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罪者6》是一本由宇尘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食罪者6》读后感(一):真相到底是什么?
看完了前面五部《食罪者》,我迫不及待的开始看6,对于悬疑推理迷来说,真的是不容错过的一部好书,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你以为看到xiong手的时候,又来了一个大反转,让我激动不已。 看过《食罪者》系列都知道,整个系列是由心理医生丁潜贯穿全系列,他的未婚妻也被sha害,他一直在苦苦追寻,想要找出那个伤害温欣的人。上一次红衣女孩的案子,他发现了雕骨师巫云飞与温欣之间的秘密,这个秘密牵扯出一桩二十年前的悬案,为了找出那个人,丁潜义无反顾的加入到特案组一起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中,有重大嫌疑的“食尸鸟”竟然自首了,他是凶手吗?温欣的死跟他有关吗?当然,宇尘特有的写作方式,绝不会让我们轻易发现真相。就在这个时候,居然出现了一个目击者张欣然,可她却是丁潜的病人,她有严重的妄想症,而且可能是因为目睹xiong案的时候她太小,受到的刺激太多,她完全忘记了当初的细节,也给之后的精神疾病埋下隐患。 看了这么几部《食罪者》,让我深有感触,你会发现,每一部故事中的凶手,或多或少都受过伤害,有些更是发展成了心理疾病,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见到的PTSD,也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伤害,那怎么面对处理伤害,就变得尤为重要,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让自己像张欣然一样,一直受着心魔的困扰,无法自拔。我们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看完《食罪者6》,发现它只是引出了二十年前的悬案,发现了当年的目击者,而目击者的身边却发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那个屡次自首的嫌疑人又因为证据不足屡次释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期待《食罪者7》。
《食罪者6》读后感(二):《食罪者》6读书笔记
首先,初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封面上的一句话给吸引了,那句话是“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要试图猜测真相”,其实,在看这本书过程中,我想到了很多种故事的结局,可到最后却发现,猜测的结局并不一致,而大相径庭。这本书,充斥着对人性的考验,和对黑暗的谴责。下面我们来谈一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因为我没看之前的,听别人说食罪者6和之前的没有特别大的联系,所以我就从第六部开始看了。主人公叫丁潜,故事的序幕是由于丁潜的女朋友温欣被人杀了,而温欣被杀是因为当时她正在调查1997年1月被杀的吕红枚,(吕红枚被残忍的肢解了),这个案子,她去询问网络上的一个论坛里发布作案过程的人( 名字叫做食尸鸟),而当询问完毕之后,温欣也就被杀了,本书从这个引子入手,开始讲述1997年1月的吕红枚的案子的真实的凶手。
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后,在本书的结尾,张欣然回忆起了二十年前被杀的吕红枚。
而事情最终的结果是,是张欣然杀死了吕红枚,而张欣然的父亲张睿为了保护他的女儿不受法律的制裁,毅然决然的杀死了其他人。而张睿则将吕红枚肢解后分别扔在其他地方,至此,本书的吕红枚的案子最终真相大白,可是此时,温欣的被杀还依然是无头迷案,这本书的最后,写出了温欣当时在房间里的视频。至于接下来如何,那就得看下一部了。
其次,我们来逐个分析本书的几个主角,
丁潜,一个心理医生,兼大学教授,由一次偶然,给张欣然做心理治疗,而且自己还有焦虑症。从本书的一些细节表明,丁潜这个人设对女朋友的一种关心,而且特别爱的那种感觉,而且,丁潜对这个案子的真相有着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是丁潜一直提出要重新调查吕红枚当年被杀死的真相,如果没有他的坚持,那么这桩案子,可能就没有水落石出之时了。
温欣:一个记者,(虽然我没有看到前面对她的描述)但是,我觉的他是那种对真相的期待,以及敢于冲破对现实的禁锢,她一个人不怕危险,竟然孤身一人去找食尸鸟去问那些事情,可不幸的是,她最终被杀害了。
《食罪者6》读后感(三):凄美的彼岸花
来到第六部,无比血腥的“人头花凶杀案”。丁潜说:“怎么不怕,不过比起害怕,我更好奇。”天天面对这些凶杀案,别人避之不及,丁潜却是趋之若鹜。 就算丁潜是心理医生,面对这些具插着食人花的尸体,能够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吗?可以很快地从血腥中冷静下来,这样子的人应该也是冷血的吧。 然而听录音和亲眼所见是完全两码事。丁潜看到尸体现场的情形,那种视觉上的冲击要强烈几十倍上百倍!连丁潜这种重口味的老手看着都不由得心惊肉跳,更别说普通人了。不过个人觉得悬疑推理小说,重在案件的布局,推理过程的设计上,而不是靠血腥、暴力来博眼球。实在是看得有点受不了了,不得不出来吐槽一下,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面对这种高度腐烂的尸体,而且死相如此诡异,下面是腐败膨胀的尸体,上面却鲜花怒放。以前青春期时比较叛逆,喜欢看安妮宝贝的书,知道彼岸花的名称,对彼岸花这个名称挺喜欢的,还以为就是忧郁的代称,当时没有百度,不是很了解彼岸花的含义。经过本书科普,又上网搜到了一些资料,对彼岸花逐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彼岸花在佛教中叫曼珠沙华,是天界之花,盛开在七月,生长于夏日,大片大片生长,鲜红如血,倾满大地,其花香具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野生的彼岸花主要生长在墓地里,感觉还是挺吓人的。彼岸花,仿佛在遥远的彼岸,让人遥不可及。 这个案子最让人疑惑的地方,就是凶手的杀人手段,人颈插花,蜡烛,接血,都让我想到了祭祀,但凡祭祀通常就离不开宗教。还有门口墙上的神秘符号——3、S、R。这样一个凶手,应该是对宗教有着无比狂热,才能这样。 我不知道作者写最后一章的目的在哪里,对最后都结局也不是很满意,这么残忍、心思缜密的凶手,不太可能是一个弱智。案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侦破,替罪羊被抓了,而“人头花凶杀案”真正的凶手就这样被人杀死了,感觉是因为没有办法证明凶手,而只好放走了。又是一个无罪谋杀。这么写的结果,会不会造成有人看到这个方法可行,而产生想要模仿犯罪的动机。 关于丁潜女友温欣的死因,在这一部里没有出现,好像被作者放在一旁了,感觉这个才是整部小说的主线,期待早日解开谜团。
《食罪者6》读后感(四):被淹没了二十年的冤案
有一句话叫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场二十多年前的悬案,一场残忍到令人发指的碎尸案,一个惨遭虐杀的冤魂,这是我读《食罪者》这么久以来,最复杂的一个案子,也是最让人提心吊胆的一场涿鹿。
故事的开始是源于丁潜无意之间发现惨遭分尸的未婚妻,竟然死前参与了一场碎尸案的采访,由此,特案组针对“食尸鸟”以及“东洲碎尸案”展开了一系列调查,说起碎尸案,喜欢读悬疑小说的读者们,应该都能看出这个案子的原型,二十多年前离奇被碎尸的女大学生,九天后被清洁工发现,碎尸两千多块,难以想象的数字,令人震撼的冤案。
随之展开的便是张欣然的心理疾病,由此丁潜也开始了对张欣然的开导,而张欣然的父亲张睿也再次整振旗鼓,重新拾起这场被隐藏二十多年的真相。
程飞多进多出拘留室,搞得特案组人心惶惶,这场悬案几乎就是悬挂在警察局所有人头上的一柄刀,一旦挂起,就必须解决。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张欣然的孩子邓佳佳,我与书友讨论的结果就是一致同意将这孩子直接丢进杀人犯窝里自行解决听天由命,我在看的过程中,觉得这个孩子简直就是没有家教,三观不正,思想严重有问题,但仔细想想,其实我也是可以理解的,父亲出轨,母亲也疏于教育,导致这个孩子的世界观一点一点扭曲,而程飞的出现,恰恰就是一个导火索,直接将这个孩子内心的炸弹引爆。
《食罪者4》中,大多数人都能看出来这里的原型是马蓉与王宝强,而在《食罪者6》里,同样出现了一对奸夫淫妇,邓建明与袁璐,其实也不怪邓佳佳的思想跑偏,这样的家庭环境,怎么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呢,邓佳佳离家出走,对警察撒谎,无不在像读者演示,失败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可惜的就是,看到最后一页时发现,原来这个案子没有完结,张欣然的病逐渐严重,吕燕枚的死因也在逐渐查明,而最后的真相究竟如何?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很沉重,虽说案子恰好处在一个白热化的阶段,但我的心情却觉得无比的压抑,我不敢想象那个被分尸两千多块的受害人有多可怜,我也不敢想象杀人凶手究竟是如何下得去狠手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恶事。
只能希望,来世安好。
《食罪者6》读后感(五):生活在继续,案件当然也一样
《食罪者5》之后的丁潜,还在照常生活着,不过这个长期和罪犯打交道的人,貌似只有犯焦虑症的时候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读到《食罪者6》的时候,才终于看到我和丁潜的些微相同,就是都有焦虑症。而丁潜也果真是医者不自治啊!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但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面对焦虑症真的还是不要忽视吧,至少我们每天戴起面具照常生活的时候,犯焦虑症的几率就会增加。然而面对长久以来的社会精英式的工作要求,有谁又能痛快地摘下面具呢?故此,这种面具还是一种必需品。丁潜如此,我亦如此。
言归正传,在《食罪者6》中,犯罪从一个名叫“食尸鸟”的网络发帖人开始,直接牵扯出一桩二十年前的悬案,并且还有一位目击者是丁潜目前治疗的患者。看到这儿总让我想起DIAO AI QING案件,到现在凶手好像都没有找到,而且作案手法也是在二十几年后,通过网络发帖,再次重现世人面前。面对这种高智商犯罪,不仅要斗勇,更要斗智。有时候看一些案例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犯下的罪行总是让人捉摸不透,现在读过一些心理学的书籍以后就能明白了,有些人的人格就是自带犯罪人格。比如一个很经典的案例,有一个女生和妹妹去参加一个葬礼,然后在葬礼上她见到了一个心仪的男人,等到葬礼结束后,这个女生还想再次见到这个男人。后来她如愿以偿,问,她是用什么方法再次见到这个一面之缘的男人的呢?
据说,能回答出来这个问题的都是具有潜在犯罪人格的人。先说答案吧!这个女生后来把自己的妹妹杀了,于是她再次见到了这个男人。不难看出有些人的犯罪理由,实在是令人乍舌。而丁潜面对这次的案件,他也想和自己离世的女友一样,去见一见这个神秘的“食尸鸟”。没想到一见面就被人家下了药,他女友更惨,直接第一次就将宝贵的生命丢了。所以说,网友奔现有风险,最小的风险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不小的不方便。
可惜的是,读到最后意犹未尽,故事未完,期待下一次的重逢。我感觉丁潜下一次的表现会更加完美,当然这要取决于他暂时不犯焦虑症的情况下。
《食罪者6》读后感(六):这件案子有点难
“这是一起没有恨意的谋杀,而制造这场悲剧的恶人,却是另外一个悲剧的受害者。”
这件案子有点难,因为它发生在二十年前。回首往事,回顾家乡;二十年过去,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没有电,现在用电已经不是问题。那时候没有水泥路,大多是土路,现在城市里的道路四通八达。以前的城市布局图和现在的布局图也不尽相同,想找到其中的漏洞,确实需要很多人力物力。最主要的还是有一位狡猾的凶手,所以至今一直成为了悬案。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真相早晚会浮出水面。
这件案子有点难。二十年前的某一个夜里,一位女大学生被分尸两千多块。不难想象这个凶手是凶残的,在警察破案过程中的各种猜想绝大多数是往邪恶方向上分析,从未想过也许凶手只是出于爱和保护。没有到最后我们是想不到原来整个事件是这样的。看完后,中心不时冒出来各种想法:如果这样,如果那样会怎么样,故事会不会往另一个方向发展?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否能做到中心布满正义,大义灭亲呢?我想我可能做不到吧,因为我们对于关系到自身切身利益的事,其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情理在,那就是:走关系。只有自己遇到了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化解。当心中没了牵挂,仇恨就容易占满心灵。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人性。
这件案子有点难,难点在于一开始就有“凶手”投案自首。可总是证据不足,导致无罪释放。程飞一开始就进入警察和丁潜的视线里,他能把案情描述的如临现场,可越往下追查,发现凶手越不是他。当时的我阅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真是心急如焚,案情仿佛又变的复杂了。开始明明感觉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案情的发展;可是到了一半却戛然而止。而在丁潜和柳菲实地排查的时候,又被卷入另外一起案件中。途中,差一点凶多吉少;也是意外的收获。紧张刺激的画面是少不了的,无形中在“南大碎尸案”中起到佐证的作用。破获另外一起积案,凶手也是相当狡猾。
对于温欣,这一部给了我们很多重要的信息和提示。有关温欣和丁潜的相处模式来看,还算是比较常见的情侣。而对于那段视频,又给我们布下太多的疑云。而对于丁潜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开始有点动摇了,他是否有嫌疑?也是我们一直想知道的结果。
《食罪者6》读后感(七):《食罪者6》:最丑不过人心,现实主义的追随终让犯罪者无处遁形!
多读几本好书,多交几个好友,多养成几个好习惯。二十来岁正是投资和储蓄的时候,要养足未来的资本。魅力的三十,不会从天而降,如果之前的29年不够努力,那么过了30岁,也不会有奇迹出现。 ——杨澜
我曾经有段时间无比困惑读书究竟是为何,直到最近网络上流传一个笑谈,说是家中书即使不看也会出现强烈的物理效应能够对人体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虽然只是调侃,但是时而久往,我们终究会明白读书不仅是利益的驱使,更多是灵魂的洗涤。
自从去年遁入《食罪者》系列丛书,我就期待着结局,只可惜作者始终在刺激读者的阅览胃口,颇为缓慢的出版书籍。终于在宅居家中数月的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出版商一次性给予我们三本系列书。我无法叙述书中内容的残忍恶心,胆子小之人是不敢在深夜阅读的,然而当我伴随着主角丁潜的脚步一步步深入故事中,我才在故事中深刻明白人性的黑暗。
《食罪者5》在几个小女孩的被害事件中,我感受到人心的冷漠,最可怕的就是无数人的冷漠自私,生生断送了花季女孩的美好未来,着实让人愤懑。《食罪者6》我记得在未看此书前,我就在网络上见到相关话题,故事中一个大学生被人残忍杀害,二十多年后罪犯才被缉拿归案。
一:不难为自己,不辜负岁月,不期望有突如其来的惊喜,只希望不会有突如其来的烦恼,就已经很好了。
一个花季少女,本来在大学生活刚起步,应该有着美好的未来,只可惜被犯罪分子剁尸,这是该有多残忍。宇尘将这个曾经真实的案件描述的令人毛骨悚然。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时刻担心孩子们的安全,生怕有何不妥,我难以接受一对父母刚看到女儿考上大学,明媚的未来时光就在眼前,突然遭此横祸,如若是我,兴许早就神志不清,精神萎靡。
曾经俞敏洪在演讲时曾说中国的未来在于母亲,网络上一片哗然,实则我们细想,确实孩子的未来母亲作用最大,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尤其在儿童敏感期,如若没有感受到爱的温暖,轻则抑郁寡欢,重则犯罪害人。心理健康是我们无法拒绝的,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最容易体现在言行举止中,如若不注重心理防线加固,势必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食罪者6》读后感(八):继续求拍电视剧(无剧透)
前排提示:整个《食罪者》系列有一个大BOSS,但是前几册又分别可以当做独立的故事看,然而《食罪者6》和《食罪者7》讲的是一个案件,所以要一起买来看哦。还好我是一起买的,我最讨厌连支线故事都是未完结状态的小说了。。。
给《食罪者》系列写书评的时候,我总是不吝啬滴表达自己对这个系列的喜爱之情。《食罪者》是目前国内小说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系列,没有之一!
《食罪者》系列跟一些很火热的名家作品相比,评论和阅读的人数都不多,细想起来作品也确实没什么噱头和可以吹捧的东西。但是正由于作品内容很平凡贴近现实生活,让人觉得更真实,非常有代入感,很精彩。所以让我更想要安利一波。因为这么有意思的小说,怎么能没人看呢?《食罪者6》依旧保持着前几册的高水准,用很《案件聚焦》+《走近科学》的风格,讲述着故事。前半段也依旧让我怀疑自己看的是一本鬼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小时候看《重案六组》或者港台的侦探剧之后,吓得晚上不敢关灯,不敢独自上厕所的经历,《食罪者》的故事大概都有这个效果。(笑)本作的人物也依旧既有自己的个性,又很生动,形象没有崩。一个系列快完结了,每一册的精彩程度都丝毫没有降低,个人觉得很难能可贵。
如果说之前的几册作者就很喜欢展现人性和罪犯的一些“迫不得已”,让读者老爷很觉得很为难的话,那《食罪者6》可以说是把这一点更加强了,让我一直在纠结到底该同情谁,或者说我该不该同情他们,毕竟就像一个角色说的同样的环境未必会造就同样的人,但让人不能否认的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样的环境确实会让人做出那样的选择。(本着绝不剧透的书评原则,这段写得像绕口令,但是看过的读者应该都能看懂)。这样的思考大概也是我喜欢《食罪者》系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很喜欢日本的推理作家宫部美雪,她的作品中总能很完整的呈现日本社会中的一个问题。虽然我觉得宇尘的作品在推理部分并不是非常出色,但是在结合中国社会和展现人性的部分,还是很不错的。作为小说并没有特别深入探讨这些,算是优点,也可以算是不足吧。
最后,我还是要强烈呼吁翻拍电视剧!看完目前的七册我已经脑补完了电视画面,并且给所有人物找好演员了2333
《食罪者6》读后感(九):尘封往事的背后
第六本看完感觉有点不上不下地卡在那了,因为不像之前几本,每本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故事然后用一本书完结,这本相当于上部,真正的结局还在第七本里,还好买齐了可以看第七部结局。反正我就是全部看完了才来评论这本。
因为已经习惯了宇尘的风格,真真假假,有可能是现实中报道过的一些案子,只不过经过他的脑洞抽丝剥茧,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一样却又有着无比真实、刺激的阅读体验的故事。每次看到他的故事总让我怀疑都是真的……就因为这种阅读体验太过真实。
第六本这个东洲大学碎尸案,明显是承袭一贯的风格,稍微对推理有点兴趣爱好的人,应该都能够一眼看出来故事脱胎于南大碎尸案,毕竟这案件当年太过轰动惊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且加上这么多年迟迟未告破,也让所有人始终悬着一个谜团,这些年来被许多推理作者演绎过,雷米,蜘蛛,只不过故事里头作者可以用自己的笔还原出一个自己的真相,给死者一个公道,也给罪犯一个审判。但是实际上这个案子到现在依旧悬而未决,加上线索不足,最终故事也只能是故事。
宇尘的这个故事同样是来自于南大碎尸案,但是明显他的角度又完全地另辟蹊径,从食尸鸟的出现,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自首,公开承认自己是碎尸案的凶手等等,一切就开始陷入了扑朔迷离,抓着人的心忍不住想往下看:如果他是凶手,为什么很多客观条件都不符合,而如果他不是,那他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的细节,以及,这样穷凶极恶手段残忍的凶犯,明明这么多年过去没有被发现,为什么突然蹦出来要自首,而且一次次的制造事件去引起警方的注意,去告诉警方他才是真凶,这一步步都让人捉摸不透,也更加的让人好奇。
因为第六部不算完结,所以无法从整个完整故事的角度去评价,不过人物的刻画方面比之前又有一些进步,形象方面更加的立体真实,就比如聋哑老太太,虽然一再助纣为虐,可是想到她身世,又让人心生怜悯。人性的复杂与立体,让人难以单纯用善恶好坏去评价。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线索确实多,但是有些旁枝末节感觉没有太大的必要,就比如邓佳佳这个人物和相关事件,感觉可以没有必要落笔这么多,以及郭蓉蓉被刺事件,总感觉有没有都不影响。
不过总的来说,故事的脑洞依然是很大,值得期待,准备翻完第七本,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食罪者6》读后感(十):【食罪者6】人的本性,无法从表面窥视
人性险恶,只是触发的临界点不同,有的人易怒,有的人易乐,遍观社会上,走在大街上,看着行色匆匆的人们,从他们的面部表情上,你根本无法判断好坏,你能够感受到的,可能只是人们那些淡漠无神的眼光和种种面具般的表情。
宇尘的《食罪者》来到了第六部。丁潜一直持续在寻找雕骨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雕骨师竟然主动来见丁潜,所料未及。丁潜一直怀疑杀死温欣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他并不确定,然而雕骨师带来的消息有一次震惊了丁潜…
事件竟然涉及到了二十年前的东洲碎尸案,一名女大学生无故失踪,然后就发现了到处抛置的碎肉块,十多年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名叫“食尸鸟”的网名发布的帖子,非常细致的介绍了当年碎尸案的细节以及推理过程,令人诧异的是,“食尸鸟”的信息竟然是如此的详尽,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温欣在死亡的那天,恰好约见了这位“食尸鸟”,死亡时间正好是在见完“食尸鸟”以后…
匪夷所思的消息,丁潜突然觉得温欣好陌生。无论是之前的“雕骨师”还是现在的“食尸鸟”,对他们的采访丁潜都不知道,他虽然知道温欣的能力很强,但现在只是觉得温欣身上有好多的秘密。丁潜开始了对“食尸鸟”的调查,然而这时,“食尸鸟”竟然投案自首了,说自己就是当年东洲碎尸案的凶手,一切都开始扑朔迷离了。
当年负责侦办东洲碎尸案的侦探张睿以及他的女儿张欣然和外孙女邓佳佳都牵涉了进来,因为张欣然赫然就是当年目睹女大学生吕艳枚在小巷中被杀害的目击证人,最近因为精神极度衰弱不得不找到了心理医生丁潜,因为她经常在家里“突然”见到已经死去二十多年的吕艳枚…人死不能复生,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更令人惊讶的是,“食尸鸟”三番五次的自首,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看上去很邪恶的“食尸鸟”这么做究竟有何用意?人的本性,真的无法从表面窥视。
隐藏在张欣然脑海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她跟二十年前的案件究竟有着哪些联系呢?为什么这起过去这么久的案件一直围绕着张欣然的周围展开呢?很显然,世界万物,因果循环,有果必有因…丁潜在给张欣然做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一直坚信张欣然身上必然隐藏着某种极其关键的线索,因此,让张欣然跟“食尸鸟”的会面是否就能揭开当年那件震惊全国的案件的真凶的面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