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妈妈快来陪我玩:全4册》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16 04:13: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妈妈快来陪我玩:全4册》读后感100字

  《妈妈快来陪我玩:全4册》是一本由[日] 大成由子/著; [日]秦好史郎/绘著作,心喜阅童书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6.00元,页数:2019-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快来陪我玩:全4册》读后感(一):让孩子延迟满足?别闹了

  我给3岁女儿讲《抱紧抱紧》和《等一等》,女儿开心得一直笑,这个是6个月-2岁的孩子适合读的绘本,却在3岁孩子身上同样适用。我女儿还会自己讲了。

  我一直自己带孩子到2岁半,我非常感谢自己能陪伴女儿那么长的时光,我的女儿聪明、爱笑、通情达理、说到做到。

  群里对这套书做分享的老师说关于延迟满足的理论,其实美国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经被证实是不科学的了,所以这一条育儿法早就弃之如履了。

  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人还在鼓吹呢?孩子没得到及时的爱,反而让他们克制索爱,自己慢慢绝望。

  我女儿经常说:妈妈,长大了我给你做饭。我下班了,她会说:妈妈你辛苦了,爸爸也辛苦,爷爷奶奶也辛苦。我们从没刻意教过她。因为她内心的爱多,所以才愿意分享。

  怎么给孩子更多的爱,是陪伴,是沟通,是玩耍。

  这套书就是妈妈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指导书。

  《等一等》里的袜子和孩子追逐,袜子可以是妈妈,也可以是妈妈的手,或者妈妈拿着小汽车,你可以尽情发挥跟孩子游戏。

  《抱紧抱紧》则是有跟爸爸的互动,各种抱紧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妈妈的爱,还能感受爸爸的力量。

  非常推荐这套书。

  《妈妈快来陪我玩:全4册》读后感(二):增加亲子联结,促进亲密关系之书

  一套适合亲子互动的书。适合1岁左右的宝宝。图画简单颜色鲜艳,内容是妈妈和宝宝的互动。虽然儿子长大了,但是看到这本书依然跟我一起学着里面的内容互动。他最喜欢《胳肢胳肢》那一本,因为我会用手去挠他的咯吱窝,小肚皮,小耳朵,儿子被挠的躺在床上大笑。

  这是一套非常好的亲自互动书。对于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互动的妈妈可以借助绘本来和孩子进行互动。1岁以前的宝宝也可以借助这套书来认识绘本,让孩子在认知上对书产生兴趣,对以后的阅读习惯培养也是百利无害的。

  3岁前是亲密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多与孩子互动可以增加妈妈与孩子的联结,丰富孩子的关系土壤,只有这个土壤好了,育儿才能开花结果。所以推荐给1岁内的宝宝。

  《妈妈快来陪我玩:全4册》读后感(三):亲密的游戏

  刚收到书就拿给宝宝看,他比较喜欢其中的《抱紧 抱紧》拿着那本书不撒手,他喜欢那个封面

封面,家有同款小熊

  抱着书跑一边自己去看了,出神的盯了一会,回来找我,要求坐我腿上,哦,原来他在模仿书里的动作,宝宝坐在妈妈腿上,然后我动动腿,像骑马一样,宝宝高兴极了,就这一个动作,我们玩了大半天,把为娘的累坏了

抖被子

  还有一个特喜欢的动作就是这个抖被子了,他钻在我怀里,小手拉着被子抖,被子不动,就让我也拉着,我使劲一抖,哇,好大风,宝宝“咯咯咯”的笑,跟我一起做,小小人儿笑到打嗝了还要玩,被我哄着转移了注意力。

  《妈妈快来陪我玩:全4册》读后感(四):科学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每个小宝宝都是可爱的小天使,在她们还没来到妈妈的肚子里,她们都在天上选妈妈。当她们来到我们的生命里,这不仅仅是缘分,更是宝宝对妈妈最深沉的爱。2岁之内的小宝宝都是十分依赖妈妈的,她们最喜欢妈妈身上的气味,喜欢妈妈的陪伴,喜欢妈妈和她们说话,和她们一起做游戏,只要妈妈在身边,她们就会觉得很有安全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和宝宝一起做最科学的游戏呢?既能提高宝宝的语言、运动能力和动手能力,又能建立亲密依恋的母子关系呢。《亲肤育儿系列•妈妈快来陪我玩》这套书教给了我们科学的育儿方法。

  这是一套科学地逗孩子玩的皮肤触摸游戏绘本,适合2岁以内的宝宝。在游戏中包含触摸、运动和玩耍,每个游戏都能给孩子带来无尽的欢笑,你会看到最欢乐、最可爱、最爱你的宝宝。边玩边乐,无形中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亲密。通过玩耍让小宝宝感受到皮肤触摸的愉悦感,感受到爱和被爱,和妈妈之间建立起亲密依恋关系。

  其中一个“抱紧抱紧”的游戏十分有趣:先让宝宝举起肉嘟嘟的小手,妈妈用最温柔的眼神看着她,然后用温暖的大手握紧宝宝的小手,这个时候宝宝的心里一定温暖极了,好爱我的妈妈呀;让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上,面对着妈妈,妈妈轻轻地握着宝宝的小肚子,将她拥入怀中,让宝宝感受到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妈妈;一起来玩拉被子,宝宝和妈妈一起将被子拉入怀中,宝宝好像也学会了抱紧的游戏呢;小熊来了,啪嗒啪嗒啪嗒,宝宝自己会将小熊紧紧拥入怀里;大熊,软乎乎的,宝宝紧紧抱住大熊,宝宝也会通过拥抱来表达喜爱了;妈妈来了,将宝宝和大熊一起抱紧;爸爸也来了,爸爸抱紧了我们所有人,爸爸爱宝宝和妈妈,宝宝也爱爸爸和妈妈呢。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多么有爱的游戏啊,不仅仅锻炼了宝宝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宝宝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她的喜爱,宝宝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如何表达爱:爱你,我就抱紧你。

  这套书还有其他非常有趣的游戏,在给妈妈和宝宝带来欢笑的同时,也灌输了先进的育儿理念。作者秦好史郎是日本很受欢迎的童书作家,除了绘本创作,他在插画、装帧设计方面都很有建树,他的作品获得过日本儿童福祉文化奖、野间儿童文学奖等。《妈妈快来陪我玩》是他和妻子,同样知名的童书作家大成由子共同创作的第一套婴儿游戏绘本。作者十分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本作品也是非常优秀的,值得宝妈们去收藏,让我们一起科学育儿吧。

  《妈妈快来陪我玩:全4册》读后感(五):听说这是一套能让宝宝更聪明的绘本

  与《咘咘咘》相比,进一步增加了皮肤接触和抚摸、还有小游戏的比例,1岁左右的小宝宝应该会很喜欢~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套书的名字吸引住了。

  因为我家宝贝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妈妈!玩!”

  出于好奇(其实是因为封面的宝贝实在是太萌太萌了),就把这套书买回了家。

封面是不是超级萌?

  我家宝贝一拿到书就被鲜艳的色彩吸引住了,开始抠抠翻翻。

  在宝贝扣扣翻翻的过程中,左下角贴的粉红苹果贴纸吸引了我的注意。

贴纸也超可爱der!但孩子如果特别爱到处抠抠,建议妈妈还是将贴纸撕下,避免孩子误食。

  “亲肤育儿”。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词。

  这是什么意思?

  新手妈妈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知识点,立马查起了书。

  “亲肤育儿法”,指的是妈妈通过肌肤接触和宝宝建立情感联系的一种育儿方法。

  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原来,在20世纪初,欧美国家通过一系列实验(其中最出名的是“恒河猴实验”),发现母亲的肌肤温度能安抚孩子的情绪。那些曾经被母亲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会成长为更独立、更能适应社会的大人。

参与实验的小猴子刚出生就被带离母亲身边。科学家为它们制造了两种“假妈妈”:一种是扎人的铁丝网妈妈,但铁丝网妈妈那里有奶瓶(还有提供温暖的灯泡)。另一种是软布做的柔软妈妈,这个妈妈只有触觉抚慰,没有奶水滋养。科学家的事先推测是“有奶便是娘”——小猴子应该会更依恋那个给自己提供食物的

  伺候,“亲肤育儿”法开始取代“延迟满足”、“虎妈狼爸”等铁血教育法,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并受到推崇。

  在中国邻近的亚洲国家中,日本是将“亲肤育儿”这种教育方法贯彻最深,推广范围也最广的国家。

  加上与中国相似的国情,日本的“亲肤育儿”实操比欧美国家的更有借鉴性~

  而《妈妈快来陪我玩》这套书,作为日本产科医院新生儿指定赠送图书,自然就更值得一看啦!

  这套书共4册,每册都有独立的互动主题。

  绘者在作画时,将每个互动主题都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动作,妈妈只需模仿绘本画面的动作,就能轻松达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宝宝开心,自己也不累。

  在4册书中,我家宝贝最喜欢的是《咘咘咘》。

《咘咘咘》

  “咘咘咘”,是妈妈亲宝宝时发出的声音。

  妈妈嘴唇与宝宝身体的亲密接触,会让宝宝有被爱着,被接纳,有价值的感觉。

  而且嘴唇与皮肤的接触,还能帮助宝宝发展触觉。

  这套书的另外3本:《抱紧抱紧》、《咯吱咯吱》和《等一等》, 与《咘咘咘》相比,进一步增加了皮肤接触和抚摸、还有小游戏的比例。

  互动更多,1岁左右的宝宝应该会更喜欢~

  《妈妈快来陪我玩:全4册》读后感(六):2岁前给够安全感,你知道对孩子有多重要吗?

  文:隐梦尤

  一个小生命降生时,他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辨识能力,外界的一切在宝宝眼里都是既新奇又陌生,陌生远大于新奇。当宝宝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时,心理上的安全感够不够,应该是每位父母首要重视的。

  因为,比起优渥的物质满足、教育先行,安全感是每个孩子需要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地基。有很多科学分析已表明,幼儿童年阶段的心理状况,会对他一生的性格、心态有深远影响。

  《妈妈快来陪我玩》这套绘本则是给2岁前的宝妈宝爸们提供了科学育儿的思路,它易懂易读,指引你快速学会如何建立2岁宝宝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安全感不够,一般会有哪些表现?

  1、脾气大,情绪不稳定

  育儿权威西尔斯博士说过,大多数爱哭闹的孩子都缺少安全感。如果孩子总乱发脾气,情绪阴晴不定,容易暴躁,家长就需要注意了。这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现之一。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的情绪和内心。如果脾气不适时疏导,孩子的性格和心理能有多健康呢。

《妈妈快来陪我玩》插图

  2、生人面前过于羞怯,不爱说话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在上幼儿园时,特别开朗活泼,敢于表达,而有些小朋友却只能在父母家人面前才敢说话?甚至有的,在自己家里来客人时也扭扭捏捏?

  除去部分因为天性内向外,这样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不自信。不自信,是在幼年时期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导致的。

  3、2岁之后还吮手指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育儿手册告诉我们,吮吸手指对1岁左右的幼儿来说有助于触觉神经的成长,但是如果2岁以后宝宝还经常有这个动作,很可能是情绪敏感,陪伴不够,容易处于紧张状态下。

那么,你的哪些行为会让宝宝变得没有安全感?

  父母家人是宝宝最亲近的引路人,他对这个世界的感应最直观的来自身边引路人。以下这些行为都会给敏感的宝宝无形中产生不安全感。

  家长陪伴孩子时间少,缺少抚摸、拥抱、玩耍等情感交流;家长自身脾性暴躁,对孩子忽冷忽热,没有耐心,甚至大声呵斥孩子的哭闹;夫妻当着孩子的面出现争执和吵架;欺骗孩子,经常随口应允孩子的事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没有沟通等等。

绘本插图

宝宝在2岁前会有一个依恋期建立安全感的过程

  宝宝从出生到会坐会爬,这个过程其实非常快,很多宝爸宝妈都有这样的感受,怎么一眨眼,我的孩子就这般大了?

  而大家往往容易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眨眼”的过程里,我们还停在没来得及反应宝宝的成长,就已经错过了给宝宝建立牢固安全感“依恋期”。

  在两岁前,宝宝会完成对日常照顾者的依恋关系的确立,在这个时期,他学会了识别母亲的气味和声音,意识到自己的行动会影响周围人,他会用抓握、微笑和哭声等表达自己的理解和需要。

  最重要的一点是,2岁前,宝宝渴望被拥抱和抚摸,已经对他的照料者(通常是父母)产生依赖。

  为什么宝宝很喜欢爬到亲近的人身上?因为他需要一个安全的氛围,他在索要情感满足。

《妈妈快来陪我玩》绘本内页

2岁前多多这样做,亲肤育儿才能给够宝宝亲密感,建立安全感

  既然宝宝渴望被抚摸,渴望情感依赖,那么我们满足他就是了。怎么做呢?

  可以多多亲吻宝宝的小脚丫、肚皮、屁股、小手、小脸蛋等,让他在肌肤亲昵中体会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可以多多拥抱他,陪他一起爬,举高高、滚动等动作和宝宝互动;可以和宝宝玩追赶的游戏,挠痒痒的游戏……玩耍里的互动,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触摸、运动、玩耍”这也正是《妈妈快来陪我玩》提供给我们的科学亲肤育儿方法。

  面对宝宝,我们总要记住这一点,如果宝宝是小船,父母就是港湾,港湾安全,小船才能坚强远航。

  《妈妈快来陪我玩:全4册》读后感(七):孩子低自尊,没有安全感?请警惕!这是“恐惧的内在孩子”的表现

  相信很多作为家长的大人们都懂得一个道理:陪伴孩子一同成长,对孩子人生历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其实,在我们接触到的成年人当中,有很多存在着低自尊性格的人。结婚已经一年的小沫拥有一个对她很好的丈夫,可是小沫还是觉得丈夫对她不够满。常常会在与丈夫发生口角之后,不仅不会像别人一样企图用沟通解决问题,而是防御性地将自己和丈夫隔离开,自己独自在那生闷气。接着她就会觉得自己很糟糕,否定自己的所有判断,甚至在每次吵架之后都想着要离婚。

  对于这次的婚姻,小沫说:“我好像从来就没有相信过他爱我,甚至从来都不愿意和他有亲密动作。”

  造成小沫陷入这种恐惧型依恋风格的不是别人,而是来自孩童时期原生家庭的陪伴缺失。我们所说的陪伴缺失,不仅是指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在身边陪伴的父母习惯性疏离也会造成低自尊性格的养成,他们没有安全感,甚至对一切都缺乏自信心。

  所以,在孩子2岁前,父母能够给予更多的亲密接触会让亲子关系更牢固,还会对孩子日后性格完善起到更促进作用。

一、妈妈与新生儿亲密接触的重要性

  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来讲,母亲温暖的身体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母亲的怀抱不仅为他们隔开了外界的刺激,还在潜意识中给予了他们一种强有力的安全感。

  为什么我们现在多次强调妈妈多给新生儿抚触按摩的好处,因为妈妈在抚摸孩子的时候,能让孩子开心舒服,从未感觉到幸福。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很经典的实验——哈洛的恒河猴实验。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洛认为,幼猴除了基本的吃奶、喝水等生理需求外,一定还有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

  所以,哈洛和同事做了不同类型的“代母”,他们先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妈妈分离,交给另外两个“妈妈”来抚养:一个是在胸前挂奶瓶,能够给它提供奶水的铁丝“母猴”;另一个是全身抱着舒适的绒布,能够给它提供触感的绒布“母猴”。

  在接下来的24个小时中,小恒河猴接触绒布“妈妈”的时间长达18小时,而只有3个小时趴在能够给它奶水的铁丝“妈妈”怀里吸奶。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不难看出,小猴子更愿意和那个能够给它提供触感和依恋感的“妈妈”待在一起,而不是只能给太多提供奶水的铁丝“妈妈”待在一起。

  这个实验也证明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与情感及社会支持,是促使一个人正常且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是爱最重要的元素。

  日本知名童书作家大成由子和插画师秦好史郎共同创作了一套婴儿游戏绘本,从婴儿的小手、小肚皮、小脚丫、小脸蛋、小屁股等部位入手。通过游戏的方式把皮肤触摸游戏的三个重要因素,触摸、运动和玩耍展示了出来。

  这是一套科学地皮肤触摸游戏绘本,两位作者希望通过这些直观、有爱的绘图展示,能够让妈妈感受到与宝宝皮肤接触的重要性。从而通过与宝宝的玩耍,让宝宝充分感受到爱与被爱,和妈妈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

二、孩子对心理营养的需求

  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同样也是促进孩子“心理营养”充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得到的心理营养不充分,长大后他就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良和行为偏差等状态,而这些方面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我们日后两性关系的发展。

  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心理营养的需求也不同。

  0-3个月:这个时间段的宝宝需要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也就是说宝宝需要父母的充分关怀,这种关怀最好是“有求必应”的,完全付出不需要任何条件的;

  4个月-3岁: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父母充分给予足够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主要是来自于父母之间稳定的夫妻关系,这个时候,妈妈的情绪越稳定,孩子获得的安全感就越充足;

  4-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最需要建立自信心的时候,需要父母给予肯定、赞美和认同。在这一年龄段内,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完全体现出来了,主要包括自我价值、自我形象和性别认同;

  6-7岁:这是孩子学习、认知和模仿最鼎盛的时期,这时候的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种榜样,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在实际的生活中,有父母常常会对孩子说诸如此类的话“你走,我不要你了”“再不听话,我就把你扔出去”“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等等。、

  要知道,这种看似吓唬孩子的话,父母们以为说完后,孩子就会变得更乖一点。其实,这样有可能会换来一个过分听话的孩子,因为孩子怕自己做错了真的会被抛弃;也有可能会换来一个哭得更加撕心裂肺的孩子。

三、如何避免“恐惧的内在孩子”的形成

  “恐惧的内在孩子”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充足的安全感。心理学家认为,一旦形成这样的内在性格,就很难摆脱。这类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一旦遇到与童年所经历的事情相似的场景,就会变得脆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恐惧,缺乏安全感。这样的表现,只会限制我们前进的步伐。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恐惧被压抑在潜意识里呢?这些当然要先从我们做父母的抓起:

  ①我们的亲密关系影响着孩子的亲密关系

  作为父母,我们要形成对亲密关系健康和有益的看法,只有父母自身能够建立起好的亲密关系,孩子才更有可能去拥有幸福和美好的亲密关系和婚恋关系。

  而反过来讲,如果父母之间的感情一直不好,整天争吵,不断用最丑陋的面貌针锋相对。那这样的家庭氛围,即使是成员结构完整,对孩子的培养也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要清楚的一点就是,父母的亲密关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深刻而且久远的。所以,当孩子还是低月龄的时候,我们就应当与他建立起一种依恋关系,而且还是安全的依恋关系,并有意识地经营好家庭关系,妥善处理好夫妻关系。

  这样,我们才能想孩子传递婚姻家庭的良好观念,对今后他处理冲突方式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②学会情绪管理,为孩子提供和谐安全的家庭氛围

  大部分的父母对待孩子都有过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乱发脾气、随意呵斥孩子、打骂孩子、不理解不重视孩子情绪。这样的,情绪管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偏激、低自尊或自我评价过低。

  这样的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甚至会与自己的家人拳脚相对。小欧是一位初三的孩子,周末在家休息就打了一个小时游戏,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在隔壁大骂:“你还有脸在这打游戏了?不用读书了,趁早出去打工吧,浪费我交的钱。”如果孩子有一点顶撞,或是认错态度不好,小欧妈妈就会把家里的游戏机当他的面砸碎,要不然就抡起手向小欧甩过去。

  也不知是被妈妈打多了,还是到了青春期有力气了,有几次小欧居然开始学会了还手。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变得易怒和学会用肢体反击,其实就是被称为父母焦虑的情绪所感染了。

  在家庭中,父母的情绪稳定平和,能够很好的面对和处理重提,那么这个家庭氛围就会变得融洽和愉悦,也能够为孩子培养自我安全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③安全感来自于真实的相处和陪伴

  我们在上文中一再强调父母与幼儿亲肤接触的重要性,目的就是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一个孩子,饿了渴了有人及时喂奶,拉了尿了能够及时得到清理,有温暖的怀抱,有舒服的按摩用来满足身体的接触需求。父母会对他微笑,耐心回应他的需求。在这种持续稳定的照顾中,会让你孩子有充足发安全感。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对自己重新产生良好的感觉,觉得自己是最好的。这对于建立自己充足的信息,也是积极和自信的。

  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给孩子充分的爱和滋养,尊重孩子,接纳孩子,充分信任孩子,并重视自我的情绪管理,就可以成就更具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自信心的孩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妈妈快来陪我玩:全4册》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