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宫本武藏》观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7-12-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宫本武藏》观后感精选10篇

  《宫本武藏》是一部由稻垣浩执导,三船敏郎 / 三国连太郎 / 尾上九朗右卫门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传记 / 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宫本武藏》观后感(一):强大的日本武士片

  看了1954年的《宫本武藏1》,深感日本早期武士片的强大,此片不亏是获了2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现在的战争片、武士片,不管是全球还是日本,场面是强大了、震撼了,但人性挖掘的高度、武士道(不分国界)的精神,并未因电脑科技的发展而有质的提高,有些甚至是粗制滥造、不忍卒睹的。特别是中国这些年热炒的古装片,如《战国》、《鸿门宴》、《关云长》什么的,充斥着“假大空”。

  三船敏郎是个电影奇才,看了他许多的片子,他演的每个角色都深入我心。每一个他刻画的人物,都非常地有棱有角、张力十足。他的眼睛特写,他的举手投足,他沉思、站立的姿态,都已经溶入角色成一体。他的成功也许是因为他遇到了许多好导演如黑泽明,也许是因为他正好处于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他的型男模样,正好有利于刻画一些粗犷勇猛坚毅的角色。

  也正因为他的那种外表粗气甚至有点邋遢的样子,更有利于与他演的角色的内心细致、温情,形成一种强烈反差,使我们观众的心灵产生激撞,更与其他的反面人物的绵羊的外表、蛇蝎的心肠形成对比。所以看那个黄金时代的武士片,更能让人体会到武士的精神高度。

  《宫本武藏》观后感(二):不是武士片,讲述的是日本女性悲哀

  不是武士片。看似讲述宫本的前世,在我看来实则是讲述日本女性的悲哀。

  稻垣浩把剑道大师成名前的故事自己的方式讲述出来,三船演绎的角色心路历程体现的一般,一些武打场面也没有黑泽明的感觉,其获得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有点其实难副的感觉。

  在一些小人物塑造细腻感情方面,一干配角似乎更出彩。

  寡妇母子和阿通是日本女性的两种典型代表,渴望真正阳刚的男性,渴望爱情,但这种柔弱无力的男女之爱,让阳刚之气为本质化身的武士与此绝缘。

  懦弱的又八和猥琐的村民,是现实生活的代表;和尚的点化,则代表着社会文化,尤其是上层文化对武士阶层的巨大影响。

  相比较之下,隐忍善良的女性是最坚强的。然而,越是这样的女人,越是有“女人都渴望强壮的男人,你让我感觉自己是个女人。”这样的想法,也许阴阳转化的东方思想,是这个思维下必然遵循的规律的吧。

  《宫本武藏》观后感(三):电影学习札记

  武士道是一种理想追求。做一名艺术家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再这条追求之路上由无知到通晓,是一条充满诱惑并且曲折繁复的道路。

  电影里各种人的自我成长,是一个广阔的弧形,能在一部电影里看到众生百态,在这条众生百态中有不同的选择,导演和编剧不简单

  力量,正义,智慧,是具备武士道的基本素质,我所理解的在这条基本素质之外更有广阔的天地——名利和美色。这之外有浩瀚宇宙——感情。能知晓感情后,是否会觉得武士道是一种荒唐呢,毕竟力量,正义,智慧是服从于一种武力的战争,在这条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平的大道上,有这种充满了狡诈和侵占的勾当,那武士道究竟?

  人为什么而活?好的电影在叙事角度上都有这种延伸。这是个最大的未解之谜,又是一个每个人都有答案的基本最简单问题。在我这个年龄段的理解,这种矛盾是推动衍生万物的力量之一,阴阳生万物。

  在电影里面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和尚,基本上在每一部反映中古日本的电影里面都会出现禅的东西,这种叙事挺好的。

  《宫本武藏》观后感(四):日本的《宫本武藏》

  电影《宫本武藏》三部曲是著名日本导演稻垣浩在五十年代导演的作品,讲述了宫本武藏从一介平民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武士。电影开始介绍了武藏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武藏的卑微出生。第一部主要讲述的是武藏已武士身份从军失败后被乡里人和官府迫害,与阿通, 泽庵结缘并被他们救济或开导。第二部是讲武藏在泽庵开导下不断的与人决斗,并在本阿弥光悦和俳优吉野的开导下修炼自己的内心和剑术,第三部则是他和小次郎的冲突和决斗。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里的人物刻画很具有民族性,固执,刚勇,这两个特性在电影中的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看看又八的老母亲拿着剑要去崭武藏的头,朱实为了得到武藏最后逼着阿通决斗。同时吉冈道场,将军老师这些在乎虚名的人物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所做出来的猥琐事,你不得不对日本这个民族感到畏惧。导演在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正是日本二战后百废待兴的时候,显然作者是想通过《宫本武藏》这部电影来来激励民众,我们并没有失败,我们只是在修炼,在进步,未来我们还是会胜利的。看看目前的日本能够成功的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不是没有原因的。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对日本还应该抱有钦佩之情,这个民族真有种。

  当我们现在在欣赏这部电影时我们也应该抱着励志态度去看它,并向武藏学习。

  《宫本武藏》观后感(五):浅谈《宫本武藏》三部曲

  日本武士片同美国西部片,香港武侠片一样,都是在特定的文化圈下形成的一种电影类型。稻恒浩的《宫本武藏》是一部反应传统武士道精神的电影。

  以电影的故事内容而言,武藏三部曲与中国新武侠小说的情节颇有相似之处。主角都要经历默默无闻凡夫俗子成长为名震天下的英雄的过程。以武侠小说的构思,师者、对手和情人往往是英雄诞生过程中的三服催化剂。若调配的比例得当,则故事一定不会难看,电影情节也亦如此。

  从三部曲的情节而看,电影中除了主角宫本武藏,占戏份最多的几个人物分别是泽庵、佐佐木小次郎、通子及朱实。这几个配角分别承担起了故事中师者、对手与情人的角色。师者,以古文而释,即是传道、授业、解惑。电影中的泽庵虽非武藏的恩师,但他在武藏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恰是一个师者的作用。经泽庵的点化,武藏才明白武士修行最重要的不是“武”而是“道”,即精神。这也是武士类型片一贯所表达的内核。

  武藏的情人在电影中有两位通子和朱实。通子代表着传统日本女性形象,保守、拘谨、坚韧,其个性上是武士的绝佳配偶。电影中对二人爱情的刻画颇为纠结,这主要源起于武士的修炼,武士精神中强调克己,就是克制私欲,方能追求高深境界。一心求道的武藏自己也言,他爱剑胜过爱通子。通子对待爱情执着与坚韧虽能获得观众的同情,但其性格中也有古典女性的保守与迂腐。相比之下令一个女性角色敢爱敢恨的朱实则颇有现代女性主义的特征。她的个性与传统武士道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她的结局也必然是悲剧性收场。日本传统社会中女性扮演的是居家主妇的角色,武士道中也强调妻子责任是替丈夫管好厨房,这种落后的传统观念也使得银幕上表现那段时代的武士电影少了一份浪漫,多了一份庄重。与之相比我还是更欣赏新武侠时代那些或风流倜傥,或痴心情长的主角们,正如电影中洪七所言“谁说不能带着老婆一起闯荡江湖,事在人为嘛!”

  最后谈谈电影中武藏的对手——佐佐木小次郎,他与武藏就如古龙小说中的叶孤城与西门吹雪。从故事角度来说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对主角最好的磨练,从电影的表现手法来说高手对决才能拍出赚人眼球的动作场面。但就本片来说,电影中武士决斗的动作场面表现的极为简练,与香港的武侠片对比,莫说是徐克的新武侠,即便是张彻硬桥硬马的邵氏功夫片也比武藏三部曲的动作场面丰富许多。其实这种现象既有技术也有内容上的原因。武藏三部曲的摄制年代距今已半个多世纪,那时的电影还未有现在的天花乱坠的动作设计,动作招数和套路都很笨拙。与如今同类型电影不可同日而语(好莱坞拍摄的《最后的武士》则丰富的表现出了武士电影的动作美感)。从内容上而言,前文已提到这个时代的武士片重精神。

  稻恒浩在处理武打戏份时很重场面的调度,以岩流岛决斗为例,通常电影出现决斗场面时,导演在构图时往往会处在中立的位置,此时两位决斗者会分别站在景框的左右边缘处。而稻恒浩在处理最后的决斗戏时,则采取了一种颇为主观的构图方式,将小次郎置于前景背对着观众,而武藏则置于景深的深处正对观众。画面中灯光风格反差较大,武藏被初升的朝阳笼罩,处在打光的亮处,这与处在暗处小次郎形成鲜明的对比。决斗戏中,武藏的几个近景和特写皆用了逆光拍摄,人物轮廓清晰明朗,人为的塑造出武藏强大的压迫感。精致的场面调度所凝造出的紧张决斗氛围弥补了动作表现的单一,再搭配远景中海天一线的深焦镜头和雄壮的音乐,使最后的决斗戏颇有史诗感。在决斗的最后,导演用了两个对比鲜明的特写,一个是死去的小次郎正面带微笑,另一个则是获胜的武藏却泪流满面。象征了小次郎为荣誉而死的心甘和武藏高处不胜寒的寂寞

  宫本武藏是日本武士文化中符号性质的人物,稻恒浩版本虽是陈年作品,但电影中优美的摄影,精致的布景,高技巧的场面调度以及电影所表现出的精神性主题还是很值得回味。

  《宫本武藏》观后感(六):阿通是个好女孩!& 必须来唠叨两句(剧透慎入,自带吐槽)!!!

  三部看下来,就一个感觉:阿通是个好女孩!

  故事基本是这样的:屌丝(无限渴望逆袭) ——>征兵入伍,战场逃生——>巧遇朱实母女,老女人勾搭武藏,又八惨遭毒手——>返乡,众叛亲离,逃亡——>被和尚抓住——>阿通相救,托付终生——>又被和尚抓住——>三年读书逆袭高富帅——>找人打架——>找牛掰的人打架(修身养性)——>被人带着逛窑子——>找更牛掰的人打架——>种田修行——>七武士剧情乱入——>斩杀小次郎。(你妹啊!这也称得上剧透!!!)

  基本上是第一部讲逆袭,第二三部讲找人打架斗殴,期间还有与阿通的分分离离,以及朱实追寻不止,外带点男二号小次郎牛掰拉轰的剧情。

  虽然之前已经看过了黑泽明的《七武士》,略微了解了些武士电影的风格。但在看第一部时,还是忍不住吐槽一下当时的房屋以及老百姓的穿着打扮,确实有些蛮荒之地的味道(不包括吉野之地,吉野之地可谓极尽奢华精巧)。

  其次,便是朱实的老母也有点太耐不住寂寞了吧!见到强壮的男人便想收归己有,尼玛瞬间让我不淡定了,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关键是你都徐娘半老还葬送了先夫,寂寞就找个棒子自己解决嘛!何必非得跟自己女儿一个男人,且不论年龄上有差距,你这么主动,对方不吓坏那他真真就奇葩了。不但如此,你看了这部片后,终于懂得为什们老一代的日本人喜欢玩夜袭?为什么吉野之地那般繁华昌盛?为什们日本鬼子喜欢花姑娘?为什们日本人喜欢拍AV?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朱子的三纲五常,而是因为他们按耐不住骨子里的那份浪荡。虽然之前曾经 被一篇讲述严肃的学术问题的文章彻底的颠覆了我的伦理观,但我还是不得不说,我骨子里感谢朱子的三纲五常束缚我国人这么多年,才使得这片土地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没有变得那般蛮荒。(艹,你丫瞎叨逼叨逼个啥,片儿看多吧!!!人家日本女人多数还是很保守的有木有。。。)

  最后,说一下各个角色。

  最出彩也是本人最喜欢的角色当属阿通。开始时千等万等又八打靶归来,结果等来的确实又八被老妇人打靶收了去的消息,后来主动追求武藏,起初还有些牵强,都想逃出村子,但她后来的等待很是让人感动,等待武藏逆袭归来,终于等来了,却又是一个不辞而别,可她依旧不弃不离,勇敢去追求自己的爱情,等了他三年又三年,寻了他百里又百里,而她不图他的名不图他的利,只望与他于荒野间造一间草屋,开一片田地,长相厮守,白首尽头。与其说是喜欢这个角色倒不如说是为这个角色而痛心,而感动,为她而揪心,为她而祈望。其次是武藏,说实话,对他真得无感,虽然船老演技相当了得,把他放在第二位主要还是介于他主角地位的不可撼动性。不得不提的是,其中的决斗戏份太(尼玛)写实了,刷刷刷,还没看到血,已经躺死,一点李墨白的那份儒雅都木有。武藏的故事充分告诉我们——屌丝要逆袭,必须要遇贵人,苦其心志老气新股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再者便是朱实小同志(一个日本人你丫称毛线的同志啊!!!),她的经历其实也挺惨的,先是跟自己差不多的男人当了自己干爹,后来又被亲妈给卖了,失了贞洁,后来逃跑又落到小次郎的手里,再后来沦落到吉野之地。她也算得上是豁出去大胆追寻所爱之人的模范。应当给予鼓励。小次郎同志的话,个人认为除了牛掰轰轰的各种耍帅,真得没什么可讲的。倒是吉野小姐身边的那个小丫鬟,虽然戏份不多,但唱功了得,声音嫩萌,令人印象深刻,极其出彩。

  看到最后,才发现宠物小精灵中的 武藏小次郎名字的原来是这样来的。

  《宫本武藏》观后感(七):摩羯座

  最近在读《内在的天空》,一本占星书。刚看完《宫本武藏》三部曲。我豁然地发现宫本武藏和书里阐释“摩羯座”的特质极其接近,可以说是典型案例。当然,我的重点绝非考证:因此可以认定宫本武藏的星盘中太阳或诸多行星在摩羯宫。这样近乎无聊而庸俗的流行算命。更何况,电影本已对人物进行了极大的艺术加工和虚构。

  成长其实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人的选择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过多的目标造成了精力的浪费和意志力的散乱,随着成长,我们不是追求更多,而是追求更远,将过去的偏见和执著渐渐放下,“一旦作出选择,就没有东西能够阻挡它”。

  宫本武藏终其一生的课题,便是放下。建功立业是所有武士的愿望,只是命运常让人“偷鸡不成蚀把米”,非但在压倒性的战局中毫无作用,还落得个被通缉的下场。即便武士不畏死,那也往往因为他趁恐惧战胜荣誉前自愿离世,可当命运抽走了荣誉,谁还愿意死得像个笑话。逃亡即意味着作出了与天下人为敌的心理准备,你死我活。本想衣锦还乡的武藏,却被村里人通缉,没有亲戚认他。大难不死,并为泽庵师傅所救,关在天守阁,与孤独和书为伴。是为修行的第一步。第一步多是被逼的,战功没刷到,和心爱女人私奔的浪漫又是一场空,还差点没命。不过总算,三寸气在千般用,路还很长。“摩羯必须成为一个善于独处的人”。

  “闭关”之后的武藏俨然蜕去了以往的幼稚和鲁莽。站在桥头的是一位坚毅的剑士,在修行和爱情之间,挣扎地选择了前者,但重点不在挣扎,而在选择。在桥栏杆上刻上“对不起”、“我会回来的”便不见踪影了,唯有阿通的背影,守着未知的等待。“摩羯可以爱和被爱,这不会违背他的策略,他只须避免需要另一个人”。

  已名满天下的武藏继续着他的挑战之路,他的目标是更强。即便再喜欢这个人物,可看到他仅为了成为“天下第一”而决斗杀人,难免大打折扣(尾田聪明就聪明在其人物无论被斩被电被砸被烧被淹被炸都死不了,除非剧情需要),幸而导演和我英雄所见略同,派高僧指出他的缺点:“你的问题是你太强壮了,纯有蛮力是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的。”根本道理就是人都是要老的,当你不再像你今天这样强壮时,等待你的结局就是你刀下的他和他。“剑术是一种气。” 是气就不能随意乱泄,要懂得自制和谦卑,而不是凭借一点天赋和努力到处杀人宣传炒作自己。明知是陷阱依然赴约是为了武士之荣誉,学会逃命才是看到武士荣誉的虚无可悲一面的智慧。最后没有杀死已败的吉冈,终于,武藏从武士的窠臼、束缚和陷阱中脱离,体验着更为深广的生命价值。

  可是,我们的导演却没有让武藏同时在情场上得意。欲望突破自制力的刹那,却被阿通拒绝了。这就奇怪了,朝思暮想的那个人,等了三年的那个人,因口拙而用行为来表达他的爱意,为什么表现得比武藏还放不开。到底太伤自尊了,离开了的武藏不禁用文字在屏幕上宣称:“我已断绝了儿女私情。”但阿通的拒绝究其原因,还是有据可查的,不是阿通叶公好龙,而是朱实是她心里越不过的槛。谁让那么不凑巧,正好给瞧见了朱实抱着武藏。或许,武藏正是看破了爱情不可避免的占有的实质,才决定不走儿女私情这条路的,至少修行之路上没有这些烦心事吧。“摩羯的真正行为总是反映了他的意图,而不是他的情绪”。

  过着安稳无争日子的武藏已学会了道歉、不惹麻烦、与人为善。谦卑或许磨钝了他剑的锋芒,却将剑气真正与人本身相融。真正的高手是深藏不露的。这时的武藏变得可爱起来,尽管更禁欲了。他送回某名道场的四名决斗而死的弟子尸体,却不为当家的承认,早看清武士爱面子而没人情的武藏便自己依佛礼将他们安葬了。在收到了佐佐木小次郎的决斗邀请后,武藏接受了,但希望延期一年,因为他还有些想做的事。一向厌恶农活的武藏开始种地耕田,他放下了一切关于武士的虚饰和虚名,而将武士的正义之魂留在心中。尽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总算击败了进犯村子的土匪。朱实死了,而阿通,正如她说的,武藏还是没有原谅她。要知道当武藏对阿通说是自己对不起她,其实是对阿通最为残酷的做法,对爱情冲动的刹那的道歉难道不等于勾销了爱情曾存在的过去?而且还以给的方式实质上不给对方有揍你的理由——我为此深感道歉,是我一时鲁莽了。阿通怎样想?她能怎么想?当时是我拒绝了他的啊?可是这招太绝了吧。只要爱情还存在,放下是最残忍的惩罚。爱情的悲剧本就蕴藏在它的种子内,要找到一片适合的土地,美好顺利地生长,是多幸运的事啊。然而,这有漏的快乐是可遇不可求的,为修行者所不取。

  和佐佐木小次郎的严流岛决战来临了,两人都知道这差不多是五五开的生死赌局,两人也都不为死亡所惧,因为恐惧是他们各自的头个对手,谁惧谁亡。只有两人背后的女人学着噙泪笑着送行,必有一人要失去她的爱人,都在为自己的他祈祷(希望死的是对方)。船夫看到活着回来的武藏高兴地说不出话,而武藏却忍不住流下了泪,这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武藏的第一次哭泣。倒在地上的佐佐木小次郎却含着微笑……

  “当你还是个男孩的时候,你认为魔法师是一个可以做任何事的人。我也曾经如此,我们全都曾经如此。当一个人真正的力量不断增长,他的知识不断扩展时,他所走的路会越来越窄:直到最后他不再选择,而只是去全然地做他必须做的。”(厄休拉·勒吉恩)

  这是成长,亦是“诅咒”。人生就是这样。

  《宫本武藏》观后感(八):比起漫画,电影版来得弱了

  宫本武藏,作为一位真实存在在历史舞台上的日本武士,他的传奇故事一直被拍做电影写成传记让更多的人了解。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井上雄彦先生改编自日本大家吉川英治原作《宫本武藏》的画作《浪客行》。

  在关于《灌篮高手》的记忆被勾起的同时,也深深的被井上先生的新作所吸引。相比之《灌》,画风的成熟化以及如电影一般多种手法的叙事风格是《浪客行》的一大特点,而漫画单行本中少部分的水彩以及毛笔画可见井上先生不一般的艺术造诣。

  出于对漫画主人公的喜爱,翻出了由稻垣浩执导的电影《宫本武

  藏》。

  看完三部曲之一,就感觉到了电影和漫画不同的着重点。

  虽说都是以关原之战后的宫本武藏为剧情发展的开始,漫画在主线叙事的同时加入了很多的插叙用来描绘宫本童年时的各种不幸遭遇,正又是孩提时期的宫本经历的苦难才成就了他强健的身体和粗壮的神经,肉体和精神的强大支撑着他成为日本最伟大的武士。可惜的是,电影中对这部分先决条件处理的马马虎虎,凭着又八和阿通草草的几句话带过了。

  作为一个武士,剑道肯定是第一位的,自然少不了打戏。电影中挥动着木剑伴着歇斯底里咆哮的武藏和漫画里那位意气风发虎背熊腰的武藏相比,真是差了好远。或许,这才是人们心中的真实人物。

  剧情上的差异也不少,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漫画靠着人物的心理活动来突出人物的情绪和性格的变化;电影则需要剧情来凸显人物的个性和推动下一步发展,片面的叙事流于表面,导致某些动机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武藏最终的不辞而别,其实是经过一番思考的,漫画将此部分放大了,毕竟与心爱的人分别是有些许不舍的。换个角度说的话,电影的处理手法更能体现武藏一心想做“天下无双”的决心。

  吐槽电影两句,武藏被女人热忱的爱包围时他的表现真像是个性无能;黄圣依是转世阿通。

  《宫本武藏》观后感(九):严流岛之战的两个版本

  1 相传两人相约在小仓岛(严流)决战,宫本武藏故意迟到,令小次郎心烦意乱。决战中,武藏手持比对方更长的兵刃(问附近船家购得船桨,削切成长刀夕四尺有余,在水中吸收了水分的木刀质量更高,则伤害更大),更背对朝阳,利用阳光迷住佐佐木的视线,击杀小次郎,再由沙滩不留足迹地脱离现场。

  2

  约定午前八时决斗,出于对对手的尊重,小次郎早早到了现场。而武藏却偏偏要迟到,规则规定如果午前十点对手未到就作弃权论。武藏九点多还未到,可以想象,这时的小次郎等得既焦急,又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以为要不战而胜了。但九点三十分,武藏突然出现。此时的小次郎自然已无镇定的心态对敌了.扔出刀鞘便向武藏砍去,武藏对小次郎说道:“你把刀鞘都扔掉了,还怎么赢我?”但小次郎已无心听武藏说教,仍然执意和武藏比试,最终死于武藏的长木刀之下

  《宫本武藏》观后感(十):修行与毁灭——稻恒浩时代剧《宫本武藏》人物发展分析

  一 《宫本武藏》

  这部时代剧三部曲,由稻恒浩操刀,以日本战国末期剑豪宫本武藏及相关人物做主料,用三船敏郎、八千草薰、鹤田浩二、冈田茉莉子等顶级演员加颜色,再把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琳派)和精神追全(佛教)浓浓的撒上一层作为调料,最终烹制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难得佳肴。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宫本武藏是日本旧武士道精神的代表人物,剑术、兵法、战略三绝,所写的《五轮书》更是与《孙子兵法》、《战争论》被并称为“世界三大兵书”。可见,其人不但武力剑术超凡拔俗,谋略心术也当是成熟老道。

  宫本武藏的所处时期,正是日本民族精神渐渐成型的时期。作为这个时期的标志性人物,宫本武藏对日本民族精神和文化历史的影响是再怎么说也不为过的。继承宫本武藏的精神和著作,山鹿素行创立了武士道,以此反对朱子学、提倡古学。这个过程,是日本的民族精神的第一次清晰表述,也标志着日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不再是中国的学生。山鹿素行在《中朝事实》中,阐述了日本中心的天下观,并做出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断言(当然,在山鹿素行眼中朱熹已经不正统了)。此种思想被吉田松阴发扬光大,成为影响明治维新及日本近代史的主要思潮。

  自宫本武藏之后,明朝、清朝、民国的溃败都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联系,确实发人深省。这一方面说明蒙古的征服给中华文明带来了何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提醒中国对未来的日本要保持警惕。无论怎么说,对日本独特民族精神的深刻了解是必要的,而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日本武士道和审美文化的了解,所谓菊与刀。

  就宫本武藏的相关电影来说,稻垣浩在二战时就拍过一些,并凭借五十年代重拍的《宫本武藏》三部曲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可见即使在二十世纪,宫本武藏及其所代表的武士道精神无论在战时还是战后,在日本仍影响深远。在这个层面来说《宫本武藏》确实是属于日本的。

  然而,抛开历史、政治、文化层面的考虑,宫本武藏一生的修行历程和相关人物的沉浮兴亡,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生的必然历程和其中的苦乐悲欢。本文主要进行《宫本武藏》的人物发展分析,总结一下个人成就和毁灭的经验教训。

  二 宫本武藏的修行与佐佐木小次郎的毁灭

  剧中男人的追求只有两种:剑道和爱情。剧中走过完整过场的男人也只有两个:宫本武藏(三船敏郎饰)和佐佐木小次郎(鹤田浩二饰)。

  从初始设置来看,宫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的剑术都很精湛。尤其是后者从中条道场修行完毕,配有大太刀“长光”,又自创“燕返”的刀术,一出场就是名家范儿。在爱情上,宫本武藏基本一直是榆木疙瘩,而佐佐木小次郎确是个中高手。就结果来看,宫本武藏成为剑豪、硬的决斗、抱得美人归,佐佐木被木刀击败、伏尸荒野、死后凄凉。这种差距,或者可以说是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差距,但更深层次上说是两者人生道路的必然结果。

  宫本武藏的一生是不断修行的一生,也是放心收心(第一部)、炼心(第二部)、炼心(第三部)的过程(参照《西游记》的思路)。

  在第一部中,宫本武藏抱着求得名利和在全村人面前炫耀的心态参加战争,不但没有如愿,回村后还被村民围剿。幸而碰到泽庵和尚开示,明确了更高的追求,并通过读书增进了智慧。文武双全后,宫本武藏就脱离了只知道杀人的混沌状态,开始向一名武士转型。这是以他被赐名“宫本武藏”(以前叫做太家)为标志的,并以其上路修炼开启了收心的第二部。同时,宫本已经表明了对阿通的情谊,却把她一个人留下,这确实是武士试炼的要求,也是理智控制欲望的表现。

  在第二部中,宫本决斗得胜,却被日观(?)和尚点破还是勇气不足(被鬼面具吓到),并不是一名真正的武士(武士道的要求其实就是看破生死,忠心主君)。武力很强,精神不从容,便还没有修炼到家。因为一个人无法永远保持强壮的身体,武藏的问题是太强了。强则易折,想生存下来,武藏需要的是心性上的磨练。在整个第二部中,武藏慢慢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慢慢的炼心。在京都向吉冈会馆挑战的过程中,武藏与铸剑大师本阿弥光悦和俳优吉野接触,了悟到所谓炼心其实就是修炼对精神的控制力。按照柏拉图的观点,奴隶是欲望控制了理性的人,则炼心即是成为精神贵族的过程。具体到武士道,这种对精神的控制力还要与勇气相辅相成。在第二部的最后,武藏明知冈本道场设下了圈套仍毅然赴约,但具体到搏斗又很灵活的把敌人引入了水田从而成功脱身。这种情节的设置,正是炼心初有成效的表现。

  在第三部中,武藏的修炼已有大成。面对和尚的挑战,他不但没有感到愤怒,反而能请求和尚原谅自己的伙伴;面对旅馆中流氓的挑衅,他不慌不忙的用筷子夹虫子来威吓;临近决战,却能把时间拿出来做刻佛像这种精工细琢的事情;决定将决战延期,跑到乡下去种地以增强对生命的感悟。。。这些都是炼心大成的表现,佐佐木小次郎的挑战对他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已经无法打扰到他的生活。这份临危不乱并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宫本武藏不断突破成为剑豪的主要因素;打败佐佐木小次郎,自然不在话下。

  宫本武藏修习剑道的过程说明,做事先要炼心,在本质上进行提升事情就会迎刃而解。这种本质上的提升并一定需要怎样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需要在延续的生活中进行。生活中不该被大事所扰,也不应该在小事上放松警惕,最终就会获得本质上的成功(剑道)。

  反观,佐佐木小次郎自一出场就希望击败冈本,冈本死后希望击败武藏。这是一个从一出场就以为自己天下第一的角色,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需要继续修炼。第三部一开场,小次郎就对剑自叹“你可怜的主人,空有一身武艺,却功不成名不就。我可怜的长光!”比武时下重手也不认为自己做了错事儿,杀了将军老师的门人后也不认为自己需要,即使在与武藏决斗前也不要女人来为自己祈祷。这是一种近似于偏执的自信,也是一种将他引入毁灭的自信。

  可见,武藏在剑道是完胜小次郎。反观,爱情方面,武藏却从来没有入门。在第二部中,宫本对吉野舞蹈的评价居然是没有任何可攻击的弱点,可见其完全不会与女人共处。第二部临近结局时,武藏要与阿通合为一体时遭到阿通拒绝,就慌慌张张的跑开。这说明武藏在爱情依然缺乏经验,不但没有努力促成好事,反而以为自己伤害了阿通(这在第三部两者重逢时,再次进行了说明)。直至,最后决斗前阿通带病前来,武藏为了在决斗前防空内心才将自己对阿通的感情说明,希望决斗失败后阿通能以妻子的身份来为自己收尸。决斗胜利后,两个人当然很可能会在一起,但在这段感情中阿通收获的恐怕只是一个强壮直爽勇敢自制的男人吧。这个男人什么时候会成为她的情人、与她进行感情交流,还很难说。

  三 阿通的坚持与朱华的毁灭

  剧中女人的追求只有一种:爱情。剧中走过完整过场的男人只有两个:阿通(八千草薰饰)和朱华(冈田茉莉子饰)。

  从初始条件来看,阿通是武藏朋友的未婚妻,只懂得傻傻等待,而朱华混迹在强盗窝里,对男女之事早有领悟。阿通对武藏是由同情到爱情,最终修成正果;朱华对武藏是肉欲到爱恨交织,最终到毁灭。

  不可否认,武藏凭强健的身体和直爽的性格在女人们眼中有着莫大的吸引力。面对这种吸引力,阿通选择了被动的等待,而朱华选择了主动的尝试。两者是爱情中的对手,却同样懂得爱上武藏这样的人意味着什么。不同的是,阿通能静下心来等待,机会到了就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于事无补),也不会强迫武藏做什么。而朱华却随波逐流,机关用尽,甚至希望与阿通进行类似男人间的决斗。当她拿起刀的时候,朱华已经搞错了在爱情的战场上解决问题的方式。

  四 男人与女人修行模式的不同

  男人要修炼剑道,而女人要修炼的是情道。

  如同男人强则易折,女人太有心机就不会有好结果。两者都需要增强心性上的磨练,也就是对精神力的控制。对于女人来说,其实就是对情感的控制,其实就是含蓄、被动和等待。这种被动和等待中,反而有着最精深的东西,如同男人们在剑道中追求的那般。换句话说,男人们在感情中的主动,反而是很浅薄的。这可能是他们要把事业放前面的缘故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宫本武藏》观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