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超人》是一部由戴维斯·古根海姆执导,Geoffrey Canada / George Reeves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等待超人》观后感(一):等待超人 Waiting for Superman
看来穷人(主要是有色人种)在美国想上个本科还真难。学区、择校、摇号多熟悉的字眼啊。但上个稍微好点的学校还真不贵,500刀一个月。另外抽签择校的过程公正透明,愿赌服输。
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已经困扰着n届总统了,看看奥巴马有什么好进展。米国社会到处都是问题,但幸运的是他们时刻都在反思问题并且寻找出路。
《等待超人》观后感(二):我觉得我什么都做不了
片子很不错,给了我很多启示,给五星。只不过看完之后我完全没有想要自己成为超人的感觉,我也不觉得自己能改变什么。虽然说看完我有一种强烈想要成为老师的想法,不过很可能不会成真。
这是我在美国留学的第二年,我现在在上九年级。我去过的学校都是私立的,片中的问题我都没遇到,但是片子让我更清楚的了解也顺便解答了了自我来美国以来就有的很多疑惑。
我觉得我能做到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吧。
《等待超人》观后感(三):美国的中学问题
五年级阅读A,七年级就变成D.
七年级最多三成左右学生数学和阅读及格。
匹兹堡辍学工厂之一的OLIVER 高中辍学严重。差的学校造就差的地区。
老师水准,差的智能教50%,而好老师可以教150%。 五分之一公立学校比较好,家长很远地排队申请学校。792:40. 高中分班与不分班。不分班的SUMMIT 预科,96个毕业,都可以进大学。500人申请,100个名额。
《等待超人》观后感(四):等待超人的过程就如同走向共产主义那么艰难
中国未曾有这样的审视态度排除这个的片子。 美国,一个发达的国家,对于“退学工厂”能找出那么多,那么中国的教育制度能找出几个不是“退学工厂”的。滥竽充数的都推进了大学,无尽的榨取父母的油脂。等大学毕业一结束,可以不负责任地说,是本身原因。好吧,无人提及国家所创造出来的“退学工厂”。
好吧一切看起来相安无事,其实早已败絮其中。
Michelle Rhee说:“现在大多数孩子接受的都是毫无价值的教育” 并且“我不是认为那样,我知道是这么回事”。事实如此,确实没必要去认为怎么样,因为事实就是放在眼前。
等待一个来拯救世界的潮人不容易,等待的过程也是漫长的。
《等待超人》观后感(五):等待超人的笔记
五年级阅读A,七年级就变成D。Oliver高中是匹兹堡地区的辍学高中之一,1200个学生只有三四百个可以毕业。
七年级最多三成左右学生数学和阅读及格。辍学严重。 老师水准,差的智能教50%,而好老师可以教150%。 但得到tenure资格的教师,就不能被解雇。
在29个国家里,排名23。数学最差,但信心排名第一。
五分之一公立学校比较好,家长很远地排队申请学校。792:40. 高中分班与不分班。不分班的SUMMIT 预科,96个毕业,都可以进大学。500人申请,100个名额。
放弃终身教职,工资翻倍。
《等待超人》观后感(六):美国基础教育之痛
无论在世界各地哪里,教育和医学资源永远是最稀缺的。美国也是如此。
看完美国的关于教育的纪录片《等待超人》,心里五味杂陈。也许美国教育资源更不公平。几个孩子要摇号进学校,等待的时候简直太难熬了。
印象最深的i应该是纪录片的导演和小女孩聊天,小女孩说她有很多梦想,医生啊等等,所以以后要上医学大学,导演又说:“那你能进入你梦想中的这个高中吗?”小女孩说很想进。绝对没有想到的是,导演又问了一句:“你知道什么是lottory吗?”女孩愣住了,她不知道人生一部分是凭的运气。
美国还有不教学的学校,老师只是看报纸,所以引发了裁员的议案。还好工会保护了教师的权益。人多就肉少,岗位多就拿的钱少。但很多老师仍不同意把自己工资翻倍而面临着被解聘的风险。教育家肯定是有魔力的,正如导演所说,好的老师的课就如艺术一样,让孩子们沉醉其中。真的希望我能做成这样的老师!
《等待超人》观后感(七):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1.政策原因:美国没得严格意义上的教育部,他们的教育部只负责划分教育经费(不过是很大的一笔钱),原则上只划分给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由政府养着,所有的规定,比如学啥子课,啥子教材,多少课时,一周上几天课,作业布置好多,包括招好多老师,老师发好多钱,都有规定,学校自己不能更改
但是美国最好的学校,都是私立的。无论小学中学大学,最好的都是私立。比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都是私立。
私立不受教育部的资助,不归教育部管,所以课程灵活,有竞争,师资好,但是学费贵。
所以有钱人切私立,穷人切公立。所以公立学校有色人种很多。
所以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当于托儿所,老师教起不带劲,学生学起不使劲。
2.工会:公立教师有强大的工会,人多势众,资金雄厚,甚至可以支持总统选举,哪个都不敢动
3.心态:美国的成绩只打ABC,不排名,成绩不公开。所以没得竞争的,而且人家国家的福利比较好,不是非得上大学读川师的研究生才能找到工作,洗盘子都可以生活。所以没有必然要考试拿高分的动力。
4.环境:公立学校都是穷人三,穷人一堆,你一个人想好好学习,人家觉得你奇怪。
5.家庭:黑人家庭基本上不是娃娃一堆,就是四分五裂,大人连自己都管不好,还管娃娃?
《等待超人》观后感(八):超人,你在吗?
这是一部讲述美国教育状况的纪录片,国家的教育系统出了问题,有人站出来改变这种状况,彻头彻尾的改变,大改革,触动很多很多人的利益。
“终生留职”的待遇,是否会销蚀了很多老师的积极性?是否会让他们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如果他们不是真心爱着学生?
美国,遥远的一个国度,总会以为它有着很好的教育,有着很发达的经济,有着什么都好的东西,其实一个东西总有它的不好,什么都不是那么的神,是不?
影片客观的反映了美国当前的教育状况,教育经费不断增加,而学生们的成绩并不见得随之变好。设定的标准有问题,直接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有位受访者说,直到长大之后才发现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受了多大的欺骗。
而我,现在对现行教育的看法是什么?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我在教育领域要投入多少?
《等待超人》观后感(九):期待怪兽出现
刚刚开完家长会回来,心情极为焦虑。对于这部描写美国教育问题的纪录片更为感同身受。
影片聚焦的是美国的中小学公立教育,认为低素质教师和麻木不仁的学校官僚主义使学生们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
原来外国在学校教育上也一样存在各种问题。而国内这种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了。各种补习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价格贵得离谱。以前是学习不好的孩子要补课,现在是学霸反而补更多。有些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读各种班,然后开始竞赛之路。为什么是这样呢?学校里学的不够吗?对!现在学校里教的就是如何揉面,考试却让你直接做个法国面包,不开小灶行吗?况且别人都提前学了,等于你是第一次学而人家在复习了,能不落后吗?各种人才集聚大城市,竞争自然激烈,所以压力最终也体现在孩子身上。
说到底,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拼爹拼妈”,也就是离不开钱。有能力的家长首选私立学校,而普通家庭挤破脑袋进入一些公立学校里的“名校”。孩子不仅要头脑聪明素质好,更要运气佳,因为有的地区从幼儿园开始就是通过“摇号”才能进园的。为了孩子少受苦,努力赚钱吧!家长会真是励志的好场所!
与其等待超人,不如期待有怪兽出现,彻底摧毁这个麻木冷酷的世界。也只有出现这样的妖怪,才可能会有“超人”进行又一场变革。未来最为热门的职业应该就是心理咨询专家,因为家长们都疯了!
《等待超人》观后感(十):毛骨悚然的差距
影片主要是在揭示美国教育的突出问题,从拍摄技法上与大多数美国电影很相似,特别是与戈尔的那个 难以忽视的真相 在叙事方式上高度相同。
最后也有同样的激励看过的人保持信心,将影片给更多人看。
总体来说保持了美国纪录片一贯的高水准
----------------------------------------------------------------------
而我从这里看到的几个数据是在是令人绝望,片子里说美国小孩每个人每年的实际财政教育经费是9000美金(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而中国按2011年的财政预算2900亿,平均每个孩子应该不到1000人民币如果再算上这个教育体系浪费掉的,真实的数据估计还不到400元就不错了,即使按1000元计算也有60倍以上的差距。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比较差的。但就是这样按比尔盖茨说的,美国现有的体系只能够满足it行业50%的高科技人才(大多数高科技人才都在美国),他觉得是个数字,低到不能忍受。
另外也能看到美国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一点也不比中国家长差。甚至于让孩子放弃假期的学习,这一点也不比国内差。
而且还有那么多社会改革的教育者在努力,改变现状。而且找到了方法。
他们可以任命一个37岁没有任何经验的人来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改革。
想起我小学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告诉我们台湾是半岛(北京的老师),我们的超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