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11 00:21: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1000字

  《尿裤子男孩》是一本由[日]吉竹伸介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一):儿童绘本作家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啊!

  吉竹伸介是我和小孩一直都特别特别喜欢的绘本作家,从好无聊到讲道理有理由揉一揉啊捏一捏,每本小孩都能翻来覆去的看很多次,刷过作者所有在售书目后终于迎来了新番:《我的橡皮筋,不给你》和《尿裤子男孩》。

  有时在想绘本作家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为什么可以这么细腻体贴捕捉到孩子们的心思。看了尿裤子男孩,明白了噢原来这样一件小事小朋友会有这么大的心路历程啊。说实话,某种程度上绘本教会我更多育儿知识,学会了打开一扇通向小朋友心里的大门。

  吉竹伸介的绘本还有个特点是,文风趣致,大人看起来也一点不无聊!!甚至更能get到一些微妙的点,细节非常多,所以给孩子读书就不会是一件苦差事,是非常轻松愉悦的亲子时光。

  说回绘本本身,当小女孩视若珍宝的橡皮筋这样的时候,我也呆住了,那么后续如何呢,这里就不剧透了哈哈

作者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想他一定花了不少时间陪伴孩子,才扑捉到这么多这么细腻的孩子的心思。现在的小朋友得到的太多了,希望我的小孩也能涌有她视若珍宝的“橡皮筋”《尿裤子男孩》内页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二):小故事 大哲学

  虽然家里是个闺女,可是在选择读书内容这件事上,没有男女之别。本着兼听则明的立场,育儿书方面,同时读了《养育女孩》和《养育男孩》。

  现在的育儿,和我们小时候有很大不同,市面上售卖的绘本类产品,多数是日本引进的,小到噼里啪啦、小鸡球球系列,等等。儿童绘本之所以选了《尿裤子男孩》这套,主要也是看重其男孩视角加女孩视角。

  当然,除了上面所说,中信出版社出品,吉竹伸介加持,也是购买的理由之一。

  育儿先育己,给孩子买的书,当然要先自己阅读消化一遍。尿裤子这个小事,由这么很薄的一本书来讲解,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会讲些什么内容。一口气读完,内容属实丰富,绵绵不绝,源源不断,忍不住数了下页数,47页。还忍不住再会翻了几遍,仔细品味里面讲的道理,想想怎么讲个孩子听。

  而故事梗概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尿裤子男孩出场后,因为不想再挨妈妈训,于是出去冒险,徘徊在大街上的人群中,他心理的想法“我是尿裤子男孩这事儿,表面上应该看不出来吧”,“跟我一样因为漏了点尿在裤衩上而发愁的人说不定不止我一个呢”本身就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即便我这个大人读来也是一番思考,这种人生思考,适用于小孩子,同样也适用于成人。

  之后他问了很多路人,是不是尿裤子了,表面看似麻烦,但是因为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而得出的结论“表面上虽然看不出来,但原来每个人都有只有自己才明白的烦恼呢”,又是充满哲理的话语。再之后,对于另一个尿裤子男孩的回忆,让我们读到了尿裤子男孩心里淡淡的哀伤,其实,即便是不好的事情,有作伴的也不会感到孤单,这是人生也是人性所在。望天,望海,裤子干了,终于可以回家了,本来心情跟着主人公要大好了,结果剧情又急转直下,尿完尿,又漏尿了。最后,漏尿老爷爷的出现,给了全本书的结局一个大大的安慰,画上了一个满满的句号,这个同类人的出现,不是同龄的另一个尿裤子男孩,也不是外面的匆匆路人,而是一个耄耋之人,你品,你细品,是不是又闻到了哲学的味道。

  合上书,闭眼回顾,其实,我从没想过在我30多岁的年纪,还会时不时想到小时候阅读过的安徒生、格林童话中的主人公,乐于奉献的小美人鱼,不气馁的丑小鸭,等等。相信,这本《尿裤子男孩》也能在我们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占据着一席之地,在他/她长大成人的某一天,回想起童年有这么一本哲学启蒙书引领过自己。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三):那位把我玩具狗脸上的麻子全部抠掉的女孩,你在看吗?

  

这件事起先并不怪你。当时你大概五岁,我也在读小学。你来我家玩,向往常一样跟我要东西。这次你看上了我的一只大大的毛绒狗,临走时不愿意放手。你母亲的态度是想让我把它送给你。

它是陪伴了我多年的朋友,我没有说话。是我的母亲,把另一只麻脸小狗塞给了你,换下了那只大狗。

然后你的母亲感到我们很小气,不高兴地直接把你抱出门了。拿着我的小狗。我都没来得及阻拦。

如果那时内向的我只能选一个朋友,我会选这个麻脸小狗。虽然它只有20厘米见方。但吐着红色的小舌头,脸颊粘着麻点很可爱。现在想来它的可爱也是出于优良的品质,它20世纪80年代末在上海买的,是当时所有玩具中陪伴我时间最久的。

再次在你家见到它时,我惊讶到说不出话。

它的脸上只剩下斑斑点点淡黄色的胶印,麻点被全部抠下来了。吐出来的红舌头也被撕掉了大部分。它又脏又旧地躺在角落里。

我忍住眼泪问:怎么变成了这样?你回答:是我妈妈放在洗衣机里洗成这样的。

人生中第一次感到心被划伤是很难忘的经历。我对它倾注的情感无人能懂。它受伤却没有被善待。而它已经不属于我,我连带走它的权利都没有。

当时你是个会用说谎保护自己的五岁女孩。

在你被我母亲带到我的生活里,告诉我“这是XX阿姨的孩子,你要好好带她玩”时,我接受了这个安排。你发现我抽屉里的零花钱,经常让我给你买零食。我不会拒绝别人,自己从不吃零食,但每次都满足你的要求。直到后来你母亲对我母亲说,我把给自己买的零食留在了你家,没给你吃一口……

遵守赠与规则的我甚至没有勇气要回我伤痕累累的伙伴。回到家后哭了一场。那时我还在读小学。

但到上初中时想到它还会哭。特别是当我的阅历足以让我明白,玩具狗脸上的麻子粘的很牢固,不可能是洗衣机造成的。显然,你因为拿到手的玩具不满意而对它泄愤,一下,一下,一下,一下……狠狠揪了至少二十下吧?

如果我当时懂得说“这是我的,不给你!”……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四):谁都会喜欢的小黄书

  拿到书,拆开快递,一看到封面是黄色的,我的宝贝们就非常的开心,因为从小他们最喜欢的颜色就是黄色,他们喜欢吃黄色的水果,黄色的馍馍,喜欢穿黄色的衣服。就连盖的被子,他们也喜欢黄色的。而我被这本书吸引,更多是因为书名——《尿裤子男孩儿》,作为一个已经有了五年半带娃儿经验的妈妈,如果说最苦恼的事情是什么的话,那就是他们俩尿尿和便便的问题了。我们家的俩宝贝儿是双胞胎,他们俩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步的,从小到大都是如此,吃饭同步,睡觉同步,即便是尿尿和便便也是同步。带他们最抓狂的时刻,莫过于两个人同时喊妈妈,我要尿尿,妈妈!我要拉便便……听到他们的呼喊,我就会立马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赶紧帮他们处理,因为稍微晚一点点就会有一大堆的、我们通常说的擦屁股的事儿要干。在读到这个绘本之前,我一直是从当妈妈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便便和尿尿。我觉着养孩子很辛苦,他们总是会把衣服弄脏,然后给我制造了一堆的麻烦。虽然我内心里非常的爱他们,但是很多时候,碰到他们在裤子上尿尿或者在内裤上沾上点儿便便的事情,我的第一反应都是非常的生气,把他们训一通。相信很多人会和书里面的妈妈一样,不能接受孩子在自己的裤子上有尿尿呀,尤其是作为一个爱干净爱整洁的妈妈。这本尿裤子的男孩儿非常有趣又非常引人深思和反思,它让我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非常小的问题。好多时候,我们都是从大人的角度去指责孩子不爱干净,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内心就会放松很多。我们有时候太计较这些小事情了,然后没有理解孩子内心的一些小烦恼。书里的小男孩儿敏感,有趣,又非常的聪明,他因为自己的裤子上尿了一点尿,被妈妈训了,专门跑到街上去问各种不同的人,有大人有小孩儿,听到别人各种各样的回答,他发现别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呢。于是他内心的不安和惭愧,就会好了很多,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小孩,因为我的两个宝贝儿从来都对自己尿了点儿在裤子上不以为然。我带着他们一起读这本书,他们俩会说,妈妈,你看原来别人也会在裤子上尿一些的,不是只有我和妹妹。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方面,就是它的画儿非常的简洁和简明,我们家宝贝儿也喜欢模仿着画画儿,画到小孩儿内裤前面的一点点尿的时候,他们会好开心。吉竹伸介不愧是大师级的。推荐这本书给妈妈们看看。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五):生活烦恼的哲学书

  辛弃疾写过"少年不识愁滋味"。

  孩子们纯澈的笑脸,总是会让成年人觉得孩子的世界没有烦恼。

  但是,生而为人,怎么可能没有烦恼。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年少的时候也曾有过各种各样的烦恼。

  烦恼着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表现不好不爱我了;

  烦恼着别人家小朋友有的玩具,我却没有;

  烦恼着上学忘记带文具,忘记带课本......

  只是也许时间长了,成年以后,又有更多的烦恼出现,让我们反而忘记了年少的烦恼。

  日本超人气绘本作家吉竹伸介这次就把目光聚焦在了小朋友的烦恼上,创作了这本《尿裤子的男孩》。

  作者吉竹伸介是超人气绘本作家、插画家,日本绘本届新生代的神级人物,国际绘本界“顶流担当”。

  他在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之后,40岁出版了首部绘本《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从此便备受瞩目,作品长居各大畅销书榜单,被翻译为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7种语言,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全球销量超过1000000册。

  自己和作品也获得了包括“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年度绘本奖”等在内的一系列奖项。

  《尿裤子的男孩》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发现自己总是会把一点尿留在裤子上。为此他非常烦恼,开始了寻找答案的旅程。

01.每个人都有烦恼

  小男孩在路上看到很烦恼的小朋友和叔叔,就上去询问。

  结果发现虽然他们不是为尿裤子这件事烦恼,却都有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太过于关注自己,以为只有自己有忧愁和烦恼,其他人都幸福又快乐。

  比如现在的社交媒体,就像是一个人人精心挑选的放大镜,人人都会选择自己的好处和优势,看起来就仿佛全世界的人都比我自己要过得幸福。

  《尿裤子的男孩》让孩子们明白其他人也和自己一样,有时会遇到困难,会有烦恼,但是依然要想办法解决,并且努力前进。

02.生活的哲学

  生活不会事事如意,但是不必为事事担心。

  《尿裤子的男孩》里的小男孩,在路上遇到了和他有同样尿裤子情况的小朋友。

  这个小朋友就觉得,这个小烦恼也没什么大不了。

  后来小男孩去问爷爷,爷爷告诉他,很多烦恼是会一直跟随的,但是生活里有些烦恼不解决也没什么大不了。

  《尿裤子的男孩》这本书,用简单的故事,不仅能让孩子看到生活的本质,也像是给身为父母的我们提一个醒——看待孩子的成长,也要全面而客观。

  这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更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

  不用自己家孩子的短板去和别人家的长处比较,不用自己的不如意和别人的得意之处比较,生活次啊能少一分焦虑,多一份幸福和平和踏实。

03.诙谐幽默

  虽然讲的是小男孩很烦恼的事,全书却没有一丝丝忧郁的气氛。

  配色配图颜色明丽,小朋友也身穿明亮的黄色衣服。

  让人读起来也觉得是个轻松的“烦恼”。

  书的最后,小男孩和爷爷回家了。

  爷爷给小男孩一番大道理开解之后,又笑眯眯地跟小男孩说:其实爷爷也这样!

  看看远处妈妈的表情,诙谐和幽默,一下就把这本书推向了高潮。

  《尿裤子的男孩》借由小男孩对尿裤子烦恼的找寻之路,不光给小朋友们,还让父母也一起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活哲学课。

  作者吉竹伸介,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中渐渐明白和理解生活本来的样子。

  发现烦恼,自己思考,探索生活,理解生活,都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有烦恼才是生而为人的“副产品”。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六):一本给孩子的绘本,一本给父母的成长之书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比我想象中的要薄很多。但是拿到手上,书的质感加上这本书的内容,就很丰满。

《尿裤子男孩》

  熟悉绘本的父母,应该会多少对作者吉竹伸介有些了解,他的年龄并不大,1973年出生于神奈川县茅崎市,筑波大学大学院艺术研究系综合造型专业。以插画家身份活跃于童书插画、广告设计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衣服脱不下来》《苹果?可能吧》《夏美变变变》《我造了一个假东西》等。

  我觉得,他的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看了,都能得到自我的一次reset。

  从一个大人的角度来看,每翻几页,《尿裤子男孩》这本书都能带给我新的启发。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点小事儿就是他们的全世界

  书里的小男孩每次尿完尿,都会漏一点尿在裤子上,在很多大人来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眼里,就是全部。

  小男孩会觉得不舒服,会觉得尴尬,怕被妈妈训,希望能从别人身上找到共鸣,于是他走上街,去问每一个见到的人。如果是孩子有这种行为,大人会觉得,没有什么呀,但是这些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全世界,他们觉得是天大的事情。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

  其实,书中小男孩的做法,也是我们每一个大人遇到问题时候的反应。

  我们吃饭的时候把油点溅到衣服上,害怕别人看见;工作中出了一个小失误,就一直害怕上司批评你而担惊受怕……既然我们都会这样,又怎么能因为这些小事而批评孩子呢?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

  小男孩去大街上问每一个见到的人,想知道有没有人像他一样,把尿漏在裤子上而烦恼。他碰见了因为衣服标签扎,而感到不舒服的小女孩;遇到了因为袜子穿不好,而难受的小男孩,还遇到了菠菜卡在牙缝里弄不出来的菠萝头男孩……然后他说了一句,

“表面上虽然看不出来,但原来每个人都有只有自己才明白的烦恼呢……”

  看到这里,我从孩子的绘本里,感觉到了一束光。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把自己和别人比较,觉得为什么别人的生活那么幸福,职场生活也那么顺利,而自己却总是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他们在幸福背后的努力和坚持。

  每个人也许都有不为人知的难事,我们要接纳自己的缺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啊,我们没必要抓住自己的不放。

别因为只专注自己的缺点,而错过了风景

  小男孩路过了广阔的大海,站在了蓝天白云下,却只想着自己是“尿裤子男孩”,无心看风景。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眼光只局限在一些烦恼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

  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跟自己和解,并且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可能就是我一个大人,从吉竹伸介这本书里学到的。也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从绘本里,跟孩子一起成长。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七):一个简单、快乐、写进孩子心里却也让妈妈会心一笑的小小绘本

  没有华丽繁复的画面,没有激动人心的情节,甚至连小主人公的形象也不是那么可爱,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翻一翻,你可能会失望,好简单啊,没有什么一下子就很吸引人的画面。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想法,可能这本书真的不属于那种“第一眼美女”吧!

  但如果你读上它,很快就会发现这本书的魅力,我和涵宝在看的时候经常瞪大眼睛对视一眼,然后一起大笑,随着故事情节和画面叽叽喳喳延伸讨论出很多新的内容,还在现实中开发出了橡皮筋的新玩法, 这本书就是很踩在孩子点儿上的那种,它的图画简单聚焦,没有太多的干扰,让孩子的注意力紧紧集中在一根小小的橡皮筋上,既有奇异有趣的想象,也没有放过孩子最爱的调皮捣蛋,作者还真是深懂孩子们的心。当然,其他方面的巧妙安排也是功不可没。

  1. 图文匹配度非常好,故事的主线非常清楚, 很多画面3~6岁年龄段的孩子甚至不用讲读就可以轻易理解,让他们阅读起来轻松容易。

  2. 一根橡皮筋竟然能干这么多事,哈哈哈!太好玩啦!把全世界的坏人都抓起来,从空中偷吃人家的东西,准备发射!不管什么地方都能一下子飞过去,这还不是全部哦:)

  3. 故事的情节一步步铺陈,看似轻松随意,自然而然,实则安排巧妙,用碰撞与冲击调动孩子的情 绪,从一开始的波澜不惊,到橡皮筋带来的惊喜连连,到所有美好的情绪戛然而止——橡皮筋断了,再到最后柳暗花明——一个happy ending,作者像在一条小溪中完成了大海的波澜壮阔,用平淡的开头给了孩子最丰富的心灵体验。在阅读中,他是快乐的,惊奇的,随着想象力飞驰的,跟着主人公伤心的,这种情绪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不断地去阅读它,这也就是早期阅读的魅力吧!

  4. 文字完美地匹配图画,家长讲读一两遍孩子看着图画就可以自己复述,他们会很有成就感,当然这也是让我很惊喜的一方面,涵宝正处于幼小衔接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字后有认读的需要,这本书他自己指着复述,多看几遍,认识的字能够巩固,不认识的字可以熟悉,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的语言,很适合5/6岁阶段作为阅读起步读物

  5. 好的绘本,是让孩子自己得出感悟,比生硬的说教好上千倍,这本书恰如其分,用图画和文字的配合,心理的铺陈,引导孩子自己得出作者最想让他们明白的道理,当读完之后,涵涵认真地对我说:“妈妈,礼物不重要,她开心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并没有那么准确,但是我很惊讶,也很欣喜,作者所传递的乐观的处事态度,遇到不顺利去转换一条路去思考的精神,孩子完美地接收到了,进而在他小小的世界产生一丝波澜,启迪了他的心智。这也是所有好的绘本,大师绘本最精妙的地方。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八):哪有那么多人生大不同?找了一圈发现原来你也这样啊

  三四岁小屁孩儿正是屎尿屁满嘴嘟囔的时候。比如,当小屁孩吃火龙果的时候,他自己就会问,我现在吃火龙果然后就拉火龙果屎,对不对?听完后你会哈哈哈大笑。虽然你作为大人,有时候感觉到可笑,但是小朋友,他就是那样随口说也没说错呀,只是大人自己觉得有时候不雅观。《尿裤子男孩》就是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因为自己经常尿裤子漏了那么一点点,老是被妈妈批评,所以不开心,然后开始找答案的过程。

  作者吉竹伸介,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毕业于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综合造型专业。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脱不下来啦》,《有理由》,《夏美变变变》,《尿裤子男孩》均获得moe绘本书店大奖,第1名。《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还夺得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其他主要著作包括《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爷爷的天堂笔记本》,《揉一揉啊,捏一捏》,《有意见》,《好无聊啊好无聊》,《后来呢,后来怎么了》等。

  一、从小孩子自己的视角出发,看到别人,最后回到自己,视角转化就获得了不一样的体验。

  小朋友对话直接、简单,没有遮掩,所谓童颜无忌,因为他们没有评判。他们不会理解大人对有些事情的口是心非和掩饰。他们只是很单纯地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就像蜡笔小新一样,蠢蠢的萌萌的,说话有时候不按常理,却是能得到人们的喜欢。

  通过这样的绘本,小朋友会觉得原来你也这样啊,也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把自己原来觉得很大很重的问题放下了。高晓松的妈妈接受采访时就分享教育孩子的观点说,当你看到一个土堆的时候觉得是个问题,后来看到了一个土坡就觉得没那么大了,再后来遇到高山的时候会觉得这个太小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就是随着你站的高度和维度增加,原来的视角会变得越来越小,关注的问题会因为视角的转换而变得没那么大。当你不仅仅关注自己的时候,就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二、 从问题出发去探索,最后自己得到答案的过程是每个人成长的实践路径。

  找相同点,是个体与群体获得理解认同和融入他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通常,我们有一个想法想得到验证,然后就去找有没有相同的、类似的这样想法的人,这样你会觉得不孤单。这样就会觉得自己没那么特别,没那么特殊。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不会排斥,不会觉得鹤立鸡群,你的问题就可以释然。

  尿裤子男孩因为漏一点在裤衩上,被妈妈说,然后就要去外面问问其他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他遇到不同的人,分别问这个问题,最后发现其实看起来像同一件事,每个人各自有自己不同烦恼的对象。他想到了自己有一个好伙伴,因为跟自己有同样的习惯,所以在一起他们感到很开心。但是这个伙伴搬走了所以他觉得自己很孤单,有些烦恼。于是回到家,遇到爷爷的时候,爷爷说自己也会有这样的问题产生,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自己就放下了。

  如果你上来直接告诉小男孩,可能他也不会去探索了,也不会看到别人的烦恼,这就减少了好奇心和自己成长的机会。

  三、理解他人,共情他人是最终于是通向理解自己的途径。

  通过尿裤子男孩的故事,你能发现其实自己理解自己,接纳和认可就是最大的和解过程。从开始自己觉得没什么,然后出去寻找同样的人,最后没找到,遇到爷爷说了同样的话,瞬间觉得也没有那么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你会发展问题也没你想的那么复杂。

  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很平常的故事。但是其实也是一个理解他人,找到的认同,最后理解自己的过程。当他最后理解自己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长大的过程。

  幸运的人被童年治愈,我们都曾是小孩子,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把一些东西遗忘了。吉竹伸介,用他简洁可爱的画笔,帮我们记录下一个又一个像蜗牛触角般好奇的故事。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九):同样是讲尿裤子,东方人在乎的是羞不羞

  到底是日本人写的,和欧美绘本的关注点就是不一样。尿了裤子后,美国人会讲如何洗晒,怎样避免重蹈覆辙,要对自己有信心,你一定可以不再尿裤子……

  日本人首先关心的是——

  不要被人看出来吧……

  嗯,就是西方人给日本文化打的那个标签:耻感文化。推及在东方文化里,个体最在意的是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说你。正因为每个东方人身上都背着一座山,我们才对主人公的这些心理活动同身受。当然吉竹伸介的脑洞让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变得轻松有趣。

  主人公走出门,寻找集体认同去了……

  那,如果大家都这样,好像也就没啥了……吧……

  肯定有很多人都这样啊!

  主人公遇到了各种被烦恼困扰的人,原来烦恼不只是尿裤子:衣服标签扎人,毛衣皱巴巴挤在衣服里,牙齿的菜抠不出来……

  确实尿裤子这种困扰也不算啥了……

  吉竹伸介上边讲的一切都是告诉你,困扰其实平凡无奇。每个人都有,有的人就能满不在乎啊。比如这个"漏了好多尿男孩”——

  quot;漏了好多尿男孩”的心非常大,我一度怀疑他是美国小孩。后来在吉竹伸介另一本《我的橡皮筋,不给你》里又看到了他,身份是日本小孩。总之他的心像美国人一样大(相互贴标签)……

  吉竹伸介说,讲了那么多,我其实明白,你已经被尿裤子这件事占据了整个心。

  你知道世界美好、多元、包容,你只是需要点时间来消化这件让你不高兴的事……

  于是主人公自己待了一会儿,默默等着尿痕变干……

  等着不快的情绪被时间一点一点吹散……

  终于,主人公觉得没事了。

  他回到家,遇到爷爷——

  直到最后,这本书都没有讲,如何避免下次尿裤子,只是让爷爷告诉我们,你可能,到老还是会尿裤子……

  但是,你刚刚确实看到了吧,有很多和苦恼共处的人正在满不在乎地过日子啊!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十):《尿裤子男孩》折射的亲子育儿启示录:沟通、共情与挫折必然定律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责;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开始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刻板固执。——尹建莉

  《尿裤子男孩》是日本绘本作家吉竹伸介的代表作,这本书荣获了MEO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另外他还出版了很多儿童绘本,如《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爷爷的天堂笔记本》等,被称为国际绘本界的“流量担当”。

  他擅长从孩子成长经历中的一件件小事出发,基于儿童的心理活动去阐述,折射出很多育儿道理。本书的主角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每次小便完裤子上总会残留一点尿,因为害怕妈妈训斥他,所以非常焦虑。后来选择出门冒险,计划等裤子干了之后再回来。

  这一路上小男孩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大人和小朋友们,经过交流他明白了很多道理,最后终于对尿裤子这件事释怀。表面上看是一个幽默诙谐的小故事,实际上更像是一部亲子育儿启示录。

01 亲子关系之沟通

  从绘本故事情节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男孩和妈妈的沟通并不融洽。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求助咨询,而是选择逃避,因为他害怕来自妈妈的批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最根本的就是沟通无障碍。之前黄磊的小女儿尿床,但是在眼里这并不是一个羞耻的问题,也并不是一个不能和家长沟通的问题。她会询问黄磊知道她是怎么尿床的?

  当然,黄磊就像讲故事一样回答了这个问题,保护了女儿的自尊心。

  亲子关系的核心是沟通,沟通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了两个不同的世界。通过沟通,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他们及时纠正成长路上所犯的错误,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弗吉尼亚·萨提亚说:只有在个体差异被欣赏、错误被包容、沟通够坦诚、规则很灵活的氛围中,自我价值感才得以绽放。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用心去倾听他的心声,而后给予积极的反馈。孩子才会卸下心理包袱,从被动沟通变成主动沟通,实现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02 亲子关系之共情

所谓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同感。也就是准确地、带有情绪色彩地觉察另一个人的内在参照系,就好像你就是他,但又永远不失去“好像”的状态。

  绘本中的小男孩在妈妈那里找不到共情。但是他在爷爷那里找到了,面对闷闷不乐的小男孩,爷爷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回答:“我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不是尿裤子男孩呀?”

  小男孩爷爷蹲下和蔼地对他说:“没关系,不就那么一点点嘛!穿上外面的裤子,不就谁都看不出来了嘛!而且过一会他就干了!还有其实爷爷我呢,也会漏那么一点点尿在裤衩上呢!”

  听完爷爷说的话,小男孩很惊讶又高兴地张大了嘴巴。在他心里,这件事终于没那么烦恼了。

  不知道你和孩子之间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问题,当孩子遇到一件很烦恼或者生气的事情时,如果你能站在他的角度去描述感受这件事,孩子的情绪就会好很多。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亲子关系中,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你会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 3、和孩子分享你的真实感受; 4、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其实就是共情的沟通方式,只有在共情状态下,才能挖掘出孩子最真实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自己的爱与价值。

03 挫折必然定律

  绘本中的小男孩外出冒险的时候,他想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好多跟我一样尿裤子的人,只是大家都悄悄的藏着掖着,不肯说出来而已。于是他见到一些成人大朋友就直接询问,当然没有遇到直接承认的。但是他有了新的发现:

A衣服上的标签,扎的身上不舒服;B袜子没穿好,老是转来转去,很难受;C的牙缝被菠菜塞住,弄不出来;D内衣的袖子,一穿上外套就缩上去,鼓鼓囊囊的;E鼻子里有团鼻涕,粘呼呼的弄不出来;F总是漏很多尿,是名副其实的尿裤子男孩。

  他意识到: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有烦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很多看起来不对的事情,又不是自己故意造成的。

  这就是“挫折必然定律”,现实生活中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这些情况在心理学上概括地称为挫折。挫折的产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一个人愿意不愿意,它是必然要发生的,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面对挫折的时候,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个人情绪恶化。何炅老师曾说,压垮一个人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情绪。

  旧的挫折解决了,新的挫折还会接踵而至。所以一定要以平常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挫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消除挫折才是正解。

04 结语

  《尿裤子男孩》这本书其实分为两条线,“明线”是讲小男孩因为尿裤子发愁这件事,到最终释怀的一个过程;“暗线”则是讲围绕这件事所折射出来的亲子教育问题,亲子沟通的缺失,迟到的共情以及心理常识中的“挫折必然”定律。

  在家庭关系中,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我反思。否则如果孩子遇到迈不过去的坎儿,打击会相当严重。而这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摩西奶奶曾说:“不要等时光被辜负、被浪费之后,才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来,拍拍沉积在上面的灰尘,再去感慨它是最美好的时光。”

  育儿之路也是如此,不要等孩子长大了才去怀念他的小时候,美好而又留有遗憾。而是好好地用心地去陪伴孩子,让他能与你之间知无不言,言而无尽,一起去跨越生活中的山与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尿裤子男孩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