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依旧不影响我去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虽属短篇连作,每篇都是以宫本武藏的对手为主角开始书写,但这七篇短篇却恰恰包括着宫本武藏作为剑术家的生涯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对于不了解宫本武藏的读者来说,依旧可以通过这七篇短篇窥伺出宫本武藏其人的概况,甚至于文中的细节处能够对宫本武藏有着更为独特的看法。而对于那些已经熟知宫本武藏生平的读者,则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宫本武藏一生中众多对手中的七位敌人,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自所谓知己知彼方为百战不殆,相信对于那些对宫本武藏有着浓烈兴趣的人也会同样感兴趣。
在那个强者为尊的时代,不少习武之人无不想扬名天下,而视宫本武藏为敌人的更是大有所在,但到了强者宫本武藏的眼中,敌人的名字又是谁,着实令人好奇。
且看此书中七篇文章,七个视宫本武藏为敌人的人,又分别在宫本武藏的眼中为何者。而亦敌亦师,他们有在宫本武藏中的人生中起了不同的作用,我看到了宫本武藏初弑敌后的成长,快速成名后的嗜血,悟道后的转变,师者为敌的静心,当然至于你能从书中看到什么,尚且不得而知,但相信看到这里的你,此书绝不会让你失望。
作者在本作中用了很多种不同结构和写法。作品分成了7章,分别以宫本武藏7个对手为主角和视角来写。第一章以宫本13岁时最初的对手杀童有马为主角,既写了有马在战争种误杀一群儿童而被赶出门颓废度日。同时间接暗示了武藏父亲无二和有马一族不死不休的矛盾。最后有马为了替过去的同门报仇而挑战在10天内必须斩杀一个剑术家完成他的成人式的武藏。
作者在本作中用了很多种不同结构和写法。作品分成了7章,分别以宫本武藏7个对手为主角和视角来写。第一章以宫本13岁时最初的对手杀童有马为主角,既写了有马在战争种误杀一群儿童而被赶出门颓废度日。同时间接暗示了武藏父亲无二和有马一族不死不休的矛盾。最后有马为了替过去的同门报仇而挑战在10天内必须斩杀一个剑术家完成他的成人式的武藏。
这本是作者木下昌辉第一本引进到国内的小说,很是期待。话说这位作者的名字很有意思,太阁丰臣秀吉的旧姓木下,再加上“日本第一兵”真田信繁的伯父昌辉的名,结合在一起,与战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宫本武藏,作为日本最为有名的剑豪,早已有大量的名家书写,且不说作为专攻日本历史写作的津本阳、司马辽太郎、吉川英治已然写作过关于宫本武藏的长篇小说,就是如武者小路实笃、直木三十五这样日本文学的文豪人物也写作过宫本武藏相关的短篇。这样看来,这本书入围直木奖也像是冥冥之中的因缘一般。也就是说,要写作宫本武藏这样一位人物,前人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文学角度都已然挖掘殆尽,在这样的文学史面前该如何去写作这样的人物呢?
从文学的角度,这本书显然是突破了文学史的重围。反其道而行,从敌人的视角来写宫本武藏,切入点很妙。宫本武藏的一生是不断修行的一生,就像是日本热血漫画和游戏里主人公不断打怪升级一样,从主人公的角度来说,他不需要知道对手的历史,他需要知道的只是该如何打败对方而已。但事实上,每个对手都有自己的历史,这本书就是从这些宫本武藏的对手出发,截取这些对手与宫本武藏的故事,对决的理由等等,将悬念留在最后,尽管你背负着如此多的东西,最后决斗,你还是失败了。通过这些同为剑豪人们的视角,来看宫本武藏剑道上的进展。这样写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宫本武藏的修行既然是不断决斗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离散的,而非连续的,读起来不够连贯,如此写作也避免了读者在宫本武藏这一人物上对连贯性的要求。
但是,故事的核心失败了,太过狗血。作者为了增加可读性,虚构了宫本武藏人生的一部分内容,这样做的确更具有可读性,也在阅读过程中增加了解谜的趣味。但是这样读下来,当他人生中的谜被解开之后呢?对读者来说自然有解谜的快感,但是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因为他之前一直冥冥中背负着宿命,在他知道宿命时修行已入化境,已然可以算是天下第一了,他之后的人生从剑道转向悟道,宿命究竟对这样的人生转变有多少意义?虽然在前面已然埋下这样人生转变的伏笔,但是这本书的故事只是写到了这个人生转变的关头而已,戛然而止。这不能不有些遗憾,自始至终宫本武藏的悟道都没有正面表现,只是隐约写了出来。只可以说是失败之处。就像是日本历史上,剑豪这个职业随着元和偃武的来临,真剑胜负的禁止,默默消失于历史当中,最多像新选组这样昙花一现而已。剑豪从历史突围失败了,这本小说也失败了。
总之,三星半吧。
勘误:所有的大阪都应该是大坂,求求各位引进时代、历史小说别搞错了。
小说采用了分段式结构,前六篇独立成章,又互有关联,从武藏出道写到开山立派,从初出茅庐写到天下无敌,有别于传统的小说路子,每每都从对手入手展开,以敌之强反衬武藏之强。而作者大概受过中国武侠小说的影响,在字里行间总会有各路武侠小说大家的身影。
木下昌辉(Kinashiki)1974年出生,奈良县人。近畿大学理工学部建築学科卒業。在温室制造商工作了约5年后,作为自由撰稿人以关西为中心进行活动。2012年,以“宇喜多的前妻”获得第92届全彩新人奖。2014年,“宇喜多的前妻”单行本出道。
看过我们国产的武侠小说,会觉得木下昌辉笔下的动作场面显得轻描淡写,本书这一类武侠小说在日本称之为“剑豪武士小说”,而剑豪类武士小说,卖点虽然是武打,作家的功力着重体现在编造各种剑术流派,设计各种格式的打法。不过,中国武侠小说重点在于打,从头打到尾,没完没了地打,而武士小说重在杀,前面都是在铺垫过日子聊聊家常,因为杀完了人就没东西好写。
从“武”向“道”
这是一本属于日本的武侠小说。如果说起中国的武侠,大家都耳熟能详,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大抵每个流派(或帮派)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或多套武功,每个招式都会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不仅是说武功是与人打斗的招数,有了好听的名字就更有意境与内涵,倒更像是一门艺术了。而日本的武侠——不,说武侠好像并不恰当,用“武道”一词似乎更恰当一些——他们并非以招数的花巧取胜,自然也不会给招式取什么好听的名字,而是以更实用为主。日本的比武不会像中国的武侠剧拍的那样更多为了展示艺术之美,满天飞来飞去,打得天花乱坠,而是很干脆利落地正面相拼,往往几招便分出胜负。而分出胜负,也并非因为招式巧妙,更有精神力或意志力的更胜一筹。他们的意境并非体现在招式上,而是体现在超越某种极限的精神境界上面。即,这是一个从“武”向“道”转变的过程。
整本书用的短篇连作的形式书写。每篇都有个不同的主角,不只讲述这个主角的传奇经历,同时也是以这些人的视角观察了这位武道大师的一生。这种写作手法就像拼图一样。不只拼出了武藏的一生,也拼出了这些主角们互有交织的人生经历。各种人物像走马灯一样纷纷登场并退场,各人物本身从生到死的经历,也有其光辉闪耀之处。并非因为是武藏的“敌人”,一立就罪不可恕。他们或为了心中的爱情,或为了专注的事业,或为了心中的信念,或为了曾经的承诺,或没能躲过自己的心魔,而站到了敌人的一方,成为了武藏的陪衬。而从他们的视角,也见证了武藏的成长:从还很幼小时的武藏,到为了输赢不顾一切的武藏,再到心境改变之后不再冷血无情的武藏。通过侧面的拼图,拼出了一个武藏的完整一生。武藏的改变,这也是前面提到的,从“武”向“道”的改变。
不过这样的写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只能以他人视角看武藏,则对武藏的人生是片段式的、不连贯的。这种叙述形式对人物心境的微妙变化就只能靠自己脑补。比如说,在第三章〈吉冈颜色〉中,还对对手生死相拼不将对手杀死不罢休,可到了下一章〈真传大刀〉中,武藏已经改变了心境,对前来挑战的人也不再对其凶残。这种变化,因为是从外人角度来看,心理微妙的变化就不容易很好地体现。
每个人心中都有他自己的执着或者说是牵绊,处理得好可能成就他,处理的不好可能毁了他。比如说,有马对自己误杀儿童一事耿耿于怀,宍户对曾经认识的女孩念念不忘,吉冈想要染出纯黑之色,幸坂被无二的嗜杀搅动了心魔,津田则有为挚友报仇的执念,无二心中也有在执行长官命令与选择青梅竹马之间如何取舍的难处。就连武藏自己,也有对武功或者绘画追求登峰造极的意念。七段故事,七个人生,哪怕只是作为武藏的配角,也各有其精彩。
这本书日本作家木下昌辉的作品,读客出品,何晓毅翻译。宫本武藏的形象在日本就是中国的郭靖,令狐冲,霍元甲,李小龙,绝对武侠第一,他是一个武士,也是一个侠客。从七个敌人的眼中了解了一代剑圣宫本武藏的一生。书封面,红色的背景,一位高大的武士双手拿刀站立作为剪影拉开一片天地,一为日本武士对战两个日本武士的场面,很浓重地展示了日本武士文化。
宫本武藏本书由七个小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展示了一位武藏的敌人,每个故事独立成章,但各自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随便拿出来先看哪一章都可以。
从七个敌人的角度,展现了宫本武藏的经典形象,七个敌人都是武藏的手下败将。一把长刀,一身武艺,一位令所有敌人胆寒的绝世高手,他隐忍,善良,有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
其实书里正面描写武藏的时候并不是很多,更多是描写他的七个对手的各自情况,最后阶段和武藏决斗,败给了武藏,展现了日本武侠的世界,和日本武士的那种精神,每个对手的情况各不相同,性格也大有差异。七个对手,不能说生来就坏的坏人,也没有一开始就是武藏的对立面,都是各种各样不得已的原因走到了和武藏决一死战的结局。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杀童有马,无十二字。
杀童有马,是有马喜兵卫的故事。有马原本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士,在一次战斗中使用炮击误杀了几个儿童,其中一个就有宫本武藏。杀害手无寸铁的儿童为人所不齿,很多人开始疏远他,甚至他的师兄弟,曾经的亲人都远离他,他有严重的胃病,一直在痛苦中煎熬。他的师兄弟寻仇嗜杀成性的宫本无二,也就是宫本武藏的父亲,结果被武功极其高深的武二残忍杀害,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砍瓜切菜一样就死光光了,这让我看到了日本武侠非常血腥的一面。无二的儿子武藏长大成人,按日本武士的文化,他必须杀死一个有名的武功高深的武士才算长大成人出道,等了很多天都没人敢和他拼命。有马喜兵卫,本身有胃病,又受人歧视已久,于是他打着为师兄弟报仇的旗号调整武藏,他的另外的目的是成全武藏,让他成为一代剑圣迈出第一步,自己也可以走出杀童的罪名,也可以摆脱病痛的折磨。武藏原本是根本不想杀他的,在有马的央求下,才答应成全有马的要求,决斗前有马就做了必死的决心,先用匕首刺了自己腹部一刀。剖腹是日本武士的一种经典的自杀收到,他们还以此为荣。武藏成全了他,武藏也长大成人,走向江湖的第一步。
两个故事也展现了很多日本武士的精神,比如愚忠于主人,羞耻心,勇猛,坚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还有很多我无法理解的他们的行为。非常不错一本描写日本武侠世界的武士英雄的书,每一章都很精彩,高潮迭起,让人拍案叫绝。
宫本武藏是日本战国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他的传奇经历被写成各种传记、传说,也被改编出了各种文学、影视、游戏作品。“宫本的刀”不但在日本人尽皆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国外也有许多人为之着迷。
是的,真的是在写他的敌人!这本书并没有通过刻意抹黑那些敌人来树立武藏的形象,他们的存在也并不是服务于宫本武藏的人生。那个有着“杀童”恶名的有马喜兵卫;那个为非作歹、鱼肉乡野的链镰宍户;那个迷恋织染却背负家族“吉冈宪法”剑名的源左卫门;那个从弟子成为逃犯干着拦路抢劫营生的幸坂甚太郎;那个造诣已能操纵飞刀瞬间的岩流小次郎;那个有“忠犬”之称的杀人魔头宫本无二……
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要走的路,在那些故事中,你能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你会沉浸在他们的故事中,跟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游走,会为他们注定的结局揪心,流泪,难过,不忍……而很奇妙的是,你并不会期待在每一本武侠小说中的那场重头戏——生死决斗,因为你看到了他们自己的执着和道义,而这,无关正义或是对错,你能看到那些无奈,那些挣扎,那些无知,那些执念,还有那些来自命运的捉弄……
我记得穿过有马黑发的那双白皙的手,我记得游女千春犹豫说出的大象,我记得那非黑非茶随风飞舞的“宪法黑”布料,记得襁褓之中的小脚丫和野狗口中肉块,记得那些鞭痕和泪水……
宫本武藏与岩流小次郎的决斗本是他的成名之战,是他辉煌人生的开始,可是,这一战于作者只是开启武藏身世之谜的钥匙,这个故事几乎在宫本武藏最辉煌的时候戛然而止。作者留给宫本武藏的笔墨实在是太少了,甚至有时你会觉得这个故事根本与宫本武藏没什么关系。宫本武藏的一生曾与人决斗六十余次,唯尝败绩,身后留有剑术和兵法著作传世,这些,书里都没有写。
但是,很奇妙的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读完那么多个别人的故事之后,作者却真的在我心里树立起一个无法撼动的宫本武藏形象,甚至这个其实书里并没有过多笔墨描写的人物反而比他那么多的功绩堆砌出来的形象更加鲜活和高大!
这本书我看的真的很慢,而原因居然是我喜欢到舍不得看,有一种看完一页就少一页的失落感,其实这本书的类型和所讲的人物都不是我的日常的心头好,但是,好的故事其实与文体类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