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种菜教室》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16 04:21: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种菜教室》读后感摘抄

  《种菜教室》是一本由[日] 板木利隆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种菜教室》读后感(一):自己动手

  对于年轻人来说,能够养一盆盆栽都是忙里偷闲了,如果说身处繁忙都市,在家中再去种菜,估计好多人都会拒绝。我觉得大部分年轻人不是懒就是真的工作太累,然而我却认为,做园艺反而能够对工作与生活有帮助,因为这是一件十分放松的事情,做得好其实不用人过多去操心,当每天劳累之后回家发现有这么一片景色将会是多么有效的放松方式啊。那么做园艺真的难以实现吗?其实人们对此一直有误区,谁说一定要在农村,或者门前要有一片园子才能做啊,看了这本书之后你就会发现安逸只要一小片就足矣。

  为什么我会选择种菜,从而学习这本书呢,因为我认为种花对我一个男性来说实在不适合,而且实用性也不高,倒不如种一些能够吃的蔬菜。这种惬意的生活能够在城市之中体会到也是十分难得的,当了解了基本的知识之后也会发现种菜其实很简单,当然在最后收获的一瞬间才是最激动人心的。

  之前看过很多国内的大家写自家的花园,这些文章其实很好写,因为在想到这些美好的事物时心情也就自然而然激动起来,想要抒发的情感和对于空间的塑造也就轻易的迸发出来了。在生活中我们想要发现不为人知的美的时候,就会在脑海中把这些事物加上色彩,但是植物不同,它们本身就存在着鲜艳的色彩,这种轻松是都市生活中比较难得的。既能欣赏,也能放松身心,更能了解其中的注意事项,在书中你将发现很多不小心忽略的知识,从此过年回老家农村的时候,也能够理直气壮的讲出那些植物的名称并帮助老人找到更好的方法去种植。

  尤其这本书是直接针对新手的,看过之后可以直接付诸于行动。对于种菜我们可能不是不喜欢,而是从来都没有如此丰富的接触过,从而错过了一种选择。单纯是想象就会有一种画面感,将来有了孩子,可以给孩子讲这些植物的知识,这已经是在生活中很难接触发到的了,应该算做是知识盲区,如果生活剥夺了大部分的绿色,那么就让我们亲手去栽培出来,这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种菜教室》读后感(二):方寸土地,一菜一蔬

  在《向往的生活》里,主持人和嘉宾一起到田间劳作,捕鱼、掰玉米等等。我倒是很想去种种那几种自己常吃的菜,譬如:包白菜、上海青、西兰花,还有西红柿。苦恼的是近旁没有种子店,网上选种子未必靠谱,最重要的是不知如何种植。最近,这种自己动手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因为有了手头的这件宝贝,所需知识一应俱备。

  除去一些工具我没有以外,还有一种心理的预备没做充分,那就是其实还需要一段相较空闲的时间。没有这样的时间,你永远不会下决心真的动手去做。而时间若慢下来,搜罗到必须的栽种工具,那种诱惑会变得异常清晰,仿佛它一直等在那里,等着你有一天发现它必定要成为你生命历程的一部分,仿佛自远古以来就是如此。

  你会找一见方土地,管它是前院还是后院,松好土施好肥,应季的种子种下去,坐等时间一到便收割。或者需要搭个棚、剪个枝、浇个水什么的,然后就完事。殊不知,你所想的每个步骤,还应有更细微的权衡。如何选种?如何育种,如何移栽?怎么采收,又怎么储藏?只有眼见想收的菜长不出来,你才会相信每个步骤都有它的道理。

  或许你该一次只种一种蔬菜,而不是把当季的菜种子都买来试种一下,还是把多种种植组合全考量一遍?第三种不及第二种,同样的第二种不及第一种,初学者一次种一种是最明智的选择。拿番茄来说,露地栽培日程是二三月播种,五月移栽,六月末、七、八月采收。栽培的关键是选择强光、通风好的环境培育。

  育苗时,购买成品苗要补充优质育苗土;自家育苗出1片真叶时移栽,8-9片有1~2朵花完成培育。二次移栽前整地和搭支架都不能马虎,施肥更不能少。移栽后苗芽生长引绑上架,注意摘掉腋芽(枝隙里长芽)。

  坐果时花序上喷洒稀释50-100倍的营养液(或人工授粉)。果实长到高尔夫球大时施肥一次,十五天后二次施肥。从根端往上数四层果实,第五层开花时保留第六层上的两片叶子往上部分掐顶(摘心),且每个花序(每层果实)保留4~5个,顶端幼果摘除。

  如此就大功告成,估计开花六十天后果实通红,色泽味道十分诱人。果然不辜负一番辛苦,种植不仅很有成就感,而且也能一饱口腹。如果等到有一天老来无事,故技重施的你,收获的不仅是那份自给自足怡然自得,还有对生命的体悟和观察,以及,如果有可能,说不定还能做成一项副业,精神物质双丰收,谁又知道呢?

  《种菜教室》读后感(三):让自家的菜园子发挥光和热之《种菜教室》

  lue编辑

  对于越来越习惯在都市生活的我们而言,感受大自然感受田园风光的机会与上辈人相比已经少了许多。对于70,80后而言,可能儿时在田野间菜地里玩耍的场景还能留在记忆中,而对于之后我的90,00后而言,可能童年的记忆基本上就是在都市中度过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化的成都进一步提高,我们发现我们的生活与之前相比是越来越好,硬件条件也是越来越更上一层楼。但是身边的绿色却一点一点的减少,儿时习以为常的青山绿水,可能现在要在景区中才能看到。这对于现在的都市人而言不可不是一个大大的改变!

  虽然大自然离我们的距离不像以前那样如此贴近,但是每一个生活在都市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向往田园风光,通过转变生活方式来缓解都市工作生活的压力。虽然我们生活在钢筋混泥土浇筑而成的高楼大厦中,虽然我们每天上下班回家看到的最多的也是各种现代交通工具,但如果能够在回到家中看到家中有一抹绿色的时候,相信那颗疲惫的心都会轻松许多。

  而如果能够在自己家中的阳台或者院子里能够开辟出一小块属于自己的菜园子,相信比仅仅观赏现成的绿色植物更能振奋人心,相信生活也会更加有意义!不过想法是好的,实际行动起来却往往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今天带来的由后浪出版公司选题策划,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来自日本农学博士出身的板木利隆编著的《种菜教室》一书就将我们日常常见的100中应季蔬菜通过流水线式的步骤一步一步呈现给我们眼前。

  在这本书中我么可以看到作者通过三个部分的板块一步一步由简单到详细的方式将我们平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应季蔬菜进行系统介绍。

  在第一部分的内容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一月到十二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一些蔬菜的种植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一个简单的示范。如在五月这个天气开始变暖的月份里,作者介绍了直立生长的果菜类,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保温罩的作用,可以看到黄瓜培育的关键是什么,也能够看到洋葱的采收注意事项。相信通过这个部分类容的阅读,眼前的你对于自己动手DIY种植蔬菜也会有一些心动。

  如果看过第一部分之后的你有这个想法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介绍的100中蔬菜的培育方法以及第三部分的蔬菜种植基础知识能够从实际的经验中给出种植蔬菜的直观指导。

  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加上自己的亲手实践,通过科学的方法一定能够让你家的菜园子发挥出光和热!

  《种菜教室》读后感(四):关于种菜的那些事儿

  昨儿个翻微信,看见一位朋友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晒出了老家自家所种小菜地里的几张照片。不管是那一根根脆脆的黄瓜,还是那一棵棵嫩嫩的芹菜,或是那一个个长势喜人的圆白菜,一张张翠绿养眼的照片都看得人艳羡不已,恨不得自己也能够拥有这么一处能够随时采摘的无公害蔬菜地,随时可以有鲜嫩的时令蔬菜来吃。不过这也只能是想想,若要是让我自己开垦一小块菜地来种,怕还真的是做不来。种植蔬菜作物这件事情,对于我这种到了菜市场之前连蒜苗和小葱都弄不清的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困难的。之前在单位后院的空地上种个黄豆都闹出了笑话,你让我自己侍弄这些娇嫩的蔬菜,想想都觉得头很大。

  其实很多事情我们不会去做,并不是我们动手能力不强,而是没有人来教,不知道应该从何学起。好在在当下是一个只要你想学,就能够找到人来教的时代。总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来告诉你事情该怎么做才好。

  五谷不分是吧。

  不知道种菜的时节是吧。

  种了菜不知道该咋管理是吧。

  遇到了问题没办法咋处理是吧。

  ……

  ……

  没关系,上面这些问题统统都不叫事,一本《种菜教室》来帮助你。他就好像是你身边的一位随时可以请教的老菜农一样,一点点的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位种菜的能手。并且这位老菜农还不一般。是一位来自于日本,有着博士学历的菜农,他的名字叫做板木利隆。

  作者将他书中的内容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从时间、种类、以及蔬菜种植的基础知识来告诉读者如何侍弄地里长出来的那些蔬菜。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在种植不同蔬菜时要注意的各种大小事情。从育苗到整地,从浇水到施肥,从采摘甚至是如何食用事无巨细都告诉了读者。关于种菜的那些事情,简直可以说是没有这本书它讲不到的,而只有你想不到的。

  或许这本书中所介绍的那些知识,对于那些熟悉菜蔬种植的“老菜农”们来说一些小儿科,但是对于我这样的种菜小白来说确实一本挺不错的入门手册。闲来无事捧起此书翻上一翻,兴致来时按照书上的介绍去整块地种上一种。这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啊!

  《种菜教室》读后感(五):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南瓜

  前几天突然注意到了我种的南瓜,因为它竟然从院子里爬到了树上。那一串绿油油的大叶子,好像在嘲笑我一样,一路爬上了香樟树,又从树的顶端挂下来,爬到小区灌木底部的泥土里,最后在地面开了一朵金灿灿的硕大的花。每次经过这朵大得扎眼的花,我都觉得我的南瓜好像耸了耸肩,说:“我有什么办法,你的院子里只有五公分深的泥土。”

  可那也不是我的错,我搬进这个地方的时候,院子就已经铺好了水泥,我只能一袋袋从淘宝买泥土,然后一袋袋倒到院子里,就算这样,这贫瘠的泥土也只能长长金银花和薄荷而已。白头鹎倒是很勤快,老把吃剩的桑葚拉到我院子里,隔一阵子就会长出一棵小小的桑树。

  其实我还种过黄瓜和西葫芦,可它们的下场都一样,好不容易挂果了,天就开始连续下雨,于是黄瓜和西葫芦就会从底部开始腐烂,外表看着好好的,转过来一看,都被虫子吃空了一大半了。

  这就是我种菜的风格——瞎几把种。

  今年我在院子里种了一棵南瓜,也只有它不嫌弃泥土贫瘠,不嫌弃冬天冷夏天热,也不嫌弃金银花张牙舞爪地跟它抢地盘。它老老实实地开花,不停地拓展地盘,然后终于离家出走、爬到树上去了。我偶尔会掐一段它的藤蔓,撕去表面的绒毛和老皮,炒一炒就是一盘很好的菜,全天然无污染无农药无化肥,除了比较费牙之外没什么好抱怨的。为了惩治南瓜的离家出走,我今年就没管过它。既没有像以往种黄瓜和西葫芦一样,拿着我的化妆刷去给它们人工授粉,也没有给它施肥。我感觉我俩像一对闹脾气的情人,谁也不想先让步。南瓜奋力野蛮生长,用它那朵金灿灿的大花向我无声抗议;而我,虽然每次进门出门都会看到它那朵大花,甚至还好奇它那朵花能不能成功变成一只南瓜,却一直没拉下脸来去仔细看看那朵花。

  直到昨天晚上。

  我遛完狗回家的时候,又想起了那朵花,于是走过去、蹲下、拿手拨拉了一下那朵花。

  我的手指感到了一阵微小的震动——那朵花带着一个小南瓜婴儿PiaJi一下掉到了土里。

  我听见了我内心尖叫的声音。

  今天我乖乖地打开了这本书,翻到南瓜那一章,然后仔细研究了一下雄花和雌花的区别。显然,那朵扎眼的离家出走花是朵雌花,并且应该没有成功授粉,所以才拨拉一下就掉了。

  我背起手来,打算去院子里转一圈,刚出门就发现,前两天还一片绿油油的南瓜藤,此时赫然开着三朵大花。这个南瓜就好像存心一样,连夜开出了三朵大花膈应我。我几乎都能听见它得意洋洋的声音:“怎么样?你管不管我吧?”

  我只好翻开化妆包,找一只最便宜的化妆刷,去给它人工授粉。日上三竿,早上开得大大的雌花这会儿都合上了,我把化妆刷伸进花骨朵里左掏掏右转转,感觉自己像个伸出了咸猪手的色狼。

  这本书其实更厉害,让我直接把雄花的柱头掰下来拿去授粉。我看了一眼得意洋洋的南瓜,没敢。

  不知道这三朵花能不能结出南瓜。我这么想着再翻开书,发现“人工授粉”的下一个步骤就是“采收”。关于采收,这本书是这么说的:“达到用手指无法立起的程度即可收获”,旁边画着一个对南瓜行纳粹礼的手。

  我想了很久,也没明白什么叫“用手指无法立起”。

  我唯一知道的涉及手指和球状物体的动作,就是一根手指转篮球。

  算了,等真的长了南瓜再想吧,反正还有两个月呢。

  《种菜教室》读后感(六):《种菜教室》--园圃之乐,也要科学

  孔子和弟子樊须关于种地的对答,后世人的理解,一向争议不小--但是,无论正方反方,至少都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种地从来不是个容易的事”。否则,孔子不至于在各种文献里,一见隐者类老农就被各种“再教育”,还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包括农事类知识。

  种地,除了需要了解包括天象物候等自然环境类知识,还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而这,绝不仅仅是凭着短期的热情和诗意的想象就能撑下来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中有一句很著名的台词:“土地是妈,劳动是爹,只要撒种啥都往出结(果)。”事实上,除了要费劲心力精耕细作,由于现代人对蔬菜有着更高的健康方面的总体需求、又常常苦于只有更小的耕种面积,现代种菜,往往需要更多地利用科学知识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必要的生长条件等原因,有的时候还要以对自然的了解,对人力能够干预的外部条件进行灵活的调整、干预,因地制宜,才能做到把菜园打理的如同园艺杰作,即任凭四时更替,依旧绿意盎然,还能够基本供应家庭的采摘食用所需。

  首先,需要确定各种蔬菜最适宜的种植、生长及收获时节。中国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算得上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参照标准,但最好用本地的其他多年生植物的物候作为参考;然后,选择适合所在地域的植物品种,了解育苗和栽培这种植物关键的注意事项,比如平整土地、移栽、施肥、修剪、追肥等过程中,不同植物所需的生长时长、肥料用量、所需材料;最后,才是有效地采摘和收储,享受劳动成果。

  使用本书时,读者可以先参考自己所在地与日本关西的温度、土质上的差异,参照阅读第一章后,再精读第二章中一百种蔬菜的培育方法--熟悉自己想种的蔬菜之余,还可以顺便了解一些可以尝试着种植的新品种。众所周知,日本家庭的日常膳食,以善于安排食材、营养均衡著称,要想做到这一点,自然少不了要对蔬菜的种类和烹制特质多加注意,所以,不妨也试着侧面从书中了解一下,食材使日本人的寿命和体质能在数年内快速得到改变的原因。而且第二章以绘制彩图为主,不是采用扁平化的照片来进行种植知识的讲解,阅读起来,令自小在爷爷奶奶菜园长大的我都感到很有代入感。第三章则针对蔬菜种植初学者中的初学者,列出了一系列的注意事项,甚至包括基本的园艺、种植耗材等必须工具,回答的可谓完备又不枯燥,文字中既带着学院派的严谨简洁,又有着入门级图书详尽平实的特质。

  为生活增添亲手种植的绿色,让餐桌就此成为生活中更具仪式感的一方天地,不妨试着从头学习“种菜”吧--比起各种“种草”,不但俭省得多,还可能发掘出更多新乐趣,为自己的健康和社交,都增添新的亮点,让自己和自然多一重贴近的可能。

  《种菜教室》读后感(七):亲手种植喜爱的蔬菜

  种菜是我们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天经历的事情。每天跟着父母去菜地,种植每个季节里的绿色蔬菜和瓜果,童年田园里的点滴瞬间历历在目。在我们眼里,自己种的蔬菜和瓜果,味道非常鲜美。每次帮着父母种菜,感觉是幸福的,这样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看到《种菜教室》这本书,感觉特别亲切,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种菜教室》是日本农学博士板木利隆的著作之一,它是一本种菜指南,里面涵盖了一年四季的种菜秘籍。如果你也想吃到,自己亲手种的瓜果蔬菜,请用心研读,相信花一点时间,你的阳台也可以变成心爱的小菜园。番茄、茄子、菜椒、辣椒、黄瓜、南瓜、西葫芦、丝瓜、草莓、毛豆、生菜等,都可以生长在你的阳台里。那么我们一起来翻开本书,看看种菜的各个步骤吧!

  《种菜教室》涵盖三大章节:一年四季的应季蔬菜种植、100种蔬菜的培育方法、蔬菜种植的基础知识。每一段的内容,作者都非常用心的谱写着属于他的种菜课程,只要你用心去学习,相信你也可以种出属于你的阳台蔬菜小世界。每一样新鲜瓜果蔬菜,从你的菜园里种出来,那份收获的喜悦,真的很美好。让你从此远离农药残留,吃到属于自己的无公害蔬菜,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

  应季蔬菜种植:一月,韭菜、草莓;二月,豌豆、大黄;三月,茼蒿、西葫芦;四月,番茄、茄子进入育苗期;五月,秋葵、黄瓜;六月,茄子、甘蓝,七月,小松菜、菠菜;八月,莴苣、卷心菜;九月,洋葱、茼蒿;十月,油菜、莴苣;十一月,芦笋、芋头;十二月,种子储藏、冬季施肥。

  100种蔬菜的培育方法,从蔬菜的育苗、整地、移栽等步骤,图文并茂的讲解。让你从零开始慢慢掌握基础种菜知识,一步步了解种菜的整个过程和注意事项,从而种好每一种蔬菜的方法。相信菜鸟也能轻松拥有属于自己的小菜园,收获自己的第一份新鲜蔬菜。和我同样喜欢种菜的朋友,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在不久的日子里,我们的小菜园将会郁郁葱葱,瓜果蔬菜丰收的日子指日可待。

  蔬菜种植的基础知识也很重要,蔬菜种植之前的准备,蔬菜的分类,挑选种植蔬菜的关键等都需要知道,给种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简单介绍了本书,从书的内容到细致的插图步骤,方方面面老师都考虑的很充分,堪称完美之作,这就是一本最棒的种菜指南,又是一本种菜秘籍。

  《种菜教室》读后感(八):有偏见是我的错,种菜竟然如此简单!!

  偶然在网上看到这本书,读它的初衷完全是对书的名字以及内容的好奇,究竟种菜的指导可以是怎样的方式,对于从未接触过这类工具书的我充满兴奋和好奇。

  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接触农作物的机会很少,印象中去过2次农村,给大地浇过几次水,再就是去到别人家做客,有见到过阳台或者小花园种植的花花草草或者蔬菜,真是心生羡慕,特别是当有看到马上要结出来的果实,觉得大自然真的是奇妙,不仅也想用拥有这样一份小天地。但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我,只能望而止步,停留在想象当中。

  当看到这本《种菜教室》之后,就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这本书中。当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好大一本,纸张的手感也很好,里面都是彩页,每个章节、每一小部分均有文字与图片的详细分布讲解。

  接着翻开目录发现每一章节划分的一目了然很是清晰,第一章按照月份的顺序来介绍当季的蔬菜。到这里呢就有个疑问,按照月份来划分,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之间土壤以及几节的变换如此之大,书中提到的季节性的蔬菜种植是否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呢?想要后续慢慢发现。

  第二章是100种蔬菜的培育方法,可能是年纪的增长的关系,饮食上越是喜欢蔬菜大于肉类。并且莫名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注重养生,营养搭配的饮食方式等等。

  仔细浏览了下这和100种蔬菜,好多都是自己喜欢吃的,并且认为通过这本书可以学习到如何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直到收获更是兴趣大增,非常期待读到后面的具体种植方法详情。

  第三章则是关于种植的基础知识,对于我这种种菜界的小白来说,这章也是科普的一个环节,光是看到目录介绍的印象就是这将是一本非常容易上手且知识点全面的辅助工具书,这次的选择没有错,期待整本书看完后可以打破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的魔咒。

  看了下作者的介绍,这本书是由日本板木利隆所撰写的,曾任千叶大学助教、神奈川县园艺试验场场长、神奈川县农业综合研究所所长、全农农业技术中心技术主管,出版过《家庭菜园大百科》《实用经验:蔬菜种植百科》《亲子蔬菜种植》《蔬菜培育方法杂谈》等多部畅销园艺作品,参与编修的书籍包括《校园作物:野外观察手册》《蔬菜园艺》等等。这样看来,作者是这方面的权威啊,更加重了这本书在我心目中的权威性哦~

  关于种菜或者种水果的细节也表述的很详细,很全面,详细到会从植物的习性,适应的环境,配合的天气,需要洒出几颗种子,以及土壤需要覆盖到多少厘米。介绍每个植物种植的同时还会配有彩色的图片提供参考,可见作者对培育植物的热爱以及用心。

  心中不由感叹,有这样的一本工具书在手,还担心不会种菜的烦恼么?种植成功并且结出果实之后,一定要与身边的家人和小伙伴分享我的成果才行哟~~

  下面几张是读书的过程中拍的几张图片,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做参考(拍照技术请忽略......)

封面啦足足有100种蔬菜哦 被这么详细的介绍给震惊到了

  《种菜教室》读后感(九):想种菜,就看这一本就够了,给你一个四季的菜园

  儿时外婆家门前有个院子,在我看来已经很大了,外婆种了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豆角、玉米、地瓜等蔬菜,院子边上还有一棵棵永远向着太阳的向日葵。熟透了的西红柿和黄瓜就是我和表姐的零食,乐此不疲。不过我最爱的是玉米,刚刚出锅的玉米,至今也是我记忆中吃过的最好吃的玉米。

  今年我家楼下有个小院子,我妈跃跃欲试的种了几种菜,无奈她没种过地,长势都不太好,我妈让我给她买本书,翻遍书城,我选了一本日本农学博士板木利隆的《种菜教室》,无论是园艺新手还是进阶爱好者,读完这本书都将收获:植物学基础知识、挑选蔬菜的技巧、家庭菜园的管理方法、一年12月皆可采收的蔬菜,以及亲手种植蔬菜的喜悦。

我家楼下的菜园《种菜教室》

  无论是新手还是牛刀小试过的我家,《种菜教室》的第一章:<应季蔬菜种植>从一月到十二月都讲述了该种植何种蔬菜,提前准备何种种子,让我的种菜之路思路清晰。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是占据《种菜教室》最大篇幅的第二章:<100种蔬菜的培育方法>,彩绘了蔬菜种植的全过程,从整地、移摘、整枝到追肥、采收、修枝,非常详尽,示意图清晰。100种蔬菜,我也有很多的选择性,选择看起来比较简单的蔬菜开始种植。日常经常吃的番茄、茄子、黄瓜、辣椒,生活中不太常见的薄荷、茴香、薰衣草、荷兰芹等全部都有种植方法,其实我对薄荷特别感兴趣,源自我在云南呆的那两年,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薄荷对于我来说并不是蔬菜类,而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到了云南,薄荷是随处可见的蔬菜,加在米线、面条中,还可以炒牛肉,味道是在北方体会不到的清香。《种菜教室》的第三章讲述了蔬菜种植的基础知识,为读者科普蔬菜的分类,蔬菜的适宜温度、浇水、防寒的关键,还有防治病虫害以及农药的使用方法。对于蔬菜的分类大部分人并不关注,最大的是叶茎菜类蔬菜,其中有十字花科、芹亚科、百合科、菊科、姜科,说到百合科都有什么蔬菜呢?并不是百合花,日常生活中的葱、韭菜、大蒜、洋葱、芦笋都属于百合科。除此之外还有果菜类和根菜类蔬菜,葫芦科和豆科都属于果菜类,天南星科和旋花科属于根菜类,这都是依据食用蔬菜大致分类。对于选择种植品种来说,这些蔬菜基本知识至关重要。

内页

  有人喜欢种花,有人喜欢种菜,有人喜欢养动物,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耕耘与收获的乐趣只有在种菜中可以体会。如今都生活在城市中,带着孩子种菜与收获是人们生活中的调剂品,让孩子们感受植物的生长,每日照料也能让孩子知道农民伯伯的辛苦,可谓一举多得。没有菜园我觉得也不要紧,可以在阳台开辟一块地方,也可以PVC管种植,还可以用小瓶子中大葱大蒜,总之只要想种植,方法有的是。

  我妈看完这本书后,决心从新开始她的种植事业,祝她成功!我就有绿色无污染的蔬菜吃了!

今年菜园最大的收成可爱的辣椒

  《种菜教室》读后感(十):看高晓松“歪瓜裂枣”的种菜经,不如学学这6招

  生活在城市中,我们所见到的蔬菜,多是整齐的摆放在市场中待售,或是被精心料理之后端上餐桌,极少有机会看到它们在菜园里生机勃勃的模样。

  如今,我们几乎可以不分时令、不分地域的吃到各种蔬菜。为了满足人们对美食的需求,市场售卖的新鲜蔬菜中,不乏经长途运输的冷冻蔬菜、洗净分切再包装的蔬菜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蔬菜,正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巨大变化。所以,食用从自家菜园、庭院、阳台采收的“蔬菜”愈发有意义。

事实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自己种菜了。

  比如,最近一年多闭关写书的高晓松老师,闲来无事就开辟了一块菜园子,种点瓜果蔬菜。没想到,当收获的季节来临,带着激动心情的高晓松老师看到自己种的菜,瞬间傻眼了……

来自微博@高晓松

  这个玉米看着头皮发麻,让人倒吸一口冷气。这个黄瓜看着还能吃,“大而紧致”让人不禁想问这是“矮大紧”特别定制款么?

  不止黄瓜,胡萝卜也是一个个不太漂亮的亚子,本人也看不下去了。

来自微博@高晓松

  在收获了一个个“歪瓜裂枣”“放飞自我”的蔬菜之后,我以为高晓松老师就此收手了。 没想到,高晓松老师种菜种出新高度,培育出了两个新品种:

微博@高晓松

  和彩椒放在一起傻傻分不清楚的巨型西红柿,完美解决了吃瓜要吐籽的迷你西瓜,为高晓松老师的闯作干杯!

为什么高晓松老师种的菜会这么寒碜?

  有网友总结出3个原因:

  1.浇水不均匀 2.授粉不完全 3.施肥不当

  “手从不听脑子的话”可还想种菜的新手小白,看到这里要知难而退了。别走!下面才是高晓松老师真正的实力。

微博@高晓松

  原来,高晓松老师认真学习了种菜的技能,经过一系列实践之后。现在,大家都称赞高晓松老师是音乐界的“陶渊明”。

  到底从哪里学来这般种菜神技?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啊!

  没关系,咱们有园艺爱好者必备的案头指南——《种菜教室》。

  由出版过《家庭菜园大百科》《亲子蔬菜种植》等多部畅销园艺作品的日本农学博士板木利隆编写。用2000幅手绘图解100种常见蔬菜的管理方法,归纳了培土、施肥等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还收录了12个月的应季蔬菜窍门。

《蔬菜教室》实拍图

  在这里总结几条蔬菜种植的建议,分享给种植新手们参考。

1. 记住3个关键点

  种植蔬菜有3个关键条件:种子(优质品种的优质种子);使蔬菜健康生长的良好环境条件;符合蔬菜特性的正确种植管理。

《种菜教室》实拍图

  由于家庭菜园的种植环境不同于温室等人为控制的种植环境,大多在露天条件下种植,因此种植者必须熟悉季节特点,选择适应季节的蔬菜种类,进行正确的种植管理。

2.家庭菜园种什么

  适合家庭菜园种植的蔬菜,可以按照这4项来考虑。

  可以降低生活成本。

  新奇的外来蔬菜、偏远地区的传统蔬菜等较少流通的蔬菜,在家庭菜园内也能轻松培育。

  只需1-2个大花盆,放在厨房、阳台就能培育。

  培育当下流行的健康蔬菜,也是家庭菜园的不错选择。

3.有土就能种?NO NO NO

  为使蔬菜健康生长,必须使根部牢固延伸,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及养分,土壤就必须满足这5个条件。 ①排水通畅、透气性良好; ②保水性良好; ③酸度适中; ④肥料充足; ⑤病原菌及害虫少。

  其中①和②是基本条件,形成团粒结构的土壤是关键,施加有机堆肥、有机耗材是重点。

4.如何筛选优质的种苗?

  家庭菜园种植时,由于育苗需要较多设备,一般会选择直接购买成品苗,所以如何筛选出优质的种苗呢?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通常在适合移栽时期的半个月之前,就能在花卉市场买到种苗,这些苗都多是娇弱的幼苗。

  在这种情况下,买回的幼苗需要更换尺寸稍大的盆,补充优质的育苗土,一般10天之后就会长成健壮的种苗,之后才会长得非常快。

5.浇水也有大学问

  刚播种或移栽之后,种子及根部的周边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会出现暂时性吸水不足。为了补充水分,可以将种子、根部及土壤混合均匀,在土壤稳固之后浇水。

  注意,根据气候及降雨量等,水量和频度会有所变化。例如,晴天和阴天的吸水量相差6-8倍。在花盆或泡沫箱中栽培时,无法吸收地下水,水量也会相应增加。

6.基肥、追肥不能少

  施肥时,基肥应尽可能在移栽之前施加,以便蔬菜能够立即吸收。

  随着蔬菜生长,肥料的吸收量也会逐渐增多,就需要及时追肥。

  追肥的关键在于位置,如果太靠近根部,会造成根部肥料过浓。应在距离根部前端3-5cm位置施加。

  除了上述这些步骤,想要种出漂亮健康的蔬菜,还需要修枝摘叶,防寒防暑防虫害,严格的土壤管理等等。当然,在这些繁杂的种植知识之前,首先需要一个用心呵护、不厌其烦的好心态。

在大自然中与土壤接触,耕作流汗后采收的喜悦,每天观察自己亲手培育的蔬菜,是蔬菜种植的迷人之处。——板木博士

  找一处菜园种植蔬菜,让其自然生长;寻一米空地放上木箱培育蔬菜,满足家庭食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家人一起,享受365天不间断的健康和美味,这就是种菜的动力吧。

推荐阅读:

种菜教室评价人数不足[日] 板木利隆 / 2019 / 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种菜教室》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