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17 01:13: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摘抄

  《金嗓子和狐狸》是一本由[英]杰弗雷·乔叟 /著 / [美]芭芭拉·库尼 /绘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一):我们大多数时候,是金嗓子还是狐狸呢?

  什么样才是完美人生?有人羡慕平凡,有人想要轰轰烈烈,有起有伏的人生才更有趣,不正是: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

  金嗓子有一个嘹亮的嗓子,有一个美丽的鸡夫人,还有一群爱慕者,他是真实的。狐狸的一步步引诱,他不是没有判断,只是失误而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自己的错误面前,冷静的分析情况,帮自己摆脱困境。

  狐狸夸他引以为傲的嗓子,说自己认识他的父亲,也有一口好嗓子,逐渐的打开金嗓子防备的窗户,拉近关系,一步步的把金嗓子骗下来,咬住了他的脖子,向树林里跑去。狐狸是聪明的狐狸,狡猾只是人们不愿意承认他的智慧。

  狐狸都咬住了我的脖子了,那我是不是要告别这个美丽的世界了,跑不掉的。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小问题可以轻松解决,如果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呢?做好了这个方案,就可以晋升了,前途一片大好,可是难度太大了,你会不会放弃呢?

  有一句话很丧的话,放弃一时爽,一直放弃一直爽。因为你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觉得放弃使自己轻松,人类如果不敢挑战自己,就不会有1969年“月球上的第一步,”我们就无法揭开神秘宇宙的面纱。

  狐狸就像是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难,而我们就像是拥有独特闪光点的金嗓子,困难总是想办法困住你,而你,要保持求生欲,挣开囚笼,人生真正关键的就那么几步,放弃的每一种可能性,都会指引你走向不同的方向,抓住机会,让你人生尽可能的精彩。

  我们大多数时候,是金嗓子还是狐狸呢?两种身份,就像是社会角色,有时候制造点困难给别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各种心口不一的奉承别人,不在乎自己的名誉,哪怕世人都说我“狡猾”;有一点本领,就以为自己很优秀,听一些花言巧语,就迷失方向,后来恢复理智找回的战场,总是无法掩盖自己“被咬住脖子”的狼狈,总是别人的狐狸,自己的金嗓子。

  杰弗雷·乔叟英国中世纪杰出诗人和作家,《金嗓子和狐狸》是儿童的寓言,更是成人的教科书。甜言蜜语甚是喜爱,可要清楚的自我认知,防止口蜜腹剑,遇事不乱,沉着冷静。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二):真没想到,狐狸能骗得了乌鸦口中的肉,却被公鸡死里逃生

  绘本《金嗓子和狐狸》的故事,是美国著名图画书创作者芭芭拉·库尼改编自英国中世纪最杰出的诗人杰弗雷·乔叟的著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经典篇章。杰弗雷·乔叟似乎不需要多说,他是英国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文学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被誉为“英国文学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更是声名在外,它是早期英国文学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由此可见,绘本《金嗓子和狐狸》主要故事情节的不凡渊源。

  除了故事情节的有趣兼发人深省,绘本《金嗓子和狐狸》之所以能够在1959年获得凯迪克金奖,还在于芭芭拉·库尼的绘画。她在无比的简洁之中,却更善于因陋就简,丝毫不让人觉得这本60多年前的绘本,色彩其实并没有那么五彩斑斓——而芭芭拉·库尼利用刮画艺术,“制造”出了非凡的效果。图画与文字的完美配合,凯迪克金奖于是顺理成章。

  但关键似乎不在这里。非常值得说一说的关键之处在于,同样的一个绘本,在孩子与愿意费脑筋去思考问题的成年人那里,它会有怎样的不同或者说特别之处!

  在这个绘本里,孩子能看到什么呢?他可以看到一个不那么富裕的山村里住着的一户人家,家里没有男主人,只有母亲和两个女儿,还有三只母猪、三头牛、一只绵羊,当然还有一只公鸡和七只母鸡,总共也就这么多了。当然,山林里还有狐狸,以及其他动物。孩子还可以看到,公鸡是如何漂亮神气,而狐狸是如何狡猾。当狡猾的狐狸顺利捉住了漂亮、神气的公鸡,悲剧似乎就要成为定局的时候,转机来了,不是别的什么救了公鸡的性命,而是公鸡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者说是急中生智。而且,经此一番死里逃生,它肯定再也不会被狐狸哄骗了!

  在这个故事中,孩子会由于公鸡,也就是“金嗓子”和狐狸之间的故事,内心里也像是坐着过山车一样,经历一番动荡。最后,会如释重负般为公鸡的机智而点赞。想当年,狐狸轻而易举地就骗了乌鸦口中的那块肉;但现在,它自己也尝到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滋味了!当孩子被公鸡和狐狸的故事吸引住了的时候,他还会记得前面的那么多场景吗?比如,寡居的母亲和她的一家、她的所有——多半,他会忘记了这些,也意识不到说这些究竟有什么用!

  那么,成年人呢,愿意思考愿意探讨的成年人呢?他们会怎样来看待绘本《金嗓子和狐狸》这个故事中的所有元素呢?公鸡的洋洋得意与大意失荆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公鸡与狐狸之间故事的一波三折更是让人有回味无穷之感。对这个绘本所谓的高潮迭起部分,似乎没必要作过多的解释,因为不难看懂;值得留意的是很多细节之处!比如,为什么狐狸会提到了“金嗓子”的父母,而且讲述了“金嗓子”的父亲“闭上双眼”“踮起脚”“伸长他那苗条的脖子”唱歌的情景?它的用意何在呢?最终,当“金嗓子”最终靠自己的机智挽救了自己,当浩浩荡汇的“救援大军”凯旋而归的时候,又有谁,“看见”了那一家三口与“金嗓子”在一起劫后余生的那一种幸运与幸福之感!

  而且,不止是听故事,还要读到故事中所讲到的那些,似乎并不那么精彩的细节。比如,母亲和她的家庭;比如,大家一起去追赶狐狸想要救回“金嗓子”的那个情景;比如,“金嗓子”父母丧生的真正原因……当然还有,故事的字里行间,特别是一开始似乎波澜不惊的情节里所显示出的时代背景等!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要觉得绘本《金嗓子和狐狸》的故事过于一般化了,或者是仅仅为“金嗓子”的机智而叫好——它可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三):当一只狐狸,简直太难了。

  相传,狐狸其实是生活在天上的情痴,为了寻找爱情而来到人间,小朋友可能不理解“什么是爱情?”对,狐狸也不知道,所以,他一直在寻找爱情,在人间呆的时间长了,人们见到她越来越多次,想和她发生点故事,就给她赋予了狡猾、花言巧语等特点。后来,狐狸就变成了“坏狐狸,”人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

那只坏狐狸

  有一天,天气非常好,狐狸溜溜达达的出门了,他看到了树上的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自己又不会爬树,于是,绞尽脑汁的想要诱骗乌鸦张嘴。关心狐狸的孩子们,乌鸦没有理他;她开始称赞乌鸦的羽毛比孔雀的还要漂亮,身材这么好肯定是百鸟之王,声音那么好听,要是能听一听歌声就好了。

  乌鸦刚张开嘴,肉就掉了下来,狐狸一口叼着就离开了,乌鸦气急败坏。狐狸狡猾的诱骗,乌鸦轻信甜言蜜语,才会上当。假如乌鸦不轻信狐狸,也就避免了到嘴的肉被叼走。

有只公鸡

  有一只叫金嗓子的公鸡,他被养在一户特别穷的农妇家,他的声音比教堂里的风琴还要悦耳,比钟表还要可靠,红而挺立的鸡冠,嘴黑的发亮,腿和脚像天空一样蔚蓝,指甲比百合花还要白,羽毛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他有七只美丽的母鸡陪伴,他最喜欢歌声优美的鸡夫人,他们经常一起唱歌。

  有一天,金嗓子做了一个噩梦,鸡夫人告诉他,不用害怕,像个男人一样。

这只狐狸

  欢快的游玩的时候,黑尾巴尖,狡猾邪恶的狐狸出现了,和金嗓子的梦一样,他来到了金嗓子的院子里。

  鸡夫人们和金嗓子害怕极了,乱叫一通。

  狐狸开始语言攻势:先生,你要去哪里?怕你父亲的朋友吗?我只是来听你唱歌的,动听的嗓音和您父亲的一样,为了更响亮,闭上双眼、踮起脚尖、伸长美丽的脖颈,让我再欣赏美丽的歌声吧。

  金嗓子刚开始歌唱,飞下斜梁,狐狸一口咬住他的脖子,被抓走了。

故事的后来

  看到金嗓子被抓走,所有的小动物尖叫了起来,农妇一路追赶,奶牛、绵羊、母猪,拼命的追赶。邻居家的鸭子、大鹅、蜜蜂,组成了拯救金嗓子的队伍。

  金嗓子并没有放弃自救,利用狐狸的“得意,”让他张开了嘴,自己立刻一跃飞到了树枝上。

  金嗓子因为自己听信了花言巧语,陷入危险之中,但也审时度势的自救。

  狐狸虽然狡猾,通过故事告诉我们,沉默的时候沉默,倾听的时候倾听,管住嘴,不要乱说话。

  狐狸回到森林,金嗓子、动物们和农妇回到院子里。

作者其人

  芭芭拉·库尼绘制,图画书作家,1917年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在母亲的引导下走上画家之路。作者创作严把质量关,创作《金嗓子和狐狸》还借了一些鸡,仔细观察,书中描绘动物们的神态,活泼有趣。拟人形容词的运用,让人感觉面前的图画更富有灵魂。

  寓言故事,借用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无疑,《金嗓子和狐狸》的故事是成功的,家长仔细的伴读,让孩子理解其中的道理。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四):该睁眼时莫闭眼,该缄默时勿开口

  在小山谷中的一间小屋里住着一位贫穷的寡妇,她靠着苦心经营,艰难地养活自己和两个女儿。她养了三头大母猪、三头奶牛和一只绵羊,她有一个用树枝围起来的院子,里面住只漂亮、神气的公鸡金噪子和七只母鸡。

  有一天凌晨,公鸡金噪子从噩梦中惊醒。它梦见一只野兽潜伏在草丛里伺机咬死它。它最爱的鸡夫人笑它是胆小鬼,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胆有识,劝它快乐一点,不必把梦放在心上,公鸡听完后自表示非常赞同。

  等天一亮,它就和平日里一样与母鸡们觅食,高歌。突然间,它发现草丛里躲着一只狐狸,正要拔腿达跑,狐狸却叫住它,说自己是专门来欣赏它的歌声的,一番奉承话说得金噪子心花怒放。它刚摆好姿势准备引吃高歌,孤狸就冲上前咬住了它的脖子,急步向小树林跑去。母鸡们慌乱的笑叫声引来了寡妇和她的两个女儿,她们立刻带着棍棒去追赶……

  金噪子能选脱这次厄运吗?

  这个关于骄傲的公鸡和狡猾的狐狸的故事,来自由著名图画书创作者芭芭拉,库尼绘图,杨玲玲、彭薛译的绘本《金噪子和狐狸》。故事改编自英国中世纪最杰出的诗人杰弗雷·乔叟的著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经典篇章。著名图画书创作者芭芭拉·库尼以刮画的艺术形式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活力。

  01.栩栩如生的画面感

  一贯以严格把握作品的质量而闻名的画家芭芭拉,库尼,画风以写实朴素取胜。在《金噪子和狐狸》创作前,她不仅去图书馆研究杰出的彩绘手稿,还向邻居借了一些鸡养在画室作为模特。

  整个书中的画面有两种,一种是很鲜艳的彩色,一种是黑白色调加上鲜红的鸡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色彩鲜艳的是指白天的明处,而黑白色调的则是指夜晚和暗处。

  最最让人惊奇的是首页和末页中的圆圈圈,研究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是鸡的眼睛。

  是惊恐,更是警示。

  02.花言巧语不可信

  大公鸡在发现狐狸的时候,其实是可以逃开的,只是他的内心在狐狸的花言巧语下膨胀了,甚至忘记了所处境地的危险。

  当金嗓子扇动翅膀,踮起脚,伸长脖子,闭上眼睛,一展歌喉的时候,狐狸立刻跳了起来,咬住金嗓子的脖子,叼着它往树林里跑去。

  不得不说,爱听好话是我们的共同点,不仅大人,孩子也是一样。现在很多的人力挺鼓励和表扬式教育,孩子听多了好话,稍微有一点点批评就会闹小脾气。这样真的好吗?

  且不说这赞美之词是不是别人挖的坑,会不会因此而遇到危险。被“好话”包围久了,会滋养出什么样的心境?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说孩子在表扬式教育下,渐渐养成了玻璃心,再也听不进任何批评的话语。

  从小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好话”,在花言巧语下保持本心,是如此重要。

  03.该睁眼时莫闭眼,该缄默时勿开口

  还记得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狐狸看到乌鸦嘴里有一块肉,垂涎欲滴,它想尽办法让乌鸦开口。当乌鸦张开嘴,肉掉了下来,狐狸立刻叼起肉跑了。知道上当的乌鸦除了懊悔无计可施。

  被狐狸叼走的金嗓子,尽管很害怕,但他对狐狸说:“先生,如果我是你,上天作证,我会说,'回去吧,你们这些傲慢的农民!我现在已经到了树林边上;这只公鸡将会留在这里。不管你们怎么样,我都会吃掉他,千真万确,而且用不了多久。'”

  狐狸表示很赞同,开口附和时,金嗓子趁机从他嘴里挣脱出来,立刻高高地飞到了一棵树上。

  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危险后,任凭狐狸再怎么花言巧语,金嗓子都不再上当了。

  金嗓子在狐狸的花言巧语下,闭上眼睛歌唱,结果差点丢了性命。

  狐狸在抓住金嗓子后,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却粗心大意,着了金嗓子的道,张口附和时让金嗓子逃脱了。

  所以,该睁眼时莫闭眼,该缄默时勿开口。

  不得不说,《金嗓子和狐狸》是一本有趣又有料,养眼又养心的绘本。在和孩子一起读的时候,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上了一节安全课。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五):“孩子,任何人的花言巧语都别轻易相信”:儿童教育里的重要一课

  “小朋友,我刚刚上厕所,有东西忘在里面了,你能不能帮我进去找一下啊?”“姑娘,阿姨是个孕妇,我的肚子突然有点不舒服,你可以送我回家吗?你看上去这么善良,一定不会拒绝帮忙的对不对。”你认为会说出以上这些话的都是什么人?柔弱无助的老人?抑或行动不便的孕妇?不,这些只是她们用来获取同情的皮囊,皮囊之下的,是邪恶的、狰狞的,想要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目的的肮脏灵魂。

  从韩国催泪电影《素媛》到国内孕妇诱骗少女回家、供丈夫玩乐的新闻,悲剧时不时的发生,坏人的恶劣程度令人发指,父母们在气愤的同时,不免陷入恐慌:坏人防不胜防,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我们要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他们免于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平平安安长大?

  最近看了一本绘本,感觉还挺有这方面教育意义的。

  《金嗓子和狐狸》改编自英国中世纪最杰出的诗人杰弗雷·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经典篇章,著名图画书作家芭芭拉·库尼用刮画的形式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活力。

  芭芭拉·库尼一生创作了一百多本图画书,除了这本在1959年获得凯迪克金奖作品的《金嗓子和狐狸》外,还有《赶牛车的人》在1980年也获得了凯迪克金奖的认可,另外还有《花婆婆》也深受人们喜爱。

  芭芭拉·库尼的画风写实、朴素,据说,为了让书中的“鸡”的形象惟妙惟肖,在创作初期,她特地跟邻居借了一些鸡养在画室里作为模特儿,不仅如此,为了高度还原中世纪生活,她还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研究了很多杰出的彩绘手稿,也正因为她的这份严谨,才有了我们眼前这本精彩的《金嗓子和狐狸》的诞生。

  如书名所言,《金嗓子和狐狸》主要讲了一个名为金嗓子的公鸡和一只狡猾的狐狸的故事。

  山谷里住着一个寡妇和她的两个女儿,为了养活一家人,寡妇养了几头猪、几只羊以及一群鸡,这些鸡里面,只有一只公鸡,他有着特别美妙的嗓音,据说,他的声音比教堂里演奏的风琴还要悦耳,他早晨的打鸣比钟表还可靠,就打鸣来说,世界上谁也比不过他。

  大家都称呼他为“金嗓子”,尤其是他的七个母鸡妻子,她们全都崇拜他、拜倒在他美妙的嗓音之下。其中,最美丽的那只母鸡被称为鸡夫人,他们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金嗓子带着七个妻子晒太阳,他骄傲地走在最前面,快乐地啼唱,突然,一只邪恶的狐狸出现在金嗓子视线里,其实这只狡猾的狐狸已经在附近住了3年之久了,他一直在悄悄观察金嗓子一家,想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对他们下手。

  母鸡们全都背对着狐狸、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根本没有发现危机已经降临,金嗓子吓得大叫:“咯咯咯,咯咯咯......”

  金嗓子刚想逃走,狐狸开口了:

“亲爱的,你要去哪里啊?难道你是害怕我,怕你父亲的朋友?我到这里来,只是为了听你唱歌的啊。我的主人,就是你的父亲,上帝保佑他的灵魂,还有你那彬彬有礼的母亲,她也曾到我家去过,这让我感到无比荣幸。”“你的声音实在是太美妙了,跟你的父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说真的,除了你,我从来没有听过谁能像你父亲那样,在清晨唱歌。快唱吧,发发善心吧,让我听听看你是不是真的唱的跟你的父亲一样好吧。”

  狐狸的花言巧语奏效了,金嗓子开始了他的表演,他闭上眼睛,十分投入地大声唱了起来。这在这时,狐狸一跃而起,咬住金嗓子的脖子,把他叼走了。

  母鸡们这才发现了大事不妙,赶紧大叫起来,寡妇和她的女儿们闻声赶来,猪和羊也赶了过来......他们追啊追,追啊追......

  最后,救下金嗓子的竟然是他自己。金嗓子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路上,知道自己命悬一线的金嗓子灵光一闪,对狐狸说道:“先生,如果我是你,上天作证,我会说,‘回去吧,你们这些傲慢的农民,我现在已经到树林边上了,这只公鸡将会留在这里,不管你们怎么样,他都会被我吃掉,千真万确......’”

  “千真万确”,狐狸张开了嘴,金嗓子立马挣脱出来,扑打着翅膀飞到了旁边的树上。

  狐狸知道自己上当了,再一次花言巧语道:“哎呀,我是吓到你了吗?你肯定误会我了,你下来,我会把我的打算告诉你”。

  金嗓子当然不会再信狐狸的鬼话了,很快,寡妇和两个女儿,还有一群动物们都赶来了,狐狸灰溜溜地钻进了小树林。

  《金嗓子与狐狸》,一个教会孩子别轻信花言巧语的好故事!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六):朴素的道理,你读懂了吗?

  图、文/文小妖

  前几天,闺蜜打来电话:“最近,我发现五岁的女儿特别喜欢听赞扬她的话,喜欢别人给她戴高帽子。但凡听到批评或者逆耳的话,就哭。你说,这样会不会助长她的自负心理,又或者她会不会因花言巧语被人骗?”

  “嗯,好听的话总是具有很大的杀伤力,不少成年人都招架不住,更何况小小稚子?”

  “怎么办?”

  “推荐你与女儿亲子共读绘本《金嗓子和狐狸》。”

  “管用吗?”

  “管不管用,先读了试试。别小看了孩子,有些道理你用讲的,她不一定听得懂。但故事就不一样了,小朋友总是能听到,看到很多成年人忽略掉的东西。试试看,相信我!”

  ……

  以上是我与闺蜜近期的聊天记录,我们的话题常常以孩子的教育为核心而展开。更多时候,我们会互推一些好的绘本,与孩子共度亲子时光,在故事里收获不同的感悟。毕竟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而我们的女儿也是第一次当小孩,我们与孩子都需要不断地摸索,共同成长。

  推荐给闺蜜的绘本《金嗓子和狐狸》是改编自杰弗雷·乔叟的诗体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经典篇章,由美国著名图画书作家芭芭拉·库尼亲自操刀创作,并在1959年荣获凯迪克金奖。

  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寡妇家里最美丽的一只大公鸡金嗓子与狡猾的狐狸之间的斗智斗勇来展开;另一条则是以贫穷的寡妇母女三人及家里动物们的岁月静好的生活展开。两条主线向所有读者传达出不同的生活智慧及人生真谛,趣味,惊险中饱含着朴素的哲理。

  花言巧语vs骄傲盲目

“难道你怕我,怕你父亲的朋友吗?我到这里只是想听你唱歌……你有像天堂里天使一样悦耳的嗓音。”“我的主人,就是你的父亲——上帝保佑他的灵魂——还有你彬彬有礼的母亲到我家来过,让我感到非常荣幸。”“除了你,我从来没有听过谁能像你父亲那样在早餐唱歌……让我们来看看你是不是能唱得和你父亲一样好。”

  看!大多数骗子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先套近乎,再各种夸奖,适当的激将法,就能让不少短暂失去理智的人乖乖地上钩了,金嗓子就是这样着了狐狸的道。更残忍的是,金嗓子此时还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也如出一辙地被骗,成为了这只狐狸嘴里的食物。金嗓子的经历,大多数人都遭遇过,在花言巧语中尝到了欺骗、受伤和后悔的滋味。作为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像金嗓子一样上当受骗,大大小小的道理给孩子讲过不少,但依然躲不过骗子们层出不穷的骗术花招,仍然不断有孩子被骗,甚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该如何防范于未然?这是不少家长关心的所在。当然,一本绘本不足以给出最好,最全的答案,但是,我相信,孩子可以从不同的绘本中收获到不同的启示,随着量的累积,总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深深浅浅的警戒尺度,让他们学会对陌生人,陌生环境怀揣着一颗警惕的心。

  绘本《金嗓子和狐狸》所写的人生律条中就包含着:“永远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和“高傲自负会使人变得盲目,不理智!”。芭芭拉·库尼用朴素细腻的画风向孩子们一步步揭开了人性的复杂性:狐狸花言巧语下的恶毒和金嗓子骄傲自负下的盲目。

  故事最初的走向中,狐狸占据着巨大的优势,而金嗓子处在劣势。但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芭芭拉巧用反转的形式,让金嗓子在被骗后,迅速回归理智冷静,最终逃出狐狸的爪牙,击破其谎言。芭芭拉没有用直白的说教方式,而是以狐狸和金嗓子的经历向孩子们循序渐进地展示了一场精彩的骗局是如何形成的。同时,也让孩子们从故事中明白: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骗子的谎言形式以及给受害者带来的(严重)后果。

  我们知道,狐狸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但是金嗓子和他的母鸡夫人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若不是自己面对狐狸赞美时的飘飘然和自负,狐狸根本不可能逮到机会钻空子的。其实,这也给所有的小读者敲响了警钟。

  动听的语言,赞美的话语,有谁不爱?我都爱,更何况小朋友?!因此,这就涉及到赞美与夸奖的问题。芭芭拉抓住了这个难以“以一言蔽之”的问题,放到了金嗓子身上,让狐狸去抓住他的弱点,给予“教训”,将金嗓子喜欢听到赞美之言后所承受的后果具体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去思考和比对现实里的自我与金嗓子之间的共通之处,从而慢慢地学会理智客观地分辨赞扬和夸奖背后所蕴藏着的真实意义。

  以朴素为核心的人生真谛

  众所知周,优秀的插画师在进行图画书设计的时候,都会对各种视觉要素和设计元素进行整体性的设计,以凸显艺术的质感。芭芭拉·库尼是一个严格把握作品质量而闻名的画家,她的画风以写实朴素取胜。在绘本《金嗓子和狐狸》的插画里,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位画家的严谨与质朴,虽然插画的色彩较单一,但是许多用心的细节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尤其是她对整体插画风格的把控,让我们不仅能欣赏刮画的细腻线条带来的美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黑、白、红、黄、绿和蓝五种单一色彩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每种色彩都是负责叙述故事的重要呈现,能排除其他杂乱色彩的干扰,牢牢抓住读者的视线。

  在我看来,芭芭拉不仅画风朴素,她也将一个个朴素的哲理贯穿到整部绘本之中。《金嗓子和狐狸》里的另一条主线展现的是贫穷的寡妇母女三人及家里动物们的山居岁月生活。一家人日子虽然过得拮据,但母女三人待动物就像家人一样,相亲相爱。其实,这也向所有读者传达出一个朴素的核心:于一个家庭而言,每个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其乐融融就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在金嗓子遭遇不幸时,母女三人包括家里的动物都拼命地去追干狐狸时的那个场景,真的是暖心极了。这就是家人带给每个人的力量,无论是谁在外面遭遇多大的挫折打击,只要回到家里,或想到家人,心里总会得到安慰,情绪总会得到纾解,又重新获得力量,这不正是家庭最温暖,最吸引人的地方吗?如果家人(母女三人包括家里的动物)没有追来,金嗓子可能真的会放弃希望,乖乖地成为狐狸口中的食物。然而正是得知家人来救他了,他的心里才燃起一丝希望,这希望带给他冷静和机智,让他从狐狸的嘴里成功脱险。

  家人的爱从来不需要借助花言巧语和动听的话来表达的,更多的爱都渗透在实际行动中。诚如,妈妈为孩子做早餐时的忙碌,爸爸抱着熟睡的孩子走路时的小心,孩子给父母的一个吻……这些行动上的爱都比花言巧语更显得直接,朴素和真诚,也更打动人心。这种朴素的爱正是芭芭拉·库尼借着绘本向读者传递出的另一个信息。

  记得,我读师范时的一位老师曾教会我,“读一本绘本的时候,一定要物尽其用,挖掘其最大的功效和乐趣。”所以,每次与女儿亲子共读的时候,我们总会对着一本绘本翻来覆去地读与看,只为找出好玩儿的东西。越多乐趣与功效的挖掘其实也是对绘本作者和插画家的极大考验,匠心独具的作者和插画家总会不断给读者带来许多惊喜,《金嗓子和狐狸》也不例外。芭芭拉·库尼也将自己的不少“小心思”暗藏在绘本之中,比如不经意出现在插画边角的各种植物与动物,就像是与读者玩捉迷藏一样,等待有心的读者去发现。除了识物外,还有数数也穿插其间,五只小老鼠、一只九星瓢虫、一只蜗牛以及三只鸟等动物的出境,可以让低龄宝宝练习数数的同时,也训练了观察力。这些于我和女儿都是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昨晚,给闺蜜打去电话:“《金嗓子和狐狸》读了没?感觉如何?”

  “读了,感觉好奇怪。”

  “哪儿奇怪了?”

  “当时看到这么朴素的绘本时,我想我女儿肯定不会喜欢的。可是,她居然连续三晚上要求我给她读这本绘本,你说奇怪不?”

  “然后呢?”

  “她外婆夸她今天穿的裙子很漂亮像公主时,她居然说:‘我才不要做金嗓子呢!’弄得她外婆一头雾水。我在旁边窃喜,我想,至少绘本起到一点作用了。”

  嗯,我在电话这头也暗自窃喜。绘本应该是贯穿在每个孩子幼年时期的珍贵存在,它能帮助每个孩子成长,让孩子在它的世界里找到共鸣,养分和自我,成为更好的,更优秀的人。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七):60年过去了,这个绘本故事里的人生哲理,依然在教育下一代

  在给孩子购买童书的时候,不少人推荐要购买那些获过大奖的绘本童书,比如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凯迪克大奖、林格伦文学奖、凯特·格林纳威奖等等。因为这些获奖作品无论在艺术性和审美上都更有保证。

  而这些获奖童书,有的年代久远,体现的观念和社会环境孩子比较陌生,有的比较成人视角,孩子不一定能领会。所以,我一直是抱着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名声在外的获奖绘本,有选择地给孩子读。

  因此,当我开始拿到这本《金嗓子和狐狸》,我首先关注的是1959年凯迪克金奖作品这个标签。

  1959年,已经过去60年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作品,还能符合现代人的思想和审美吗?

  虽然有凯迪克金奖光环加身,我还是很慎重、认真地读完全书。读了一遍之后又重新读了好几遍,发现这本绘本绝对值得一版再版。

01 简单故事背后的细节

  这个故事的核心我们并不陌生,一只狐狸进了农家院子,用花言巧语骗公鸡闭上眼睛、伸长脖子唱歌,然后趁机把公鸡叼走,结果公鸡急中生智,也用花言巧语让狐狸张嘴说话,从而逃脱险境。

  但是这个故事却先把我们带入了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带入了与世隔绝地树林里,一个贫穷的寡妇住在山谷中的一间小屋里,辛苦抚养着两个女儿。

  从画面中,我们可以得到文字之外的更多的信息:这位辛劳的母亲还养着三头大母猪、三头奶牛和一只绵羊,一只公鸡以及六只母鸡。日子虽然清贫,但是他们自食其力,两个女儿每天会帮母亲照料牛羊,他们跟家里的家畜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有时候,他们会在树林里捡拾野果,也会自制香肠和腊肉,他们的一切生存物资都来源于这个树林,从画面中那一个个裸露的树疤和那一篮柴火,我们就能够知道,他们生火的来源。在他们黑乎乎的家里,整洁而不失乐趣,你只要看一看那窗台上摆放的鲜红的小花就可以知道,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生活,甚至对意外到访的小客人——老鼠,也格外的友善。

  两个小女孩的生活也是自由自在的,你可以看到他们光着脚丫在草地上跑,也可以看到他们爬到树上玩耍。母亲的工作似乎非常繁重,需要照料那些鸡、猪、牛和羊,还要纺线增加收入,孩子们有时候需要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看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了,他们的生活自给自足,养羊可以剪羊毛然后纺线,养奶牛可以挤奶有牛奶喝,养猪可以获得猪肉制作香肠和培根,养鸡可以收获鸡蛋。

  他们还有邻居:养着鸭子、鹅、蜜蜂……

  所以,他们可以进行交换以获得更多的生活物资。

  看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作者芭芭拉·库尼所说的:“会有多少孩子注意和关心画中的细节呢?也许一个也没有,那我这样是为了谁呢?或许只是让我自己开心吧,我不知道,但我还是尽量地让我的画中充满了许多东西,也许哪天会有人了解我画中的某些东西,而且随着时间的过去,他会了解得更多。”

  也许,芭芭拉·库尼并不是单纯地画出了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所讲述的故事,而是尽她所能将故事放置于一个特定的时代和生活背景之下。要知道,像《金嗓子和狐狸》这样的育儿故事,往往是母亲讲给幼年的孩子听。这个能够在贫穷的生活里,依然能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母亲,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母亲。

02 优雅地呈现

  在芭芭拉生活的那个年代,彩色印刷使用在儿童书上仍然是略嫌奢侈的,大部分的出版社都以出版黑白印刷作品为主。而在制作这本《金嗓子和狐狸》时,芭芭拉选择利用自己擅长的刮画板来呈现图像。当时的刮画板是一种有特殊涂料的版纸,这种版纸通常涂有光滑的石膏底,画家先在上面涂上墨水,然后在墨水上刮出线条和区块,露出下面底板上的白色,而制造成白线素描。有了主要的黑色线条轮廓后,她再分别制作不同的黄、红、青的三个版,最后进行套色拼版完成这本当时所谓的彩色图画书。

  在今天看来,这种刮画给读者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画面感和色彩感,线条格外的简练、干净和流畅,对比非常鲜明。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整本《金嗓子和狐狸》只有五个颜色,但我们几乎察觉不出颜色色相的稀少。尤其是红色,除了代表鸡冠、狐狸的舌头、母亲女儿的衣着、小花等一般事物的颜色外,似乎还带有特殊的象征意涵:人物对生活的热爱、公鸡金嗓子的自信、狐狸的狡猾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芭芭拉在画面中尽可能地呈现了英国乡间的物种,看过芭芭拉的另一部作品《花婆婆》的读者肯定对书中的鲁冰花印象深刻,在《金嗓子和狐狸》这本书中,我们照样能够看到植物无处不在:蒲公英、鲁冰花、草莓、覆盆子、香草、橡树……

  动物、植物与人的生活紧密相依,作者难道在告诉我们,工业革命之前的这种亲近自然的乡村生活才是她真正向往的?

03 永不过时的人生哲理

  为什么是金嗓子?

  狐狸在金嗓子生活的农庄里待了三年,为什么?因为他在等金嗓子长大。

  他对金嗓子说:“难道你怕我,怕你父亲的朋友吗?……我的主人,就是你的父亲——上帝保佑他的灵魂——还有你彬彬有礼的母亲到我家来过……除了你,我从来没有听过谁能像你父亲那样在早晨歌唱……”

  虽然是写给孩子看的书,但是当我第二遍第三遍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才读出这里面满满的信息量:这只狡猾的狐狸,相继骗取了金嗓子父母的信任,然后把他们先后吃掉了!吃掉后他依然不罢休,竟然潜伏在附近耐心等待金嗓子长大,然后好继续吃掉金嗓子。

  而金嗓子的母亲与金嗓子的老婆截然不同,当丈夫被狐狸骗走后,金嗓子的母亲竟然还彬彬有礼地前去狐狸家找丈夫。而当金嗓子被噩梦吓醒之后,他的妻子则鼓励他胆子大一点,像个真正的男子汉。

  然而,胆子大也没有用,金嗓子的妻子忽略了梦境对自己的提示——没能避免祸事的发生。

  因此,我们知道了好妻子要具有的性格:坚强、冷静、胆大、心细!

  不要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

  当金嗓子逃脱险境后,他说:“你再也不要用你的花言巧语让我闭上眼睛唱歌了。对于那些在应该睁着眼睛看的时候却闭上眼睛的人,上帝是永远不会让他成功的。”

  (开始一直不懂绘本的前后环衬上,这密密麻麻地像面包圈的是什么东西。后来终于懂了,这应该是睁大的鸡的眼睛,提示大家,对花言巧语的敌人一定要睁大眼睛,不要被迷惑!)

  翻译成小朋友们能听懂的大白话就是说,对于别人的花言巧语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迷惑,否则被骗了也是活该!

  要想成功就必须懂得保持沉默

  狐狸失败后领悟到:“对于那些在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却粗心大意、不管不顾地乱说话的人,上帝会给他带来厄运的。”

  翻译成小朋友能听懂的大白话就是,在一件事情做成之前,一定要沉住气,保持沉默,而不是到处乱说话,粗心大意只会让人满盘皆输。

  金嗓子和狐狸的故事,自然成为了母亲教育两个孩子的现实案例,相信他们已经懂得了如何鉴别他人的花言巧语。

  吃一堑长一智,金嗓子和他的妻子们一定也会更加的小心谨慎。

  在大自然中、生活中不断历练的这两个小女孩,一定能在母亲的悉心教育下,凭借勤劳、智慧、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

  不知道孩子们,又会从这个经典老绘本里读出什么呢?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八):父母千万别学这只狡猾的狐狸,亲手“捧杀”自己的孩子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狐狸为了得到乌鸦嘴里的肉,就骗乌鸦说你唱歌最好听,快唱来听听吧,乌鸦一高兴,张口唱起来:“呱!”肉掉了,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

  当时的我们或许觉得乌鸦真傻啊,自己唱歌什么德行样,自己心里没个数吗,那如果把主角换成唱起歌来“声音比教堂里演奏的风琴还要悦耳”的“金嗓子”,故事的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

01 听信“花言巧语”的下场,通常都不怎么样

  《金嗓子和狐狸》是1959年凯迪克金奖作品。改编自英国中世纪最杰出的诗人杰弗雷·乔叟的著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经典篇章。

  故事内容是:

  从前,有个贫穷的寡妇,她有一只大公鸡,叫“金嗓子”,“金嗓子”打鸣最靠谱,而且声音比教堂里演奏的风琴还要悦耳。

  “金嗓子”长得还很帅气:鸡冠鲜红,城墙一样耸立着;嘴像黑玉;腿和脚像天空一样蔚蓝;指甲比百合花还要白;羽毛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有一天,“金嗓子”梦见有一只像猎狗一样的野兽抓住了他,要吃掉他,为此吓得呻吟出声。却被鸡夫人一顿贬斥。

  没想到,梦中的悲剧真的发生了!——森林里有只狐狸早就盯上了“金嗓子”,这天,他“偶遇”“金嗓子”,他说:“我到这里来只是想听你唱歌,因为,说真的,你有像天堂里的天使一样悦耳的嗓音……”

  他还说道,他认识“金嗓子”的父亲,“金嗓子”的父亲唱歌时总是闭上眼,踮起脚,伸长脖子。

  接着狐狸迫不及待地央求“金嗓子”:“快唱吧,先生,发发善心吧,让我们来看看你是不是能唱得和你父亲一样好。”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那只骗过乌鸦的狐狸,当初也是用这种恭维话来骗乌鸦的。

  “金嗓子”上当了,他闭上眼,踮起脚,伸长脖子唱起来,狐狸扑上去,叼住“金嗓子”的脖子,往树林里跑去。

  母鸡们吓坏了,发出惨叫,寡妇听到母鸡的惨叫,跑出来追狐狸。接着,整个山谷里的动物都跑出来追狐狸。

  这时,狐狸嘴里的“金嗓子”虽然很害怕,却想到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办法。

  他对狐狸说:“先生,如果我是你,我会说‘回去吧,你们这些傲慢的农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都会吃掉他,千真万确,而且用不了多久。’”

  “千真万确,”狐狸回应道,狐狸一张嘴,“金嗓子”立刻逃脱出来,飞上树去。

  这时,两个当事人都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了闪闪发光的“金句”:

  “金嗓子”说:

“对于那些在应该睁着眼睛看的时候却闭上眼睛的人,上帝是永远不会让他成功的。”

  狐狸说:

“对于那些在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却粗心大意、不管不顾地乱说话的人,上帝会给他带来厄运的。”

02 有一种夸奖叫“捧杀”,有毒!

  故事的寓意对于学过《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80后,90后的我们来说,并不新鲜,但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很新鲜。他们自我认知还不完善,还不知道“甜言蜜语”和“花言巧语”真能“捧杀”一个人。

  这几年,“捧杀”这个词很流行,然而“捧杀”并不是个“新”词,它一千多年前就出现了。

  “捧杀”语出东汉应劭所撰的《风俗通义》。文中写道:“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

  意思是,有个人善养马,他骑马飞奔在路上,路边的人不停地赞美他的马好,跑得快。众人越夸奖,他越得意,更加快马加鞭,结果把马累死了。

  “捧杀”最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伤仲永》了。仲永本为天才儿童,是乡邻们跟风似的赞美、宴请以及花钱求诗,让年幼的仲永很是享受,不再学习、精进,最终“泯然众人矣”。

  仲永是真有天赋的孩子,得些夸张也是自然。

  但现在的孩子,天赋比仲永差远了,获得的夸奖却不比仲永少,为啥呢?用我妈的话说是:“家家就这么一个孩子,眼珠子一样金贵着”。

  这样金贵的孩子,哪里舍得批评教训。再说,“刺猬单看自己娃光,黄鼠狼单说自己娃香”,在我们这些老母亲眼里,自己娃挖鼻屎的动作都帅气逼人,夸还夸不过来呢。

  还有所谓的“专家”大谈“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于是,我们的孩子,被各种“甜言蜜语”包围着,听不进一点“不同”的声音。

  但结果怎样呢?

  我们整天夸“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差,即便如此,还有家长继续夸:“我儿子(女儿)聪明着呢,只要他(她)肯在学习上用一点心,肯定能取得好成绩!”

  拜托啦,别再“捧杀”孩子啦!宫斗剧里,嫡母对付庶子的招数,就是“捧杀”庶子,让庶子没能力与嫡子争斗。

  我们对待亲生的孩子,就不要用“捧杀”这一招了。

  那可能有家长问了,难道我们不能夸孩子,表扬孩子啦?

  当然不是,夸奖还是要夸奖的。

03 “捧”的是品质而不是天赋,“捧”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不要以为所有的“夸奖”都有助于孩子提升自信。

  如果父母总是夸孩子“聪明”(天赋),孩子就知道他之所以被夸奖仅仅是因为天赋,而且孩子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的价值观是:结果成功就叫聪明,结果失败就叫愚笨。

  那么,当孩子遇到挑战时,他会害怕“失败”,害怕被父母说“不聪明”,于是他选择不挑战,保持住目前的“聪明”态势。

  因为总是惧怕挑战,孩子反而会变得自卑。

  不要表扬孩子的天赋,要表扬孩子的“品质”,比如努力、专注、坚持、创意、策略等意志品质。

  在畅销美国5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所著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第二章——“语言的力量:鼓励和指导的更好方法”里,海姆·吉诺特教授引导父母这样称赞孩子:

我们的话应该明确表明,我们很喜欢、很欣赏他们的努力、帮助、工作、体谅、创造或者成就。我们的话应该让孩子能对自己的品格有一个现实的看法。

  下面给出几组海姆·吉诺特博士的称赞示例:父母的“有益的称赞”,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品格得出一个“可能的推论”。请大家感受一下“有益的称赞”和“无益的称赞”(评价性称赞)的区别。

有益的称赞:谢谢你洗了车,它看上去又像新的一样了。 可能的推论:我的工作做得不错,我的工作受到了赞赏。 (无益的称赞:你是一个天使。)有益的称赞:谢谢你告诉我我多找了你钱,真的太感谢你了。 可能的推论:我很高兴我是诚实的。 (无益的称赞: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这种描述“过程”的夸赞方式,有利于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品格得出积极的结论,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对他们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的看法。

  如果狐狸不是想“捧杀”“金嗓子”,而是真心赞美“金嗓子”的话,他该说:“听到你悦耳的歌声,我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或者“听到你打鸣,我就知道天快亮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这样“金嗓子”就会得出“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这样积极的推论。以后他会打鸣更准时,声音更动听。

  从现在开始,停止夸赞孩子的“天赋”,什么“你真聪明”、“你真能干”、“你真漂亮”、“你真可爱”统统靠边站,把夸赞的焦点放在孩子的努力、策略和选择上。

  千万别学这只狐狸的说法方式,亲手“捧杀”自己的孩子。

  梵高的二维星空:有书智库签约作者,二级心理咨询师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九):经典绘本《金嗓子和狐狸》:曾听信花言巧语,终能机智脱险

  我们小时候就很熟悉狐狸与乌鸦的故事:

  站在树上的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树下的狐狸想得到那块肉。于是,狐狸就狂夸乌鸦的羽毛很漂亮,唱歌很好听。乌鸦听了,心里颇为得意,就张开嘴,准备一展歌喉。

  结果,乌鸦嘴里的肉就掉了!

  诡计得逞的狐狸赶紧叼着那块肉逃之夭夭。

《金嗓子和狐狸》

  经典绘本《金嗓子和狐狸》讲的故事虽然是改编自英国中世纪的著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篇章,但是也是讲狐狸的故事。不过这次狐狸面对的不是乌鸦,而是公鸡。

  《金嗓子和狐狸》获得1959年凯迪克金奖,其绘图作者是芭芭拉•库尼。她是著名的图画书作家,一生共创作了100多本图画书。代表作除了《金嗓子和狐狸》,还有在1980年获得凯迪克金奖的《赶牛车的人》等。

  凯迪克金奖是美国最具权威的图画书奖,就像是图画书届的“奥斯卡”。这个奖项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特殊创意,每一本得奖作品都必须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能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发另一个思考空间。

  看完《金嗓子和狐狸》会发现,它不但能启发孩子思考,同样能促使大人反思。

  有趣的是,尽管狐狸的对手与我们熟知的故事不同,但是狐狸的“营业方法”可是不分国界的一致——正是应了那句老话:“点子不怕旧,最怕有人受”。

  那么公鸡与狐狸又会有怎样的对手戏呢?

狐狸哄金嗓子唱歌。

非常简单明了的故事

  一位寡妇带着两个女儿在一个小山谷中生活。她有三头大母猪,三头奶牛和一只绵羊。在她的院子里,还有一只叫金嗓子的公鸡和七只母鸡。

  在那个时候,兽类和鸟类都会说话和唱歌。

  这本书说的故事,不是关于寡妇和她两个女儿的,而是关于那只公鸡。

  那一天,公鸡金嗓子被一只狐狸抓走了。

  这下子惊动了整个院子的人和动物。大家都去追赶那个狐狸。

  还好金嗓子凭借他的机智,自己从狐狸手上成功逃生。

漂亮的院子。

又是有很多层意思的故事

  金嗓子会放松警惕被抓走,是因为他相信了狐狸说的话。

  狐狸对他说:“你有像天堂里的天使一样悦耳的嗓音。除了你,我从来没有听过谁能像你父亲那样在早晨唱歌。他还会踮起脚,伸长他那苗条的长脖子。快唱吧,先生,发发善心吧,让我们来看看你是不是能唱得和你父亲一样好。”

  于是狐狸照做了!

  不得不说狐狸是高明的骗子,他先是夸了一通金嗓子,接着还拿金嗓子与他的父亲做比较,这自然激起了金嗓子的表演欲和好胜心。

  有多少人面对糖衣炮弹的时候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呢?

  没能做到的话,通常会承受因此带来的后果。

金嗓子成功逃脱。

  不过金嗓子也是聪明的,懂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他利用狐狸的心理,引导狐狸开口说话。本来狐狸是咬住他脖子的,狐狸一开口说话,他就可以迅速逃走。

  金嗓子成功逃脱后,狐狸还试图哄骗金嗓子。

  但是金嗓子不上当了,他说:“对于那些在应该睁着眼睛看的时候却闭上眼睛的人,上帝是永远不会让他成功的。”

  而狐狸说:“对于那些在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却粗心大意、不管不顾地乱说话的人,上帝会给他带来厄运的。”

  金嗓子和狐狸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应该睁着眼睛看的时候却闭上眼睛,是说我们往往会被花言巧语迷惑了认知的视线,很容易善恶不分、是非难辨,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在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却粗心大意乱说话,是说我们往往会在取得一些成绩后的关键时刻,容易放松警惕,导致功亏一篑。

金嗓子和七只母鸡。

  除了金嗓子和狐狸这两位当事人的所作所为,其他动物的一些反应也值得深思。

  金狐狸曾经对他的夫人说,他梦见自己遇到了很大的危险。

  他的夫人说:“真丢脸,你知道我不喜欢胆小鬼,我说的是真的!难道你就没有一颗男人的心,没有长胡子的男人样吗?快乐一点吧,别害怕那些梦。”

  当后来真的发生危险的事情时,本来是觉得金狐狸的夫人为什么没有重视这个风险的预兆。如果当时给予足够的重视,是不是可以避免这个危险的发生呢?

  转念又一想,狐狸既然已经守株待兔了那么久,肯定是会找到机会下手的,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可以避免事情的发生。

  反而是金狐狸夫人所说的话,对于金狐狸是不是一种重要的鼓舞呢?当时金狐狸听完后,说了一句:“我所有的恐惧都消失了。”

  这可能是金嗓子后来能够虎口脱险的重要精神力量。

  从狐狸的口中得知,金嗓子的父亲和母亲都曾经被狐狸抓去过,而且应该没能逃脱。

  这次金狐狸成功逃脱了。

  是不是说明一代比一代更富有生存的智慧呢?

  非常简洁明了的一个故事,却传达出了很多层的意思。

  所以它不仅适合儿童看,而且还适合成年人看。

母女们安静地忙活着。

还是让人赏心悦目的故事

  红、黄、绿、橙、黑。

  书中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色调以这几种为主,给人以鲜明的视觉享受。

  看公鸡金嗓子的形象,大红的鸡冠,层次分明的背部羽毛,又长又硬气的尾部羽毛,还有抬起的右脚,酷酷的回眸,活脱脱一只神气、傲娇的公鸡!

金嗓子:我是不是院子里最帅的仔?

  看那院子中的小女孩,一袭蓝裙,微带笑意地依偎在绵羊背上。绵羊的脖子上挂着一大串漂亮的花束。诸多细节可见这家人尽管物质条件匮乏,但是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小女孩的神情透露出幸福的感觉。

  还有奔跑的奶牛和母猪,嘎嘎叫着的鸭子,朝树上飞去的鹅,从蜂箱里成群飞出的蜜蜂,各种或静态或动态的场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快,去救金嗓子!听说金嗓子被抓了!

  每一幅配图,都给人朴实、安宁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感觉。加上浓淡相宜的配色,精准到位的细节,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

  所以这个故事的魅力还在于,它描绘了桃花源般的田园生活。

  小山谷里的这个院子就是一个整体,花草、树木、人、动物,安然相处。金嗓子被抓走后,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全体出动去营救。

  这里透出一股非常恬静的气质,却又处处充满智慧。

  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寡妇的两个女儿,会是聪慧又善良。

  毕竟这个院子里的成员随时都可能给她们带来生动的一课,比如,她们的妈妈在狐狸溜进小树林时不失时机地对女儿们说:“这就是相信花言巧语的结果”。

她们站在一起散发出一种光芒。

  金嗓子平安回来,狐狸溜回了小树林。

  狐狸或许还会再来,或许还会有其他危险的生物来,这个安静的院子一直都会有热闹的故事发生。

欢迎关注,这里记录读过的书、看过的影、走过的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金嗓子和狐狸》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