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是一本由[法] 若里斯·尚布兰 编 / [法] 奥雷莉·内雷 绘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读后感(一):帮助别人是很重要,但是在乎那些真正在意的人更重要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樱桃迎来了生日,她成为了11岁的女孩子啦。
11岁的小樱桃,还是爱“解密”还是会好奇,还是爱观察人,还是想知道好多神奇的故事,还是想探寻那些她不了解的人的人生。
她的下一个目标是一位总是周二在同一时间乘坐公共汽车进城,并且胸前抱着一本书的悲伤老太太,没错,小樱桃没有变,她还是那么爱帮助别人。
为了帮助别人,她请朋友们向自己的妈妈撒谎;也为了帮助别人,她请求别人骗取这位老太太的信任;同样为了帮助别人,她请求德雅尔丹太太为了自己寻找关于二战“迫击炮”通信营的资料……
同样,为了帮助别人,她将朋友拒之门外,堂而皇之的撒谎,枉顾他人忙碌的工作……
这样的孩子(人)是不是似曾相识?
没错,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如今,我们管这叫做“道德绑架”。没错,你的初衷也许是好的,帮助别人是美德,但是前提是,别人需不需要你的帮助,会不会因为你的帮助而得到真正的帮助?而在帮助他人是美德的掩饰下,你是不是行使了“美德的特权”?
“助人为乐”如果是通过撒谎、利用他人、欺骗他人、无视他人来实现的,那就不算真正的美德。
小樱桃在德雅尔丹的批评下低下了头——帮助别人是没有错的,帮助他人很重要,但是为他人思考,在意别人的感受更重要。
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将13岁到23岁这段时间称为“青春期”,关于孩子到青春期的叛逆、沉默、对抗等问题是困扰家长的一个大问题,但是其实,孩子青春期遇到的问题在13岁以前的童年也是存在的。在《埃克托尔的书》中,作者将亲子关系中的隔膜通过漫画展示给了读者。小樱桃爱妈妈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管是“石壁上的动物园”还是关于“埃克托尔的书”整个解密过程她都是瞒着妈妈的,因为她本能地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得不到妈妈的认可;而妈妈也一直在努力获得女儿的信任,为此不惜违背自己的心意和德雅尔丹太太沟通(妈妈一直不喜欢德雅尔丹太太,也禁止女儿和她的接触)。明明母女都深爱对方,但是沟通方式却总是选不对,永远都让对方误解,永远都会让对方关闭心灵,亲子关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不仅存在青春期、叛逆期,是存在于整个母亲和孩子的人生的问题。
帮助他人很重要,但是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方法,美德就不再美了,人们拒绝痛苦的感受,就像两个人深爱对方,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方法沟通,最终爱也无法传递到,反而会变成痛苦。在《埃克托尔的书》中,作者通过龙桑太太(神秘太太)之口告诉小樱桃:当我们把自己感受藏在心底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它的囚徒。说出来吧,不要为自己的所感所想感到羞耻,勇敢表达你的疑问和恐惧。对你爱的人说出你心里的话,他们会永远感激你。
而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件事,并不那么容易,融解代际的隔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小樱桃虽然勇敢跟自己的朋友们道歉,大声地说出了对朋友的在乎,但是,她为什么对“帮助他人”这件事如此执念呢?
《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读后感(二):让孩子找寻到友谊、亲情和善意的力量
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一起打坐。过了一会儿,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你像一尊佛”。佛印又反问说:“那你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故意气佛印:“我看你像牛粪。”佛印微微一笑,没有反驳。回到家中,苏东坡得意地告诉他的妹妹,今天与佛印的对话。苏小妹听后笑言:“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人如粪。”苏东坡方恍然大悟。
故事久远,无从考证。但却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你眼看你心。一个人如果能用善意的眼光看世界,那么满眼都是温情和希望;如果眼睛只盯住丑恶和虚伪,那么就会发觉人性肮脏不堪。成年人应该在孩子的心灵中种下希望的种子,告诉他们对自己对别人都要心存善意,举手之劳的声援,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及真诚充分的沟通。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而父母长辈又多是宠着顺着,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求。很少关心、照顾别人,甚至很少想到别人,除非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这一切看起来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然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不利于孩子优良品格的形成,也不利于孩子长大之后与人相处。
《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中,小樱桃发现一位神情忧伤的老奶奶总是在图书馆续借同一本书,多年来从未间断。原来这本书是老奶奶过世的丈夫埃克托尔编写的,只此一本,其中还埋藏着一个二十年来未被解开的秘密。为了帮老奶奶走出过往,把埃克托尔无法宣之于口的情意传达出去,小樱桃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查……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自私的孩子,令父母手足无措,而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从小慢慢学会以极大的热情去帮助别人。
孩子的行为绝大多数是感情冲动引发的,并且整个行为过程也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为了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可以从启发他的情感入手,比如“你看那位老爷爷头发都白了,弯腰多吃力啊,我们赶快帮助他把报纸捡起来吧!”这样的启发式提醒比生硬的“要学会助人为乐,应该帮助老人”效果好很多。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从帮助别人的行动中获得的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帮助不是施舍,而是从心里愿意去做;帮助也不是用金钱、物质可以衡量的,而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
今天自己帮助了别人,自己所获得的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在一次次的帮助别人过程中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当明天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多了好多朋友。
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从小教会孩子不自私、做事大方的习惯。有什么好东西都是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分享时让她感受到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喜悦和幸福。
《樱桃日记》中的小樱桃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点每个孩子都一样。她在书中的故事鼓励孩子认识、接受、改进自己,虽然他们不能决定拥有什么样的童年,但是能够决定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读后感(三):每个人心底的秘密都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小樱桃”塞里斯是个梦想成为小说家的女生,她认为,讲故事的决窍就是要观察别人,想象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秘密。因为极强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小樱桃总是能发现“神秘人物”:森林里独自拎着颜料,衣服上也粘满颜料,消失在高大围墙后面的老先生;每周固定时间去图书馆,续借同一本书,二十年来从未间断的退休老奶奶;从来都不太喜欢圣诞节的专业图书装订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特别?小樱桃记录了自己跟好朋友们一起,通过调查、推测、一步步揭晓答案的过程。原来,每个人心底的秘密,都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樱桃日记》是一套读来亲切温暖、有吸引力的少年绘本,共四册,分别是《1:石壁上的动物园》、《2:埃克托尔的书》、《3:第五件珍宝》和《4:无面女神》。绘本以十来岁女孩小樱桃的视角,漫画和手帐日记穿插推进故事情节的形式,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自2012年第一册出版,好评如潮,2014年获得欧洲最大的漫画节,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两大漫画节之一的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杰出青少年漫画奖”。
编者若里斯·尚布兰,法国著名漫画编剧、小说家,为5到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创作故事逾十年。绘者奥雷莉·内雷,法国漫画绘者、插画师,曾为多种杂志绘制插图,作品大多是青少年题材。
一、关于富有的思索
米歇尔·朗热曾经是一座闻名全国的动物园的画师,他创作动物壁画来装饰动物园道路两侧的墙壁,后来因游客稀少,动物园关门大吉。热爱绘画的米歇尔放不下曾经美好的回忆,回到荒芜的园子,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曾经在此生活过的动物们再活过来。
十五年来,他买的颜料足够把全城都刷一遍了,可没人留意到这位“奇怪”的老人,直到小樱桃和朋友们在森林的树屋里,看到他全身上下沾满各种颜料,从树林里走出来并渐渐消失在小路尽头。
他是谁?为什么会这样?怀着强烈的好奇,小樱桃每天到树屋等待老先生,希望在他进森林时能跟在后面揭开秘密。第一次,由于妈妈来电,当她挂断电话,老先生已不见踪影。第二次因为一场大雨而不得不中断。
生动曲折环环相扣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令人不知不觉和小樱桃一样越来越关心主人公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终于,小樱桃来到了米歇尔的秘密园地,并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画折服,老生生给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决定帮助老先生实现心愿。这就是《石壁上的动物园》的来历。
米歇尔的坚持令人感动,书的最后他写给小樱桃的信也带给我们思索。
很多人都对我说我的画有多值钱,我可以变得多富有。但他们不明白我已经很富有了:我有这几个月来所有美丽的相遇,有前来帮助你和你的两个小姐妹重建动物园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有全村人让动物园重生的热情。这么多的财富,全都是你带给我的。二、勇于表达感受才能让亲情友情更亲密
小学毕业的暑假,每天去游泳馆的小樱桃,更加热衷于观察身边的人物,发现他们的神秘之处。很快,一位每周二下午三点左右都抱着本书去图书馆的老奶奶引起了小樱桃的关注。让小樱桃好奇的不仅是老奶奶规律的行程,还有她伤心的神情。当她发现老奶奶二十年来不间断地续借同一本书时,更想找到那背后的原因。
太专注于揭开谜底的小樱桃,忽视了回应好朋友们的需要,只有在找她们帮忙时才想到她们,多年的友情陷入危机。怎么办?
在她的帮助下终于解开心结的龙桑太太说,当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藏在心底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它的囚徒。对你爱的人,说出你心里的话,他们会永远感激你。
读完《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似乎也有了更多表达心意的勇气。
三、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对小学生而言,作文总是无从下笔的难题。这套四册的《樱桃日记》真正体现了叶圣陶在《文心》中所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既是讲述者,也是主人公之一的小樱桃,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世界,对生活充满热情,日记不仅是她练习写作实现梦想的途径,也是她整理思绪记录生活的方法。可写可画还可以粘贴照片和剪报的创意手帐式日记,让人发现原来写点什么也是很有趣的,毕竟成长的印迹那么可贵。
行动力十足善良勇敢的小樱桃,她的好朋友温柔敏锐的莉娜和总是牢骚满腹的埃丽卡,三人亲密无间偶尔小打小闹的日常,小读者们从中仿佛看到自己和朋友的影子,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读后感(四):小学生该看什么课外书?这套书满足他的侦探欲,还让他爱上写作文
你喜欢侦探故事吗?什么样的侦探故事适合孩子看呢?如果你觉得柯南、福尔摩斯、阿加莎这种绑架、杀人案不适合孩子看的话,不如来看看这套《樱桃日记》。
《樱桃日记》的编者若里斯•尚布兰是法国著名漫画编剧、小说作家。他曾创作过无数优秀漫画作品,在欧洲、美洲、亚洲等十数个国家出版。
绘者奥雷莉·内雷,是法国漫画绘者、插画师,同样绘制过大量青少年漫画、插图。她说,在读过《樱桃日记》的剧本以后就深深被里面的人物打动,之后便用长达8年时间绘制了这部系列漫画。
这套书从2012年第一册出版以来就收获无数好评和大奖,让我们先来看看它获得的奖项:
2013年法国尚贝里漫画节“最佳编剧奖”“希望之星奖” 2014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杰出青少年漫画奖” 2014年第29届法国圣艾蒂安图书节“青少年图书奖” 2014年诺曼底达尔内塔勒漫画节“青少年漫画奖” 2015年法国蒙特勒伊贝莱“青少年漫画奖” 2016年法国“白尾鹲青少年文学奖”《樱桃日记》一套四本,里面以小樱桃和她的两个朋友为主角,小樱桃是一个爱写作、爱探险的女孩,她励志成为一名作家,为了锻炼写作能力,养成了一直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她的日记里不仅有文字,还有涂鸦、照片和剪报等等,与其说是日记,不如说更像我们常说的手账,形式多样、好看又好玩。
整套书以漫画的形式讲故事。再用樱桃日记的形式做串联,形式新颖。让孩子读了怦然心动,也有拿起笔自己写起来的冲动!
不管形式如何,获过多少大奖,这套书的最大亮点还在于它的故事情节。其中每本书都是一个单独的故事,而四本合起来又有一条完整的故事链。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小樱桃爱冒险、富有强烈的好奇心,还喜欢当个小侦探。她总是能注意到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她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并不完美,却很真实。三个小伙伴们各有各的性格和性情,小樱桃喜欢读书和写作,莉娜喜欢芭蕾和摄影,埃丽卡酷爱打篮球。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却拥有最真挚的友情,她们还有自己的秘密基地——一个漂亮的树屋。所有这些,都让孩子读起来很容易有代入感,仿佛她们就在自己身边,仿佛这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第一本书中,小樱桃在树屋时发现了一位大叔,他总是手里提着颜料桶,然后神秘消失,不知踪影。在打听到颜料店的时候,店主甚至说,15年来,这位大叔买的颜料足够把全城都刷一遍了!而且刷的还是彩色的。小樱桃为了搞清真相,不断调查、四处搜集资料,才发现藏在大叔背后的巨大秘密。
第二本书里,小樱桃发现了一位老太太,永远在固定的日期,固定的时间里,乘坐同一辆公交车,她的手里永远抱着一本书,永远神色哀伤。不仅如此,她还意外发现,这位老太太多年来只从图书馆借这一本书,图书馆的借阅卡上,只有老太太一个人的名字。这又激起了小樱桃的好奇心。她想帮助老太太,想了解事情的真相,更想让老太太不再难过。
当然,故事的最后,就和第一本书一样,在奇怪的表象背后,同样藏着一个大秘密,同样惊人,也同样温暖。
《樱桃日记》四本书,每一本都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会让你不由自主的跟着故事一路读下去,每一本都有一个令人意外又感动的结局。整个故事读起来酣畅淋漓,别说孩子,就连大人都读的欲罢不能。
除了故事本身,书里还教会了我们很多。和许多家庭一样,小樱桃和妈妈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问题,虽然她们彼此深爱,但更多时候,小樱桃选择瞒着妈妈去冒险,她不能完全对妈妈敞开心扉。而妈妈也并不是每次都支持小樱桃的行动,她觉得小樱桃爱撒谎、易冲动,更主要的是,她觉得连隔壁的作家阿姨都比自己和小樱桃更加亲密,她心酸又愤怒。
四本书的故事相对独立,但她们的母女关系很连贯,而且一直在层层递进。
第一本书里,小樱桃完全瞒着妈妈进行调查,直到家长们自己发现端倪。
第二本书里,小樱桃依旧瞒着妈妈,但故事的最后,是彼此情绪的爆发,也是她们关系的巨大改善。从那以后,小樱桃出门都会事先报备,不再瞒着妈妈。
第三本书里,她们的关系进一步好转,新的故事让她们之间变得更加亲密。
第四本书,是她们之间情绪更大的爆发,妈妈非常愤怒,不仅母女好几天没说话,妈妈甚至还断绝了她和作家阿姨的联系。
这套书还有第五辑,很期待最后的故事,想看到她们母女最终关系破冰,也想了解前面几本书里留下的伏笔:小樱桃爸爸的故事。
我们都不完美,看到小樱桃的故事,就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除了和妈妈的关系,几个小姐妹的日常交流也非常真实。这套书在探险的同时,也教会孩子如何和身边人沟通。让孩子学会和父母坦诚相待,告诉孩子哪些做法会给朋友带来困扰。同时,更告诉孩子,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随便利用别人的信任。
这套《樱桃日记》带给孩子一场不一样的探险旅程,更教会了孩子如何待人、如何处事。漫画的形式也让孩子不会抵触读书,适合所有7-12岁的孩子。
《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读后感(五):孩子没有朋友,不会写日记,难以坚持,读《樱桃日记》
有人说,因为疫情,让自己濒临死亡的婚姻重新复活。
有人说,因为疫情,终于有时间联络朋友了,当然是在线上
有人说,因为疫情,终于有时间陪孩子了。
也有有人说,因为疫情,督促孩子学习,都快疯了。
其实不管如何,因为疫情的契机,让我们发现沟通是连接亲情、友情、爱情、婚姻的桥梁。
因为不懂得表达,也许会错过世间我们最珍视的友情、亲情、爱情。不管是孩子还是暮年。
正如法国作家若里斯·尚布兰在《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说的:
当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藏在心底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它的囚徒。请说出来吧,不要因为自己的所感所想感到羞耻,勇敢表达你自己的疑问和恐惧。对你爱的人说出你心里的话,他们会永远感谢你。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在这本书里,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讲述 的是小樱桃发现了邻家的龙桑老太太奇怪的行为 :她整天郁郁寡欢,总是到图书馆续借同样一本书。多年来从未间断。经过侦查,原来这本书是老太太的丈夫写的,但是这本书上的内容全是编码。难道老太太多年来就因此来联结死去多年的亡夫,沉浸在过去吗?还是在寻找什么?证明什么?
总是抱着一本书,神色忧郁的龙桑老太太小樱桃为了帮助老太太走出过往。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她和朋友的友情敲响了警钟,和妈妈的关系弄得别扭。事情的真相是:让老太太沉浸在过去的原因,竟然与樱桃和朋友、妈妈的矛盾却是高度的相似。都是因为不会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这套书虽然是写给孩子的小说+漫画的童书,我觉得更适合亲子共读。和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是本孩子成长的故事书,也是让成人了解孩子成长的书。同时也适合没有在成长中学会的表达自己需求的成年人。
一、勇敢表达你的感受,别让爱成空
“留心观察别人的生活,想象他们的生活”已成了小樱桃的日常。通过初步侦查,她发现邻居龙桑太太每周都去市图书馆续借同一本书,而且神情忧伤。回来的时候更难过。在侦查的过程中,为了不让妈妈发现,她让两个好朋友莉娜和埃丽卡帮她掩护,圆谎。
为了追踪龙桑太太,她让两个好朋友莉娜和埃丽卡帮助她。但小樱桃过于关注自己的事却忽视了好朋友的感受。两个好朋友觉得被利用了,和她彻底闹翻。
和朋友闹翻了同样的,为获取她想知道的信息,也利用她最珍视的朋友—德雅尔太太;骗取图书馆的管理员和龙桑太太的信任。
一个人太过于关注自己生活,常常会忽略了身边的人的感受。这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心智不够成熟,他们往往首先是关心自己的需要。而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体会别人,即同理心。
这就需要学习,除了家庭和学校老师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从生活实践的挫折,与人交往中领悟,从阅读中获得。
而我们成年人也往往犯小樱桃一样的错误。
我们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们总是找借口,因为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
我们忙碌而忽略了身边最亲人。父母生病了,我们才觉得应该多陪陪他们;婚姻出现了问题,才发现是因为自己的忙碌而忽略了自己的伴侣。
孩子需要学习,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这本书很适合和孩子一起共读,和孩子一起成长。
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些爱错过了,也许就永远错过。比如小说中的龙桑太太和未婚夫的故事。
龙桑太太的未婚夫埃克托尔,年轻时是个优秀的文字工作者。后来因为战争应征入伍。在战争中他看到战友一个个倒下。目睹了无数的恐惧与痛苦。当他从前线回来时,却把自己封闭起来。直到去世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埃克托尔在龙桑太太工作的图书馆里整理自己在战争期间写给龙桑太太的信,整理成书。后来他去世了,但他的作品没有完成。龙桑太太帮他完成了这本书。
但这本书里,没有情意绵绵,没有浪漫的话语,只有冷冰冰的编码。这让龙桑太太非常难过。埃克托儿很爱自己的未婚妻,直到去世都没有向她表白。
而龙桑太太却因此沉浸在过去中不能自拔。也许她想从未婚夫的字里行间找到什么。也许是他的表白,但是没有。
小樱桃经过调查,惊奇的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其实埃克托尔书里的编码对应的是图书馆里相应的图书,在这些书中藏着他写给未婚妻的情书。他以为未婚妻在图书馆工作会发现他写给她的情书。但由于一些变故。那些藏有情书的书籍一直被封藏。龙桑太太直到退休都没有发现这些情书。
迟来的情书,解开了龙桑太太的心结,她终于证明了埃克托尔是多么爱自己。
从此,龙桑太太走出了过去,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我们珍视的感情纽带。勇敢说出自己的感受。有时,有些人错过了就错过了。
二、看看小樱桃的手绘日记,也许孩子们会喜会喜欢上写作呢
这不但是一本非常有吸引力的故事,也是一本非常棒的漫画书。书中穿插的樱桃日记,更是让孩子喜欢。说真的,在看这本书的过程,我也非常喜欢。
当我们发愁如何让孩子起步写作的时候,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
如果按正规的写日记格式:时间、日期和天气,最后是内容。
这又会让几个孩子坚持下来呢?
我觉得像樱桃写日记的方法,更适合孩子的天性,更有趣,写日记就像玩一样。
我们来看一看樱桃是如何写日记的呢?
01图文并茂,随意涂鸦
孩子天生爱涂鸦。当孩子刚起步时,利用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把自己看到,想到的随性画下,图上色彩,更漂亮,当然,一切随孩子愿意。接着就可以写下相关的文字了。
在一次业务培训中,我认识一位来自江西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她在引导孩子写作上经验丰富。她就是利用孩子爱涂鸦的天性引导孩子日记。
比如写一个人,她让孩子们画下自己心中最喜欢的人物,然后再配上文字,孩子们为了写下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就会花心思去寻找相关的词句。比如描写人物的外貌的词句。孩子的头脑中的词汇量肯定少。这时,她就会引导孩子去阅读。输出的同时促进了孩子的阅读。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爱上写日记的同时也喜欢上了阅读,反过来促进了写作练习。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父母引导孩子起步作文。
写朋友的家事02日记内容从哪里来?日记字数多少?
很多孩子在刚开始写日时,或写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没什么可写。自然就没了兴趣,慢慢就变成了应付。
因此不要给孩子限定日记的字数和内容。用我手写我心。
让孩子有事可写,必须让孩子有事干。做手工,家务、兴趣学习等。和小伙伴结伴玩耍。
经常亲近大自然去。像小樱桃一样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观察别人的生活,想象别人的生活。写朋友及写朋友的家事。翻出旧照片,写回忆故事。
与时俱进 。比如疫情期间,让孩子看新闻,写感受。把自己了解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知识和对病毒的预防写下来。
想让好孩子提高写作,阅读和写作练习同步进行。阅读是积累,写作练习是内化。福建名师何捷老师让孩子练习作文的方法就是每日“百字作文”,每日阅读好书。
《樱桃日记》这本书图文并茂,孩子们自然会喜欢。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同时领悟道理。每个孩子都是小樱桃,都可以从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与之共鸣。
虽然我们已经长大,但是有时却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小孩。总是以成人的目光去要求孩子。小樱桃的妈妈也是这样。因此孩子不愿把自己的感受与父母分享。而故事中的德雅尔丹太太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小樱桃和她成了忘年交。和孩子一起共读这本书,也许你会更了解孩子,唤醒曾经的小孩。也许你会成为孩子的朋友。
《樱桃日记2:埃克托尔的书》读后感(六):爱的表达并不是天生就会,你我都需要学习
《樱桃日记》系列,是关于“爱”的书,它贯穿了我们对事物的依依不舍、对爱情的坚信、用爱敲打封闭的心灵、弥补缺失的友谊。是一本不论成人还是儿童,都会为之感动的书。 但是,今天我想从家庭关系中,对爱的表达来谈谈这本书。我们在幼儿时期,只要父母在身边就不会孤独,而随着自我意识的苏醒,我们开始有了对父母难以说出的事情,这个阶段开始的年龄可能是是8岁也可能是10岁。
那时候,我们的父母可能会为了能够理解我们,采用偷翻我们的日记,或者查看QQ信息来了解我们的思想,这对于我们无疑是一种冒犯,可能铭记到今天。
《樱桃日记》的主人公,也与她的母亲有着隔阂,她会说谎来欺骗父母,也会与她的姑娘们发生别扭,但是最后她慢慢的敞开了心扉,试图化解这些矛盾。
《樱桃日记》系列绘本,贯穿了小樱桃与妈妈的之间的间隙,以及小樱桃一步一步化解间隙的方法;但是4本书又用独立的故事,以小樱桃和小伙伴解谜为主线,讲述了四个关于“爱”的故事。
《樱桃日记》是一本写给孩子和父母关于爱的绘本,它将用绘本的形式,教会孩子如何感到爱(这个过程被心理学家艾·弗洛姆称为“唤起爱”),以及父母如何“用沟通表达爱”。
《樱桃日记》是法国著名漫画编剧、小说家诺里斯·尚布兰的得意之作,概述获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杰出青少年漫画奖”。绘者奥雷莉·内雷在读过《樱桃日记》后,深为感动,用8年的时间绘制了这部系列漫画。
本文将从《樱桃日记》的叙述手法、孩子从“自恋阶段”到“唤起爱”的阶段、家庭中的高度谈话取向来解读绘本。
小樱桃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小镇上,镇子里的人热情、友爱。小樱桃的梦想是小说家,因此,她为了成为出色的小说家,开始着手写自己的日记,并命名为《樱桃日记》。
整个绘本的色调都是偏暖色调,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气息,与书本“爱”的主题也是相契合的。
1. 每一本书的封面都是紧扣主题。
比如《樱桃日记之石壁上的动物园》,绘画者用森林当作背景,将狮子“奥斯卡”与小樱桃绘画在一起,几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内容,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来看封面猜猜这个故事将会发生什么。
每一本《樱桃日记》都采用了小樱桃解谜的过程来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小朋友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很容易被谜团吸引住,家长可以利用小樱桃已经发现的线索,引来小朋友一起参加解谜,让小朋友更加有参与感。
2. 解谜的绘本中,绘者特地穿插了小樱桃写的日记。
毛姆曾在《小说的艺术》中指出,书信体的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出发,会具有极强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更容易将小朋友融入其中。
小樱桃的日记更加像一本手账,不但记录了她的生活,更是在里面穿插了照片和手绘,这让小朋友体会到了日记的美妙之处。。
我的小侄女特别讨厌语文,但是在看完《樱桃日记》后,问我要了一个本子,开始书写她自己的日记。
我问她:“你不是讨厌写日记吗?”
她说:“我是怕写错字,我看小樱桃用钢笔写字都不怕写错,我也不怕了。”
很明显,我的小侄女将小樱桃当成了她的一个朋友,并且是一个可以帮她解决苦恼的朋友。甚至可以说,小樱桃的日记,让小侄女感受到了写日记的有趣之处,成为了小侄女的好榜样。
法国绘本编剧诺里斯·尚布兰以儿童的视角绘制了一部帮助孩子唤起爱的绘本。
法国的儿童绘本一个比较典型的理念就是儿童本位意识,即以儿童为中心,绘本服务于儿童的理念和观点。这种儿童本位意识主要体现在创作者会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心理发展等来创作适合于儿童成长教育的绘本。
《樱桃日记》的主人公正是一个十岁半成长到12岁的姑娘,创作者诺里斯·尚布兰针对就是这个年龄的儿童“唤起爱”的心理发展。
《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在这个阶段中,儿童正从幼儿时“被无条件的爱”发展到可以感受到被爱,那么他会发展出一种新的感情,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樱桃日记》描述的就是小樱桃 “唤起爱”这一个过程。
你可能感受过,孩子画了一张画给你,或者是做一份小礼物给你,这是他第一次对爱表示高兴和感谢,展现出“爱别人”的能力。
那么在《樱桃日记之石壁上的动物园》中,小樱桃在日记中感谢了妈妈送给她日记本,并且提到了“要专门为妈妈写一本书”,这就是小樱桃对“感谢爱”的一种方式。
但是,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很多年。
这个过程,孩子的思想会从“他人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发展成“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这样一个过程。
《樱桃日记之埃克托尔的书》中,小樱桃的朋友埃丽卡因为感受到“我们关心她,她脸假装关心一下我们都不乐意”“她需要我们来骗她妈妈,我受够了被她利用”, 而与小樱桃产生了矛盾。
在这个阶段,小樱桃还处于“他人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这一个潜意识中,这个阶段也被弗洛伊德称为“自恋阶段”。
当书中的作家德雅尔丹太太,对小樱桃进行了“唤起爱”的引导之后,小樱桃才明白她忽视了身边的人。
小樱桃与朋友吵架
德雅尔丹太太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用小樱桃对待他人的方式对待小樱桃。德雅尔丹太太将小樱桃约出来,却没有给到小樱桃所需要的资料,而是对小樱桃的说“我只是想引你来这儿而已,就像你那天对那个可怜的老太太所做的一样”,让小樱桃设身处地的感受,被说谎引出来的滋味。
其次,采用直接沟通的方式,告诉小樱桃自己的感受是“你把我当成一个‘有用的朋友’,只有在需要我提供信息的时候才会想到我,这挺伤人的。”这种坦白式的谈话方式,建立在小樱桃已经感受到“说谎带来的受伤”,能够让小樱桃更能产生共情。相反的,小樱桃的妈妈和朋友缺失采取“生气”的方式来表达不满,而对于正在脱离“自恋阶段”的孩子来说,她是无法理解的,她可能会产生防卫心理,或者更频繁采取“回避冲突”的方式——说谎。
最后,德雅尔丹肯定了小樱桃对父母和朋友的爱,并且给予了她一个建设性的意见“你要信任他们,试着向他们多敞开一点心扉”。
德雅尔丹的太太的行为基本是“教科书式的沟通方式”,父母在引导孩子从“自恋阶段”到“唤起爱”的阶段,一定要注意采用有效沟通方式,而不是仅仅将情绪带给孩子。
这就涉及到家庭中高度谈话取向了。
四本《樱桃日记》里有一条暗线,是关于小樱桃与母亲之间的情感隔阂。
我们能看小樱桃在日记里写到,“她(妈妈)不太愿意我跟德雅尔丹太太待在一起”。
我们小时候或许也有这种苦恼,妈妈会交待不要跟某些朋友玩,那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大部分时间是向家长说谎。
小樱桃也是如此,她频繁的说谎,去小书屋说谎、去图书馆说谎……她与妈妈的沟通,反而需要妈妈最不喜欢的德雅尔丹太太来调和。
因为在小樱桃的年龄(10岁-12岁),并不清楚哪些事情是妈妈可以接纳的。所以,当小樱桃需要实现自己的需求的时候(解谜)选择了说谎这种解决方案,这是一种用来“避免冲突”的说谎。
研究表明,不论是何种形式的谎言,都会影响到关系。
小樱桃在日记中特提到了“从动物园那件事我撒了谎开始,气氛就不太对。”
这与小樱桃家庭的沟通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沟通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有着高度谈话取向的家庭,他们的交流不仅更自由、频繁,而且是自发的。反之,就是低谈话取向,他们的话题有很多禁忌。
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是避免自己少受到冲突,比如,我妈妈在不小心剐蹭了别人的车后,只敢悄悄跟我说“赔了500元对方”,但对我爸爸缄口不言。因为我妈妈对我爸爸的预期是“会责怪她为什么开车不注意”。
因为我妈妈跟我属于高取向谈话,而跟我爸爸属于低取向谈话——做错事情在我爸爸那里是禁忌。
我们可以发现,小樱桃与妈妈之间是低谈话取向,关于德雅尔丹太太的一切就是禁忌。
而小樱桃是分不清这种禁忌的,因此在她每次解迷时,她都产生了“这是关于德雅尔丹太太的事情”,造成了她说谎的动机。
在《樱桃日记》中,小樱桃的妈妈尝试去化解这个低度谈话取向的问题,比如,尝试接受德雅尔丹太太的赠送的百迷城堡的票。
但是妈妈始终没有解决她内心的矛盾,她只是将对德雅尔丹太太的不满暂时埋藏在了心里。
当妈妈与小樱桃的矛盾激化后,妈妈才歇斯底里的喊出“她偷走了我女儿的爱”。
低谈话取向的小樱桃,又一次选择了“避免冲突”,伤心的说了一句“我走了”。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来自高度谈话取向家庭的年轻人,在倾听上更自信,在智力上更灵活。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引导孩子进行高度谈话取向呢?
在书中,妈妈做出了两个举动来改善沟通。第一,参与到小樱桃喜欢的游戏中,也就是解谜游戏,在这个行为中,她们的感情确实升温了;第二,根据小樱桃写日记的习惯,采取了“交换日记”的形式来来进行沟通。
其实,小樱桃的妈妈采取向德雅尔丹太太那样积极的沟通方式,她们之间的大概早就破冰了。比如,在第一次发现小樱桃说谎的时候,妈妈可以对小樱桃说:“去图书馆并不是坏事情,妈妈并不会责怪你,妈妈生气是因为你说谎。”而对于德雅尔丹太太的问题,妈妈更应该重视自己的内心,可以向小樱桃表现出“吃醋”的样子,因为这是儿童阶段会有的一种情绪,这小樱桃才会理解“其实跟德雅尔丹太太玩并不是禁忌,只是妈妈吃醋罢了”。
不论是德雅尔丹太太的引导,还是小樱桃妈妈的引导,都是作者诺里斯·尚布兰的儿童本位思想,就是站在儿童位置上,去选择能够为他们服务的行为,采用儿童所能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沟通。
因此,这本书不但是写给儿童“唤起爱”的绘本,也是一本教会我们站在儿童角度去思考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