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史》是一本由[澳]欧内斯特·斯科特(Ernest Scott)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6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澳大利亚史》读后感(一):老派的史学专著
读了4章《澳大利亚史》,第二章讲澳大利亚之所以被发现得那么晚,是因为教皇在16世纪以子午线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划分了势力范围,因此都不愿在新航路之外探寻新大陆的心态。因此后来荷兰人范迪门和塔斯曼才有了机会。
第19-25章。淘金热潮中进入澳大利亚的华人有3万多,排华政策引发的“钟天斗案”比较有意思。
最后三章,讲澳大利亚联邦和澳新军团在欧洲、南非和义和团事件中的战功。
以及各种错别字:
40“两年内后”
198“格莱斯顿”写成了“格菜斯顿”
95“出钱”写成了“出线”
234 白人写成了白“入”
238“不可小”后面脱落了“觑”。
231、238,“詹”姆斯被写成了“仓”、“简”、“层”各种“姆斯”。
240“酝酿”写成了“酸酿”
248“悉尼”写成了“恐尼”,p268写成“恶尼”。
260开“屋”土地,什么意思?
261“惊讶”写成了“惊语”
267“约束”写成“约东”
……
再版的话最好能改过来。
《澳大利亚史》读后感(二):追寻澳大利亚的前世今生
《澳大利亚史》是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华文全球史系列中的一部,它是由澳大利亚现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澳大利亚史学之父”的欧内斯特·斯科特所著,这本书通过详细叙述澳大利亚的发现、殖民和独立三大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这个国家的兴衰历史,以及其特有的文明内涵。
早在四万多年前,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便在这块陆地上繁衍生息,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随着西方新航路的发现,澳大利亚注定会成为这次地理大发现的产物。
一开始,人们并不觉得这块陆地是南半球的另一块未知陆地,他们认为只要从那里不断的向西航行,便能够到达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盛产丝绸、黄金以及香料的国家。 当然,作为第一次在澳大利亚有记载的真正登陆,荷兰人威廉姆·简士的杜伊夫根号一定是最靠前的,同时他还将此地命名为为“新荷兰”。由于荷兰17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在当时可谓是没有几个人敢和它抢地盘。
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刚开始的时候,澳大利亚是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为人们熟知,由于英国土地狭小,犯罪率较高,当地的犯人常常挤在一个小房间里,而澳大利亚的发现则给他们带去了新的流放场地,时间一长,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也慢慢孕育而生。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成为独立国家是其拥有主权的开始,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亚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独立国家。
澳大利亚也从此开始了它的新生……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除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之外,还配有众多历史人物图片、每章主要历史事件串联、专有名词英汉对照以及大事年表,这对于我们非历史专业的历史爱好者的人来说是一大福利。
斑驳的城墙记录历史的沧桑,古老的钟楼承载曾经的辉煌,让我们共同阅读历史,重温昔日的繁华与美好吧!
《澳大利亚史》读后感(三):提起澳大利亚,脑海里浮现的不应该仅仅只是袋鼠和树袋熊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对于澳大利亚的认识是从《动物世界》开始的。
小时候的我只是从电视节目上得知袋鼠、树袋熊、鸭嘴兽这些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听上去都挺奇怪的动物的老家是在澳大利亚,而对于澳大利亚究竟在这个地球的何方的概念确实相当的模糊。后来家里挂了一张世界地图,才知道澳大利亚原来在与我们在北半球的位置正好相反,它位于地球的南半球,国土面积甚至比整个西欧还要大上一半,一个国家就独占了一个大陆。在往后,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开始发现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影子,最为著名的就是那部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的《荆棘鸟》。
澳大利亚这片土地,其实早在四万年前就已经有土著居民在此生活了。大航海时代,人们开始渐渐的相信在南半球可能存在大片的陆地。随着海上新航线的开辟,麦哲伦发现了“太平洋”,这是澳大利亚这片土地被发现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不过在17世纪前,有关于澳大利亚的信息一直是疑点重重,直到1606年,荷兰与西班牙船队在航行途中看到了澳大利亚海岸,这次的发现是有具体的人名存在的,托雷斯到达了澳大利亚大陆的倾斜面的背面,自此澳大利亚这块土地开始被世界所知。有关于澳大利亚的历史,也由此正式的拉开了序幕。
看完此书后,你会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有着进一步的了解,或许不够全面,但是在文明进程发展这方面应该是足够深入。今后再提到这片土地,相信脑海中浮现的不会是仅仅只有袋鼠和树袋熊了。更多的是这篇土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文明的发展。
《澳大利亚史》读后感(四):从这本涵盖深广的书中可以探寻社会经济有趣的发展规律
翻开厚厚的《澳大利亚史》,我很惊讶于这本书记载的内容的翔实程度,六七百页的书页中,很细致地呈现了澳大利亚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及这个国家在四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的各个时期和重要阶段。
从书中记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澳大利亚的历史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分析出,这四百多年间的澳大利亚扩张的过程遵循这样一个发展规律:
被发现——建立政体——发展经济——领土扩张——政体扩张——又一波经济发展……
简而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决定经济的走向,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本书中,有关经济发展的描述章节是我最感兴趣的,其中有两部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薅羊毛”,二是“淘金热”。
“薅羊毛”,其实是指少数富人低价购买土地,并享受之后的红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种植作物,养殖牛羊,收获羊毛,并进行羊毛贸易。这段时期内,不同的统治者对经济的管理和重视手段不同,澳大利亚的经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很长的一段时期,中间也经历了一些波折。
深扒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也就不难发现,这个是稍显黑暗的时代,殖民人口和土著人口之间存在不平等,种种表现都昭示着:落后就会挨打。
“淘金热”这部分,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分析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历史。
要知道,澳大利亚的地域辽阔,资源得天独厚,有丰富的矿产。据书中记载,自发现黄金到1939年,澳大利亚为整个世界贡献了近7亿1500万金矿石,这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而为这个数字做出贡献的,是闻风而来的淘金者,他们掀起了淘金热,带动了经济,也带动了社会人口的发展。
无论是“薅羊毛”,还是“淘金热”都是澳大利亚历史中无数经济现象的缩影。
而书中有记载的重要事件还有很多,限于篇幅,我就不再赘述了,对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阅读这本书,在澳大利亚发展各个节点上,探寻有趣的规律。
从本书后附的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到列出的的大事记,据此可以判断:这本书,已经翔实地记载了近四百五十年代历史重要事件。
即便如此,前言中依然指出,限于篇幅,本书无法尽述有关澳大利亚的历史细节。
本书虽然记叙的是历史,但读起来不枯燥,作者以丰富的历史学识和文化底蕴为本书的可读性加持。而陈晓的译文,也体现了译者强大的文字功底,译文通畅流利,阅读本书不会有文化表达和理解的隔阂。
如果我在学生时代读到这本书,学习世界史的时候应该不会那么吃力。
一本《澳大利亚史》,尽述四百多年事。特将此书推荐给所有希望了解澳大利亚历史的读者!
这一本,你值得拥有!
《澳大利亚史》读后感(五):年轻的澳大利亚——一个不走寻常路西方国家
澳大利亚是当今世界上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占地面积七百多万平方公里,也是唯一一个既是国家又是大陆的国家。
澳大利亚也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全球第四大农业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
澳大利亚风景秀丽,位于最小的大洲——大洋洲,由六个大州组成,其中墨尔本和悉尼是最大的俩个城市。
它以明媚的阳光,数不清的牛羊和奇特的野生动植物而著称。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体验它独特的美景。
一.年轻的澳大利亚
在英王亨利八世以前,世界各地的绘制地图中并没有澳大利亚大陆。
这本《澳大利亚史》便是以地图的空白处为起点,以澳新军团的诞生结束,讲述了这片土地的发展过程,人们到此定居的人有经过以及社会文明的演化等等。
在两个多世纪之前,英国人将西方文明硬生生地强加到这块与世隔绝的孤独大陆之上,改变了澳洲土著社会的运行轨迹,创建了一个新的自由民主国家。
二.移民创建的西方国家
起初,英国君主对这块遥远的化外之地并没有什么兴趣,但当到了北美十三殖民地宣布独立后,英国数以万计的罪犯无处可拘押,才想到了这个地方。
随着一船船流放犯的到来,澳洲大陆腾飞,越来越多的自由移民的加入,更加速了新社会和新国家的孕育和诞生进程。
就这样,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紧挨亚洲的南缘,一个由欧洲移民创建的“西方”国家诞生,一个英联邦的自治领地位国家。
三.历史事件详实
作者[澳]欧内斯特.斯科特,是澳大利亚历史学家莫尔本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现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澳大利亚史学之父”。
本书《澳大利亚史》用较多篇幅详细描述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对于历史沿袭已久的读者,会更加清楚的了解澳大利亚的历史。
本书共32章,由重要历史事件组成,在书本后面还有大事年表,对于研究澳大利亚史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书文字严谨,内容详实,配图精美,赏心悦目,令人一气呵成,通读全书。
读完这本澳大利亚史之后,大航海时代与澳大利亚的发现存在的关系、澳大利亚为什么一开始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以及西方文明的生物指定是如何改变澳大利亚历史进程的等等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澳大利亚史》读后感(六):有关澳洲的诞生与发展,读这一本就够了
相比起欧美与日韩,国人似乎对澳大利亚的关注热度并不算太高,然而这却是一个美好的国度,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以及全球第12大经济体,澳大利亚秩序井然、社会完备、风景秀美,城市化程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而它的建国与发展历史也极为生动独特,从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殖民地的抵达,后来沦为英国殖民地,而后又成功采取联邦制立国。从一个重罪犯的流放地发展到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澳大利亚的诞生与发展不仅值得好好研究,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和文明进程的极好样本。
这一本近700页的《澳大利亚史》就是对澳洲从诞生至今的全景式史书,它的叙述从地图上的空白区域一直贯穿到此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其作者欧内斯特·斯科特是澳大利亚历史的权威专家,被誉为“澳大利亚史学之父”,一生都在主攻澳大利亚历史。
因为谙熟于心,他在书写澳大利亚的历史时,完全得心应手、生动流畅,教科书上看来枯燥的历史细节,在书中却是一个个精彩故事,探险家们如何寻找到这一方并不存在于地图上的区域,罪犯们怎么在这块土地上落脚、定居,而后建立起社会秩序。最后,又是怎么通过权力争斗和民主进程形成了联邦制国家。其中的许多段落,读来近乎有《百年孤独》的文学性。欧内斯特·斯科特先生很少用概括性的语句来表达主观判断,他总是书写出一个个人物,以及他们之间展开的冲突、合作、争斗或是利益博弈,通过群体之间的互相博弈,从最初的野蛮到后来建立在规则和法律上的文明,读者仿佛可以置身于一次文明的诞生过程中,重新回味那份从无到有的嘈杂与满足。
通过书中对澳大利亚历史的梳理和叙述,也能领略到一个文明产生和演进的有趣过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某些人性和文明的本质,比如每个新文明的发现和诞生都离不开掠夺、殖民等等,但这并不能人性本恶,因为在各种摩擦和冲突中,社会总会逐渐达成共识,形成具备地域独特性的崭新文明。而整个社会也在不断冲突中发展进步,文明也从中诞生。
从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与这片大陆擦肩而过开始,澳大利亚便进入了人类文明的视野。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CaptainJamesCook)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这之后,不断有被流放的罪犯和当地土著人冲突融合,经过近两百多年的摩擦,社会风起云涌,政权交迭更替,直到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亚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独立国家。澳大利亚才真正作为独立的国家进入国际社会。几百年的时间对个人而言太过漫长,对一个国家、一段文明却像是短暂的成长和青春期。
除了文本,该书还有着极为翔实丰富的插图,以及各个时代精准的地图,这极大地帮助了读者准确理解和感受文本的内涵。通读全书,我们便能基本掌握澳大利亚发展至今的全过程,同时还能通过心领神会,感受到一个文明的演进和发展,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建立自己的历史观。
《澳大利亚史》读后感(七):大航海时代发现的“南方的大陆”,如何成了今天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简称“澳大利亚”。其领土面积近770万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此也称“澳洲”。
澳大利亚其实相较于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度。它是在大航海时期才被发现的新大陆,距今也不过才近三百年的历史。 澳大利亚原为澳大利亚土著居住地。17世纪初的大航海时期,探险家们发现了太平洋。探险家们在太平洋的航线上航行偶尔因为季风影响,吹离航道,曾见到过澳大利亚的海岸线,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先后抵达过此地。
作者本人正如所有澳大利亚人一样,不仅深爱着自己生活着的这片土地,对英国也是怀着孩子对母亲般的热爱。如他在书中说: “在澳大利亚发展的进程中,澳大利亚人一直为自己的民族感到骄傲,并吸收了其优良传统。英国历史也是澳大利亚人的历史。因此,他们从英国的失败中吸取教训,重启光辉成就中借鉴经验。”
在这本书中你将详细了解澳大利亚历史: 一、澳大利亚大陆是如何发现的? 二、英国占领澳大利亚后的罪犯流放制度 三、西方文明植入澳大利亚的过程 四、澳大利亚丰富的矿藏,造就世界淘金热 五、适应时代发展的民主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六、澳新军团是在什么背景下组建的? 七、澳大利亚与英联邦是什么关系?
《澳大利亚史》读后感(八):一个简要书评
这部《澳大利亚史》成书于20世纪初,在1916年做了修订,后来于1935年左右进行增补,形成了我们当前所看到的版本。这也是本书编辑的第一个严重问题:没有对作者和书籍相关信息的说明。如果不是前言,我们甚至不知道1916年版已经是一个“新一版”。更令人困惑的是,本书版权页也没有提供翻译所使用的原版书籍信息,于是我们也就不知道本书的最终修订版到底是哪年出版。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以及编辑的问题,本书尚有一些小问题:
1.配图过于单一。在有关探险的论述中尤其明显——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人物肖像,我们需要的是地图!地形图!路线图!否则即便有现代高清地图的帮助,要靠并非专门研究此领域的读者来自行根据文字说明推测探险的路线,以及因此带来的困难和机遇,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另外,我想很多人在看前几章的时候应当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从地图上看近在咫尺的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都早就被殖民了,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发现还会如此困难?如果缺乏对航海和大航海时代的了解(玩遍大航海时代也未必有用),这可能真的难以理解。后面对澳大利亚内陆的探索同样如此,严重缺乏地图的说明。虽然风景画还不错,但我们真的不需要这么多人物肖像,尤其是凑页数蹭印张的那些。编辑全锅。
2.虽然斯科特爵士非常同情并且能够公正地看待原住民,但其基础还是来自于“文明”的优越感和道德感。
如下图所示
欧内斯特·斯科特《澳大利亚史》P2873.当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在广袤太平洋上争夺统治权的时候,“土著人,看这些仪式就像看演出一样热闹”。很显然,欧洲人共用游戏规则,即便在各个方面有许多差异,但他们其实是同一个游戏的玩家。而原住民不是玩家,是NPC,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在这局游戏里。现在人类似乎只有一种游戏可玩,而有的人可能依然不是玩家。
4.错别字接近随处可见。
当然,某些问题并非作者论述的重点,它们的身影在书中若隐若现,对于英联邦的读者来说也许是不用说就知道的东西,作为中国人却未必那么清楚。我们可以试举一二:
3.书中的某些并未解释的细节其实提示了我们很多东西。比如说,“在‘天然矿床’找到的黄金应该归英国皇室所有”。为什么呢?这同样来自英国殖民的惯例,即殖民团体占领土地的合法性来自于英国皇室授权(从而具有主权)。因此,《大宪章》之后英国国内的土地归贵族和人民所有,而殖民地土地则全都属于皇室。迄今澳大利亚总督仍然由皇室委派。相关分析参考《边缘与中心》。
《澳大利亚史》读后感(九):澳大利亚:如何从“南方的土地”变成英国殖民地?
本文首发今日头条号:钱多多读文史
《澳大利亚史》读后感(十):南半球的“蛮荒”国度——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徽左边是一袋鼠,右边是一只鸸鹋,这两种动物均为澳大利亚特有,它们一般只会向前走,不轻易后退,象征着一个永远迈步向前的国家。国徽中间是一个盾,盾面上有六组图案分别象征这个国家的六个州。红色的圣乔治十字形(十字上有一只狮子、四颗星),象征新南威尔士州;王冠下的南十字星座代表维多利亚州;蓝色的马耳他十字形代表昆士兰州;伯劳鸟代表南澳大利亚州;黑天鹅象征西澳大利亚州;红色狮子象征塔斯马尼亚州。盾形上方为一枚七角星象征澳大利亚联邦的六个州和一个联邦区。周围饰以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底部的绶带是英文书写的“澳大利亚”。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这片土地发现的过程,阐述了澳大利亚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进步的历程。主要从发现澳大利亚、英属罪犯殖民地社会形成与变化、英属自治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演进、澳大利亚民族的生成、澳大利亚国家的形成、建设民族国家、澳大利亚自主与独立的发展趋势、澳大利亚社会改革与社会进步等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澳大利亚的历史。
澳大利亚——一个在赤道另一边,随处可见奇异动植物的“蛮荒”国度。
16世纪时,欧洲的世界地图有的绘出了一片与南极洲相连的大陆。最早航行至澳大利亚的欧洲人是荷兰人。自1605年起,荷兰人W.詹兹、D.哈托格、A.J.塔斯曼等先后勘察和登上了澳大利亚的部分海岸。1606年荷兰人威·扬茨在澳大利亚北部约克角半岛登陆安营扎寨。这是欧洲人第一次登上这个大陆。1642年,塔斯曼发现塔斯马尼亚岛,1644年又发现大陆北岸。塔斯曼以荷属东印度总督范迪门之名,将塔斯马尼亚命名为范迪门地。澳大利亚大陆则被荷兰人称为新荷兰。其后,英国人、法国人接踵而来。1688年,英国人W.丹皮尔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的金湾附近上岸。
1770年,英国人J.库克远航太平洋,在澳大利亚东南岸的植物湾登陆,并以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占有这块土地,命名该地为新南威尔士。 起初,英国君主和诸位大臣对这块遥远的化外之地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到了北美十三殖民地宣布独立之后,英国严刑之下数以万计的罪犯无处可关,才想到了这个地方。
随着一船船流放犯的到来,澳洲大陆开始改变面貌, 后来淘金热潮和养羊业的扩大推动了殖民地的发展 ,尤其是自由移民的加入,更加速了新社会和新国家的孕育和诞生进程。
1880年11月,墨尔本殖民地际会议同意设一联邦委员会,并决定由新南威尔士草拟联邦委员会法案。1883年,成立联邦委员会。
1891年工党成立。工会运动的发展打破了各殖民区的界限。要求殖民区之间自由贸易的呼声日益高涨。1893年 8月在科罗瓦召开联邦同盟代表会议,建议各殖民地采取措施为成立联邦做准备。
1898年就成立联邦问题进行公民投票。
1900年9月17日,英国女王签署声明宣布联邦将在新世纪的第1天诞生。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在悉尼正式成立,原6个殖民地改为州。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定都堪培拉。 这样在20世纪开启之时,就在浩渺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紧挨亚洲的南缘,一个由欧洲移民创建的“西方”国家诞生于世界。
1914年9月,澳大利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
澳大利亚一战、二战作为英国的小弟参战,二战后逐步向美国靠拢,最近几年成为反华的急先锋。
中澳本无冤无仇,澳大利亚为什么处处跟中国作对呢?
首先澳大利亚人是英国罪犯的后代。 1788年1月26日,第一批犯人从英国来到了澳大利亚。这批犯人共有780人,加上海军官兵,狱警,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等总共1200人。这些人建立了英国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个殖民地。从此,1月26日就成了澳大利亚的国庆日。
其次是被宗主国英国人歧视和祖先的“负罪感”。虽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澳大利亚经济已经有了巨大发展。但是,澳大利亚人却经常因为祖先是罪犯而在英国人面前抬不起头。那时英国人普遍认为,人一旦犯罪,那就一辈子都是罪犯,而且罪犯的品质会代代相传。
第三是一直有反华历史。1851年,澳大利亚发现金矿,出现了“淘金热”,很多国家的移民都来到澳大利亚。当时的清朝已经打开国门,很多华人也被英国人招募到澳大利亚。华人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受到澳洲和英国资本家的欢迎。很多赚到钱的华人甚至有了自己的作坊和工厂,几乎任何行业只要华人进入,很快就能成为行业佼佼者。华人在为澳大利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当地工人的敌视。于是,澳大利亚很快就以华人夺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为由,搞出排华事件,并且愈演愈烈,甚至出现华人当街被杀的恶性事件。
历史上,澳大利亚一直排斥有色人种移民,屠杀当地土著人,只欢迎欧洲白人移民,甚至只欢迎英国移民。直到二战后六七十年代,这一政策才逐步改变。
澳大利亚虽然是发达国家, 但人口太少,主要靠农牧业、矿产、旅游业支撑,工业并不发达,永远成不了世界大国。
二战后,澳大利亚的“母国”情结虽然淡化了一些,但又当了美国的小弟。为讨好美国,澳大利亚经常上窜下跳来恶心中国也就不奇怪了。 从前几年的“南海仲裁”到去年制裁华为,今年为美国主子摇旗呐喊,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澳大利亚的丑恶嘴脸,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一定会让他们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