山,爱逛街市,游走于市井民俗,2015年回台北定居。主要作品包括《种地书》《花丛腹语》《云吞城市》等。

  把这样的一群人放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献给生命中值得热爱的一切。”《余生须尽欢》由向阳选编,收录了华语学界多年以来诸位名家的散文巅峰之作,字里行间的人生真味,让时间长河中的经典绝响再度重生。这是简媜、张曼娟、蔡珠儿等向一代人的深情诉语,娓娓道出对未来人生的感悟与探索——余生里,有天涯海角,有纸短情长,有对前路的翘首,有对过往的怀想。而匆促的岁月中,只有活得欢愉,才能抵御世上的一切破碎。

  本书共有六章,分别是第一章:又见天涯海角——我对这世界的爱,也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独白;第二章:当他们经过我的时候——生活中最好的安慰,就是想起一个值得怀念的人;第三章:有生有活遍地花——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第四章:那万般歌颂——有太多平凡值得赞扬,因为那也是一种伟大;第五章:万物皆有声响:每一处风声,每一种水响,都是万物与我们最亲密的对话;第六章:流浪到故乡——只要记忆的河流不止息,人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向阳说:“如果余生里仍有温情,那请让我回到宿命的泥土,去接受生活的万种。余生长长短短,愿你我都能在最深的风景里,走过最欢愉的路途。”

  《余生须尽欢》读后感(六):往后余生,岁月情长

  人生总是要去经历各种可能性,我们可能会经历坎坷,也可能会遭受磨难,更多的,是岁月中一些细碎、纷繁的情感和存在,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用怎样的感情去体会、用哪种目光去看待,这些都是一个人需要用整个生命去慢慢品味的东西。

  《余生须尽欢》里有的是这样的东西,它所收录的那些名家作品里,那些著名散文作家用文字写下了他们所有的情思和感触。岁月可以随着时间的洪流慢慢流走,但是这些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在它们完成的瞬间就已经被定格成为了那个时代才会拥有的模样。

  于是,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时光的苍老,看到永恒的定格,看到一些注定会恒古不变的情愫和思念。同时,他们又是互相区别的,不同的作家笔下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也是有所不同的,于是作品的风格也被区别开来。

  简媜是在用沉重的笔触去吊念,只是对于这世间、对于那片土地,她也是在用同样深沉的情感去爱护和期待;张曼娟在刻画,她用细腻的眼神去寻找城市中的每一处美景,感悟生命里的秀美场景,这些美好与细腻的东西,构成的便是更美的生命文本;庄裕安则是多了一分戏谑,他把所见所感无线的发散开来,于是生活中的经验和食物都变得那么有趣;杨照更多的是在写实,他忠实记录下的岁月里,有哀愁、有向往、有躁动、也有温柔,他柔软的笔触温柔写下了思想所触及的一切感悟……

  余生须尽欢,已经走过的岁月都已经有了被它们定格下的基调,悲伤的、欢愉的、壮美的、悲怆的……那些好的和不好的东西,都已经在岁月里伸展成为永恒的姿态,还没有到来的余生,却是我们可以决定要怎样去对待的。须尽欢,这与过往无关,只与眼下正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每一个人有关,岁月很长,用怎样的方式去对待、去走过,这本书能够给予我们的,只有希冀和祝愿。

  《余生须尽欢》是华语名家散文精选的最后一本,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相较于前两本而言,它的内容似乎是更为广阔的,它的作者更是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习惯和写作手法,从大局层面的思考、到细微之处的品读,都被涵盖其中。这种巨大的差异不但没有带来撕裂的感觉,反而会让我觉得,有些阅读,是可以看见更多种可能性的。

  毕竟,往后余生,岁月情长。尽欢,是对所有人最好的祝愿。

  《余生须尽欢》读后感(七):热爱永不停止

  需要历经怎样的岁月,才得以脱口五字真言--余生,须尽欢。

  一本集台湾当代作家的散文集子,集中讲述着台湾本乡本土过去的人世浮沉,岁月变迁。阅读本书的过程,仿佛是以上帝视角第三者的姿态,透过作者的文字进入他们记忆里的片段,看着他们的经历与成长,审视着自己的过往以及对未来的告诫。

  简媜的《渔夫》一篇读来让自己泪目,父母会把所有的爱都无条件地倾泻给你,不求回报,以着他们的方式,在这个过程里免不了的是我们自身的误解和抵触。《渔夫》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女关系,希望有个儿子的父亲却盼来了一个女孩,女孩天生的敏感多疑得以在自己同父亲中间竖起了一层无形的隔阂,加之以本就被生活压肩的父亲一直疲于在外奔波,更是缺失了对孩子应有的陪伴,一个普遍的中国式家庭问题,总是在所谓的威严,固有的刻板里扮演着父母和儿女。孩子心里口不择言的秘密“父亲,我竟动念弃绝你”,最终成为了心底不敢触摸的痛!父亲在外奔波,留下女儿独自在家成长,对“父亲的感觉也模糊了”;但年岁渐长,曾经年幼的女孩已经完全得以正视着这别样的“父爱”,“父亲,你寻觅过我”;在“一个衰老”“一个成长”的等价交换里,意外终究是先来了一步。最后,那个曾经弃绝教女儿背负了十一年的秘密,最终也得以被“原谅”,遗世独立的恋人,在记忆里互相安慰与体贴。

  我有一个姐姐,但看着周芬伶的《小王子》,开始幻想着她是我姐姐就好了,当她的弟弟真的好暖心。集五个姐姐宠爱于一身的弟弟,有着社会的污点,在有了一段“不进棺材不落泪”的经历之后,污点依旧很难被社会所接受,但他始终是五个姐姐的弟弟—小王子“清澈可爱的眼镜”“天真单纯的心灵”。

  这个日新月异变化的时代,成为了逐渐消失的本土文化和风俗的最大助力。刘还月《暗鹤鸣》透过时代的印记述说着存在上百年的平埔地方戏,由胜到衰的背景下,体现在阿知伯公身上的故事。以及利格拉乐·阿女乌的讲述着自己母亲的故事《祖灵遗忘的孩子》,远嫁他乡的母亲轻而易举地跳脱出自己的族群和文化,但要重拾自己的文化却千难万难。少数民族的聚落和文化延续,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成为了一个世界难题。

  余生须尽欢。正如书中大多的主人公一样,我们的经历钟会成为自己力量,即便越过时间的限度,也不让自己的记忆被改写,热爱永不停止!

  《余生须尽欢》读后感(八):万般皆有情

  读一本旧书如老友重逢,年深日久滋味醇香。 而读一本新书,尤其是作者不那么熟悉的时候,则如同一程全新的旅途,一路登山涉水履平访艰,登临处目极四望,远山疏朗绿意葱茏。既有新奇风景赏心悦目,又有思想的火花燃亮心窗,眼目之外则更有一番心弦的振动与共鸣了。

  简媜不陌生。去台湾旅行时还在诚品买了一本她的《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更多是对老境的书写与生死大问的探讨。这本书里选了两篇她的作品,《天涯海角》与《渔父》。前者近乎奔走呼号,以春始以夏终,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原始离岛,作家用一颗悲悯之心痛惜着岛屿的沉沦与堕落。后者则是父女短暂情缘的追忆与忏悔,读来令人泣血动容。传统的东方父亲形象往往是沉默而不苟言笑的,疏远而郁郁寡欢的,不似母亲那般温情可亲,子女对父亲则天然有着一种敬畏与疏离,作家对内心深处幽微与隐秘的坦诚曝露不失为一种自我救赎,对父女关系的重新解构,不啻是解开了双方心上的枷锁,在广阔的时空里获得更大的圆满。

  如同一首繁复的交响曲,简短的低音区前奏过后曲子进入主旋律一般,集子在简媜两篇主题沉重的散文之后,开始轻快起来。我时而随着张曼娟走过香港的大街小巷,在璀璨的灯海里轻轻震动,在浅水湾看月亮冉冉升起又恍惚轻掠过白流苏的衣角,夜雨中醒来又仿佛那雨如梦似幻......时而跟着庄裕安的脚步去巴黎寻找巴尔扎克的踪迹,空气中氤氲着咖啡香气.....作家有时候也回归到生活本身中来,你看他们一边不堪失眠的困扰,一边还不忘幽默地调侃,就是吃个香菜也可以扬扬洒洒一掷数千言地铺排考证,而对于与每个人都悉悉相关的城市,作家也投下深情而审慎的目光。当然生活里还有那么多可爱的人,生猛的丈母娘、如小王子般的弟弟,草原大汗一样的强势母亲,一一在作家的笔下鲜活。

  《汝身》和《抑郁书写》应该算是女性题材,一虚一实。前者在于女性不同生命周期的叙述,从生到死的完整。后者则是对西蒙波伏娃的重新解读,作者试图抛开她身上的偶像光环而入其内心深处。虚实之间都充满着哲学意味。

  五六两章,主题重归沉重,又各有偏重。其中第五章所收五篇散文侧重于山川风物,作家行走记录书写,简单文字下可见作家对土地岛屿海洋满是爱意的拳拳之心。第六章收入的多是宝岛原住民作家的作品,其对原住民文化的记录、保护与回归之意显而易见。

  看完全书再翻回扉页,对那句“献给生命中值得热爱的一切”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余生须尽欢》读后感(九):生活的味道

  《余生须尽欢》是最近读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大多数人于我应当是极为陌生的,至少在这部集子之前,我鲜少听过他们的名字,读过他们的文字。因此,此次的阅读,于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新奇,其次,才是一种态度。 在这部集子里面,我最熟悉的可能便是简嫃了。就在不久之前,我还读过她另外的一部散文。与前次阅读的娴静自在不同,这一次,简鎭带给我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深邃,一种哲学的味道。在她的《天涯海角》一文中,我们发现这与以往简鎭的文字有着许多的不同,在其中因为大量隐喻的出现,与颇为晦涩的文字组合,让人在初次遇见的时候,很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我们甚至不知道,简鎭到底想要去表达一些什么。我们只有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之后,方能够恍然大悟。原来在春之哀歌与夏之独白之后,在死亡、腐朽以后,在灯红酒绿的奢靡之后,流露的是作者对美丽之岛疯狂的沉沦和堕落的不尽的感伤与无奈,没有正义,没有公理,这美丽又究竟可以持续多久呢? 庄裕安的《野兽派丈母娘》则让人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甚至颇能够引起人的惺惺相惜的味道,原来,不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不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有着一样的丈母娘与同样的女婿存在。在这篇文章里面,我们切实的感受到独属于庄裕安的那种幽默、风趣与轻松。看其在文中对于自己丈母娘的描写,一股浓浓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看丈母娘厨房内耍刀弄钺,大杀四方,只让人“心惊胆战”;看丈母娘在众人大快朵颐之后,才姗姗来迟,就着残羹剩饭与我们说一些陈腔隽语,又让人不免心生感动;在看女婿对丈母娘小心翼翼的“阿谀奉承”,又让人感到啼笑皆非。此生惟愿做一个庄裕安似的女婿,有一个如此的丈母娘吧! 带给自己另外一重惊喜的地方则在于《余生须尽欢》这本集子编排上的用心了。由于这本散文集中的作者有许多并不是那么的尽人皆知,我们也不能读到更多关于他们的作品,因此,我们发现在每一篇文章之后,都会有一个导读。对每一个作者都有一个提纲挈领般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对于该作者所入选的文章也有一个简单却极为精炼的概括。由于并不是每一个作者的文章都是浅显易懂的,比如简鎭的《天涯海角》。假如没有后面的导读的话,我们可能会在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中越发感到茫然。而当我们结合着导读再去读文章的话,便有一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感觉了! 《余生须尽欢》中所收录的所有文章,就像是本书的书名一样,让我们在阅读过后,会更加的感叹生活的美好与希望,他们隽永的文字也在无形中激荡着我们的心灵,原来对于生活与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选择与探索。匆促的岁月里,只有活得欢愉,才能够抵御世上的一切破碎。。。

  《余生须尽欢》读后感(十):品味人生,热爱生命

  《余生须尽欢》收录华语百年名家散文巅峰之作,简媜、张曼娟、蔡珠儿等作家在这本书中深情诉语,娓娓道出对未来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在这浮躁喧闹的世界里,有一本这样好的书让我们静心地品读,对于我们的生命、生活会有新的认识和人生思考,字里行间的感悟人生真味。让我们寻找生命的真谛,得到精神世界的升华。这本书不失为一部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简明而客观的经典之作。

  读简媜等作家的新书《余生须尽欢》,被她精致细腻的文字所吸引,是要晚上,在那柔和、朦胧的月光下,翻开这本书,慢慢地品味着这些诗意的文字。

  这本散文集写的确实特别好,这些文学作品总是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她那唯美文字总是充满了灵性,主题更是清朗明快,令读者不忍释卷。这样优雅沾染着中国古典文学之美的文字。

  在这本书中的散文为我们展现出来抒发作者的充满了浪漫的情怀。想的是黑夜里的月亮,简媜的文字是非常美的,有如诗词之美,并有着很多诗词歌赋的内涵,为你洒下柔情的月光。

  生活在那个书信年代的人,是含蓄的,鱼雁传书,是美好的。不是吗?如果爱一个人又不好意思当面说出口,就写上一封信,真情告白。如果连信也不写,那就把爱存放在自己的心里。

  作者毕竟是位文学学者,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都充满了诗的气息。字里行间就像流淌的小溪,自然而纯美,诗情画意中,也不用那么多深奥的人性理论,这么多年的书信,从未间断过,共同的爱好,对文学的热爱,使彼此越来越有了默契。只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爱情,浪漫只是过程,现实才是根本,是不能理想化的。

  故事总是要写成两个极端,一个是圆满,另一个是分离,不管怎样,总是有一个令人叹惋的理由。在这些作家笔下的故事如诗般的纯粹,这是青春记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没有一丝浓墨重彩。这些文章辞藻华丽,耐人寻味,作家的文字自有天赋,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蕴。在散文里,加入诗与小说的意味,这也是在散文的文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作者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用生命去热爱、体验大自然,培养成那乐观的人生态度,爱读书,在文学的道路上求索,对古典文化的继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余生须尽欢》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