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11 02:39: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100字

  《晚点五十八小时》是一本由步铼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一):本土的列车谜案

  寒冬腊月,周围都积着一层厚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而画面中央静静地躺着一辆火车,火车上发生着杀人事件。

  在这满满的阿婆味下,这次的案件相比起来更容易让国内读者融入。真实的雪灾,本土化的列车,不会让国内读者有一种架空世界之外的游离。

  作为本格推理,书中的诡计完全是过关的。在加入另一辆列车后,天马行空的让两辆车融合在一起,让雪地上没有脚印这一经典谜面有了另一种解答。

  让我觉得遗憾的是动机,太过于理所当然,但对于处女作应该算是上乘佳作。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二):暴风雪,来得猛烈些

  我最喜欢的本格模式就是“暴风雪山庄”模式,真的是推理能力的检验。

  我常给朋友们说,社会派的推理就像是语文的阅读理解,你读完了要写读后感,你明白了什么!而本格推理就像是一道数学应用题,重在结果,你是不是推理出了凶手。

  这个作者的书,我是第一次读。虽然说这个模式已经不新鲜,但是就像每一道数学题那样,各有各的题干,各有各的答案。

  本作故事发生在火车上,可以算是“新东方慢车杀人事件”。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一个模式,还能写的如此高质量,是能见作者功底的,期待作者其他作品。

  当然,我写书评不会涉及任何故事情节,那样别人看的时候就没意思。(当然也没人看我写书评( p′︵‵。))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三):春运的火车还能发生什么诡异的事情?

  

书一口气读完,这是一部关于春运列车上系列谋杀的本格推理小说,把行进的列车当做类似密室的设计,很多细节上看得出来作者尽量想经得起推敲,所以描述的笔墨较多,但是显得很碎小,不够连贯完整,效果不是很好。

整个背景有些硬伤,一辆载满旅客的春运长途火车不可能停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雪地里停几天而没有任何外在的救援,尤其事件是发生在科技、数据、网络已经十分先进的21世纪,感觉作者完全是为了利用这样的场景才能把故事讲述下去。

然而,作为一个工科出身的第一部小说,无疑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场景设计,犯罪手段,犯罪背景等都交代的比较完美。但是在人物的复杂关系、心理活动、情感交流上还不太能够打动读者。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四):中规中矩的本土推理作品

  

这本仅有200多页的小说一口气读完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足够了。

故事的背景放在2008年的春运时期颇为新颖,巧妙地以极端天气构造了一个暴风雪山庄,在国内的推理作品里不是很常见,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内容简介可以看出本书与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有点类似,凶案同样发生在封闭的车厢内。不同的当是文化背景,从研究生与导师的矛盾、春运拥挤的火车等因素可以看出作者试图把暴风雪山庄的设定本土化,让中国读者觉得十分亲近。

本书作为作者的出道作,尽管不完美的地方还是有的,如人物刻画略显单薄、最后一案的设定有点草率,但瑕不掩瑜,期待作者接下来的作品。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五):中规中矩的本格推理

  本书篇幅不长,一天就能读完了,很本格的故事,从几个方面评价一下。 首先是叙述文字,单线叙述清晰明了,推理部分很有逻辑,但是缺少一些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人物背景,开头学生们就介绍一下名字,就以狼人杀继续,我甚至最后都没记住全部人的名字。 说说本书的诡计,一共发生三起命案,第一起的诡计算是最棒的,十分本格而且让我想不到,虽然我一开始就怀疑凶手的身份,但怎么也想不出手法,解答确实很巧妙,而且很有逻辑。有个缺点就是,如果警察问的再仔细些,马上就会露馅,就如我前面说的,巧妙利用了人的盲点。 第二起就很正常的手法了,最想吐槽的是第三起,怎么感觉突然变成岛田风了,前面不才吐槽过奇怪的诡计吗?凶手怎么知道这种特制的鱼线?铤而走险的手法,到动手时刚好被害人过来开门,让凶手没引起列车员的注意,刚好被害人一进门就“幸运”的晕了,啊这.... 总的来说还算一本普通的本格推理小说,单线叙述可能没有太多惊喜的地方,反转再意外点就不错了。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六):晚点五十八小时

  

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拆开读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与平时我们接触的悬疑小说不同,以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开始,例如当年的南方大雪、研究生的补助、火车站的泡面味等,把悬疑融进日常生活之中。国外许多著名的悬疑侦探小说常常在构思和细节上十分精妙,但是在场景和叙述方式上无法与中国读者的现代生活相融合,变成我们时常在阅读一个浮在空中的悬疑故事,赞叹于精妙的犯罪手法和侦探细致入微的观察,却无法和自己的现实生活产生共鸣。 说一说诡计的部分,三件命案很好地把本书的中部分为三个部分,叙述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姚思琪利用列车员换班的时间、刘闯利用钓钩、渔线在两辆列车之间穿梭,避免留下杀人痕迹的部分以及叶青最后的推理还原。书里列车员的值班时间,利用列车员的身份,甚至是利用随机停靠的另一辆列车实施杀人,杀手的计划与运气都缺一不可。从叙述的节奏,情节的安排,诡计的设计都很不错,可以说,这是一本精彩的推理小说,很期待作者的下一部作品!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七):值得肯定的处女作

  

拿到手的第一印象:好薄啊hhh,一口气读下来甚至不需要通宵,大概全神贯注两三个小时就能读完了。

行文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三言两语间直切主题,让人一口气读完也不觉得精神有什么负担,出场人物也没有复杂到不得不记笔记的程度,虽然人物形象有点单薄,但是又不至于混淆,各自有各自的人物特点。

春运和特快火车的组合让故事一下接了地气儿,让舞台的画面陡然间清晰了很多,老年旅行团、带小孩的四口之家、走来走去的列车员、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行李的过道……让人在阅读的时候,耳边好像回荡起过去做硬座绿皮车上的声音。这些饱含中国特色的故事背景,给作品增色不少,老实说,我一直很期待国推能出现像这种一看就知道是中国发生的故事的作品。

诡计部分,我作为一个空间想象力特别差的人,其实只是勉强跟上了侦探的思路,豆瓣大神太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_(:з」∠)_整体逻辑清晰,有头有尾,只是感觉在最后一个人的部分有点勉强。

作为出道作来说,我觉得是中规中矩的合格作,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八):列车上的魔术

  拿到书先打量了下封面,列车雪地、三座染血的山峰,圆形的框给人一种窥视的感觉,整体来讲简洁明了。本书的风格也与之相类似,200多页的内容一口气便能轻松读完,没有拖泥带水拐弯抹角,将在这趟死亡列车上的三件命案叙述得清楚明白,专注于推理本身。作案细节上也经得起推敲,没有过于多的巧合,也没有前面挖坑后面忘埋的情况。

  案件之外的文字,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善于观察生活。列车上的群众从高高兴兴返乡过年到历尽艰辛精疲力竭饥寒交迫的心理变化和神态动作跃然纸上,几次转折也颇为生动,作为读者相当有代入感。而其中的校园成分也勾起了读者的怀念和憧憬。以混乱嘈杂的列车为舞台上演凶杀案件实属不易,于是作者借用了2008年春运的大雪灾,不仅将故事合理化,还显得更加真实。说起来2020也是不平常的一年,会不会有以此为背景的推理小说诞生呢,不禁有些期待。而涉及国家机密的暗杀又给人以想象空间,故事虽主要发生在狭小车厢之中,却不会显得小家子气。

  若说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则在于几位配角形象模糊,不够饱满,有点工具人化了。可总而言之,瑕不掩瑜,况且这是作者的处女作,更值得被肯定。期待作者的下一本,也期待更多不同特色的优秀原创国产推理小说。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九):逻辑分析挺好看哒

  故事时间背景是2008年春节前的南方雪灾时期,故事地点发生在京哈、京广铁路上一列哈尔滨开往广州的长途火车上。在发生第一起杀人事件后,火车因冻雨造成电力失效,在被困的58小时内,接连发生第二、第三起杀人事件。去香港参加能源发展高峰论坛的山海大学教授及研究生们,去广州与父母会和再到香港过年的山海大学毕业的叶青,被抽调到临客列车的叶青舅舅李大鹏乘警长,去香港参加比赛的海钓协会大叔们,回老家过年患有精神分裂的病人……各色人物汇聚的列车上,展开一场侦探coser、犯人coser大赛。

  叙事顺畅、逻辑分析清晰,对双密室的挑战、诡计的设计也可圈可点,说得多怕泄底就此打住。说说故事中不算通的几点:1⃣️第一起杀人事件被发现后,乘警长带着下属赶去案发现场,竟然默认带着外甥女叶青同去,不管是出于职责考虑还是对于小辈的关爱,都不应该如此。2⃣️第一起杀人事件的软卧包厢一直空着两个铺位,书中的解释是由于发车时间在半夜而来不及售出,经常坐买不到卧铺票的火车就会知道,卧铺票这种抢手货,不管是什么时间,补票的人都在列车长的小本本上排着队干等。3⃣️小乘警一直感觉菜菜的,一被怀疑上立马变身思路清晰的大侦探,转折来得太快。4⃣️凶手带别人眼镜的操作难道不会晕头转向么……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十):晚点五十八小时

  诡计合理,情节平淡

  先说说诡计吧,前两案的诡计虽然有依赖巧合但是是立得起来的,凶手最难实现的是穿乘务员制服去卧铺的环节,诡计中安排巧合让这个环节进行下去了,但我觉得很好的一点这个巧合是安排在杀人前的,而不是杀人后的,这也符合凶手缜密的性格,对于凶手来说就算被发现了大不了下次再杀嘛。

  第三案与前两案的节奏感有些脱节,衔接感不好,我认为跟人物塑造有些关系,整本书人物都没有立起来,我觉得人物塑造最好的一段就是叶青和李大鹏见面那一段,所以突然出现刘为爱杀人就有一些违和感,而且第三案的诡计对巧合的依赖比前两案大得多,以及走鱼线这种事情不是一般人有勇气会去做的,如果前文有对刘的相关的性格塑造,第三案的出现不会这么有违和感,我甚至怀疑是因为字数不够,才加上这么一案。

  最后对动机的补充没有达到塑造人物该有的效果,完全没有能够让人生起对凶手的同情,以及对教授的厌恶之类的情感,这些情感都没有传达的很好,把最后一章删掉也是完全可以的。

  虽然作者把背景放在很生活化,很中国的场景,但是因为对人物塑造的乏力,让叶青等人与这个场景有些格格不入,背景是落下来了,但人物依旧在空中。

  总的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国产推理,而且是作者的处女作,可以期待作者的新作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