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第二曲线创新》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2-18 02:05: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第二曲线创新》的读后感大全

  《第二曲线创新》是一本由李善友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一):用心挑战创新课程教学

  为什么需要哲科思维,为什么要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什么创新是可以生长出来的,道法自然在现世依然具备普世意义,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时,第二曲线理论为企业增长点亮了一盏灯,这本书集合了最好的有关创新的理论与案例,还有实用的思维模型,既可以独自思考,又可以进行团队共读,是2019年读过最有价值的一本书!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二):第二曲线

  因为单位统一报名了混沌大学的课,附送的一本书,正在看。就是一种创新理论。事实还是那个事实,实践还是那个实践,只不过换一种理论和思维方式来进行解读,用这个理论可以验证很多事实,所以会觉得他说的好像都对,那是不是正确的废话呢,当然不是,他的意义在于在新的事实未发生前做出提前判断以免贻误时机。所有的理论总结不都是这个道理么。有很多新名词,第一曲线,第二曲线,非连续性,失速点,极限点,分形创新,……还没看完。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三):走出混沌,让改变当下发生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翻开在封层上面就写着,在不确定性的时代,面对加速变化的环境怎么办?答案写着:唯一的办法就是创新。

  可能在企业管理上面,一个创业者的角度看这本书更能受益良多,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面对纷繁的世界,周围飞速改变的一切,读完这本书还是让我感受到了力量。

  创新就是为了有新的能量,从容应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保证自我的同时提升价值,跨越迷雾。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很多哲学类的书都是一针见血的点出你的问题,又一带而过的解决,说白了读了也是白读。

  但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问题,也提供了方式方法,更主要的是讲解了思维模式,看完虽不能说是醍醐灌顶,但也是浑身充满力量的计划着,很多问题也在这些思维模式里面得到了解决。

  让改变放下发生!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四):创新来自哪里?

  

创新需要哲科思维,要追问究极,假设验证。创新需要找到第一性原理,需要第二曲线。均说明创新是外部的、习得的,但我要说,创新是内部的,自发的,我们所做的均在扼杀我们的创新能力。古代中国,创新能力十分耀眼,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但却在帝国时代徘徊千年,什么原因?秦焚书坑儒,要建万世基业,此后各朝各代均立志于建万世基业,现在也不例外。一成不变是创新所不允许的,是要被人民推翻的。

即使创新空间相当狭小,也有许多石头缝里面生长出来的创新。造纸术、黑火药等等。

创新有定法吗?也许知道你所创新的事物是否是创新的这件事,需要你好好学习,人类创造的多少事物是你没有看过的,你不知道的。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五):创新就是规模的增长和概念的转换

  祝福作者可以把这些课程卖给大公司。

  作者的灵感可能来自于《创新者的窘境》《技术的本质》等书。

  总结出来的却更加寡淡复杂,一些概念翻来覆去的炒来炒去。任何食材被这样折腾也不能吃了。

  对于个人的生活和事业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所有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创新就是规模的增长和概念的转换。

  已有事物的不断优化改进就是规模的增长和优化。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是规模的增长。

  概念的转换就是在A领域用B领域的规模。

  任何创新都可以套用进来。

  小红书是闺蜜炫耀线上规模化,微信是电话短信集成规模化,京东是电商快递最后一公里规模化,垂直电商是细分领域的规模化。火箭是航天飞机推进规模化。

  规模到一定程度就是概念的转化。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规模的不一样导致了概念的不一样。

  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就是把某种东西某种理念规模化。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六):打破隐含假设

  

听过李善友在混沌大学的《第二曲线》课程,所以买了这本书。阅读一遍过后,觉得这本书把课上的内容整理的更加系统化。

市场支配企业,企业支配产品,我们不能将企业和产品捆绑起来,当市场第二曲线波浪来临时会把企业生生折断。作为企业,除了做好本分业务,即第一曲线的增长,也要时刻警惕极限点的到来,标志便是要素的10倍速变化,用我们现在来看便是5G、数据的快速增长等等。10倍速增长是提供了机会。企业将自身和10倍速增长的要素结合起来,摆脱客户价值网和资本价值网,去寻找新的破局点,去占领新兴价值网。

如何找破局点?我很喜欢这句康德的话,“研究具体对象的学问叫科学,而研究对象‘隐含假设’的学问叫“哲学”,我们要去打破“隐含假设”。

《第二曲线》这本书,是给了大家思考破坏式创新的一个大纲,书中内容涉及经济、生物、物理等等学科,还需自己深入阅读补充读物加以思考。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七):混沌世界中的“清流”

  一口气读完《第二曲线创新》,很久没有过这样的读书体验与冲动,感谢李老师输出的这本好书。在熊彼特创新定义的基础上,书中利用“哲科思维”、“第一性原理”、“第二创新曲线”等概念,详细延展到12个具象的创新思维模型。当今的中国企业,大多正在经历着痛苦的变革期,原有引以为傲的工作方法,似乎都成为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桎梏,难道几十年的方法一直都是错误的吗?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经理人,正在经受着经验崩塌的精神折磨,世界转眼间变得混沌如天地初开。例如,我所在的财产险行业,大家普遍意识到曾经的主力业务汽车保险已经走到了“失速点”,但行业陷入到整体迷失性的盲目中,拼命压榨汽车保险领域的任何一点点可能产生利润的空间,非理性竞争比比皆是。对于财产保险行业来说转型迫在眉睫,但是彻底的抛弃第一曲线,而去拥抱互联网非车险第二曲线,行业认为是冒险。如果行业者能够早点读到李老师这本书,就会笃定前行跳转到第二曲线,才能实现几何级的增量。不仅仅是保险行业,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教育行业等等领域,也是这本书最佳受益的读者群,醍醐灌顶才会明白创新的真正含义,成为企业经营的领航者。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八):居危思安-第二曲线创新

  《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的意义和作用,小付就不多写啦。此次主要交流居安思危的另一个词汇居危思安。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不居安思危,后来泯然众人,甚至企业消亡破产,个人的话就是停滞不前喽。而居危思安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状态与被动状态的结合。在企业第一曲线发展的强大安稳之时,其实企业已经处于危险之时了,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等等都是说了这个理儿。而个人就是在安逸的环境,平稳的环境中,慢慢失去了斗志,失去了折腾之心。

  居危思安侧重个人和企业的主动发现,主动创新,颠覆式创新,新兴价值的创新等等。在我们首要的第一曲线,破局点,极限值时候,再次迎接的就是危险了,企业的主流价值过了气,个人的极限过了点,盛极而衰,被新兴的超越喽,美团的在旅游方面的胜利,腾讯自己用微信替代QQ,苹果手机和iPad取代芬兰的诺基亚和造纸,有的是自己壮士断腕。例子的话就不多举了,这块我对我的感触较大,我们自己不断,势必会被别人断的更狠喽。

  个人的联系我们业务伙伴,也是这个理儿,业务做到一定程度如果不发展管理,两条腿走路,也是盛极而衰。没有绝对的稳定。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九):创新从来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刚需。

  李善友教授的《第二曲线创新》一共分为三个部分12章节的内容。

  创新篇:

  开篇教授就告诉我们企业的增长都有极限。

  随着红利、管理和创新的变化,企业的S曲线随着破局点指数级提升,然后再随着极限点的到来极速下降,无可避免。因为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熵增定律”会一直并不可避免的发挥作用,所以企业不仅需要关注S曲线的连续性创新,还应适当发展非连续性创新—第2条S曲线。

  第二曲线创新的本质是企业要像市场破坏过气企业一样,敢于破环自己的过气业务和过气产品。

  开启第二曲线创新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第一曲线已过“破局点”

  2、不晚于财务“极限点”

  第二曲线创新源于第一曲线的分形。源于主营业务日常的不断迭代,当其中某次级创新受到消费者、市场或者资本的青睐,就有可能成为第二曲线创新。

  战略篇

  经济结构基本要素:产品、技术、市场、资源、组织。将这些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便可称之为创新。即拆解基本要素、将旧要素重新组合。拆解基本要素的能力是创新的基本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刻意练习。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十):创新初学者用书、一遍过的书、一般情况下书评都懒得写的一本书

  

上混沌课的时候看了第一遍,很快就看完了,做了批注但是没有更深入的研究,毕竟那个时间段对我来说没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知识是优先级不高的。创新也只是好奇心,也只是广大知识海洋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也都有看第二遍并做好批注笔记的打算,但是真的要到看了打算用的时候,其实在再一次对书单里面有关创新的书籍做筛选的时候,价值的分别就客观显现了。因为有更多更好的书籍可以看,更深的也好,更有名的也罢,都比这本有价值。原因很简单,这本书的价值其实就是把所有目录一翻,然后mba智库一搜就可以解决的了,里面的案例的价值有限,里面的知识全网都有,写作水平5分,所以只值得扫读一遍,10分钟做个笔记归档就够了。

作为对其他相对较弱的同事的推荐用书会更合理一点,毕竟直接硬核的搜知识条目有点乏味。前提是明确目标,明确时间投入,明确价值。

这本书理解创新本身,以及了解企业选择创新的逻辑,还是有一定帮助的。所以,针对那些对创新似懂非懂又想懂的新业务新项目负责人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一定的价值也只是入门的价值。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第二曲线创新》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